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昭君墓 - 內蒙古區情網

?

呼和浩特南9公里處,大黑河南岸,平疇沃野之中有一座巍峨高聳,姿態雄渾的土丘。這就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漢代王昭君的墓地。昭君墓,又稱「青冢」,蒙古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是中國較大的漢墓之一,距今已有2 000餘年的歷史,現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昭君墓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每年都接待海內外遊客20餘萬人次,成為自治區進行民族團結、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昭君墓參觀內容有:青冢牌坊、石雕雲嬙、和親銅像、董必武題詩碑、昭君出塞文物陳列、昭君碑廊等。兩千年來,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國人民中已家喻戶曉,老幼皆知,昭君墓亦成為民族友好的紀念地。

昭君墓,是在漢代由人工積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 3000平方米。芳草蔥蘢,碧綠如茵,青冢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水墨畫意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冢擁黛」,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在昭君出塞前,中原正值漢宣帝當政,北方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5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1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1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四萬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出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漢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興山縣),原為西漢宮中的「待詔」。長得美麗,有見識。她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既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兒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兒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兒。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是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1男2女。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異俗和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關於昭君出塞,《後漢書·南匈奴傳》有一段生動的記載,昭君「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王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為能得到這樣一位美麗的妻子,十分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出塞後的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此間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

據史料推測,王昭君是在西漢新莽年間(公元9~23年)去世。據敦煌發現的唐代《王昭君變文》記載:昭君去世後埋葬形式按匈奴習俗進行,非常隆重。「棺槨穹窿,更別方圓,醞五百瓮酒,殺十萬口羊,退犢燖馳,飲食盈川,人倫若海。一百里鋪氍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鋪金銀胡瓶,下腳無處。單于親降,部落皆來,傾國成儀,乃葬昭軍(君)」。漢朝也差使楊少征前往單于處弔唁。隆重的葬儀,反映了匈奴對昭君的懷念和對漢匈和親的肯定態度。

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于。她出塞時,呼韓邪單于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彈起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引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至極,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牧草嫩芽。昭君還有一個漂亮的錦囊,她從裡面取出五穀,撒在地上,於是就長出了五穀秧禾。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壘起了昭君墓。由於墓周圍景色宜人,加之晨曦與晚霞的映照,墓景變化莫測,民間有昭君墓「晨如峰,午如鍾,酉如縱,一日三變」之說,就是說,昭君墓早晨宛如山峰,中午近似鼎鍾,黃昏又像碩美的香蘑。

昭君墓園佔地近百畝,園內松青柳秀、景色宜人。墓園以墓體為中心,墓前築有神道,青冢牌樓、嬙雲石雕、和親銅像,依次聳立。神道兩旁,花圃相擁、奼紫嫣紅,猶如落地之錦;墓側,綠蔭遮天、曲徑通幽;墓後,草亭雙立、碑廊百米,別有情趣。

園內建有歷史文物、書畫藝術博物館,還有仿漢闕、娘娘宮、蒙古包、酒花廊、昭君泉等人文景觀,可覽古今文化,領北國風情於一園。

昭君墓前屹立一座高3.95米、重5噸的呼韓邪單于與昭君馬上並轡而行的大型銅鑄雕像。走近墓前,是階梯相連的兩層平台,依石階而上至墓頂,墓頂呈平台狀,置有六角攢尖亭一座。登頂遠眺,只見陰山薄霧繚繞,美麗富饒的土默川阡陌縱橫,良田萬頃。環視墓底,柳翠松青,花團錦簇。墓前院內,東西兩處設有文物陳列室,室內陳列著有關王昭君的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記載和印證著遠古的歷史。展廳中央的漢白玉昭君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只見昭君娥眉秀髮,明眸皓齒,懷抱琵琶,淺顰低笑,栩栩如生。現代史學家翦伯贊讚美道:「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歷史文化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遊勝地。這裡鳥語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構成了濃郁的詩情畫意景緻,令人流連忘返。

在中國歷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獻身於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年來,她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碑文、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還有以昭君命名企業品牌,以及宏揚民族團結,促進經濟發展為宗旨的昭君文化節,形成了千古流傳底蘊豐富的「昭君文化」。

1963年,董必武同志視察昭君墓時,欣然為昭君墓題詩: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 胸臆滿,舞文弄墨總徒勞。

-----------------------------------------?


推薦閱讀:

烏克蘭內鬥千年根源:蒙古西征肇造?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古迹之通遼青龍寺【圖文】
??生活在內蒙古為啥瘦不下來?
成吉思汗六征西夏,蒙古軍血洗興慶府,200年西夏國灰飛煙滅

TAG:內蒙古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