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三部曲的前世今生 天堂電影小組 電影

《教父》三部曲的前世今生

加入收藏 已經被3位會員收藏

2011-4-16 1:14:13

謹以此文向偉大的《教父》三部曲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很少有電影可以深刻的影響到一個常用辭彙,如果真的存在這種現象,那就可以很好的說明這部電影影響之廣、之深,很顯然,《教父》三部曲就是這種電影,作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沒有之一),《教父》系列給黑幫片重新標註了定義,它成就了科波拉,成就了帕西諾,也成就了黑幫電影的巔峰。    世上為文歌頌《教父》的文章何其之多,它的歷史地位和影響也讓大部分人對其敬而遠之,但是作為一個死忠,我想我應該為它寫點什麼,不為任何功利。《教父》的原著小說是當年美國的重磅暢銷書,作者馬里奧普佐因此一炮成名,當年科波拉也算一文藝小青年,專註非主流小片創作,死磕著沒去拍商業片,但是市場經濟和電影公司的壓力迫使他最終接下了《教父》的拍攝任務,沒想當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教父》最終成就了科波拉,成為其揚名立萬之作,或許這就是一種冥冥之中的註定,有時候不是導演選擇電影,而是電影選擇導演,就像奧遜威爾遜和《公民凱恩》一樣,科波拉的電影氣質反過來也成就了《教父》,電影和人的緣分一直說不清道不明,導演的氣質就是電影靈魂的一部分,而電影本身也創作者靈魂的體現,或許《教父》和科波拉的碰撞是一種萬幸吧。

     關於原著小說    《教父》的原著小說本身就非常有看頭,文風硬派,可讀性非常強,小說細部紋理既不繁雜也不簡單,一切都是為更好的塑造人物服務,而馬里奧對於人物內心爆發的控制也非常精準,不濫情,不反覆,在合理之中爆發,在合理之中沉默,原著小說里對黑手黨的描寫非常之多,以至於人們回去懷疑作者是不是和黑手黨有瓜葛,但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小說內容的可讀性很強,普佐說起故事來滔滔不絕,你不會覺得嘮叨、厭倦,而是在環環相扣之中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小說之中考利昂父子四人的性格都非常的鮮明,絲毫不吞吐,而電影也成功的塑造出了這父子四人的形象,相比其電影來,小說在敘事方面似乎更為的細緻明確,而電影里的故事脈絡的處理相比其小說里來會更亂很多,如果不讀原著,在一些地方或許會摸不著頭腦。原著小說里也絲毫不乏強烈的男性主義,女人在故事裡完全是邊緣的存在,而電影在著墨時非常注意提醒考利昂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兒女,而在小說之中,對於這點的著墨沒有電影重,小說之中對於謀殺、死亡的描寫非常的露骨,一些殺人的細節寫的非常詳細,以至於讀完有一種犯罪的快感,或者男性身體里就是有那麼一股強烈的破壞欲吧。    很多人把小說《教父》尊為男性的聖經,說白了就是一種男權主義的體現,男性體內的破壞欲、操控欲在書里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不論是深埋心底的陰謀、性慾扭曲的發泄、變態血腥的殺戮,對於男人們來說,都是潛意識裡所憧憬的,手握乾坤、操縱勢力、殺戮、剷除異己、復仇、性慾,男性體內的惡之花在此嬌艷的綻放。考利昂老頭子,一個打不倒的黑幫帝王,一個內心深不可測的男人,一被無數男人尊為神的男人,他總能用他獨特的邏輯和道理來使得一切看上不不合理、不被社會法律接受的東西變得合理化,而且讓讀者產生認同感,西西里的惡劣生存狀況使得男人們變得暴力,為了生計殺戮、爭奪,考利昂老頭子把這種生存狀態帶到了美國,在這座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脆弱的人之能成為狼群的口中之食,而考利昂,說是為家庭奮鬥,還不如說是男性主義的完全爆發,變成狼,變成男人。

   

