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縱橫談(之二 科學方法(中))
06-02
科學縱橫談(之二 科學方法(中)) 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F.Bacon,1561-1626)是經驗論者,強調歸納法,他認為科學定律是通過歸納得出的。著名的「知識就是力量」的鏗鏘語句就是由他提出的,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在他看來是研究科學的目的和基礎。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1596-1650年),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人們也認為他是「現代科學鼻祖」。他寫過一本《方法談》的書。他是理性論者,強調理性邏輯的演繹方法。他高瞻遠矚的指出,只有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分析,並經過人們的「邏輯推理」,所得出的判斷、結論或理論,才是可靠的、普遍的、唯一的、統一的。對於已有知識體系,需要進行不斷地質疑,這是從已知到未知的推進動力,從而使知識的探索,逐步逼近未知真理。從根本上說,培根和笛卡兒兩人貫穿著兩種科學觀,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培根是強調外部的證實,笛卡兒強調內部邏輯的完備。近代科學的奠基者伽利略和牛頓,也是近代科學方法的奠基人。他們對於經典力學的構建,成功地使數學與實驗、假設(說)與驗證、歸納與演繹以及分析與綜合諸方法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十九世紀的科學成就之一,它所蘊涵的科學思想方法,廣泛地滲透到哲學和社會學領域,成為人們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具有獨到的維度、角度或視域。 哥白尼、伽利略、牛頓,一步步確立了西方近代科學的基準。與近代科學形成幾乎同時,就有哲學家開始思考「科學是什麼?科學的方法是什麼?」 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I. Kant,1724-1804)提出了哲學的反思:科學是怎樣可能的?在他看來,牛頓力學這麼大的成就,科學是怎麼可能的?通俗的說,他奇怪牛頓如何想出了這樣一套深奧的東西。後來他寫了《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這本書是《純粹理性批判》的通俗本。書里談到科學怎樣是可能的。在這之後的實證主義、經驗論、邏輯經驗論、證實原則、假說演繹、證偽主義等等,都試圖回答「科學是什麼?科學的方法是什麼?」的問題,也都曾各領風騷。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學者艾倫?查爾默斯出版了《科學究竟是什麼》一書,從歸納主義到工具主義,洋洋洒洒,以15萬字的篇幅梳理了一遍。是否就此可以定義「科學」了?可以定義「科學方法」了? 這仍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並非有定論的難題。這裡很有必要強調一下批判學派對科學方法的傑出貢獻。批判學派的代表人物很多,其中馬赫、彭加勒、迪昂、奧斯特瓦爾德、皮爾遜等活躍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科學和哲學的舞台之上,他們是二十世紀科學革命(物理學革命)和哲學革命(邏輯經驗論)的先驅,馬赫的感覺分析、歷史批判意識、思維經濟等諸多方法論原理以及探究心理學論綱等,都是異彩紛呈;彭加勒的約定論的方法論以及關於假設、直覺、科學美、數學發明的心理機制的論述,也都美不勝收;迪昂的整體論和歷史主義的方法、關於物理學理論的邏輯架構、對卓識的探究以及對人類精神的探險,都表現得各有千秋;奧斯特瓦爾德的能量論的思維方法和在研究中主動變換角色的實踐。真是別開生面;皮爾遜的懷疑批判風格、對科學方法的意義和特徵的揭示、對想像力和審美感的倡導以及對統計方法的發明和運用,都使人拍案叫絕。值得注意的是,在批判學派的科學方法中,還包含著諸多的後現代的意識或酵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