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禪師語錄》之二 第4講 大安法師
《徹悟禪師語錄》
時間:2007年3月31日——4月1日
地點:寧波佛教居士林
主講:大安法師
第4講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請掀開文本,請看文句:【問,諸方皆有凈土,何專贊西方,求願往生耶。答,此非人師意也。乃金口誠言,分明指示故。大乘顯密諸經,同指歸故。令初心人專註一境,三昧易成故。四十八願為緣,緣強故。十念為因,因勝故。佛與眾生,偏有緣故。此土眾生,無論僧俗男女老幼善惡之人,當其處極順逆苦樂境緣之時,多必由中而發,衝口而出,念佛一聲。然不念佛則已,凡念佛必念阿彌陀佛。此誰使之然,蓋眾生久蒙佛化,久受佛恩,與佛緣深故也。】
好,請看這一段,這一段是一個問答。由於凈土一法是極難信之法,眾生聞到這個法門後,他就有種種的疑問。自古以來,凈宗的祖師大德,都在令眾生破疑生信方面做種種的開導。那麼這裡有人就問:諸方,就是指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裡面都有凈土。既然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裡都有凈土,那為什麼不勸勉我們求生其他的凈土呢?為什麼專門讚歎西方極樂世界,要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呢?既然四面八方,十方都有,為什麼專贊西方?提出這個問題。回答的原因談了六點:第一,這樁事情從不可思議的角度來看,是佛現量親證了,是由佛的金口中發出的真誠的法語,是非常明確的指示,不是世間人的老師在意念當中揣摩出來的。佛是一切智人,佛能夠遍知法界一切的事情。世間人呢?哪怕世間的聖人,他也不能遍知一切。所以由佛分明指受故,這是第一。
第二,是大乘,無論是顯教還是密宗,諸多的經典共同指歸凈土。我們在顯教里除了《凈土五經》之外,兼帶有二、三百種經典共同勸勉、指歸西方極樂世界。第三,是令初發心修凈業的人,能夠專註一個境緣,念佛三昧就容易成就。這也是針對閻浮提眾生心散亂,心散亂呢,就得對治,就讓他專註在一點上。如果十方諸佛凈土,都讓他求往生的話,他所系緣的境,就比較寬。這一寬的話,本身他心裡就散亂,這就更散亂了。所以把他系緣寬的境全都放下,專註在一個方向,指方立向,指示西方,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凈土之相,讓他專註在一個地方,這就叫一相三昧。文殊菩薩就是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的,由甚深般若智慧,他就知道要專註在一個方向,念一尊佛,三昧容易成就。而且念一尊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佛,何以故呢?一切諸佛所證得的法身是一個法身。所以當我們念一佛的時候,就等於念到了十方諸佛,一佛具足一切佛,主伴圓融。就好像我們在千江水裡都能看到月影,而月亮並不是有很多的月亮,它在空中就是一輪月亮。一輪月亮千江有水千江現,它現出的幾千個月亮就是一個月亮。所以一月亮的影子就是一切月亮的影子,一切月亮的影子就是一月亮的影子。所以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諸佛,往生西方凈土就是往生到十方一切的剎土。所以文殊師利菩薩了解這裡面的奧秘,所以他就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專念一佛,這樣的三昧容易成就。這都是圓頓的教理,也是文殊菩薩給我們宣示出來的。所以我們常常說,以文殊的根本智,才能修念佛一行三昧的法門。那麼這就是對治我們現在有些錯誤的知見,認為念阿彌陀佛大概不夠,於是要念觀世音菩薩,要念地藏王菩薩,要念藥師如來,要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要念那個,要念那個,他念的很多,他不知道念一佛就等於念十方諸佛的道理。所以,專註一境,三昧容易成就,這是第三點。
第四,由於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裡面還有我們眾生跟阿彌陀佛甚深的法緣所系。阿彌陀佛在無量劫以前用五大劫的思惟稱性發出的四十八大願,不僅發了願,而且用無量劫的時間積功累德,圓滿了這個願,所以這個願就產生了一種力量。這種願力就遍在虛空法界,為我們眾生作緣,緣因佛性,給我們眾生提供修道的增上緣。這個緣由於是大慈悲、大平等、大智慧、大善巧的高度的結晶,所以它的力量非常強。它能夠令九法界眾生,尤其是六道凡夫眾生,更尤其是三惡道乃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都能夠拯救出來,度盡阿鼻苦眾生。所以四十八大願願力給我們提供的增上緣的力量很大、很強,能夠令我們成就。「十念為因,因勝故。」那麼藉助這個願力之緣,我們凡夫眾生只要信願持名,十念就是往生的正因,這個因就很勝,很殊勝。為什麼因勝呢?我們在輪迴里的眾生,還能相信建立在佛的果地上的凈土之法,那麼這種信心就是不可思議的。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議,所念的名號不可思議,這個因就是妙因。借著這個妙因,與四十八大願的緣,因和緣和合,就能得到往生凈土之妙果,所以因勝果妙,這是第五個專贊西方的原因。
