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賈探春

編輯詞條賈探春百科名片

賈探春賈探春,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後賈探春遠嫁他鄉。目錄[隱藏]人物簡介判詞解釋紅樓夢曲相關評論相關詩詞原形探尋同名植物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紅樓夢》中賈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鳳姐患病期間,治理大觀園,興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檢大觀園時,她無所畏懼,為維護自己的尊嚴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記耳光,表現出決斷果敢的氣概。另一說法認為,探春自高自負,人格扭曲,六親不認,忘恩負義(不認親身母親趙姨娘,只認王夫人);炒檢大觀園時那一巴掌更是把探春的自高自負的大小姐醜陋嘴臉表現的淋漓盡致《紅樓夢曲》里寫道:(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說明了她後來是離家遠別了,後四十回續書寫她嫁給鎮守海門等處總制周瓊之子,但據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給了一個王子,成為王妃。在書中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探春掣籤,簽上寫道「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眾人笑道「......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這些看似是玩笑話,但也可能是條伏線。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簽,簽上寫道「瑤池仙品」,並引入唐代高蟾詩句「日邊紅杏倚雲栽」,根據封建時代的傳統和習慣「日」是皇帝的象徵,「日邊紅杏」應是指皇帝身邊的貴婦人。又根據舒四爺所見《乾隆五十五,六年間鈔本》說《紅樓夢》里「內有皇后,外有王妃」(參閱舒批《隨園詩話》),或者早期抄本確有探春嫁為王妃的情節安排。無論那一種說法,總之探春最後是遠走高飛了。賈探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主要的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賈寶玉的庶出妹妹,為趙姨娘所生,與賈環同母。她也是海棠詩社的發起者,別號蕉下客,居於大觀園中的秋爽齋,為人精明能幹,從十二釵的判詞中推斷最終遠嫁他方。[編輯本段]判詞解釋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注釋]這一首是寫賈探春的。1.自——本。精明,程已本誤作「清明」,與第三句頭兩個字重複。小說中說「探春精細處不讓鳳姐」(第五十五回),又寫她想有一番作為。2.「生於」句——說探春終於志向未遂,才能無從施展,是因為這個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緣故。脂批:「感嘆句,自寓。」意思是說有作者身世感慨在。3.「清明」二句——清明節江邊涕淚相送,當是說家人送探春出海遠嫁。冊子上所畫的船中女子即探春。原稿大概有一段描寫送別悲切的文字,現在所見後四十回續書中沒有這個情節而且把「涕送」改為「涕泣」,一字之差,把送別改為望家了。畫中的放風箏是象徵有去無回,所謂「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燈謎—— 風箏。)所以 ,放風箏的「放」不是「放起來」而是「放走」的意思,小說特地描寫過放走風箏(說是放走病根兒)的情節,則畫中放走風箏的「兩個人」,當就是後來遣探春遠嫁的設謀者,但不能落實,有可能是對投向王夫人懷抱、不承認自己生母的探春懷恨記仇的趙姨娘和賈環。「千里東風一夢遙」,也是說天長路遠,夢魂難度,不能與家人相見,與我們現在讀到的探春嫁後又回娘家探親不同。[編輯本段]紅樓夢曲分 骨 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注釋]1.「一帆」幾句——指賈探春遠嫁。2.爹娘——指賈政、王夫人。賈探春是庶出,為賈政的小老婆趙姨娘所生,但她不承認自己的生身母親:「我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二十七回)所以趙姨娘說她「沒有長翎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3.窮通——窮困和顯達。[鑒賞]賈府的三小姐探春渾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與同是嫡出的姊姊「二木頭」迎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鳳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幾分、讓她幾分。在她的意識中,區分主僕尊卑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深固。她之所以對生母趙姨娘如此輕蔑厭惡,有一點因為生母趙姨娘「著三不著兩」。抄檢大觀園時,在探春看來,「引出這等醜態」比什麼都嚴重,她「命眾丫鬟秉燭開門而待」,只許別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並且說到做到,絕無迴旋餘地,這也是為了在婢僕前竭力維護作主子的威信與尊嚴。「心內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動手動腳,所以當場挨了一記巴掌。探春對賈府面臨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回這個封建大家庭的頹勢,但這隻能是心勞日拙,無濟於事。對於探春這樣的人,作者是有階級偏愛和階級同情的。但是,作者沒有違反歷史和人物的客觀真實性,仍然十分深刻地描繪了這個形象,如實地寫出了她「生於末世運偏消」的必然結局。原稿中寫探春後來遠嫁的情節與續書不同,這我們已在她的判詞的注釋中說過了。曲中「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也是她一去不歸的明證。「三春去後諸芳盡」,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寫到,元春之死、探春遠嫁,從她們的曲文和有關的脂批看,也都在賈府事敗之前,可能八十回後很快就會寫到,這樣,八十回後必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節發展相當緊張急遽,決不會像續作者寫「四美釣游魚」那樣鬆散、無聊。