標籤:

不覺立聽無限時------簡介律詩的拗救和對仗 9

上節課,我們借杜甫的詩講了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的格律,有意學習格律詩詞的朋友,我建議從七言絕句學起,而且依新韻,這樣很快就能入門。首先牢記那四種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四種句型哪一種都可以作首句,首句一定,然後2句異對平收,3句同粘仄收,4句異對平收,一首絕句就出來了。我主張,你只要標明了「絕句」,好不好還在其次,第一要看是不是,合格律才是絕句。有朋友可能說,四句28個字每個字都要按規定的平仄,太難了,其實倒也不是,除了前面講過的第7個字必須平收或仄收之外,只要重音處按規定的平仄就可以了,也就是說2、4、6字要嚴格按規定的平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2、4、6分明。至於常說的1、3、5不論,我看可以這樣理解,1、3、5基本不論,1全都可平可仄,3和5隻有兩種情況平仄不能變:第一種情況,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句型,第3字必須平,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了一個平聲字,這叫做孤平,是作格律詩的第一大忌,現存唐宋以來的格律詩至少幾十萬首,犯孤平的很少,過去科舉考試要考格律詩,如犯了孤平,憑此一條就不及格。第二種情況,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句型,第5字必須仄,如果用了平聲字,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這叫三平尾,是格律詩的第二大忌,三平尾是古風常用的,作格律要避免。只要不犯孤平不犯三平尾, 3、5就不論,可平可仄。這樣四種基本句型就成了這樣: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框起來的十個字都是可平可仄的,兩處紅字得特別注意,這是提醒你別犯孤平別犯三平尾的。還有一點必須注意,仄起仄收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3、5兩處是框起來了,說明可平可仄,但是,同是平聲可以,不能都用仄聲,至少保留一個是平聲。

如果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3字一定要用仄聲,非得孤平不可,怎麼辦?有辦法,第5字用平聲,這叫孤平拗救,前邊拗了,後邊救起來,變成仄仄仄平平仄平,這就不算出律,仍然算是合格律。這樣孤平拗救的句子,在唐宋詩中很多,我們僅舉一個例子:

新蟬忽發最高枝,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覺立聽無限時。

仄仄仄平平仄平

正遇友人來告別,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心分作兩般悲。

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是賈島的《聞蟬感懷》。

你看「無限時」,「無」字,平聲,救了前邊的「立聽」孤平,但是救得絲毫不露痕迹,因為「無限時」跟「不覺」、「立聽」組合在一起,很準確地表現了一種痴痴的神態,好象它本來就應該這樣寫,不是專為救孤平的。拗救,越是救得不露痕迹越好,這就需要鍊字的工夫。我們上節課提到過,杜甫的鍊字在晚唐更發展成苦吟一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賈島。杜甫說他的鍊字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賈島繼承得最好。大家都熟知的典故,就是關於「推敲」的:有一次,賈島騎著一頭瘸驢訪友,在驢背上得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僧敲月下門」似乎比「僧推月下門」更好,一時拿不定主意,就在驢背上邊吟詩邊舉手作推敲之狀,反覆品味,結果闖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被眾衛士拿下,推至韓愈跟前,賈島具實稟報事情原委,韓愈不但不怪罪,反而並轡而行,共論詩道,建議用「敲」,因為「僧敲月下門」,就有了聲音,更能反襯環境的幽靜。於是二人結為布衣之交。其實這是後人為了說明賈島的苦吟編的故事,並不是真事,因為韓愈任京兆尹是在唐穆宗長慶三年(823),而賈島與韓愈的結交,要早得多,證據是賈島有詩《寄韓潮州愈》,韓愈被貶潮州刺史是元和十四年(819),而且早在唐憲宗元和六年(811),韓愈有詩《送無本師歸范陽》,這個無本師,就是賈島。賈島,唐代宗大曆十四年(779年)生,河北范陽人。唐代設置的范陽郡,包括現在北京的大興、房山、昌平、順義等,最近聽說考證出就是房山人。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後,這裡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於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無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迫於生計,只好出家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把全部志趣灌注於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唐才子傳》說「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其實,苦吟是古代詩人作詩的共同特點,象李白那樣的天才畢竟極少,杜甫都說 「新詩改罷自長吟」,白居易「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被稱為「詩鬼」的李賀,「吟詩一夜東方白」,他母親心疼地說:「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賈島只是一個苦吟的典型。我們倒不是要簡單地模仿他們的苦吟,而是要通過詩詞寫作的訓練,培養那種字斟句酌、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寫作態度。而這種態度不止是寫作需要的,其他任何工作都需要。

回過頭來,我們從賈島的「不覺立聽無限時」一句了解了孤平拗救,這樣我們可以認為四種基本句型之外多了一種變格,即仄仄仄平平仄平,這個句型,你說它是孤平拗救也可以,說它是變格也行。這樣的句子在唐宋詩中很多,賀知章:「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許渾:「山雨欲來風滿樓」,何、風救得不露痕迹。不少有名的句子屬於這種變格。

還有一種變格,就是仄起不入韻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第5、6兩個字平仄調換一下,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先強調,用這種變格,第3字必須是平聲,剛才說過,這種句型3、5兩處至少保留一處是平聲,5用仄聲了,第3字必須保留是平聲。它突破了「2、4、6分明」的口訣,6該用仄聲字而用了平聲字。這種變格在唐、宋以來的律詩中,用得非常普遍,杜甫的《詠懷古迹五首》,幾乎每一首都用到這種變格: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元稹有絕句《劉阮妻二首》其二為:

  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台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葯,不知何事憶人間?