教父的哲學在文字的表現下變的合理或者是可以接受,美國資本社會下的複雜使得這個鋼筋混凝土森林失去了絕對的善和絕對的惡,從根本上來說,這可以歸結為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而這種不均之下就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就使得這個社會體現存在漏洞,而考利昂們,就是看到機遇主宰漏洞的人,教父的哲學在這種不公平之下變得合理,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高度認同了這種哲學。這種存在變得合理而且有必要,有這種需求,就存在了提供服務的人。有個理念說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而對於黑手黨家族來說,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給一些人提供了公共服務,他們的運營也愈發的往企業靠攏,所以可以說考利昂家族就是一種小型的政府雛形,存在即是合理,這種存在就是因為有需要服務的需求,所以他們存在,而這種存在合理不合理是很難下定義的,你站在什麼立場,它就是什麼。考利昂們的合理是建立在非法活動上,而在這種情況下,法律是誰的法律?提供公共服務的人制定的秩序就是法律,而教父的哲學在這個社會漏洞之中就是法律,也沒有合法和非法之分了,一切都歸結為利益之爭和人趨利性,這兩點是我們社會存在的根基,也是《教父》體制之中的支撐點。我們社會本來就是建立在殺戮和罪惡之上,殺戮的人多了,我們稱之為國家,而殺戮少的,卻被定義成了「犯罪分子」,占利益大頭的人為了維護秩序,定義死了利益小頭者,那些漏洞里的小頭利益者被冠上了「非法」,正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教父》的表達雖然沒有在以上的論述之中體現過深,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印證了上面的東西,只是《教父》在絕大層面上是停留在社會層面,而沒有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教父》三部曲已經覆蓋性很強的展現出了當時的社會民情,馬里奧普佐並沒有提升整部小說的高度,也沒有很精準的體現什麼「現實主義」,但是卻在另外一些方面達到了高峰,畢竟人家最初的定位就是為暢銷。    女性在小說之中是邊緣存在,女性只是性工具、男性的附屬品,在這部雄性占絕對主導的小說里,四處可以嗅到男性的荷爾蒙氣息,裡面的女性角色大體上停留在不問世事的家庭主婦層面上,麥克考利昂可以眼睛都不眨就殺了自己的小舅子,絲毫不考慮妹妹的心情,而麥克妻子的設置也比較有意思,當麥克考利昂繼承家裡的事業以後,其身上的考利昂家族男性特徵開始顯現,妻子是可以欺騙的,女人只是自己偉大家族事業的邊緣之物,蒙蔽了心的麥克走上了他父親的路,而跳出小說之外的幾部續集,麥克卻逐漸開始回歸,說實話第三部的確拍的有點失去前作的韻味。「永遠不要讓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這話聽起來很厚黑,但這種厚黑也是男性智慧的一部分吧,低語境文化之下,能有這種高語境的覺悟,實屬不易,所以它能給美國社會驚訝。《教父》之中的組織經營管理和權謀鬥爭算是管理學中的經典教材,它比課本更生動、逼真、寫實的體現了一種管理學思維,只是濃墨重彩的覆蓋上了文學的外衣,對於人際的處理、組織的經營、如何做出決策,《教父》之中的管理思維還是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的,覺得滑稽者可以當看客,覺得深刻者自然會當教材用。

  