[編輯本段]相關評論劉心武<揭秘紅樓夢>講稿--探春篇最後,再來說探春。探春,曹雪芹在第五回設計金陵十二釵冊頁時,把她安排在第四位,這真是很高的規格待遇。有紅迷朋友在聽了我前面關於妙玉排序之謎那一講以後,來問:你既然說曹雪芹他還是有等級觀念的,那麼,按你的考證,秦可卿是皇家的骨血,比所有其他各釵等級都高,應該排第一位哇,就是不排第一,也不能排在最末位呀!我認為,曹雪芹在排冊子名單的時候,他雖然定下了主子身份的入正冊或副冊,不考慮比如說晴雯那樣的他激賞和憐惜的丫頭進入正副冊,確實有等級觀念在裡頭,但是,這只是一個粗線條的框框,並不是說,他只從血統地位上來排序。比如探春,雖然是主子小姐,但她分明是庶出的,按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庶出的地位比嫡出的低。上面已經跟你說清楚了,迎春是嫡出的,而且,長幼有序,也是那個時代必須遵循的一條等級原則。如果曹雪芹只是死認血統出身的等級,那探春絕對應該排在比她大的迎春姐姐後頭。但是,他考慮來考慮去,不僅把她排在了迎春前頭,還排在了史湘雲和妙玉的前頭。這就說明,在主子小姐媳婦這個大的等級框架範圍內,他排序就比較靈活,是一種綜合性評估,除了世俗價值觀所確定的那個地位,還要考慮這個角色本身的素質,在書里戲份兒的多少。當然,還有他對這個角色的珍愛程度,以及如何達到一種大體的平衡,等等。應該說,能進入他設計的正冊,哪怕排在最後,都說明是他心中所珍愛,所首先不能割捨的角色,想想薛寶琴那麼一個美麗聰慧,幾乎沒有缺點的女性,到頭來沒排進正冊,就應該懂得,排在正冊後面,甚至排在末一名,應該也是很不錯的。秦可卿排在最後一位,我想,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她在第十三回就死掉了,是前八十回里惟一死掉而且死得那麼早的一個角色。我的研究,是從秦可卿這個角色入手,通過原型研究,來揭示隱藏在《紅樓夢》顯文本後面的潛文本,去理解曹雪芹創作的苦衷與追求,之所以稱秦學,本是一句玩笑話,弄假成真,也只是當做一個符碼,以突出我這研究的獨創性。那些認為我只研究秦可卿,只對書中的清史背景感興趣,只重視皇家血統等等的誤會,聽到這裡,讀到這裡,應該可以基本消除了。第十三回末尾,古本上有兩句話:金紫萬千能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通行本刪去了,是不應該的。這兩句很重要,當然是具體針對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而說的。秦可卿給王熙鳳託夢,一開頭就說,你是個脂粉隊里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曹雪芹寫金陵十二釵,絕不是只想寫出一些不同的沉溺於個人情感的女性,關於這些女子的故事也絕不能簡單地概括為愛情和婚姻悲劇,他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就是要寫這些女子的才能,而且絕不局限在文才詩才畫才等方面,她刻意要塑造出具有管理才能的傑出女性,也就是賽過男人的脂粉英雄。除王熙鳳之外,他還花大力氣寫了探春,探春理家,遇到的情況那比秦可卿喪事要複雜多了,面對各個利益集團各種積蓄已久的矛盾衝突的一次次大爆發,探春克服了自己因是庶出而遇到的特殊困難,其管理才幹得到了充分發揮,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歷來的論家已經做過很詳盡的分析,我不再重複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些例子和結論。大家都知道,探春最後是遠嫁,不是嫁給了一般的男人,去過一種平庸的生活,而是有其一番獨特的作為。第五十五回,趙姨娘為兄弟趙國基死後的喪葬賞銀一事來跟探春聒噪,探春急切中有這樣的話:「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伏筆,她在八十回後,果真就像男人那樣地出去了,但那是不一般地出去,那是一去難返的流放式的遠嫁。但是,這個美麗、睿智而有管理才幹的女性,會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以釋放自己的才能來抗衡內心的痛苦。第五回里關於探春的冊頁詩畫和《分骨肉》曲,大家都熟悉,從「清明涕泣江邊送」和「一帆風雨路三千」等詞句可知,她出嫁的時間,是在清明節,一個鬼節,一個按說最不適合辦喜事的日子裡;所嫁往的地方呢,是要坐船,從江邊出發;路程呢,在三千里以外。那麼,她究竟嫁到了什麼地方,嫁給了誰呢?不知道你注意到那冊頁上所畫的內容沒有,說是畫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關於圖畫的說明既然說是一片大海,船又是大船,就可見雖然出發的地方不是海邊而是江邊,但駛出江後,還要漂洋過海,那三千里基本上都是水路,要經過一番起伏顛簸,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目的地。曹雪芹對太虛幻境薄命司櫥櫃里冊頁畫面的設計都極簡潔,沒什麼廢筆,但是,關於探春的畫上,是兩個人在放風箏,為什麼要畫兩個人?曹雪芹在書里提到過一些外國,第十七、十八回,賈政說怡紅院的西府海棠又叫「女兒棠」,是從女兒國傳過來的種。中國古代一直有關於女兒國的傳說,說那國家全是女的,沒男人,生育的方式是入水洗浴時受孕,也能生出男孩,但養不到三歲一定死掉;第二十八回提到一個茜香國,國王是女的,她給中國皇帝進貢,有種貢品很奇怪,是系內衣的汗巾子;第五十二回寫到真真國,地理位置在西海沿子上,這個國家的女孩子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而且其中一位還能寫中國詩;第六十三回提到福朗思牙,專家們有說指法蘭西的,有說指西班牙的;此外還提到過爪哇國、波斯國、暹邏等等。那麼,探春遠嫁,遠到漂洋過海,究竟是到了什麼地方呢?八十回里既然出現了以上一些外國的名字,那麼八十回後,探春所去的地方會不會就是這當中的一個呢?還是曹雪芹另外再設計出一個地方,一個外國,或者不說外國,說番邦,給取另外一個名字呢?我認為,根據曹雪芹慣用無意隨手、伏延千里的手法,他後來寫探春遠嫁,所去往的地方,就應該在八十回里設下伏筆,那麼,在上面所列舉的名稱里,我覺得最可能的,就是茜香國。茜香國不清楚是以哪國為原型再加以虛化的國家。它當時的國王是女的,但跟出產「女兒棠」的女兒國應該不一樣,不會也是一個沒有男人的國家。那麼這個國家跟中國的關係,就可能很微妙。女國王居然把系內衣的帶子,其實就是內褲的腰帶,作為給中國皇帝的貢品,這或者說明那國家還沒有像中國那樣,出現比較高級的文明,顯得有些野蠻愚昧,或者說明兩國之間有些糾紛,這樣進貢具有某種故意不恭的挑釁性。總之,我覺得曹雪芹設計出這樣的國家這樣的貢品,不會只是僅僅為了用那腰帶——到了中國當時叫汗巾子——來作為蔣玉菡和襲人後來結合的伏筆,可能還有一石數鳥的用意。