第六個專贊西方的原因,就是阿彌陀佛與我們眾生有緣,緣在什麼地方呢?首先,阿彌陀佛是在娑婆世界出家,在娑婆世界發願的。那麼有人就曾經提個問題,說「法師說阿彌陀佛,法藏比丘是在娑婆世界出家發願的,經典當中好像看不到啊?」實際上經典中有這個意思,你沒有看出來。大家看到,釋迦牟尼佛宣說阿彌陀佛因地的時候,首先就把時間推到了無量久遠的過去,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以前,有五十三尊古佛示現在世間,次第示現在這個世間,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那麼第一尊佛是什麼佛?錠光佛,錠光佛又叫燃燈佛,他是釋迦本師的授記師。那麼再往前推有月光佛,月面佛,栴檀香佛……最後一尊就是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佛,他住世的時間有四十二劫,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就在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的那個時代,有一個大國王,聞佛說法,心開意解,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法藏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那你看,世自在王佛跟錠光佛一頭一尾,都是在娑婆世界,那麼法藏菩薩這個大國王,是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出家修道,法藏菩薩可不就是在娑婆世界出家發願的嗎?經典中暗含了這個意思,不一定要寫的那麼明確。就好像帶業往生,你非得要經典中有這四個字才能承認,那是太機械了。所以了解凈土法門,一定要有點悟性。在孔子的教學裡面,有三種根機,孔子教化學生有三種學生:上根利智是聞一知十,顏回的根機,聞一知十;中等根機的也能夠觸類旁通,聞一知三,觸類旁通;如果下根器的就是聞一知二;再鈍根的就聞一才知一,根機有所不同。所以我們讀佛經,一定要領悟它裡面的深刻含義。
阿彌陀佛在娑婆世界出家,在娑婆世界發願,在娑婆世界圓滿他的大願,隨形六道,示現種種的身份,在人道示現帝王的身份、比丘的身份,種種角色。也示現忉利天王的身份、夜摩天王的身份、大梵天王的身份。在每一世里都是行菩薩的六度萬行,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無論是出家、在家、男女老幼、善惡之人,在動經無量劫的過程中,都和阿彌陀佛有直接和間接的因緣。也正為有這個因緣,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就深刻的種植著對阿彌陀佛信仰的種子。有這種信仰的種子,當我們處在非常順利的時候,或者非常逆境的時候,在逆境當中遭受劇苦的時候,我們會情不自禁的去念阿彌陀佛。處在順境高興的時候,我們也會衝口一句阿彌陀佛來慶賀;無奈的時候也會念出這句阿彌陀佛。對這阿彌陀佛可能會賦予種種的涵義,但是他會用這四個字來表示他內心種種複雜的情懷,而且是不假思索,衝口而出,無論信佛不信佛的人都會這樣。前些年有個電視劇《濟公傳》,它那個「鞋兒破,帽兒破」,唱到最後還是唱「南無阿彌陀佛」。大人、小孩都是跟著哼「南無阿彌陀佛」。也許他沒有信仰,也許他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賦予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內涵,但是他會念出來。
