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同學———中國EMBA班紀實
同學意味著什麼?青澀、親切,還是競爭? 而對於他們來說,同學意味著成熟、成功、合作。 本報記者 鄧林弈 鮑輝春 李超 湯白露 黃晨霞 北京、上海、廣州報道 2006年5月27日,周六,9:00AM,大雨。 這是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簡稱嶺院)2006級EMBA春季班的第一次課程,課程是張建琦副院長的戰略管理。 大雨及交通阻滯讓不少學員稍稍遲到了一會,如果嚴格要求的話,他們將會在這個課程上被扣除0.5個學分。課間,遲到的學員們紛紛向院長抱歉及抱怨。「扣分是我們很害怕的一件事情。」班長朱康健說。被人稱為「張老闆」的院長則跟記者一再強調,「出去他們是老闆,到這裡我就是老闆。」 「起立」,跟班老師站在台前,所有學員同唱剛剛學會的國語校歌及粵語院歌。歌詞顯然還不太熟悉,學員們可以翻看背後印有歌詞的上課牌。「這個跟我們小時候上課叫老師好一樣,可以提振精神,集中精力。」朱康健說。作為一手推動這一新傳統已一年多的張建琦副院長認為,作為學校學院的核心精神的體現,這一流程是必需。「學員們的認同感是建立在一點一滴上的。」 「這裡是健身房」 中國正在迅速成為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EMBA學習基地。僅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簡稱中歐)EMBA目前每年招生630人,是全球招生規模最大的EMBA課程,11年來,已招收、培養了3800餘名EMBA學員;在長江商學院EMBA課程學員的名單上,你會看到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某些名字還可能同時曾出現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北大國際MBA據稱80%的註冊學員是高管、總裁或副總裁,而清華經管的EMBA學員55%以上也同樣是公司董事長或 CEO。最近出版的《頂尖EMBA課程指南》一書稱,當前中國已擁有50多個EMBA項目。該指南還說,共有超過6000名公司高管報名參加了這些學習項目。 「本科看大學、研究生看導師、EMBA看同學」,有人這麼總結就讀EMBA的主要目的。可身在這裡就讀的學員們卻幾乎很少有人承認,只是沖著認識「名流」同學來的。 「這隻能是一個附帶品。」趙文說,他是東莞一家大型民營醫院的副院長,正在嶺院攻讀醫藥方向的EMBA,而之前也曾在中歐和北大接受院長管理培訓。「首先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但讀書對一個人的收穫是很難預料的,」由於工作繁忙,趙文的老闆覺得讀這麼多書多少有些浪費,但趙文卻認為,如果允許還是會堅持讀下去,「關鍵我覺得這是個樂趣。」 聲稱坐飛機來中歐上課的張彭慧是來自內蒙古的官員,這位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現在分管經濟工作。「國有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黨委要決定任命,」學中文出身的他原來完全憑經驗,但現在有一定的工具可以更深入更準確。 出生於1960到1970年代的私營企業創業者,因為錯過受教育的機會,更多的是希望在這裡得到系統的補課,提升自己的能力。 EMBA在中國以其20萬-30萬的高昂學費,被人稱為「富豪俱樂部」。朱康健認為應該加上學習兩個字,「富豪學習俱樂部」,而且「多多益善」。三年前,朱康健從寧波來到廣州買下一家冷凍機廠,並將之改造成現在博創機械集團,業界已小有名氣。但創業期一直沒有時間進行系統的思考,「現在公司進入一個穩定發展期,我也能脫開身了。」 「這裡是健身房,」溫州商人吳邦當高中畢業就跑到東北做生意,已是庄吉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的他,坦言在中歐的日子有時候「挺痛苦」,會計數字等課程對於自己來說相當有難度,作業晚上要到凌晨1點才能完成。但是「你花了錢進來,沒有流汗就出去,是沒有效果的」。 樓秀華就覺得這種效果簡直是立竿見影的。她是杭州一通航空貨運公司的董事長,與吳邦當是EMBA同學。以前某部門考核成績好的,公司會獎勵一輛車,「覺得別人過來看到我們公司車多,這個多美啊」,但現在知道實質的東西和表面的東西是兩回事,「資產的流動性很重要。」 「大圈子小圈子」 採訪中,大部分的學員都用「一生難忘」、「成功」、「樂觀」這樣的辭彙來形容EMBA學習中認識的同學。 「一個月四天的完整學習時間,再加上平時的集體活動,這裡很快會形成一個個大圈子小圈子,」從小在浙江長大的朱康健在那裡也有很多同學關係,但他認為「浙江的同學關係更多的是感情層面的,因為大家的社會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都比較同質化。」「我喜歡有激情、正氣好學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朱康健相信會在這裡交到很好的朋友。 嶺院2006級EMBA春季班44名學員,有大部分是成功的創業者、企業高管,也有少部分政府官員。但深入了解,你可以看到他們另外的身份。身兼數職的單親媽媽,好談「孫子」的軍人出身的區長,公司被騙後從老闆變成職業經理人的女高管,剛剛升任全球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獅子會———廣東會長的律師,父親在福布斯中國富人榜上有名的年輕人。 「這跟在學校里讀MBA或者博士班完全不一樣,可以跟很多不同經歷的人互相學習。」在中歐讀書的台灣實力傳媒董事總經理王秀珍說,同學之間的感情有別於在商場上碰到的很多人,「我們經常接觸,上課的時候發糗呀或者怎麼樣,大家都看得到。」 