我們都注意到,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時,探春抽到的是寫著「瑤池仙品」的杏花簽,上面的詩句是「日邊紅杏倚雲栽」,簽上說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於是就說: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這些情節所傳遞的信息是很清楚的:探春今後的婚姻是「日」指配的,她嫁出去以後,地位是王妃,而出嫁的季節,就是杏花盛開的清明時節。如果是茜香國和中國發生糾紛,中國皇帝為了緩和矛盾,答應把中國的公主或郡主遠嫁給茜香國的女國王的一個兒子為妻,那是完全可能的,八十回後如有那樣的情節,是不足為奇的。而中國皇帝又哪捨得把真正的公主和郡主嫁到那種相對而言還很不開化的蠻荒之地呢?就完全可以用冒牌貨,聲稱是公主或郡主,嫁到那邊去,起到像歷史上王昭君一樣的「和番」的作用。那麼,在書里的賈家,首先是榮國府,因為藏匿江南甄家的逆產被嚴厲追究的關口,賈政獻出探春,以供皇帝當做公主或郡主去「和番」,是有可能的。探春的美貌、風度、修養、能力,恐怕是皇家的公主郡主們都難匹敵的。茜香國使臣一看,肯定滿意,就是茜香國女王或王子親自來過目面試,也絕對不會失望。這樣,探春遠嫁過去,身份當然也就可以說是王妃。當一個王妃,那還能算薄命嗎?一位年輕的紅迷朋友跟我討論,我就對他說,如果是在中國,在北京,那時候的一位貴族家庭的小姐當了一個王妃,那當然不僅對她個人來說算得幸福,她的整個家族,也會為她而驕傲。曹雪芹的姑媽,就嫁給了平郡王,是一位王妃,《紅樓夢》里應該是沒把她作為原型,塑造成一個藝術形象,但是上面引的那句「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應該是曹家女兒們開玩笑時說過的一句真話,被曹雪芹很自然地挪用到了書中。探春的原型,未必真是像王昭君那樣,以那樣高的身份規格送去和番,也許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只不過是皇家賞給了某個遠域部族的中等首領,當然目的還是政治性的考慮,所謂威猛並施,你那部族叛亂我就堅決鎮壓,你如果表示投降歸順,那麼所賞賜的就不僅有物品,還有活人,探春的原型就應該是那樣的一種活人賞賜。因此,這種遠嫁,即使真達到王妃的名分,說穿了也還是充當人質,縱使像探春原型那樣「才自精明志自高」,去了以後發揮出一些管理方面的才能,也還是要哀嘆「生於末世運偏消」,不是什麼幸福快樂的事情,依然得算是紅顏薄命。第七十回末尾,寫寶玉和眾女兒們放風箏,探春放的是一隻鳳凰,這本來很吉祥,但是,忽然又飄來一個鳳凰風箏,似乎更吉祥,更怪的是又來了個門扇那麼大的喜字風箏,還發出鐘鳴一般的聲音,這不更錦上添花了嗎?兩隻鳳凰一大喜,多好的象徵啊,可是,那三隻風箏最後竟是絞在一起,三下齊收亂頓,結果呢,線全斷了,三個風箏全都飄飄搖搖遠去了,竟是很糟糕的一個局面。我認為,這就喻示著,探春的遠嫁,表面上體面,其實,是雙方政治較量當中的一個互相妥協的產物,借用第五十三回賈珍說的那個歇後語,叫做「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裡頭苦」。於是,再想想,第五回冊頁里關於探春那幅畫,為什麼一定要畫兩個人而不是一個人放風箏,船上那個女子為什麼掩面泣涕?就是象徵著,休戰可能是短暫的,兩隻風箏隨時又可能絞成麻花,齊收亂頓,線斷無常。第二十三回,探春的燈謎詩,有一句就是「遊絲一斷渾無力」,她遠嫁後,其實也可以說是命若遊絲。高鶚續書,倒是寫了探春遠嫁,但是嫁出去沒多久,就回家探親來了。這是不符合曹雪芹的悲劇性構思的。她是斷線風箏,有去無回。脂硯齋在她的燈謎詩後有條批語說:「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悲哉傷哉!」可見,第一,她的遠嫁,不是在賈家遭遇滅頂之災,徹底敗落之後,應該是在榮國府為甄家藏匿罪產的事情剛剛爆發,第一波打擊初來的時候;第二,她遠嫁沒多久,皇帝就把寧榮二府參與「月派」謀反跟當年藏匿秦可卿的罪行新老賬一齊算,那時候應該是幾乎沒有什麼再可以迴旋的餘地了,但是,對她的處世應變能力的激賞,竟使批書人認為在那樣一種近乎絕境的情況下,如果她還沒遠去,竟仍然可以做到使諸子孫不至離散;第三,這條批語的口氣,讓我們感覺到,「此人」,也就是探春這個角色,在真實生活里是確實存在的,而書里的故事,也是大體都存在的,否則,對一部完全虛構,人物全憑想像捏合的故事書,犯不上去做這樣的設想,去哀哉傷哉地悲嘆。我還特別注意到,第七十一回寫賈母慶八十大壽,特別寫到,有一位粵海將軍鄔家,送了一件重禮,是一架玻璃圍屏。那個時代,玻璃是比較難得、非常貴重的材料,賈母的丫頭,有好幾個就用貴重的東西命名,琥珀、珍珠、翡翠之外,就還有玻璃。我前面已經舉過很多例子,告訴你曹雪芹他常常在似乎無意之間,寫到一個人物的名字或一件道具,似乎是可有可無的廢話,其實,那都打著埋伏呢。那麼,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這位送玻璃圍屏的粵海鄔將軍,從名稱上能看出是負責海防的武官,他在八十回後,也許就是負責安排探春遠嫁事宜的人物之一。書里說賈母特意叮囑鳳姐,說好生收著那圍屏,她要留著送人的,那麼,八十回後就應該有這架玻璃圍屏出現,不知究竟派了個什麼用場,在故事發展中是否起到了一定作用?那麼,講到這裡,我把金陵十二釵里的九釵,都分析到了。下一講我會跟你一起討論王熙鳳母女和李紈這三釵。關於王熙鳳判詞里的「一從二令三人木 」究竟是什麼意思?巧姐為什麼要列在正冊里?書里還有一個大姐,跟她是一個人嗎?我要跟你說,李紈不但不是一個道德上完美的人,而且在賈府事敗後,她人性的陰暗面暴露得相當充分,令人寒心,你會相信嗎?希望我下一講的內容,仍然能引起你的興趣。《生女莫若賈探春》文 / 梅一舒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有兩個女人夠帥才,一個是王熙鳳,另一個是賈探春。王熙鳳人稱鳳辣子,探春人稱刺玫瑰。但鳳辣子辣的是下人,而刺玫瑰幾次出刺多刺向自己的生母趙姨娘的心窩。趙姨娘是賈政的小妾,即為王夫人的情敵。「妻不如妾。」或許,在私房裡,個人感情上,趙姨娘深得賈政的寵愛的,不然她不敢生出一雙兒女來。她與平兒是同等身份的人,為何沒能奴隨主貴呢?是趙姨娘不會做人嗎?不然。平兒不敢讓賈璉碰,她膽敢跟賈璉生出個吧孩子來試試嗎?也許,他的命運還不如趙姨娘。趙姨娘敢與王夫人爭老公,是王夫人嫉恨她的主要原因。王夫人仗著自己顯赫的家世,在賈府的地位,她當然要把趙姨娘揉搓在腳底下。而王熙鳳呢,她心機深密,毒辣,其實就是道貌岸然的王夫人的翻版寫照。王熙鳳當家,對待姑媽的情敵自然要鎮上一隻腳,讓她永世不得翻身。牆倒眾人推。賈府中那些趨炎附勢之流都來踩擠趙姨娘,連那些小丫環也狗眼看人低,來踩她。甚至,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來踩她。還附帶上賈環。賈環還是個小孩子,當然要跟母親親近,眾人也就討厭了賈環。「眾丫環素日厭惡他,都不理他,只有彩霞還和他合得來,倒了一杯茶遞與他。」