這麼很平常的事情實際上它是非常不平常的,為什麼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會念阿彌陀佛?不念佛則已,要念必定念阿彌陀佛,而不是念釋迦牟尼佛?應該說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教主,本師啊!阿彌陀佛都是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地方的一個剎土的佛啊。就好像我們寧波市的,你不了解你的市長,而去念非洲的一個什麼市的市長一樣,覺得這不大可能啊。但是不可能的事情卻存在,出來了。這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其中有一願就是「諸佛稱名讚歎願」。阿彌陀佛曾經發了個願:我成佛的時候,我的名聲要傳遍十方世界,十方諸佛都會稱揚讚歎我的名號的功德。他是讓十方諸佛傳播彌陀名號、凈土功德這樁事情。所以十方諸佛、眾生都會了解阿彌陀佛。再加上阿彌陀佛本身跟一切眾生廣結法緣,這廣結法緣是非常重要的,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得度,就看有沒有緣,那正好阿彌陀佛跟我們偏偏是有緣分的。所以由這個因緣故,釋迦牟尼佛隨順這樣的因緣,專贊西方。那麼不念佛的人念阿彌陀佛,而且衝口而出,不假思索,不需要人來教,這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呢?這還是那句話:我們娑婆世界從無量劫以來,長久的得蒙阿彌陀佛的教化,長久接受了阿彌陀佛的恩典,所以與阿彌陀佛的緣最深故。
好,請看下面:【且此彌陀一經,羅什最初譯成,東林遠祖,即與一百二十三人,結社念佛。其一百二十三人,以次漸化,臨終皆留瑞應。雖鸚鵡,八八兒念佛,化時皆有瑞相。此非眾生與佛緣深,謂之何哉。又無量壽經雲,當來經道滅盡,我以願力,特留此經,更住百年,廣度含識。夫不留他經,而獨留此經者,豈非以此法門,下手易而攝機普,入道穩而獲益速耶。以是而知,其時愈後,此法愈當機矣。】
請看這一段,直接指贊西方凈土的,有《阿彌陀經》,有《無量壽經》,這裡提出《佛說阿彌陀經》,這是跟《無量壽經》同部的經,詳略不同而已。《佛說阿彌陀經》最初是由姚秦時代鳩摩羅什把它翻譯成的,在公元四○一年。鳩摩羅什三藏法師,對東土的大乘佛法傳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具有著菩薩的精神,為了眾生,為了震旦國的眾生得到大乘佛法的薰習,他把自我都放下了。按有關記載,鳩摩羅什大師也不是一般人,他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一尊佛的譯經師,他是七佛以來的譯經師。他翻譯的經典在我們中國廣受歡迎,翻譯的不僅義理精粹,而且很適合我們於中國人閱讀。所以他翻譯的手法是意譯,不是直接一句一句的譯,他把梵文的意思領會透了之後,用我們中國人容易接受的表現手法、句法結構來翻譯,所以最受歡迎。
鳩摩羅什來到中國之後,當時跟東林的慧遠大師有書信來往,慧遠大師首先致書問候,鳩摩羅什大師也有回信來問候。鳩摩羅什大師還稱讚慧遠大師為東方護法菩薩。鳩摩羅什大師座下的弟子也常常來東林寺參學,東林十八高賢裡面有幾個都是從鳩摩羅什大師那邊過來的。那麼慧遠大師座下的弟子也常常去長安的逍遙園,這當時佛教的兩大中心都有文化上的交流。這部經典,《阿彌陀經》一翻譯出來之後,在公元四○二年,慧遠大師就與緇白二眾,精英人士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念佛,這是我們中國最早的結社念佛的開始。以一個團隊、團體的形式專修念佛三昧,志求生西方凈土,見解高度統一。在慧遠大師的率領之下,這一百二十三人在念佛的過程中,漸漸的遷化,臨命終時都有往生的瑞相,見光、見華、異香滿室,都有這樣的瑞應。
自古以來往生的公案、例子很多,不僅是蓮社的一百二十三人,包括其他的四眾弟子,人道的眾生往生,就是畜生道往生的例子都很多,這裡就提出鸚鵡、八八兒。鸚鵡就是能學人講話的,宋代有一位觀公和尚,他養了一隻鸚鵡,教它念阿彌陀佛,在寺院裡面。這鸚鵡每天就念阿彌陀佛,看到人來了,也是阿彌陀佛。這鸚鵡有一天就立化了,這觀公和尚就把它埋葬,過了一段時間,鸚鵡的墳堆裡面長出了一朵蓮華。長出蓮華,這很奇怪——這蓮華哪兒長出來的?就挖開墳堆,結果發現這蓮華的根是從鸚鵡的口裡面長出來的,現出這樣的瑞相。鸚鵡用這個來告訴世間人:它往生了,口裡生蓮華。記載當中,不僅鸚鵡、八哥往生。還有雞,它在大雄寶殿後面跟著大家念念,念念佛,念念佛,就在佛面前磕三個頭,站住就走了。還有聽法的蛇,蛇有時候也恭恭敬敬聽法。還有貓也坐化,它念念佛,坐化了。還有猴子也坐化的;還有老鼠也在念佛聲中走的;還有豬也有坐化的;還有麻雀也有坐化的。
你看看!我們看到這些記載,一定要對念佛產生信心啊。我們自己雖然沒有水平,雖然很愚痴,雖然很顛倒,但你看看,我再愚痴,總比畜生要好一點吧。這些畜生念佛,尚且能往生凈土,我不管怎麼樣,生為人,人為萬物之靈啊,總比它們要好一點。增強我們往生的信心。這些畜生,念佛往生的時候都有瑞相,也說明我們眾生與阿彌陀佛緣深。你別看這些畜生,鸚鵡、八哥、雞、貓、狗,它曾經多生多劫也修過念佛法門,只不過是煩惱很重,又破戒了。破戒了、造惡了,它就變成畜生的身了。但雖是畜生的身,它念佛的善根還在那個地方,一旦碰到緣分,它聽到佛號的聲音,就激發了它念佛的善根,它在畜生道裡面能夠發願、求生,阿彌陀佛更會對它加持。因為佛心雖然是平等慈悲一切,但是對苦難的眾生更加了一份偏憫啊,偏偏慈憫這些苦難的眾生。就好像一個母親對多子女裡面,那個最沒有能力的,而且最造惡的,甚至被關進監獄裡面的那個兒子,她更會愛護他一樣,所以這都是阿彌陀佛跟這些眾生有深刻緣分的因素。