小說里著墨的第一代教父的發跡史在電影第二部中才出現,老教父的發跡史較為的傳奇,而在對教父發跡史的描寫之中,關於家庭對於老考利昂的影響有很多著墨,老考利昂當初所作所為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妻兒,老教父在言語之中經常提及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家庭兒女,家庭才是第一位之類的話,但是在實際之中,考利昂家族發跡以後支撐其的並不是家庭,而是男人膨脹的野心,小說之中老教父臨死前說了句:生活如此的美好。這可以為維克多考利昂的人生哲學標上一個注點,而之後麥克的發跡史幾乎是翻版了老頭子,在電影的最後,麥克的心最後還是歸附到家庭之愛,雖然孤寂而死,但是死之前想到的還是自己的妻子、女兒,義大利男人們最後的鄉愁還是家庭,這和老教父死時的敘述有異曲同工之妙,相比維克多考利昂死在天倫之樂時,麥剋死的時候相對凄慘,因為麥克做的比他老爹更絕,麥克是生長在美國的,他並沒有老爺子的西西里男人情懷,或者說是沒有西西里人的鄉愁,雖然麥克最後還是死在西西里。麥克對待家庭並沒有他老爹精明,但是這也決定了麥克的事業會比老教父做的更好,三部曲最後還是畫龍點睛,應了第一部的東西,關於家庭的歸屬放在這部完全男性主導的電影之中,並不顯得突兀,反而使得電影更具韻味,馬里奧普佐非常懂得把玩男性的智慧和情懷。    邪惡和正義本來就沒有一條很明顯的界限,如今社會冠之以的界限是根據法律和道德來評判的,而這些都是統治上層所主導的,如果按法律評判,《教父》之中沒有一個好人,整個就是一群犯罪分子的內鬥,犯罪分子的區別就是有些犯罪分子很壞,有些沒那麼壞,那為什麼那麼多人開始崇尚「教父精神」呢,是現實社會的不公讓人們開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地下復仇者?還是純粹被教父中霸氣外露的男性主義所吸引?這是個問題,這種反面英雄崇拜至少可以說明了一種隱微的訴求,不論是什麼,它實實在在的存在著,並且深刻的影響到了電影、文學。

  關於電影    科波拉在接手《教父》之前還是個名不經傳的小導演,之前拍攝的電影都沒有很好的反響,人們開始記住科波拉地確是源於《教父》,科波拉自身的編劇功力很強,他為《巴頓將軍》寫的劇本,贏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所以和馬里奧普佐聯手改編《教父》,自然是算強強聯手,三部曲中,科波拉和馬里奧普佐一直聯合編劇,所以《教父》的劇本一直維持在一種比較穩定的風格上,三部曲中,第三部的劇本相對較弱,由於拍攝中間有幾十年的跨度,所以這種小失水準還是可以理解的,三部曲的第一部是最為宏大的,為教父系列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第一部制定了規則,塑造了人物性格,這種規則、氣質、性格在三部之中是貫穿的,第一部之中所出現的人物應該是三部之中最多的,故事情節也最為的複雜,第一部可以分為兩個段落,其實就是兩代教父的交割之分,由馬龍白蘭度主導的前半部分和由阿爾帕西諾主導的後半部分。對照原著小說和電影,筆者發現電影對於脈絡的處理並沒有小說清晰,有一些地方處理的很混亂,早期科波拉的鏡頭語言還是略有瑕疵的,但是到了電影的後半部分,整體的感覺就好起來了,最後大復仇的劇情爆發在小說之中並沒有很強烈,而在電影之中,這段暢快淋漓的高潮成為了永恆的經典,而且結尾段落的處理餘味無窮,深化了教父的藝術內核,而在小說之中,這點也是不存在的,《教父》第一部電影的表現力和深意超過了原著小說,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前半部分脈絡的處理上較為粗糙。

  