而同為賈政之子,寶玉為何一出來眾人就眾星捧月地圍著他,甚至以能給他端洗腳水而為榮,丫環秋紋不是為此罵小紅嗎?看來,不是賈環不討人喜歡,而是子因母才能貴。探春討厭母親的原因是「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趙姨娘若真的敢倚勢生事倒不冤枉她,可事實呢,在「魘魔法叔嫂逢五鬼」里,賈環因看不慣寶玉撩撥彩霞,就推翻蠟燭燙了寶玉的臉。鳳姐上去收拾,說「老三上不了台盤。」又說「趙姨娘平時該教導他。」這明擺著是在扇風點火,提醒王夫人,王夫人叫來趙姨娘罵道:「養出這樣黑心種子來。」這本來是兩個孩子之間鬥氣,怎能怪著人的娘?趙姨娘忍聲吞氣幫忙收拾寶玉,但王夫人何曾饒了她?「又數落一頓。」趙姨娘母子如此受踩擠,連寶玉的寄名乾娘馬道婆都看不下去,幫她打抱不平,使魔法讓寶玉與王熙鳳瘋癲死去,其實這是生活在大家族裡的弱者無奈的抗爭,只是幻想的,虛擬的,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大概這就是她唯一能生出的事。趙姨娘明白自己的弱勢,「我們娘兒們跟的上這屋裡哪一個?」她便逆來順受,她粘個鞋面只有零碎的綢緞,而黛玉來了整批的綢緞搬她也不敢爭議。她像老鼠一樣躲在洞里,賈府中大大小小的宴會,酒席上有趙姨娘的一席之地嗎?她不敢出來,她一出來就跟過街老鼠樣人人喊打,而喊打最厲害的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是讓人討厭她的嗎?應是值得大家同情的。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槽頭買馬看母」,觀她便知趙姨娘絕非窩囊之輩,然而她倒霉的就是她生了個如此出色的女兒。「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的精明在於,她首先明白自己是趙姨娘生的,是個很大的弱勢。但能看清賈府的整個形勢,知道如何抓住機會向上「鳧出水面」攀高枝。她看清賈府有一個中心:賈母、王夫人、王熙鳳。只要為好這三個人便百事亨通。她為了依附權勢,她在等待機遇。在「鴛鴦女誓絕鴛鴦偶」這節里,賈赦要鴛鴦,賈母將一腔怒火撒向王夫人的時候,眾人都躲出去了,只有「探春是有心的人」,她向賈母陪笑道:「這事與太太何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裡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她的一句話為王夫人翻了案,申了冤。她也博得了王夫人的歡欣。這是她鳧上水面的第一步。而當她自己的親母受委屈了,她是如何處理的呢?在「辱親女愚妾爭閑氣」一節里,王熙鳳病倒了,讓李紈、探春當家執政。這對探春是個絕好機會,她確實抓住了。當得知舅舅趙國基死了,探春竟毫無感覺,只按例批給二十兩銀子。比襲人的母親尚不如,趙姨娘當然來評理。探春一口一聲的「姨娘」,又是翻帳本,又是按皇曆,能說出一百條理由讓自己的娘親伏法。她的理由明顯的只有一條:凡是「太太」、「老太太」那邊的事都可法外施恩,你趙姨娘就得照章辦事。她當家固然要守法,她若柔聲說明原委,做母親的也絕不會難為自己的女兒,可她當著眾人的面藐視母親是奴才,而且出語如刀,刀刀見血,直扎進親娘的心窩。趙姨娘氣得:」說:「如今你舅舅死了——」探春問道:「誰是我舅舅?我舅舅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個舅舅來?我倒素昔按禮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既這麼說,每日環兒出去,,為什麼趙國基又站起來又跟他上學?為什麼不拿出舅舅的款來?」哦,明白嗎?她嫌這個舅舅窮,不認;只認那個做「九省檢點」的舅舅,但不知那個舅舅可認她?真是一派胡言,氣死娘親。還有,「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怕人不知道,故意說出來表白表白。」她連親娘也不想認呢,怕人知道她的出身,羞於承認自己是「庶出的」,一心想混個「正出」的名分。憑誰論,有這麼個女兒無論多麼出色,可親可愛嗎?還有可氣的呢,有人來領賈環與賈蘭在學堂里買點心與只紙筆的銀子,探春一查賬說道:「把這一項蠲了。」平兒都叫免得好。免了這項銀子賈蘭是不怕的,他有靠山,少不了他的點心與紙筆。倒霉的只有賈環一個。這兩件事都把矛頭刺向親母的心窩,而維護了王夫人的利益。王夫人,王熙鳳都滿心歡喜,滿口稱讚。誰不喜歡敵方的叛徒呢?不戰能曲人之國乃為上上策。探春這一步棋走得好,她踩著親娘的頭鳧上了高檯面。令趙姨娘寒心的還有一件事,寶玉丟了玉,只有探春首先想到「有人使促狹」,並武斷的判決「使促狹的只有環兒。」讓人找來賈環當壞蛋盤問,趙姨娘母子當然不依,王夫人便來恐嚇。趙姨娘又一次敗在自己的女兒手裡。探春遠嫁,也是王夫人一力在賈母面前促成的。這也是王夫人的毒招。趙姨娘得知不憂反喜,表明他對這個女兒徹底寒心,不指望了。而探春臨行前只想到與寶玉告別,對趙姨娘和賈環睬也沒睬。而在《紅樓夢》電視劇里,當探春穿上大紅盛裝後,特到趙姨娘跟前跪倒深深一拜,登舟遠行時她與親娘深情地對視,在凄美哀怨的樂聲中,她淚如雨下。這麼一處理,使探春有了人情味,完美點兒。可見導演的用意:他想美化探春,他也不滿意原來的賈探春是個冷酷無情、面目可憎的不孝之女。玫瑰花」——賈探春

賈探春,是賈府的三小姐,或稱三姑娘,是榮府二老爺賈政與姨娘趙氏所生,與迎春一樣,也是庶出,但其性格,卻與迎春有天壤之別。她有才幹,有眼光,敢做敢為;她是一個關注家族命運,富有憂患意識的大觀園中的女「政治家」。但是,她身為女子,且系庶出,又生逢賈府末世,故亦終究不能有所作為。正如第五回中探春之判詞所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探春是在第三回書中為迎接林黛玉到賈府與迎春、惜春同時出場的。一出場,作者就有意識地輕輕「點」了一筆,使她與迎、惜有所不同:當寶玉欲送「顰顰」二字為黛玉之表字時,「探春便問何出?」寶玉解說後,探春又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雖然只是一兩句話,但相比之下,迎、惜二人,卻是始終無一言。細心的讀者,會在這裡已看出了探春與迎、惜之不同。探春出場時,書中描寫她「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其中「顧盼神飛」四字,活畫出她的聰敏、伶俐、大方的風采。探春在《紅樓夢》中無疑是一個活躍人物,她個性突出,與眾不同。元妃省親時諸姐妹的題詠、林黛玉葬花之詩,都顯示著大家的詩才。賈探春,這個有才幹、有思想的三姑娘,正是根據這種情況第一個提出了建立詩社的創意(第三十七回),她給寶玉和眾姐妹送上了帖子(猶如今日之開會通知或邀請函),邀集大家共議。在給寶玉的帖子中,還特別舉出了東晉高僧慧遠之蓮社及謝安邀友集於東山的典故,以為結社之榜樣。但值得注意的是帖中云:「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余脂粉。」意思是誰說結詩社以展示才華,只能是男子的事,我這裡卻主張我們女子也應有此雅會。