這裡又舉出《無量壽經》講到:我們佛教在這個世間,分正法、像法、末法。佛教從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預示著佛教在世間的消亡。所以佛說一切法都是無常的,包括佛教在世間也是無常的,終究會滅盡的。滅盡不是佛本身希望它滅盡,是眾生的業力,共業所感,都不相信了,它就滅了。所以在未來的時代,所有的經典都在這個地球上消失,最先消失的是《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慢慢次第大小乘經典消失。消失之後,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悲願力,特別加持留這部《無量壽經》,最後住持一百年。那個時候可是刀兵劫了,眾生非常苦,人與人不能見面,一見面就起殺心啊!你殺我,我殺你啊!就在刀兵劫的時候,如果還有眾生能夠生起厭離苦的心,有求生極樂世界的心。只要聽聞這個經,能夠念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念四字,能念出阿彌陀佛四個字,就能夠蒙彌陀願力加持,橫超苦難的刀兵劫,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就等於法要滅的時候,還有一百年了,在這段時間當中,眾生還能產生信心。有人就問了,凈土一法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你怎麼能要求刀兵劫,法滅盡時的眾生,能信得及這個法門呢?這裡面有一個特殊的因緣,這一百年的時間當中,這個時間段,眾生能夠相信。就好像人要死的時候,有幾天的迴光返照,身體還顯得特別健康,他馬上就會死亡。燈要熄滅的時候,忽然有一下特別亮,一亮,它馬上消失了。這一百年就相當於迴光返照的一百年,還特別亮的時候,還特別有出離心的時候。佛看到這樣一個時間段,不失時機,對這一百年的眾生給予最後的救度,給予最後的機會,那是最後一班車的最後一個座位了。這班車如果搭不上,那就長夜漫漫,永遠沒有出離的希望了。
那麼透過經文,我們能夠了解到,佛慈悲救度一切眾生,不留其他經典,而唯獨留這部《無量壽經》所展開的念佛往生凈土的法門。這就說明念佛,仰靠佛力加持的法門,下手容易。你只要心裡發願,你念出來,念出這個名號,這下手易。當你念的時候,阿彌陀佛救助的力量就在當下,而且它攝受眾生的根機非常普及,上、中、下根機都普攝,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進入佛道很安穩,不會出偏差,你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光明就注照你,不讓那些冤親債主,那些內魔外魔來干擾,入道穩。而且獲得的利益非常快速,你至心稱念的時候,馬上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威神力量就在你身上展示出來,他有巨大的力量把我們從刀兵劫拔濟出來。不僅是人道的刀兵劫,就是墮到阿鼻地獄裡面去,能夠至心念這句佛號,都能從阿鼻地獄裡面出來。所以力量大、入道穩,而且獲益的速度快。為什麼快?因為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心裡,你只要一呼,他馬上就應。就好像鍾,你一撞,它就響,是這樣的關係。所以我們知道:隨著時代越往後,凈土法門就更當機。如果在正法的時候,眾生靠持戒能斷見思惑,出離生死的話。在像法的時候,靠禪定也能夠有部分眾生出離生死。那麼到末法的時候,離開念佛往生凈土一法,就難得有人出離生死。
所以這句話我們要理解,時代越往後,這個法門越當機。我們弘揚什麼法門,一方面看上合諸佛之理體,要契理,契理就是正法。同時也要契機。如果雖然是正法,但是很高妙,提供給眾生,眾生沒有辦法下手,他聽不懂,他不能去行,那也是等於虛設。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度眾生都觀機逗教,因病施藥。這個時代眾生心散亂,眾生業障重,眾生智慧淺,眾生斗諍堅固,所以再靠戒定慧自力來解脫煩惱問題的這個法,不當機。禪宗雖然高妙,單刀直入,但眾生沒有這個根機。古人言下就能悟,言下頓悟啊!就像二祖慧可,跟達摩祖師一個對話就開悟了。他斷臂求法,達摩祖師就問他:「你斷臂求法要求什麼?」那慧可,當時不叫慧可,叫神光法師,神光禪師,他當下感覺到尖銳的疼痛啊!這一疼痛心就不安了。所以他把現量的問題提出來,「乞師為我安心。」我現在希望你給我安心。達摩祖師說:「將心來。」你要我安心,你把心拿來。這樣就逼得他找心,這樣他就迴光返照,去找心。找了良久,回答:「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到心。這就是一個機緣來了,達摩祖師就跟他說,「與汝安心竟。」你將心來,你找心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好,就在你覓心了不可得當下,我已經把心給你安好了。這一下,神光法師就大悟。這種悟還不是一般的悟,當下他都悟證了,悟證感覺地面就是琉璃地了。六祖慧能聽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大悟。我們聽一萬句也莫名其妙,悟不了啊。古人一棒一喝,就能大悟,你就打一棒,打三十棒,打三百棒,把我們頭打破了,我們也悟不了啊,所以這個不當機,我們不是那個根機。所以如果達摩祖師到了這個末法時代,來弘揚佛法,也只有弘揚念佛往生凈土一法。
