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簡介(一)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即位年齡在位年數死時年齡世系 備註洪武 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繼漢高帝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並且統一全國的君主。在位期間廷杖大臣、廢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也包含懲治貪贓枉法的元勛)等諸多辣腕功過難斷,也立下了明朝君王極權及高壓統治的典型。朱元璋一生高潮迭起,民間傳說甚多,為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也最具爭議的皇帝之一。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1398.6)22 4 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朱元璋之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因削藩,導致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國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謚恭閔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為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永樂 1402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熾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1424.9)47 1 48 朱棣之長子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成祖病逝後繼位,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十個月,於洪熙元年五月病死,終年47歲。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皇后張氏。有子十人,女七人。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獻陵(今北京十三陵)。在位期間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鋪平了繁榮道路。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28 10 38 朱高熾之長子 仁宗病故後繼位,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三日生於燕王府。永樂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日立為皇太孫;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十月十一日,立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逝於乾清宮,享年37歲。謚「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於明十三陵之景陵。正統 1435 英宗 朱祁鎮 宣德十年正月(1435.2)9 14 朱瞻基之長子 1435年即位,年號正統,即位時才九歲。十足昏庸之主,即位時有三楊輔佐(楊士奇,楊榮,楊溥),社會尚算安定。自王振掌權後,政治開始腐敗,塞外瓦剌南犯,在王振的樅擁下英宗親征,用兵不當導致「土木之變」英宗被俘,明王朝沒落。英宗被俘之後,北京的明眾臣為穩定人心,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為景帝。後英宗被瓦剌釋放後,被景帝囚禁與北京八年,後趁景帝病危復僻,並大殺群臣,包括抗瓦剌的名將于謙。景泰 1450 代宗 朱祁鈺 正統十四年九月(1450.9)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英宗即位後,被封郕王。正統十四年,英宗親征瓦剌也先,結果在土木堡被俘。消息傳來,皇太后命王監國。不久瓦剌以英宗要挾明朝,于謙等人為絕之,於是立王為帝,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遙尊皇帝為太上皇帝,以明年為景泰元年。王在位8年(1450-1457)。1457年,景帝病,王振餘黨曹吉祥等擁立英宗複位。英宗天順二年(1457)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宮,不久,王薨於西宮,年三十。謚曰戾。英宗毀其所營建的壽陵,以親王禮葬於西山。清人修明史,上謚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安宗追尊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恭孝景皇帝,廟號代宗。天順 1457 英宗 朱祁鎮 景泰八年正月復辟(1457.2)31 8 38 朱瞻基之長子成化 1464 憲宗 朱見深 天順八年正月(1464.2)18 23 41 朱祁鎮之長子 在他3歲的時候,父親英宗在與蒙古瓦剌部的交戰中被俘。叔父明代宗繼位。他被立為太子。但叔父逐漸牢固地控制了政權之後,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廢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為沂王。11歲時,父親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為了太子。天順八年(1464年),18歲的朱見深繼承了父親的皇位,他不像他父親那樣富有激情,喜歡冒險。他的性格安靜、謹慎、寬和,信任大臣。他性格中最仁厚的一面,表現在他對他的叔父景帝的態度上。成化三年(1467年),一個名叫黎淳的官員請求追查當初廢除他太子之事,憲宗批答說:「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所以,清朝人修《明史》,說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終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廣西的瑤族叛亂、荊襄鄖陽山區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較平穩。所以,明朝人稱成化、弘治為太平盛世。其實,正如歷史學家孟森所言,成化時期朝政極其穢亂。只是因為祖宗積下的財富甚多,還不至於擾民,所以尚能稱作太平。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18 18 36 朱見深之第三子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憲宗帝駕崩,太子朱佑樘即位,是明朝一位開明皇帝。即位後的孝宗追謚生母淑妃為孝穆皇太后,並將其墳塋遷至茂陵與父皇合葬,另立奉慈殿祭祀。不久,有太監在桂林查找到太后的留跡。原來當年李唐妹被官兵擄押進京時,曾路經城西牯牛山下古茶庵(今東安路)歇宿,在山下的清泉水池梳洗。朱佑樘聞奏,便下旨將古茶庵改名聖母寺。他不但是明朝的中興明君,採取種種措施減輕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把本已經衰敗的明朝再度復興起來,而且還是中國歷史唯一一個用實際行動實踐男女平等的皇帝,因為母親的悲慘遭遇讓他深感皇帝擁有三宮六院的危害,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后,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只與皇后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作為一個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帝,這真的是非同一般。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15 16 31 朱右樘之長子 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同時武宗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揮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個性強烈,為人卻又十分平和,渾不似一代帝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其實,明自英宗朝以來,國勢漸弱,而武宗朝卻完全稱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時代,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又為後人所訾議。幽幽青山綠水間,康陵中靜靜地安息著武宗。對於他奇特的一生,相信後人依舊會不斷地評說下去。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為之一新。 但不久與楊廷和等朝臣在議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禮議之爭。史稱「大禮議」之爭。他打擊舊朝臣和皇族、勛戚勢力,總攬內外大政,皇權 高度集中。他還重視內閣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權力。但與此 同時,他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 尊尚道教。二十一年更移居西苑,一心修玄,日求長生,不問朝政,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 二十九年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在嘉靖年間,南倭北虜始終是明王朝的莫大禍患。 