我們雖不能說探春是女權主義者,但她不讓鬚眉的剛烈品格,卻是顯而易見的。對探春的創意,寶玉自然「喜得拍手」叫好,而且表示「早就該起個社的」。在探春的號召之下,眾姐妹都熱烈響應,聚會在秋爽。探春提出了詩社活動的時間,「一月之中,只可兩三次才好。」又表示「我須得先作個東道主人」,並決定當日就開一社……總之,探春不僅是建立詩社的創意者,也是詩社活動的「決策」者。於是,大觀園中第一個以女詩人為主體的海棠詩社誕生了,而且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海棠詩之後,有菊花詩、蘆雪廣即景詩、懷古詩、桃花詩……詩,成為《紅樓夢》這部交響樂中最美好的旋律。而詩社的創建,正是探春才幹的一次高雅的顯現。《紅樓夢》中寫探春故事最動人的還是她的「理家」及其在「抄檢大觀園」中的表現。第五十五回一開始,就寫鳳姐「小月了」(流產),在家養病,「不能理事」。於是,受王夫人之託,探春偕李紈、寶釵共同理家,用下人們的話來說,則是「倒了一個巡海夜叉,又添了三個鎮山太歲」。探春理家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那些管家媳婦們對她的輕視甚至是故意的刁難,如吳新登的老婆就是一個代表。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死了,該賞多少銀子按常規,吳新登老婆應該在報告此事的同時,還要說出慣例,以備主子裁決,但這次吳家老婆報告了趙國基已死之後,「垂手旁侍,再不言語」,意思很明白,看你三姑娘如何處置,更何況趙國基與賈探春又存在那種特殊的血緣關係,所以更是對探春考驗。聰明的探春,當然意識到問題的敏感,立刻制止了李紈的賞銀四十兩的表態,責令吳家的說出以往的成例,而吳家的卻回答說忘了,要現去查舊賬。探春笑道:「你辦事辦老了的,還記不得,倒來難我們。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現查去?」……一通不軟不硬、綿里藏針的妙語,把個吳家的說得「滿面通紅,忙轉身出來」。這一回合,探春顯然是強者,是贏家。查了舊賬以後,探春按例決定賞銀二十兩。但這一決定立刻引來趙姨娘的大鬧,趙姨娘說:「……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你)如今沒有長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探春沒聽完,「已氣的臉白氣噎,抽抽咽咽的」哭起來了。從血緣關係上說,趙國基無疑是探春的舅舅,但在封建宗法制社會裡,這一血緣關係是不被認可的,她只能承認王夫人是母親,生母趙姨娘反而成為「姨娘」,因此,她也只承認王夫人之兄王子騰是舅舅,不承認趙國基是舅舅,而且在她眼裡,趙國基不過是跟著賈環的僕人(這也是事實)。這一切,對今天的讀者來說,是不可理解的,但歷史就是如此。這是封建社會的畸形狀態,是封建宗法制度對人性的摧殘。賈探春作為貴族之家的一個年青女子,她根本不可能與這強大的宗法制度相抗衡。探春最痛心的,就是趙姨娘唯恐別人不知道賈探春是她趙姨娘養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庶出的身世,無疑是探春終身的悲劇,而生母趙姨娘卑劣的品格,陰暗的心理,在賈府中的惡名,更給探春造成極大的壓抑。然而剛強的探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自己的才幹,成為眾姐妹中的公認的佼佼者。探春是最關注家族命運的「政治家」,她為賈府上下的「自殺自滅」而痛心疾首。在她的心目中,「抄檢大觀園」對賈府來說,就是「自殺自滅」的奇恥大辱。第七十四回寫了對大觀園中七個地方的抄檢,最精彩的就是在探春房裡的一幕。我們不妨把整個過程分為八個層次:1.探春知道有人來抄檢,「命眾丫頭剪燭開門而待」;2.公然申明:「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3.聯想到甄家的被抄,慨嘆自家是在「自殺自滅」;4.要鳳姐明確回答「東西都翻明白了」;5.王善保家的「顯勢作臉獻好」,拉起探春的衣襟;6.探春大怒,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記響亮的耳光,痛罵「狗仗人勢」的奴才;7.侍書挖苦王善保家的,鳳姐讚許「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8.眾人勸慰探春,結束。由此可以看出,探春對此醜行深惡痛絕已達極點。被抄檢的其它六處,所有的人都恐懼萬分,而探春卻「剪燭開門而待」,這本身就是抗議!她維護自己的丫鬟,不準翻抄丫鬟之物,這也是抗議!她怒打王善保家的,這更是抗議!探春之所以如此憤激,道理很簡單,請看下面一段探春的最「經典」的剖白與感嘆: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說到這裡,探春已「不覺流下淚來」。探春不是賈府的叛逆者,更談不到封建社會制度禮教的叛逆者,相反,她是賈府大廈的最真誠的維護者。因此,當她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看到了大廈將傾的現實時,激發出的悲憤、痛惜之情,就比賈府上下所有的主子來得更強烈、更真摯。實可謂一片赤誠!然而,探春的警策之論以及種種興利除弊、秉公治家的舉措與努力,都終究未能挽救賈府的最後的敗落,而她自己也只落得一個遠嫁海疆的結局。美麗的探春,不僅才幹出眾,而且情趣高雅。她的詩才雖不及薛、林,但亦有自己的韻味,其《簪菊》詩,就受到姐妹們的好評。她處事、治家,也更有「文化品味」,與鳳姐相比,兩人皆有才幹,都可謂理家能手,但兩個人的「境界」卻不同:探春關注的是整個家族的命運,而鳳姐主要是為了一己之私利;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機感,有憂患意識,而鳳姐全靠隨機應變,惟以討好賈母為主,充滿市俗氣。探春身為女子,但其爽朗氣概不讓鬚眉。請看她居住的闊朗的秋霜齋里:大理石案上「筆如樹林」、「寶硯數方」,牆上是「大幅字畫」,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觀窯的「大盤」,盤裡是數十個「大佛手」……居室如其人,這毫無脂粉氣的居室,正表現了探春的男子氣度。探春遠嫁的另一種說法(節選自 丁維忠 著:《紅樓夢:歷史與美學的沉思》第五章:粵海"姬子":探春遠嫁)六"海嘯"之伏……必須注意的是在:在前80回後部,關於"探春的壽日"--"海嘯"之伏--探春的《柳絮詞》("也難綰系也難羈")及其"鳳凰"、"喜字"風箏--南安太妃相人--粵海將軍鄔家送禮等等,作者是幾乎把它們聯成一氣來寫的,都集中在第70、71回,到第77回便有"官媒婆來求說探春"了。如此明顯的暗示性安排,不能不說作者在有意透露著其間的某種內在關係。這是一種什麼關係呢?或者說,探春是怎麼會遠嫁到"粵海將軍"鄔家的呢?根據上述種種伏筆和預示,我們可以作以下推想:(1)自從官媒來求說探春後,大概由於某種原因,探春的親事暫被延擱了一段時間。譬如湘雲在第32回已經訂親,但直到後部佚稿才正寫她的婚事,間隔了好幾十回書!