所以未來的時代,末法的時代,凈土這一法是佛教興衰的標誌,是住持佛法的中流砥柱。誠如印光大師所說,「這個時代如果不修凈土一法,可就是佛教的衰相了。」換句話來說,四眾弟子能夠全身心,至誠懇切念佛,那就是佛教的興旺之相。所以我們說要報佛恩,在這個時代,能夠傳播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能夠自信教人信,就是真報佛恩。我們也得要有自知之明,要像印祖一樣,出家以後,知道自己業障深重,不對宗教二門妄行染指,唯有仰靠念佛帶業往生一法,求了生脫死。印祖以身示範,我們也要作如是的思惟。
好,請看下面第七段段:【世間眾生,當處急難痛苦之時,嗥叫父母,呼天喚地。不知父母人天王等,不能救我生死,盡我輪迴,以其同在生死輪迴故耳。三乘聖人,雖出生死,無大悲心,無益於我。諸菩薩等,雖有大慈悲心,以其心證各有分限,未能普利眾生,滿一切願。十方諸佛,雖皆證窮法界,然我感之不易。縱感極而見,不過暫時離苦,終非究竟。唯阿彌陀佛,但得一見,即頓脫生死,永斷苦根矣。】
好,請看這一段。我們在這個世間輪轉的眾生,雖然善惡業所導致的福和禍的程度有所不同,但總的特點是苦難,是無常。眾生業力甚重,所以道力、智慧上不來,總是處在怯弱的狀態。怯弱的眾生就有一種宗教的訴求,希望得到一種救助、一種保佑,所以這也是各種宗教產生的眾生的心理基礎。就好像我們沿海地區的媽祖信仰一樣,在大海裡面,面對浩淼的大海,他沒有辦法去掌握住大海,隨時可能遇到種種海難。種種海難來的時候,他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他就希望一種慈悲的力量,保佑自己,救助自己;所以媽祖的信仰也從這裡產生。所以眾生處在急難、痛苦的時候,他呼爹叫娘,呼天喚地,也是希望天地、父母來救他,他自己沒有辦法。這種宗教的訴求,祈求外力的幫助,它是正常的。就好像一個小孩,碰到什麼事情,他都要叫他父母。他認為他的父母就是至高無上的上帝:「我父母都能解決我的問題。」受到別人欺負也說,「你欺負我,我要告訴我父母。」不懂的事情找父母,餓了、苦了、累了他找父母,父母確實對小孩能解決他的問題,好像是萬能的上帝似的。那等到他大了,他才發現,父母也有很多不能解決他問題的地方。所以為什麼青少年階段有一段叛逆時期啊?他要尋找新的權威,父母原來不是萬能啊。雖然如此,他遇緊急情況,從小習慣的那種根,不假思索,還是會叫「我的媽啊!」他就還會喊出來,呼天呼地。
好,那麼這種尋求救助的力量。我們要明白,要知道父母,還有天地、人王,包括玉皇大帝這些,他們不能夠究竟的解救我們的大事。可能一般的事情他能救一救,那麼生死輪迴這件大事,他救不得我。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父母、天王,他也一樣跟我們在生死輪迴裡面,他自己都沒有出去,他怎麼能救得了我們呢?我們蹲在監獄裡面,父母也蹲在監獄裡面,他自己都不自由,自己都自顧不暇,他怎麼還能救我們出這個三界的牢獄呢?所以我們要找一種真實能夠把我們從輪迴裡面救出去的慈悲的力量。那麼這種慈悲的力量在什麼地方呢?我們要去看,首先,用排他法;那些不能救助我們的,都把他排除。父母救不了,天王救不了。
那麼三乘的聖人呢?聲聞緣覺菩薩呢?阿羅漢、辟支佛,還有權教的菩薩,雖然他們斷見思惑,出離了三界。但是這些人沒有大悲心,他是自了漢啊!所以對我們也沒有很大的益處。這些阿羅漢有個特點,對建立凈土意義重深,他心不好樂。他所好樂的是他的偏真涅槃,在那種三昧中,禪定中,享受他的法樂。所以為什麼大乘佛法對聲聞,呵斥他為「焦芽敗種」啊?他對眾生沒有大悲心,他不是為眾生,也沒有動力去為眾生建立凈土。對成佛來說,他的菩提芽沒有了,他的大悲心的種子沒有了,這就叫「焦芽敗種」,焦芽敗種永遠沒有成佛的可能。由於他對苦難的眾生不能有大悲心的救度,於是,他對我沒有利益,我在急難、痛苦的時候,這些三乘的聖人靠不住。
那麼諸菩薩呢?這些大乘的菩薩,他們倒是有大慈悲心。但是他在因地,他所斷惑的程度有限,他的大威神力量還沒有起來,還不能普利一切眾生。就好像他是皇帝的太子,但是他還小,雖然他最終能當皇帝。但是在他沒有做皇帝之前,他的力量還小,他還住在東宮,等待做皇帝。你求一個太子來解決大事,也是很難的。求一般的事情他還能幫助解決,求大問題的解決,他也沒有辦法啊!所以對這些諸大乘菩薩,他還不能滿他因地上的願,沒有把他普利一切眾生的力量圓滿,也靠不住。
