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如此崇拜觀音?
觀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首位,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在中國,她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並稱四大菩薩,道場在浙江普陀山。
觀音的梵文有兩種說法,一說為Avalokitasvara,另一說為Avalokitesvara。鳩摩羅什根據前說翻成「觀世音」,意思是「觀察世間聲音」。玄奘根據後說翻成「觀自在」,意思是觀看自在的本心。
中國的凡俗眾生尊敬玄奘對佛法的貢獻,但更喜歡鳩摩羅什對觀世音的翻譯,因為人們都希望被拯救,相信有一位菩薩,能聽到我們呼喊救命的聲音便及時趕來,拔刀相助。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也就是說,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只要一心念她的名號,觀世音無論在何地都能聽到,都會立即趕來,救人脫離苦海。
所以人們尊稱其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現多稱觀音,據說是在唐朝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而略去世字。
觀音菩薩美麗端莊,慈眉善目,永遠帶著微笑,對於人世間的一切苦難,她都看得見,聽得到,而她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既拯救人們脫離苦海,也給眾生帶來希望,因此成了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最親近的菩薩。
雖然人們對觀音非常崇拜,但似乎無人說得清楚其具體來歷。
有人說觀音的前身是一位王子,因他發誓救助天下受苦受難的眾生而成為菩薩。
有人說觀音來源於婆羅門教的善神—阿濕波(Asvin)。阿濕波並非人類,而是一對可愛的小馬駒,它們具有慈悲善良、助人為樂、神力治病、聞聲而來等特徵。大乘佛教在創造諸菩薩時,借鑒了這一傳說創造了觀世音菩薩,並考慮到其他菩薩都是人類形象,也將其形象從馬駒改為人類。
還有人說觀音起源於南印度濱海地區幫助商人脫離海上颶風等海難的海上救護神,就像我們福建沿海地區拜媽祖一樣,後來這一信仰由商人逐漸帶到印度各個地區,在大乘佛教興起時轉化為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這個問題,尚沒有定論,我們暫且留給佛學專家吧。
可以肯定的是,觀音信仰的起源反映了古印度佛教徒對救世主的渴望,中國古代人接過這一信仰並其發揚光大也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對被拯救的需求是多麼的強烈。
對觀音的崇拜,毫無疑問是對佛陀信仰的進一步發展。佛陀教給了我們認識世界和尋求解脫的方法,然後他進入涅磐狀態,生活在遙遠的天上。而我們這些凡俗眾生仍在塵世間受苦,我們需要神靈來幫助我們應對日常生活的艱辛和時不時出現的天災人禍。
於是,觀音菩薩應聲出現了,與佛陀一樣的大慈大悲,與佛陀一樣的憐憫眾生。
稍有不同的是,觀音不會生病,不會曠工,更不會突然在某一個細雨紛飛的清晨離開我們,任我們高聲呼喚卻永不回來。雖然佛經上說觀音將繼阿彌陀佛之後統領西方的極樂世界,但要知道阿彌陀佛還有一個外號:無量壽佛。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壽命是永恆的,觀音還得在地球上常駐下去,如果要給個時間期限,那絕不止一萬年。
更重要的是,觀音法力無邊,千眼千手,無論你在哪裡,遭遇什麼樣的災難也能及時施救。關於觀音救苦救難的民間傳說,可以編成一本百科全書,但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在此略過不提。
觀音是男是女,也是人們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
觀音在古印度一直是大丈夫形象,公元3世紀左右傳入中國時也保留了這一形象。鳩摩羅什公元406年譯成《妙法華蓮經》後,中國信奉觀音人數大大增加。此時至唐朝前期,觀音仍為男士形象。
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繪於公元5世紀左右的觀音,通通是男身,有的嘴唇上還留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
觀音帥哥變美女是在唐朝中期。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寬容的時代,女士們的地位大大提高。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624-705)稱帝之前,就在民間大造輿論稱自己是彌勒佛轉世。她的手下還有個如花似玉、詩文俱佳的女宰相上官婉兒。
當時的人們心裡也許在想,人世間有君臨天下的女皇帝,佛教中為什麼不能有救苦扶危的女菩薩呢?女性慈愛柔順,善良敦厚,富有同情心。當人們向觀音菩薩祈求救助時,很容易把觀音幻化為女性。
而且根據《妙法蓮華經》記載,婦女如想生兒育女,拜祭觀世音菩薩便可達成心愿。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掌握生育的神靈都是女性。
顯然,女觀音比男觀音更符合人們對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的心理期待。
因此,唐朝中期以後,觀音便是以女相面目出現了。現存於四川省南部縣的國家級文物—畫聖吳道子(680-759)真跡石刻觀音畫像便是雙頰豐滿、體態豐盈的端莊淑女。
觀音菩薩是什麼形象其實並不要緊。實際上,根據佛經記載,觀音菩薩為方便救助眾生,有三十二種化身,既可為男,也可為女,還可化作夜叉、阿修羅的形象。
在民間,甚至有觀音化身為妙齡美少女誘導大色狼皈依佛門的神話傳說。 如果佛陀開一家公司的話,年年都被評為最佳員工的肯定有觀音菩薩。如果按照中國現在的規矩,觀音就是菩薩界的「勞動模範」和「三八紅旗手」。
推薦閱讀:
※「別人」的中國
※這片天山深處的草原里,藏有中國最曼妙的曲線美!
※紀念楊絳先生——兼談知識分子的階級成分
※講座實錄 | 王人博:中國如何構建現代國家
※「金童玉女」都無法形容這對中國好夫妻--劉邦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