當然探春婚事不會延擱這麼久。(2)但到了後30回佚稿的開卷不久,作者便揭開"海嘯"之謎,即東南沿海"海寇"猖獗,粵海一帶海疆不寧。(3)於是"聖上"便下諭征剿,而這當然首先是"南安郡王"(其命名可知!)和"粵海將軍"分內之事。前者可能身任"欽差靖綏經略大臣"或"征南大將軍"之類,後者"粵海將軍"鄔某父子也可能有奉旨進京聽命的機會。(4)由於這件大事的推動,鄔家與賈府的關係可能進一步密切,相互更為了解和傾慕。而以這件大事為背景,南安郡王出於形勢和籠絡屬下得力將領的需要,很可能由南安太妃牽頭,南安王府撮合,再次通過"媒妁通言"的官樣文章,終於將探春與"粵海將軍"少君的婚事,很快地確定了下來。(5)因此探春的婚嫁,從表面看是十分榮耀的,其榮耀程度恐怕僅次於大姐元春。但實際上,她不過是南安王府為了激勵其屬下重臣,拿她作為一份"禮物"或"獎勵品",從中作箋,把她嫁予"粵海將軍"為兒媳而已。但這對於素存"出去立業"之志,又由於賈府進一步內亂而身心更為"煩難"的探春,卻是正好求之不得。(6)正因為探春的婚嫁有這樣一種"獎勵品"的性質,再加上征剿之命急迫和粵海路途遙遠,嫁娶甚不容易這多種原因,因此探春的出嫁和"王師"的出征,很可能是同期、同隊而行的。從探春的冊圖所繪乘"大船"、渡"大海"看:其一分明是因為粵海一帶山阻路隔,在當時走海路比走陸路更為方便也更通常;其二恐怕也因為是隨王駕出征,人員眾多,征的又是"海寇"之故;其三,更因為兼有鄔家迎親的性質,遠非小商小販日常販運貨物可比,因此必得乘大船,從海路迸發。--可以想像:其場面是頗為壯觀的。設若單是探春的婚船,正當海寇如此猖獗之時,何敢由海路迎送嫁娶?而從"一帆風雨三千(里)"這"風雨"看:即使是"王師"船隊,一路上還是遭受"海嘯"般的海寇侵攏的。(7)"清明涕送江邊望":這個"江",除了指長江,別無更合理的理解。這就是說,探春遠適這一悲歡離合場面,地點是在長江邊上,即賈政等賈府的送駕和送親行列,是一直送到長江邊上,才灑淚揮別的。也就是說,探春一行是從"京中"先走陸路南下,至長江邊下船,然後再出海抵粵的。(8)那麼探春婚嫁的時間呢?"清明涕送","清明妝點最堪宜":這裡交代得明白,探春婚嫁的時令是在某年的"清明"。這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因為那次"海嘯"--海寇作亂時在"春令",因此王師出征也就趕在這個季節;二是按古時禮制:"嫁娶必以春",因此探春於春令遠適,也正好名正言順。還有一點須得指出:探春的嫁期,很可能就在她的生日!因為"清明"節有時在舊曆二月中、下旬,有時恰在三月初三、四。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作者有意在"探春壽日"的同回寫"海嘯"和探春放"鳳凰"風箏,並讓探春曆數大姐元春等人的生日等等,就更令人玩味了!而工於精雕細琢,每每"巧隱讖語"的《紅樓夢》作者,是完全有可能這樣安排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說,作者在人物的生日上巧安了機杼,如果說元妃的生日(正月初一)意味著"福大",那麼探春的生日(三月初三)恰恰意味著她的"遠適"和"運偏消"!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探春遠嫁於"粵海"--廣東,那麼廣東"距京師七千五百七十里",為什麼探春的曲詞說是"一帆風雨三千(里)"呢?須知:(1)這"一帆"的路程是從南京算起;(2)其距離是以海路計算的。為什麼從南京算起?因為:(1)上文已述,探春是從長江邊下船,出海抵粵的,她乘"大船"海行的出發地是在南京。(2)探春"遠適"之後,賈府便抄沒事敗,賈政、王夫人等也隨即都"回南京去"了(見另文探佚)。這就是說,探春"遠適"後她的娘家是在南京,已不在"都中",因此作者把她"從今分兩地"後與娘家的距離,順理成章地從南京算起。為什麼以海路計算?因為上文已述:(1)粵北有山地阻隔,陸路交通十分不便;(2)探春是隨出征水師同行,因此不坐車馬而乘"大船"。而令人吃驚的是:從南京到"粵海"(廣東)的路程,以海路計算,恰恰是三千多華里!因此"一帆風雨三千"這旬判詞,再次有力地佐證了探春"遠適"之地確實是在"粵海"!作者在運用歷來詩文所通用的"三"、"五"、"九"這些概數上,是十分精確,非常講究的!如果像程高本續書後40回所寫的那樣:探春嫁於浙江的"鎮海統制少君",那麼其距離僅六、七百華里,連"千里東風一夢遙"都夠不上,哪能稱得"一帆風雨三千(里)!"因此從作者於探春判詞所透露的路程看,探春惟有遠嫁"粵海"最為合榫!這句判詞,乃是探春遠適粵海的又一力證。[編輯本段]相關詩詞簪菊探春(蕉下客)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浸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注釋】1.簪菊——插菊花於頭上,古時風俗。《干淳歲時記》:「都人九月九日,飲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志《菊譜》敘曰:「唐輩下歲時記:九月宮掖間,爭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詩曰:『黃花插滿頭』。」2.鏡中妝——指簪、釵一類首飾,女子對鏡梳妝時插於發間。這句說以菊插頭,不要錯認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並非為了打扮。3.「長安」句——疑指唐代詩人杜牧,他是京兆(長安)人。其《九日齊山登高》詩有「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嘆落暉」等句,與本詩中多以插菊、飲酒事並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稱,總無可征,或是泛說京都風氣。4.彭澤先生——指陶淵明。參見前注。陶除愛菊外,也喜酒,任彭澤令時「公田悉令吏種秫(高粱),曰:『吾嘗得醉於酒足矣!」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萬錢於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又自釀酒,「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南朝蕭統《陶淵明傳》)所以稱「酒狂」。5.三徑露——指代菊。因說「露」所以用「冷沾」,這兩句都形容簪菊。6.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暗與陶潛「葛巾漉酒」事相關。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謂秋季九十日。秋稱三秋,亦稱九秋。7.