那麼求諸佛呢?十方亦有無量無邊諸佛,這些諸佛雖然都已經證窮法界,一真法界的理體他都圓滿,證道成佛了。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斷盡,福德智慧二足圓滿了。但我去感這些十方諸佛也不容易啊!因為這裡面有個緣的問題,他沒有針對我們發願啊!東方琉璃世界也很好啊!阿閦佛國也不是錯啊!但是很難感啊!一定要修般若空慧,斷貪瞋痴才能去得了,門檻很高,很難感啊!不容易。縱然我們用非常大的努力,感極,到了極點而見到了相應的這尊佛,那也不過是暫時離開苦難而已,終究還不能解決問題,這是每尊佛都有每尊佛的發願不同。
那麼這樣,我們對三乘的聖人,對大乘的因地菩薩,對十方其他世界的諸佛,都在生死輪迴、在成佛問題上都靠不住的話。這時候才觀照到,唯有阿彌陀佛啊。我們只要一見到阿彌陀佛,就能夠頓然脫離三界生死輪迴,就永遠斷一切苦難的根了。這個苦根就是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的根本,頓然可以斷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為我們發了四十八大願,為我們建立了凈土,為我們建立了名號,為我們成佛做了一切的準備,予以加持,跟我們有緣分。只要見阿彌陀佛,就能得無生法忍,就能得阿鞞跋致,就能得一生補處,就能夠永斷一切苦難,享受一切涅槃的常樂我凈。
好,請看下面:【唯此一句阿彌陀佛,是所當盡心竭力者。予曾有偈雲,世間出世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然而念佛不難,難於堅久。果能堅持一念,如生鐵鑄成,渾鋼打就。如一人與萬人敵,千聖遮攔不住,萬牛挽不回頭。如是久之,必能感通相應。若其未能如此用心,便謂佛言無驗,佛心難感者,夫豈可哉。但得一念感通,便頓出生死,直登不退,穩成佛果。豈易事也哉。】
在所有的佛裡面,唯有阿彌陀佛跟我們緣分最深,給我們利益最大。我們了解了這一樁事情,就唯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我們凡夫眾生所應當竭盡全力去執持的了,當本命元辰,命根子,救生圈啊!抓住他就得救了,離開他我們解脫就遙遙無期了。所以徹悟大師曾經寫過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前面兩句是:「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處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你看祖師這種宗教的情懷,是非常深厚的。只要說著西方極樂世界,他的眼淚就像雨一樣的垂下來,那種感動啊!他是觀察到南閻浮提眾苦充滿了苦趣、惡趣、惡道啊!我們真的是備受八苦的焦煎。我們往往對自己生存的境況還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這種苦難還是沒有看得很清楚。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沒有一刻的安寧啊!真是苦樹上掛黃連。再加上這個世間種種的生態問題、環境問題、戰爭問題、生存壓力問題、天災人禍問題,現在的苦比古代又加劇了很多。我們要清楚這樣的苦,知道這個火宅不容一刻的停留,知道這個魔鄉不容一刻的停留,呆在這個世間是非常悲傷的,要把這個深刻的厭離心,把它激活啊!你沒有這個厭離心,對西方極樂世界欣求心就很難成就啊!反過來說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欣慕之心成就,也自然對閻浮提的五欲六塵這種苦難的本質有一個深刻的厭離。所以這兩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具有一種很深刻的情懷在裡面。他那樣的對這個世間苦的悲痛,對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感動的淚水,他有這樣的心態他才會念佛懇切啊!
徹悟大師,他是天分很高的,對自己生命終極關懷是非常負責任的一個人。所以當他要去選擇法門的時候,他可是了解的很多了,世間的宗教、哲學、學說,他都了解過、都思惟過、都比較過。出世間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宗門、教下他也思惟過,而且去實踐過,他都走了一遍。走了一遍,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不念彌陀更念誰?」最後他的結論就是念阿彌陀佛,不念彌陀更念誰啊?他常常開示念頭,你念頭落在哪個方面就是哪一個法界出來,你念阿彌陀佛就是佛的法界出來。那麼一定要把念頭放在一個最究竟利益的法界上,那當然念阿彌陀佛是最高的、最好的,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誰啊?你念菩薩、聲聞、緣覺,在念六道,都是九法界現前。若你再沒有修行的出離心,那都是六凡的境界現前。如果六凡,你又沒有點善根,五常、十戒你都不修,你放縱你的貪瞋痴,那就是三惡道的境界現前,它是法爾自然的。我們的念頭向下墮落是很容易的,就好像山頂上滾下石頭一樣的痛快。但是我們要行善、要向上、要向光明,它確是很難的,是逆水行舟的,是推著這個石頭向山頂上走的,這要困而行之的。所以一個人能夠把念頭放在阿彌陀佛上,這個人就太高貴了,也太有智慧了,這是人中的稀有人。需要有甚深的般若智慧,無量的善根以及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才能令我們的念頭安立在彌陀的名號當中。
