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的著力點
傳統楊氏太極拳,健身、養生、娛心、益智。邯鄲市長興太極拳培訓中心歡迎您!
修鍊太極拳,不能不研究力點,練拳的每一個動作都不應有力點。推手、技擊不能不研究力點,不研究力點,就無法化解力點,身上力點不退,雙方較技,皆受人制。那麼,什麼是力點?又該如何利用力點呢?
什麼叫力點
什麼叫力點,很容易回答。以手接觸對方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雙方接觸的部位稱「接觸點」,松功比較好的拳家,接觸點是空點。如果以手摸扶在對方的前胸,對方想躲逃或稍有反抗的動意,身上便僵硬,僵硬處便是力點。通俗地講,太極拳習練時間不長者,只要被人輕輕一推,無論被推擊在哪個部位,都會站立不穩而跌出,原因便是周身本力未退,布滿力點。
如雙方較技,接觸到對方軀體的某個部位,便有一個硬的力點等待你。推方若後天之力退不掉,以力制力,其結果必然是大力勝小力,或快者勝慢者,這叫「頂牛」。
沒有力點
觀察太極推手,凡腕、肘、肩、腰、胯沒有力點者,一般水平者難以取勝。與太極高手推手,像推衣服架上掛的衣服,推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落空。為什麼? 皆因對方沒有力點。沒有力點,似在推空氣,什麼也推不著。可以到公園去試驗,各種木本植物,像松樹、馬尾松,有彈性的樹梢,鬆手它還可以彈回來。柳樹梢很空,去推它你絕對不敢用力推,用力便將你扔出去,自討沒趣。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有「其根在腳……形於手指」。樹呢,根在下,形於枝葉,兩者意思一樣,都是沒有本力。
太極拳修鍊者在練拳過程中,漸漸退去本力,也就是退去了上下的力點,摸到哪裡,哪裡落空,這是練家追求的境界。要想周身退去後天之力,退去所有力點,沒有捷徑好走,只有老老實實練拳。太極拳是科學的,只要循太極拳的規律和特性練功,太極功夫並不難求。
人體結構
練太極拳到著熟階段,人體結構自然發生變化。不注意研究太極拳理論,不注意研究拳架結構,是很難注意到這種人體結構微妙的變化的。
請看楊氏老譜中,關於人體的一段妙論,「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人的軀體本是太極之體,外面之形手心,手背易分陰陽,內修心、神、意念、眼神、視線。修到一定的境界,陰陽在動作中自然顯現,此時人體結構大大改變。
人體結構變化是在筋骨皮毛、心神意念,奇經八脈血液流動,六臟六腑等器官都有所變化,說神奇了,脊椎在行功時,變得粗壯,汗毛也要立起來。說實在一點,太極拳人應該具備太極鬆柔、松空、松無的體能。拳經《四句要言》云:「關節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周身內外沒有如此結構變化,您練拳一二十載,很難說達到功成。
技擊的意義
習練太極拳要遵道而修,循太極拳學之規範和規律。久練者周身的結構定然會發生變化。修鍊者的功夫到此身上退去本力,當然也就不存在力點,摸扶何處,何處松空、松無,成為陰陽相濟的太極之體。
太極拳修鍊者修鍊到此境界,在雙人較技時,對方撲來,無須再去躲閃,在接觸點上的小小變化,這是無形無象,對方絕對沒有察覺但腳下失去重心。這正是拳經所云:「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多麼絕妙的論述,此時對方被發打出去,不會受傷,大有周身從腳到頂的通暢之感,舒服之極。這種狀態也可稱之為「技擊養生」,品嘗到太極勁之「味道」,此全是「用意,不用勁。」
總之,一句話,要循太極拳的規律練太極拳。
簡單地講,練拳時心態要平平靜靜,動作要輕輕緩緩。這一切要有一個前題,宗師王宗岳說的「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太極拳是陰陽變化之拳,練拳、推手、技擊,快慢速度由你掌握,但不可沒有陰陽。陰陽是拳之母,拳之魂,拳之核,拳之根本。沒有陰陽便不是太極拳。
推薦閱讀:
※練好太極拳:三練三不練
※淺析太極拳的求中、守中、用中
※楊式太極拳的腰、胯、肩
※陳式太極拳(三十六)擺蓮跌叉
※[轉載][轉載]太極拳源出武當道人張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