「高情」二句——意思說,時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種高尚的情操,那就讓他們在路上見了插花醉酒的樣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陽歌》:「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陸遊《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兒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黃花插滿頭。」這裡兼取兩者意化用之。殘菊探春(蕉下客)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詩詞賞析】這是十二首菊花詩的最後一首。用的是「四支」韻。寶釵為十二首菊花詩排順序時說:「……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就說得很明白,「盛」要以「殘」作結。大觀園金釵有十二個,菊花詩也恰好作了十二首,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們雖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詩作十二首判詞看待,但應該把詠菊詩的總體看成是詠人——詠十二釵總的命運,最後是葉缺花殘,萬艷同悲,歸到「薄命司」去。吃肥蟹,飲醇酩,賞艷菊,作佳詩,何等富貴風流!然而透出的氣息卻是如此凄涼慘淡。這是《紅樓夢》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處。探春謎語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詩詞賞析】賈政猜是「風箏」,探春笑答:「是「。作者每寫及探春命運時,總用風箏暗喻。她的判詞前面著兩人放風箏,第七十回探春的軟翅鳳凰風箏被風颳走,這首謎語又是說的風箏。探春的命運猶如斷線風箏,將要遠嫁他鄉。探春的詞南柯子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詩詞賞析】探春這闕詞只是上闕,因香盡而沒寫完。但是,已經將她的命運說清楚了。不過是遠嫁他鄉而已。寶玉所續下闕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總是明年春再會各年期!

賈探春[編輯本段]原形探尋賈探春——康熙之女,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她,是《紅樓夢》小說中賈家三小姐;她,是賈政與妾室趙氏的女兒;她,是「元、迎、探、惜」(諧音:原應嘆息)四姐妹第三;她,是小說主人翁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三公子賈環的姐姐;她,是賈探春!「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兒,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見小說第三回),這是探春初出場時,作者對她外型的描述。怎樣一個飛揚的女子!探春雖為庶出,但在賈家眾姐妹中,卻最是光芒四射、才華出眾。在小說第五十六回「興利除宿弊」里,她大刀闊斧地對大觀園進行開源節流、興利除弊的改革;在鳳姐等眾人抄大觀園時,她敢於反抗,有勇有謀;在四十六回為王夫人辯屈時,她心思縝密、聰慧過人;這樣一個令人「見之忘俗」、「顧盼神飛」的女子,也難怪王夫人疼她一如已出,並委以重任令其管家了,而紅樓小說中眾人對她的評價則是——「帶刺的玫瑰」。好一朵帶刺的玫瑰,在大觀園中綻放著自己奪目的光彩!而這個在小說中連王熙鳳都「單懼她五分」的女子,她的歷史原型是誰呢?我們來細看:小說六十三回,眾人玩「占花名兒」的遊戲時,探春佔得一枝杏花,並注有:「得此簽者,必得貴婿,」以至「眾人笑道:『……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而在小說第五回暗指探春命運的詞為——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從此二點不難看出,探春遠嫁他方,後與父母兄弟分離,命運如斷了線的風箏一樣。說到風箏,小說中也正是用風箏來喻這位賈家三小姐——賈探春的。小說二十二回,賈探春做了一個謎語,謎面是:「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這個謎語由賈政解出,謎底就是「風箏」。小說七十回又有眾人放風箏玩樂時,探春放的是個「鳳凰」形狀的風箏,而且「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 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誰知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其實這「喜」字風箏,正是應了探春「占花名兒」時,眾人所言的——「大喜,大喜」,可見小說中這個探春放風箏的情節,其實是暗隱了她的婚事的。也就是說,她會如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遠嫁他方,而將「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同樣在七十回中,探春還與寶玉合作了一首《南柯子》的小詞,探春作了前半闋詞,她作的是——「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其實這半闋詞的意思是講柳條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系住柳絮,只好一任分離了。這半闋詞依然是在暗喻她的命運的,這個「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女子,最終是遠嫁他方,與骨肉親人「東西南北各分離」了。那,探春到底遠嫁到了什麼樣的人家呢?前面說「風箏」隱指她的命運,而小說中她放的風箏正是「鳳凰」形狀。鳳凰,在古代可是帝王之妻的意思,由此可見,她嫁的正是帝王之家,再聯繫小說「占花名兒」時眾人對她的戲言,可知她會如眾人所言,「得了貴婿」當了「王妃」,成為鳳凰!說了這些個探春的命運,那她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誰呢?她正是康熙帝第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小說中賈探春行三,是個賈府的「三小姐」,是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姐妹,而固倫榮憲公主也是康熙的第三女、太子允礽(賈寶玉)的同父異母的姐妹。康熙皇帝的第三子為愛新覺羅·允祉,第三女則為——固倫榮憲公主,這康熙皇三子與皇三女為一母所生,他們的母親是康熙的庶妃——馬佳氏,馬佳氏共育五子一女,而得已存活下來的,只有這一兒一女!