所以,這個偈子也可以說是徹悟禪師在凈土當中的開悟偈,他徹悟了,徹悟就是這句話:「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我們上午講見道,這也是徹悟禪師的見道啊!有些人,他會說:「哎呀,你讓我修念佛法門,你得要讓我了解它。我一定要大小乘經典都讀了之後,通過比較,我能夠知道這個念佛法門真的很好,我才會去念。」特別是有點文化知識的出家、在家人,他容易這樣去做。於是他就先讀了很多,我一定要通過比較才能知道怎麼怎麼樣……第一,你有這種總攝、比較的能力嗎?第二,你有這種時間、精力嗎?這些都很有風險的,也是沒有信心的表現。要知道自古以來這些菩薩、祖師已經為我們末法的眾生通讀了《大藏經》,進行了種種比較,最後幫我們已經選擇好了,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最好。
所以如果我們有信心,接納這些菩薩祖師已經給我們選擇好的法門,這樣去做,就省了我們很多事情了。就好像我們一個生病的人,我們這個病不治馬上就要死了啊!在這種情況下,你最明智的方法,是選一個良醫,這個良醫有現成的葯,馬上這個葯一吃就會起死回生。如果在這個時候,你還說:「等一等,我一定要自己了解各種藥性、葯源、劑量、我的病理,等我自己學一遍之後,我自己再去開一個藥方,然後按照藥方自己再去抓藥、再自己泡製,再這樣那樣……。」雖然你這個想法也不錯,但還沒有等你做完,你就一命嗚呼了,嗚呼哀哉了。所以我們找一個現成的良醫,有一個現成的良藥,那是最明智的方法。那麼阿彌陀佛就是大醫王,他已經為我們泡製好了能夠總治一切病的藥方,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大經王。那麼菩薩、祖師也給我們選擇好了,在八萬四千法門中唯有這個藥方最好,其他的藥方都是一個方子治一種病。唯有這個方子是治一切病,就叫阿伽陀葯,一個方子治一切病。
好,當我們對凈土產生一定的信心之後,就念佛。念佛是不難,三歲小孩都能念,但難就難在堅持、難在持久。因為眾生的心都是波動的,他這段時間情緒好了,他很精進勇猛,一天念個三萬、五萬,甚至參加十天百萬佛號閉關,一天念十萬聲,他都能念。等到過段時間,他就懈怠了,放逸了,他就把佛號丟到腦後去了,他不能堅持。不能堅持,實際上也跟信心有關係,他的信心不堅定,生死心不切。信心沒有到十分堅固的程度,就容易受其他法門的動搖。等一下被其他的經典、其他的法門一轉移他的注意力,那就更不能長久的去念這句佛號了。
所以祖師在這兒講,你一個凈業的行人真的能夠堅持念阿彌陀佛,把念佛的這一念,念成像生鐵鑄成的那樣堅固,像渾鋼打就的那樣細膩。這時候這一念就會產生力量,這時候像一人與萬人敵。我們修行就是要有種打仗的氣概,我一個人披上盔甲跟萬人敵,萬人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百萬魔軍。我們要跟百萬魔軍去打仗,這一打仗我們不能墮在負處,不能逃跑,不能害怕。我們如何跟百萬魔軍打勝他?我們有一個秘密武器,就是六字洪名,這是金剛王寶劍。你只要操這個金剛王寶劍,就能夠所向披靡。它的力量就這麼大,這是千聖遮攔不住,萬牛挽不回頭的勇猛的精神。與萬人敵也是突圍,我們在三界六道輪迴裡面被百萬魔軍層層包圍,不讓我們出去,然而我們要殺開一條生路,就靠這一句洪名,打開一條生路,從三界裡面出去。所以念佛要有這種氣概,這樣的念,念久了就能夠感通,就能與阿彌陀佛的願海相應啊!所以我們念佛最終還是要落實在感應道交上,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很怯弱的,魔的力量很大。
你說我們想修行,一旦五欲的境界現前了,全身就酥軟了,沒有力氣了,被它纏繞去了。有時候我們出來度眾生,你得注意,當你的念頭不正的時候,你想度眾生,說不準被眾生度走了。所以你要靠佛力,怎麼靠得上?要靠我們的信願持名,感通阿彌陀佛加持。我們的身心有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就能夠戰勝百萬魔軍,就能在五濁惡世、五欲六塵當中出污泥而不染。如果不能這樣用心去念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天讓他念上一萬聲佛號,他都說自己沒有時間,你怎麼說你是一個至誠念佛求往生的修行人?