這種變格甚至並不比正格用得少,連科舉考詩也允許用。只是再強調一遍,用這種變格,第3字必須是平聲。我們看這些句子的第3字,平、琵、窺、之、桃,是不是都是平聲?

到此,我們可以總結了,格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型和兩種變格,統共就這六種: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

不想學就算了,只要想學習寫格律詩,四種基本句型必須背,其實很好背,同時記住只要不犯孤平不犯三平尾,1、3、5字就可平可仄。孤平了一定要救。兩種變格不用背,第一種是救孤平用的,第二種是說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只是這樣變了第3字必須是平聲。只要記住些,你寫出來的句子就一定合格律。第一句合格律,然後2句異對平收,3句同粘仄收,4句異對平收,一首絕句就出來了。

我上節課最後說,門道還有更深一點的,例如拗救、對仗等等,拗救,我已經講了一半,還有更難一點的拗救,對句拗救,以後適當時候再講,只要先按前面說的統共六種句型去寫,就用不著對句拗救。至於對仗,那是寫律詩必須用的,這節課開頭說過,有意學習格律詩詞的朋友,我建議從七言絕句學起,絕句可以不用對仗。但是可能有不少觀眾朋友不是初學格律,已經能寫出合格的絕句了,現在想進一步學寫律詩,我們就把律詩對仗的要求和忌諱也講講。不過這就不詳細講了。句型,那是固定的格式,必須詳細講清,也能講清,而且你聽懂了,按照這個格式去寫,就一定不會錯;而對仗,是一種修辭,有基本的要求,這個不難掌握,一些忌諱,也容易弄清楚,比如不能「合掌」,就是說一聯當中不能上下兩句意思完全一樣,同義重複,這個不行,相鄰兩聯語法結構完全一致也不行,但你的對仗即使寫得合要求沒犯忌諱,也不見得就好。句型是對不對的問題,對仗除了對不對之外更有好不好的問題,當然絕句律詩都有意境好不好的問題,所以重要的是多讀,多鑽研體會,才能寫得好。

咱們看看《紅樓夢》里林黛玉怎麼說的。第四十八回林黛玉教香菱寫詩:「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起承轉合,指律詩八句,兩句為一聯,我們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首聯起,頷聯承,頸聯轉,尾聯合,這是律詩行文意思上的一種結構,但不是唯一的結構。

「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就是說頷聯、頸聯要是兩組對仗。

「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這個咱們講起、收、間、對、粘的時候就講過了。

「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這可是胡說了,可能曹雪芹寫這句話時是喝醉了。對仗的基本要求是出句與對句相對應詞的詞性必須相同,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名對名,動對動,形對形,數量對數量,副對副,介對介,連對連,嘆對嘆。這不能錯。名詞相對,還要講究實的事物對實的事物,虛的事物對虛的事物。

至於「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有初學格律的朋友盡可以放心,你不會有什麼「奇句」,能寫明白通順就很不容易了,沒工夫奇去,凡是拿林黛玉這句話為自己的句子辯解的,只可能是三種情況,或者根本不懂平仄虛實,或者懂得但掌握不好疏忽了,或者辭彙量太少實在對不出合適的來。

怎樣學習掌握對仗?我倒是同意林黛玉的意見;「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熟讀,揣摩,自然就會了。我們上節課講的兩首七律,那裡的對仗,是律詩對仗的經典典範。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八句四組對仗,千古不朽的句子。

最後我們讀讀韋應物的一首七律,學習頷聯、頸聯的兩組對仗,看看一個封建時代的官吏是怎樣的情懷。韋應物比杜甫錯後20多年,曾任滁州刺史三年,任滿,因貧不能歸長安。貞元五年至貞元七年(789至791)為蘇州刺史,相當於蘇州市長,我們要讀的這首七律,就是他在擔任蘇州刺史期間寫的。詩題《寄李儋元錫》,李儋,字元錫,唐朝的宗室,曾官殿中侍御史,韋應物的好友,韋應物與他唱和的詩很多。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去年春天開花時和你分手,不知不覺又是一年。世上的事本來就說不清,很難逆料,春愁格外使人黯然神傷,長夜難以成眠。身體素來多病總想退隱,但自己管轄的地區還有流離失所的百姓,享有俸祿真讓我內心抱愧。聽到你要來探望我,翹首盼望,西樓上的月亮已經圓了好幾回。

頷聯,「世事茫茫」對「春愁黯黯」,名對名,形對形,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難自料」對「獨成眠」,這個對得稍寬,作為頷聯是可以的。少數情況,頷聯甚至可以不對仗,這叫蜂腰體。

頸聯,「身多疾病」對「邑有流亡」, 「身」對「邑」,名對名;「多疾病」對「有流亡」,謂賓結構對謂賓結構;「疾病」對「流亡」,並列結構的名詞對並列結構的名詞;「思田裡」對「愧俸錢」,動賓對動賓,非常嚴謹。一般來說,頸聯的對仗要求比頷聯更嚴。

「邑有流亡」,「邑」指蘇州,他當時是蘇州刺史。這兩句詩用現代語翻譯就是「我年老多病,總想退職還鄉;可是城裡還有流亡無業的百性,我真愧對國家發的工資呀。」

我們在學習對仗的同時,是不是也會因為這組對仗所表達的情懷,而有所感慨呢?

07.06.22.


推薦閱讀:

王維這首最簡單的五絕送別詩,語似平淡,卻有無限感慨藏而不露
浴身·怎樣認識「無限生命」?
5大明星曾經風光無限,如今錢沒了,家也散了
曾風光無限紅極一時 最終淪為三線的明星們(組圖)
低調,是一種無限的優雅

TAG:無限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