再看小說,小說中賈府的三爺與三小姐也是一母所生,他們的母親則是賈政的妾——趙姨娘,這小說中的三爺與三小姐和歷史上的皇三子允祉與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一樣也是庶出、同樣也是一母所生的姐弟關係!這是不是太巧合了?我們從賈寶玉的皇太子允礽身份,可得出其父賈政的康熙帝身份,再聯繫小說,就不難看出——三小姐賈探春正是庶妃馬佳氏所生的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這位公主,她的婚姻命運會不會和小說中隱指她的探春的婚姻命運是一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這位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的婚姻命運吧。不過,要看這位清朝公主的婚姻命運,得先了解一下當時清朝皇室的滿蒙聯姻情況。在清代,滿蒙聯姻是清帝籠絡蒙古的重要措施:清朝皇帝掌握著皇室及宗室王公子女的婚配權,以指婚的形式決定他(她)們的婚姻……皇女、皇孫女及宗室王公的女兒,則由皇帝(或太后)擇取八旗及蒙古王公的適齡俊秀子弟,指配聘嫁。滿族帝王之家的這種指婚制,從清入關前一直實行到清末……指婚制,保障了滿族皇家與蒙古各部領主王公貴族持續性的長期聯姻,總計入關前後的整個清朝,滿蒙聯姻達586次……滿族皇家出嫁給蒙古的女子多達430名。(摘自杜家驥《清朝的滿蒙聯姻》)而事實上,許多人是不願遠嫁蒙古的,這可以從乾隆時,皇帝不得不「對指婚制度進一步完善正規」上看出,因為當時有些親王為避女兒遠嫁,而「將女兒隱匿不報,提前私聘與京城旗人」(摘《清朝的滿蒙聯姻》)。由此可見,遠嫁到蒙古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反而是件令當事人痛苦並且極力躲避的事兒。這也正是為什麼暗指探春遠嫁的命運的畫中,有「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這樣的畫面,試問哪家女兒願意「將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遠嫁他方?是以,如何不哭!在當時這樣一個滿蒙聯姻的歷史背景之下,康熙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也同樣無法逃脫被指婚遠嫁的命運。康熙三十年(1691年),她受父命,被指給了蒙古巴林部札薩克多羅郡王鄂齊爾的次子——烏爾袞。出嫁時公主年方十九歲,烏爾袞時年二十二歲。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額附烏爾袞嗣封王爵,是以,這位公主同時也成了一位王妃。她就是小說中拋閃家園,遠嫁他方,成了「王妃」的賈探春!而小說六十三回占花名時,眾人在賈探春抽得的是——「必得貴婿」後,笑言的:「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這句話里明顯地告訴我們:「家」里已經有了一個「王妃」了。那,這「家」里已有的王妃又是誰呢?其實,這個「我們家已有了」的「王妃」指的正是皇太極第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這位公主與順治一樣,同為孝庄文皇后所親生,所以固倫淑慧長公主同時也是康熙皇帝的親姑姑,而康熙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則是她的侄孫女。這位固倫淑慧長公主的侄孫女下嫁的又正是她的親孫兒——烏爾袞!額附烏爾袞是這位皇太極第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與色布騰王爺的長子鄂齊爾的兒子。當康熙皇三女出嫁時,皇太極第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尚健在。這小說中指的「已有的王妃」正是色布騰王爺的妻子——固倫淑慧長公主!小說第七十回,眾人放風箏時,探春的鳳凰風箏與外面一個鳳凰風箏相繞,而又與一個「喜」字風箏相纏,原文是:「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 遂與這鳳凰(探春的風箏)絞在一處。眾人方要往下收線,那一家也要收線,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 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眾人笑道:『這一個也來絞了。 且別收,讓他三個絞在一處倒有趣呢。』說著,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三下齊收亂頓,誰知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這雙「鳳」與「喜」字風箏相纏,而後斷線遠去,其實正是暗指兩位公主的大婚與遠嫁。這個小情節暗指了祖孫兩代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與固倫榮憲公主,同樣嫁入了蒙古巴林部,而且都做了王妃,她們有著同樣的、如同鳳凰般的「母儀」地位。而小說中,賈探春是寶玉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其實,非妹,而是姐也(在皇女中排行第三的固倫榮憲公主為皇二子允礽的同父異母的姐姐,同時是皇三子允祉同父同母的姐姐)。這樣的安排,只不過,是作者善用的隱藏手法而已。榮憲公主,因婚姻遠離家園、遠離骨肉至親;又因婚姻成就兩族交好,為父兄完成「鞏固之業」。可以說,她的一生是幸福完整的。再看小說中的賈探春,這個賈府賈姓小姐中最有才華、最有魄力的女子,她的命運在紅樓諸女子中,卻也是最好的。賈探春,即固倫榮憲公主,她的卓越才情,她的高遠志向,她的精明能幹,她的果斷心機,她的鮮明個性……都隨著《紅樓夢》的小說,永遠地被記載下去了,這也正是小說作者寫此書的目的之一。[編輯本段]同名植物種中文名:探春種拉丁名:Jasminum floridum Bge.屬中文名:素馨屬科中文名:木犀科科拉丁名:Oleaceae特徵形態特徵:纏繞狀半常綠灌木。小枝綠色,有棱,奇數羽狀複葉互生。生 境:山坡,溝谷林中或灌叢中。分 布:原產於我國中部。耐寒性不強。海拔600~2000習 性:喜光,耐蔭,耐寒性不強,對風適應性強。應 用:紫花開在夏秀,是誠為可貴。");showMsg()}Fe.on(Fe.G("wrap"),"mousedown",autoScroll.stop);Fe.on(Fe.G("wrap"),"dblclick",autoScroll.start);
推薦閱讀:

《紅樓夢》中黛玉進賈府所有重要人物都見了,但為何兩個舅舅避而不見?
看紅樓夢最痛心的地方在哪兒?
探春:現實有力
如何評價《紅樓夢》中的賈惜春?
紅樓夢裡最響亮的三個耳光

TAG: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