在用人上 ,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殺害、貶黜。戶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詔獄。死後葬北京十三陵之「永陵」,謚「欽天履命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隆慶 1567 穆宗 朱載垕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30 6 36 朱厚囪之第三子 因生母杜康妃失寵,又非長子,很少得到父愛。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剛滿16歲的朱載垕就出居裕王邸,開始了獨立生活。在裕王邸13年的生活,使朱載垕較多地接觸到社會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種矛盾和危機,特別是嚴嵩專政,朝綱頹廢,官吏腐敗,「南倭北虜」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極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萬曆 1572 神宗 朱翊鈞 隆慶六年六月(1572.7)10 48 58 朱載後之第三子 在6歲時被立為太子,穆宗死後即位,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神宗處理政事,社會經濟發展較好。神宗20歲時,張居正逝世,神宗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因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而罷朝。1620年,神宗逝世,傳位太子朱常洛。神宗死後葬於十三陵定陵。明代歷史中以萬曆紀元的時間,持續將近48年之久。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萬曆四十八年八月(1620.8)39 1月 39 朱翊鈞之長子 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萬曆皇帝並不喜愛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後,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死後葬於慶陵。天啟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16 7 23 朱常洛之長子 父親光宗在位僅29天便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過「移宮案」的風波,為群臣擁立繼位。在位7年,因嬉樂過度成病(一說曾落水,留下病根),於1627年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謚熹宗,葬於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營建的最後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二女,無一長成。終無子,遺詔立五弟信王朱由檢為皇帝,即後來的明思宗崇禎 1627 思宗 朱由檢 天啟七年八月(1627.10)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熹宗朱由校駕崩無子,臨終遺詔,以其五弟朱由檢即皇位。即位後,面對著危機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尋求治國良方,勤於政務,事必躬親。與前兩朝相比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天啟七年(1628年)十一月,崇禎皇帝在剷除魏忠賢的羽翼崔呈秀後,再將其貶至鳳陽,途至直隸阜城,魏忠賢得知大勢已去,遂與一名太監自縊而亡。此後又殺客氏,崔呈秀自盡,其閹黨260餘人或處死、或發配、或終身禁錮。與此同時,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託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為剿流寇,崇禎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復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皆功虧一簣。「闖王」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1644年3月,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城。 18日,逼周后自殺,手刃袁妃、長女長平公主、幼女昭仁公主,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時年35歲,明亡。帝後梓宮葬昌平陵區,名思陵。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北京,隨後清朝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的抵抗南明政權,前後共歷18年。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完整的明王朝歷史進程分為四期:明朝的前身——西吳時期(1364年-1368年)建立全國統治——明朝時期(1368年-1644年)江南半壁——南明時期(1644年-1662年)最後的餘波——明鄭時期(1662年-1683年)蒙元的統治日益殘暴黑暗,元順帝(元惠宗)統治時期,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他南征北戰。1364年,朱元璋自稱為吳王,史稱西吳政權。1368年,朱元璋稱帝,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達、常遇春等大將北伐蒙元,攻佔大都(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在中國9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另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領土曾囊括清朝時期所謂內地十八省之範圍,並曾在今東北地區、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明初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應天府改為留都。明朝初年國力強盛,北進蒙古,南征安南,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海內清平」。至正統七年,宦官王振開始擅權;正統十四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永樂以來的軍事優勢遭到破壞,並使國力大損,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謙擊敗瓦剌。弘治時期是明中期政治作為清明的時期,歷史上稱為「弘治中興」。正德、嘉靖朝始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隆慶年間,俺答進貢,開放海禁。明神宗萬曆朝初期在名相張居正的輔政之下曾一度中興。後世計當代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惟至萬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員更加腐化,地主階級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江南民變的發生,關外滿族作亂,財政惡化的明朝開始走向衰亡。天啟年間,中官黃門集團的專政加快了這一進程的發展。至崇禎年間,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後金(滿清的前身)的軍隊也突破長城防線,五入關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陝西榆林人李自成率軍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在全國統治宣告結束,同年清軍入關。之後明朝宗室相繼在江南建立明朝政府,史稱南明,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降清明將吳三桂將永曆帝絞殺於雲南昆明,南明滅亡。但台灣鄭氏集團繼續沿用永曆年號,建立明鄭政府,直到明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降清明將施琅進攻台灣,鄭氏投降,明朝監國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祚告終。明朝的經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屬於較發達的階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權強化,皇帝大權獨攬。但是在宣德以後,皇權開始削弱,權力在內閣與宦官之間爭奪。從明朝開始,西方伴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開始與東方平起平坐,並逐漸超越中國。同時,西學也隨著一批傳教士來到中國,為東西文化的交流開闢了窗口與機會。
推薦閱讀:

那時的他
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影響有哪些?
(大學填坑系列)The Sign of Pagans:Perish the World
紫檀佛珠的歷史淵源、鑒別與保養盤玩
大隱原創:中國歷史上的悲憤瞬間

TAG:歷史 | 明朝 | 明朝歷史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