吳邦當對此很有感觸。作為溫州青年企業家協會的活躍分子,他的一位領導———共青團農工部部長也來中歐讀EMBA,雙方感覺有了轉變,「他不是我的領導了。那種社會上生意上的利害關係沒那麼強烈了。」 繆志威的父親是深圳富源集團的總裁,曾進入福布斯中國富人榜。這位年僅28歲的嶺院EMBA學員,去年曾報考過北方一所大學的EMBA,但被婉言謝絕,太年輕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在平均年齡為37.7歲的班裡,有同學評介他「有點格格不入」。但繆志威本身並不這麼認為,「班上同學都普遍比我大十歲左右,但我感覺不到什麼特別不同。」可能是自己比較「內向」,同時他也承認,在外面年輕意味著衝動、朝氣,而在這裡年輕可能被認為是缺乏經驗的。融入進去可能還需要一個時間,在這次迎新晚會上,他演唱了一首自己最喜歡唱的歌,「走進新時代」,曾在英國留學的他不喜歡「披頭士、 RAP」,反而喜歡「我的中國心」這樣的歌曲,「可能因為我的心理年齡不小吧,我21歲就在家族公司做管理工作,現在我的小孩子都蠻大了。」 樓秀華也覺得自己以前比較「內向,不太愛跟人打交道,」進來讀EMBA後,個性上有了很大改變,「慢慢地放開了自己」。 「任何團體都一樣,你不可能跟所有人都合得來,但在這裡至少我就讀這一年來,沒有感覺到你是老總、你的職務高、你有錢,那我就聽你的。」王秀珍說,「在這裡不管是書記也好、董事長也好、經理也好,都叫名字,不叫頭銜,否則要罰錢。」 「這裡有一個身份的轉換問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廖理談到一個流傳比較廣的笑話。討論作業的時候,有一位老總同學等其他組同學商量完作業後,就拍拍桌子說「行,就這麼定了」,還跟在單位布置任務一樣。 因為是同學,互相拿對方的工作及身體特徵開開玩笑似乎也是很經常的事情。一位養雞場的大場主聊天時被笑稱為日理萬「雞」,他的一字胡也成為同學們親切的指稱。茶歇時間,同學們也不忌諱談談「包二奶」對企業家的影響。 事實上,在EMBA班什麼都是可以用來互相學習和交流的,但有一個除外。「我們基本不交流學費。」趙文說,他所在的EMBA醫藥管理方向有兩名民營醫院院長,他是其中一個。「學費都是個人的事」,而關於學費,趙文也想了一些辦法,包括跟自己醫院談跟學校談,但他認為這些學費都不是什麼主要問題,「我不抽煙不喝酒也不賭博,花點錢讀讀書還是可以的。」 「我教了他很多辦法」 外界都在想像,在EMBA班可能很容易找到「生意夥伴」,但周衛軍並不這麼認為。他是長江商學院的首期EMBA班學員,「我是不會向同學推銷萬科房子的。」這位北京萬科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說,事實上大家都在潛意識裡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想盡量保持一種單純關係,這是一種默契,但同學間的資源是共享的。」 而張向東和樓秀華卻分別在這裡找到了合作夥伴和一個優秀拍檔。 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讀EMBA其間,中國萬網CEO張向東認識了一位在中關村軟體公司做高管的同學,「兩年時間,我們對對方的公司都有相當的了解,合作完全沒什麼顧忌,非常信任。」中國萬網這家國內最大的域名註冊及虛擬主機提供商正在轉型,「企業應用管理及電子商務是我們的新目標,我們極需找到一家軟體公司合作。」現在,他們已經開始互相派駐經理。 樓秀華則把一位同學請回公司做了總經理,「我們配合很好,因為在談業務的時候,他會覺得我在讀書,是讀書的生意人或者企業家,我們有共同的理念和思想,交流更順暢。」 吳邦當也有跟同學交往的有趣經歷。不久前,一位來自江西的同學邀請全班到自己公司參觀。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因為知道吳邦當來自溫州,並且那裡有很多成功的大型家族企業,這位同學的父親居然把吳邦當拉到一個秘密的房間,將家族企業的家長里短統統講了,吳邦當說「我教了他很多辦法」。 中歐張維炯副院長知道他的學生里是「藏龍卧虎,有很多人在富人排行榜上找不到,但他們企業做的非常大,非常成功,非常低調。同學們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做課題的時候,這些人能夠講出觀點、經驗,這對我們同學來說非常關鍵」。 張維炯副院長說,畢業以後很多學生甚至主動提出要留級,因為「剛來的時候不習慣,來習慣了以後就覺得每個月來一次真是種享受」,可以把日常的事情拋開,和同學、教授交流新的想法,然後帶回去。當然留級不可能,中歐目前一個相當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這個強大的校友網路建立起來。他們根據校友各種愛好,組織了高爾夫、汽車、創業等俱樂部。在「住讀模塊」中,中歐今年特別推出了「同鄉會」模塊,將學員按照各自工作區域劃分為幾大片區,方便同學友愛扶持、聯絡鄉情、共謀發展。 清華也正在各地建立EMBA校友會,遼寧、內蒙、天津的已建立起來,山西山東正在籌備,而這些校友會,都將接受清華大學總校友會的領導。 「畢業後,大家更珍惜能夠在一起的短暫時光,」周衛軍剛剛參加了一個主題為「國學」的畢業班同學讀書會,「這樣的定期活動,同學關係不但維繫住了,友誼也在一天天加深,同時商業視野也在擴展。」 (本文《21世紀商業評論》記者庄春光亦有貢獻) 部分EMBA2006學員組成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及本報採訪整理 圖表略,詳見報
推薦閱讀:
※湄公河「10·5」慘案偵辦紀實
※62年大陸逃港難民紀實【上】
※紀錄片: 紀實 2010【共151集】
※琉璃廠紀實3:寫漢字
※紀錄片 名人紀實片200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