第二部開始於古巴戰亂,主要敘述第一第二代教父的成長史,勾勒出麥克考利昂的內心蛻變過程,應該是三部曲之中故事最簡單,脈絡最清晰的一部,第二部是雙線敘事,時空並不在一條線上,小說之中第一代教父的發跡史被安插在了第二部電影之中,穿插並敘,其實第二部電影的肌體主體應該是第二代教父的成長史,這兩段交插是是父子倆在不同時期、同一個年齡的對照,這樣安插、對比加強了電影的深意,這樣的安排不得不說是非常精闢的,雖然劇情簡單,但是卻一點都不單薄。第二部沒有第一部恢弘,時長也是三部之中最短的,但是卻是三部之中最為餘味無窮的一部,其寓味絲毫不遜於第一部,第二部末尾段落的留白也算的上是神來之筆,震撼無比。影史上同一系列電影兩部連續佔據奧斯卡最佳電影寶座的也只有《教父》了。兩代教父的對比並敘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的凸顯,麥克並沒有繼承老教父的處事哲學,也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從根本上來說,這主要是基於兩代教父的成長經歷差異,創業容易守業難,麥克承擔的壓力是甚於其父的,老教父的威嚴來至於他的「講道理」、以心換心的處事哲學,而第二代教父的威嚴是建立於冷酷的手腕上的,這差異的來源還是要歸於不同的經歷,老教父發跡於上世紀初期美國移民潮時期,社會複雜、制度不健全、經濟混亂蕭條,可以說是身處亂世,老教父獨特的處事哲學使其能在亂世之中大有作為,他的處事哲學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西西里的鄉土家庭思想也使得老教父非常重視家庭關係,所以第一代教父能得心應手的經營家族事業。而麥克考利昂和其父親的成長經歷差別甚大,麥克是完全生長在美國,自幼受美式哲學的影響,希望當一個安分守法的模範公民,他的家庭思想觀念也是美式的,與他父親相處的亂世美國不同,麥克所處的時代已經是太平盛世了,美國的發展蒸蒸日上,法律完善,政府壯大,這些擠壓了家族事業的發展空間,麥克面臨巨大的家族轉型危機,而第二部之中對峙公堂也是為了使自己的家族事業合法化,麥克面臨的困難和壓力遠遠大於老教父,他的成長經歷和思維模式已經基本上擺脫了老式黑手黨的思維模式,在夾縫中求生並不容易。而電影對此的勾畫也在側面宏偉的臨摹出了那個時期美國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發展史,以一個家族的轉型展現出整個社會的宏大轉型,這種轉型過程極其尖銳犀利的描繪出了美式民主、美式制度的宏觀大框架,這也是教父系列電影最為偉大的地方之一!特殊個人的奮鬥史呈現出的是整個社會、國家的巨幅浮世繪。第二部電影勝在此。   

《教父》系列的第三部相對來說較為失水準的,長達16年的時間跨度使得第三部教父沒有很好的繼承前兩部的輝煌,科波拉拍攝第三部也是動機不純,80年代是科波拉事業失意的十年,為了重振旗鼓,還清欠款,科波拉著手拍攝第三部教父,教父這個牌子太響亮了,不僅有深遠的文化影響,也包含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不論第三部的拍攝是不是自砸招牌的行為,都無法影響《教父》系列在影史中的地位,雖然第三部遜色於前兩部,但是也算給教父划上了一個句號。基於前兩部的優秀,第三部再努力也沒有達到70年代科波拉創作黃金期的水準,第三部圍繞一個融資陰謀展開,老年的教父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犀利,更多沉溺於家庭里短和自我利益的維護,第三部在一些方面丟失了前兩部的精神氣質,滿臉皺紋的阿爾帕西諾並沒有滿臉皺紋的馬龍白蘭度充滿威嚴,陰冷威嚴的教父轉變成了一個畏首畏尾的資本家,誠然,這種轉型是極其明智的,但是基於前兩部的整體氣質,這種轉變不禁會讓人失落,電影末尾教父最後的權謀施展的威嚴在阿爾帕西諾抱著死去女兒撕心裂肺的抽泣之中煙消雲散,教父老了。想想第一部中馬龍白蘭度看著死去大兒子威嚴、收斂的悲慟,第二部中馬克謀殺二哥時的沉默、陰冷。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不可戰勝的Godfather,而是一個老年喪女老男人的無助。這也預示著教父時代的終結。    第三部裡面塑造的教父仍舊是成功的,雖然沒有前兩部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對於教父這個人物的歸屬,第三部還是處理的非常好的,劇情方面雖然沒有太大的新意,但卻也有所指,老麥克的經歷告訴我們,在美國不論黑道白道,生存規則是一樣的,表面上合法的資本競爭並不比黑道運作更乾淨,本質上都是骯髒的利益鬥爭,西裝革履之下,仍舊是弱肉強食的那一套,晚年的麥克沉浸在救贖之中,坐擁資本帝國,老麥克內心卻被罪惡壓垮了,數十年的血雨腥風,這位黑手黨領袖雙手沾滿鮮血,有親人的也有敵人的,懺悔和救贖基本上成了這部的主題,誰知道這個看上去不可戰勝的靈魂有多麼的脆弱,他的救贖之路也是他自我摧毀的道路,最終一代叱詫風雲的梟雄在孤寂和懺悔之中死去。他沒有死在為自己家族開疆擴土的戰場上,而是像一盞孤寂的枯燈,在風中燃盡。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90年代的科波拉已經過了創作的巔峰,他也和教父一樣老了,20年前鋒芒畢露的科波拉在80年代一連串的失敗之中丟失了往日的鋒芒。但不論如何,第三部作為教父的收山之作,可圈可點的給教父史詩畫上了一個終點。    《教父》系列成就了一群演員,或者說是他們成就了《教父》,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重新詮釋了什麼叫做黑幫領袖,幾十年過去了,一提起教父,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腦海中會出現馬龍白蘭度的偉岸身影,他對教父的獨特詮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的心,他讓教父這個角色不朽於電影史冊,他所飾演的教父成為電影界一個不老的神話!不可顛覆的神話!阿爾帕西諾雖然只有一米七的身高,但他卻可以被稱為電影演員之中的拿破崙,他賦予教父的精氣神讓他成為好萊塢的無冕之王,而他之後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更是證明了他的實力。沉默、冷血之中的運籌帷幄、永遠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的幽暗內心使得第二代教父也充滿了非凡的魅力,而第三部最後阿爾帕西諾無聲的慟哭更是成為影史中經典的一幕。《教父》三部曲的輝煌和這些偉大演員的表演是密不可分的。