所以我們這一兩年來,也有很多人說我修行不得力,我怎麼修行?現在我們也在推廣「三一」工程,政府常常用數字,我們也用數字,「三一」:三個一——一天一萬聲佛號,一個月一次晝夜念佛,一年一次十天百萬佛號閉關,你先從三個一開始。你這樣做了,你還有一點念佛求往生的發心在裡面。《觀經》講求往生一定要圓發三心:至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至心就是至誠心,你有沒有真誠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在你的身口意三業當中,都表達這種欣厭。身業厭離娑婆的一切,口業厭離娑婆,意業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身口意三業都有沒有把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表達出來。怎麼表達?你要修行,你的身業,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兩個小時念一萬聲佛號你都沒有時間,那你的身業絕大多數都側重在娑婆世界的活計了。你的業力在哪裡最重,臨終就往那個地方走,這都是有因果的考量的。所以我們說一萬是一個底數。今天早上在安養院遇那些老年的居士,他已經在安養院,我希望他們萬緣放下,一天持三萬到五萬,底數是三萬;對有工作的人底數是一萬。你得要去老實念佛啊。而且把這個數量定下來之後,你得要有一個功課冊,天天計數,我們東林寺印了《東林蓮社功課冊》,你念了一萬就打一橫,划上格子,就像小學生在完成作業,你在佛面前宣誓:我一天不能完成一萬聲,就不睡覺。你得要這樣去干啊。你沒有這種精神,你今生又完成不了往生凈土的事情了。
我們多生多劫以來也曾經接觸念佛法門,也不是說沒有一點出離心,也想去,就是由於因循、放逸、懶惰,搞到最後還是一無所成。現在就要對治這個,從計數念佛開始,用數量約束自己,長期堅持,這樣才能感通佛力,才能成辦往生之大事。如果你沒有這樣去做,一天到晚都是忙於世間的事情,心裡沒有一點厭離的行為表達出來,然後有口無心的念念佛,念個幾分鐘,最後到臨命終時還是叫爹叫娘,沒有往生。沒有往生他就說,「你看看,我也念佛了,佛說念佛就能往生,為什麼我不能往生呢?這個是不是不真實啊?」他反而是誹謗佛,說佛說的話沒有靈驗,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難感,難於感通。難於感通,你知道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力量,已經在虛空法界,當下就存在,問題就在你這裡,你是不是深信切願持名去感了?就好像中央電視台的電視信號就在當下,你得要有電視,你得要用那個頻率去調啊,你這兩個工作都不做,「哪有這個電視頻率呀?那個頻率看不見摸不著,你能抓過來給我看嗎?」但是你有那個就現在面前了,你沒有那個,你就覺得不存在了。
所以阿彌陀佛光明,八萬四千相,每一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束光都攝受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你得要念佛啊,念佛才能感通佛願。佛心光明,你不至誠念佛,你怎麼感通得了呢?怎麼可以呢?「夫豈可哉?」所以沒有感通,這個過咎,不在佛那裡,完全是在我們這一邊。我們在這裡出離心起不來,覺得賺了一點錢,有空調、冰箱什麼的,覺得這就是極樂國啊。他出離心起不來,不感覺到這個世間苦。然後修行也不聽佛的話,雜修,今天修修那個,明天弄弄那個,佛號提不起來,你那些都是蠻幹,感不通啊!所以現在一定要調整自己的觀念,調整自己的行為,跟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磁場要產生一種同構對應。這個磁場它吸不了一根草,凡夫眾生就像一根草它吸不了。它也不可能吸一塊玉,那塊玉在修其他的法門,很精進,很怎麼樣,就算一塊玉,玉也不能吸。我們一定要變成一根針、一塊小鐵,跟那個磁場產生任運相吸的互動功能,這樣才能夠感通。
我們只有信願持名念佛,這個名號在念佛的時候是用信願來莊嚴的。用信願來莊嚴這句名號,就跟阿彌陀佛有個同構共振。我們只要成就了一念,感通了彌陀願海,就頓然脫離生死,一念凈信就能往生。那麼這一念,感通的一念也不是偶然來的,這是我們多少念,無數的念來成就的這一念。我們往生也是一念往生的,我們現在一天念一萬、二萬、三萬,乃至五萬、七萬,我們就是要把這一念念熟。最終成就的就是這一念,這一念只要感通過去了,彌陀願力就全體在我們身上體現。我們就頓然出離三界的生死,直接到西方極樂世界,成為阿鞞跋致菩薩了。阿彌陀佛有讓我們住在大乘正定聚的發願,只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就能很快到達一生補處,就能安穩的快速的成就佛果。
這是生命當中的一樁大事因緣,我們今生能成辦這樁事情,無論我們付出多少的代價,都是值得的。那麼從現在開始,哪怕年輕人,二十歲的年輕人,你用六十年的時間來辦這樁事情都是很划算的。六十年的光景你就放棄一切來念這個佛號,成辦了往生凈土、穩成佛果之事,這六十年跟我們無量劫輪迴的時間相比,它都是彈指間,非常短暫的。更何況我們已經五十、六十、七十歲的人,那更是來日無多了,還能去搞其他的東西嗎?還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真的是開不起這個玩笑了,這一輩子若不能解決往生問題,我們的後果將會非常悲慘的。
「其易事也哉。」徹悟大師非常感慨,雖然念佛一法是易行道,但是對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來說,就這麼一個易行的事情對我們來說都很難。試問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們都能念得很安心嗎?念得很安樂嗎?念得很親切嗎?念得越念越想念嗎?你都達不到這一點,這就不容易,所以它是極難信。而且對我們凡夫來說,它的易行是相對通途教法而說,它易行。但就把這句名號念熟,要念得堅固長久,那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我們非常要努力的一樁事情,不是輕而易舉的一樁事情,是要我們放棄世間很多的貪戀、執著的事情,「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受樂無有極。」要把這世間的志向捐棄。然後用很多的時間精力,精進的來念這句佛號。這樣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得無量壽,享受涅槃的常樂我凈,才無有極限,我們的生命在這裡就圓滿了。這一生從一個凡夫經過持名念佛這塊跳板,我們就成了菩薩了。這確實是一樁大事因緣,我們今生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緣,不能再漏落到三惡道裡面去了。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妙建法師:有大願有大舍真解脫 是福田是恩田唯三寶
※凈空法師答問:如何認識儒、佛的不同?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四集)-凈空老法師
※無上醍醐法供養 ▏定弘法師緬懷慈母'趙良玉'老菩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