  

《教父》三部曲都有很濃重的基督色彩,第一部教堂受洗之時的經典暗殺串聯,第二部弗雷德向聖母祈福之時的謀殺,第三部則整部和梵蒂岡教堂掛鉤,教父三部曲里宗教的氛圍是很濃的,基督的普世教義於黑手黨放在一起的時候居然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力。教父本身的含義在為嬰兒洗禮的時候保證其宗教教義的人,而在《教父》之中,這種保證受教育的對象變成了整個地下社會,黑色的勢力包裹著整個社會,這種「教父」與宗教教父的反差變得很有寓意,讓人浮想聯翩,每一次宗教儀式後就有一次謀殺,這種反差產生了非常有衝擊力的藝術效果,而老麥克最後的懺悔和救贖也非常的符合基督教的宗旨,《教父》並不反宗教,相反,《教父》三部曲都深深的烙上了西方基督教義的精神。犯罪分子也是有上帝的。這也算教父的一個獨有氣質,另外《教父》三部曲都有很濃重的西西里風,片子里存在一股鄉愁,或許這指西西里人的文化認同感吧。這些氣質都影響到了電影的配樂和布景,教父的配樂較為的古典,有很濃郁的義大利西西里風格,尼諾·羅塔的神來之筆讓《教父》在聽覺上也魅力無窮,那一曲經典的speak softly love也成了《教父》靈魂的一部分。    不知道有多少人把《教父》深藏進了自己的內心,不知道有多人因為《教父》愛上電影,而《教父》或許真會成為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史詩,那一個個經典鮮活的人物將永遠活躍你我心間,在那個在陰暗處把玩貓的教父、在落地窗前一語不發的教父、在劇院前慟哭無聲的教父.....    當這一代的電影工作者逐漸退齣電影舞台,回望他們留下的一路輝煌,筆者內心不禁情緒激蕩,我們必須飽含深情的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給我們留下的每一個永恆瞬間,感謝他們給電影史鑄造的神話。時過境遷,經典的東西永遠不會被塵封,面對偉大的傳世之作,我們需要思考,也需要緬懷。謹以此文向偉大的《教父》三部曲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推薦閱讀:

如何證明前世的存在以及前世與今生的關係?
前世今生心理學?
真的有前世今生嗎?
你相信有前生來世嗎?
《前世約你》作者:娉婷幽蘭

TAG:電影 | 前世今生 | 三部曲 | 天堂 | 教父 | 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