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信,盜墓真會「鬼吹燈」
盜墓在中國是一種綿延千年的文明自毀。一座皇陵的盜洞竟高達1.5米。 商華鴿/CFP羊城晚報記者林世寧通訊員秦雲周{《鬼吹燈》、《盜墓筆記》、《藏地密碼》……近年來盜墓題材小說興起,在讀者中颳起了一股「盜墓風潮」,3月28日晚,廣州西漢南越王墓考古挖掘過程中進入墓室的第一人———黃淼章研究員在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的「南方論壇」開講,由神秘的南越王墓入題,與學子們暢談了中國的盜墓與反盜墓。}黃淼章:現任廣東省文史館史學院院長、廣州市政協學文委副主任。系中國古都學會理事、廣東嶺南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山大學考古專業畢業,長期從事文物工作,曾任廣州市考古隊隊長、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館長。談考古南越王墓當成秘密軍火庫黃淼章是中山大學考古專業早期的畢業生,畢業後長期從事文物考古工作,也是進南越王墓勘察地形的第一人。1983年夏天,正值全國第二次考古大普查,南越王墓是其中一個重點調查對象。「趙佗生前就為其陵墓作了十分縝密的安排,因山為墳,地面不留痕迹,十分神秘。50和80年代,考古隊都曾調查過趙佗墓。但當時一直以為在較遠的地方,沒想到就在眼皮子底下!」而南越王墓的最終發現,也是機緣巧合。黃淼章說,1983年6月8日下午4點多,在廣州象崗,當一個推土機搞基建挖地基推到海拔32米時,突然發現地基下面很多石頭,還是紅砂岩,這讓大家覺得奇怪,當時想用鐵鍬把大石頭撬開,但石塊很大,四十厘米厚,四平方米多,有幾噸重,怎麼也撬不開。「開始工地還以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秘密軍火庫。」擔心盜墓心緒如坐過山車施工人員向考古隊報告了相關情況,「當我們三個年輕人去看時,發現是古墓,首先要找墓邊,一般墓地兩米寬五米長算可以了,達到五米寬的就很少,沒想到,八米、九米、十米……還沒見到邊,自己都傻眼了,哇,這墓太大了!」興奮的黃淼章一開始以為是明代墓,後來看到漢代銅鼎,立即致電給當時的考古學家麥英豪先生,「麥老到現場就確定是漢墓,而且是南越王墓!」不料,考古隊員從裂縫向墓里觀望時卻發現第一層石門倒塌了,「第一感覺是這個墓應是被盜過了,像一下子掉進冰窟裡面。」到了晚上10點,黃淼章被安排第一個進去勘察,「拿著手電筒順著竹竿滑下去,麥老交代一有異味和異響立即上來。進到東耳室,發現一副驚人景象:很多銅器,編鐘編器擺放都非常好,我這才放心,應該沒被盜!」黃淼章說,他當時非常激動和興奮,「很驚奇啊,2000多年前古老的東西充斥於眼前,完全忘了回答上面人的提問,大家以為我出了生命危險,一度非常著急。」隨後,黃淼章拿了編鐘、玉璧和陶器上去給大家看,麥老交代畫草圖,「東耳室是夜宴場所,西耳室是倉庫。後來才知道,墓葬為了防盜,墓前弄了太多大石頭,把第一道石門壓開了,而不是被盜!」接下來的發掘表明,南越王墓分為七個室,非常完整。南越王穿著玉衣。陪葬十五位夫人。而出土文物中「文帝行璽」金印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為第二代南越王。趙佗墓或許就在越秀山廣州南越王墓是中國漢代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雖然第二代南越王文帝趙眜的墓找到了,可第一代南越王的趙佗陵墓所在仍是個謎,「趙佗是趙眜幫其埋葬的,趙眜在防盜上花費了不少心思,我寫過一篇《趙佗陵墓考》的文章,推測趙佗墓應在象崗山東面的越秀山上。不是鎮海樓底下,很有可能在紀念碑附近,但這僅僅是一種推測,需要後續的考古實踐和證明。」黃淼章說。據悉,在我國,絕大多數漢墓都已被盜,長沙馬王堆、南越王墓沒有被盜,才更顯寶貴。談盜墓蠟燭不一定在東南角近年來,《鬼吹燈》《盜墓筆記》《藏地密碼》等網路小說興起,在讀者中間颳起了一股「盜墓熱」。就小說中的部分細節,黃淼章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科普課。《鬼吹燈》里提到,盜墓時需要在墓的東南角點上一盞燈,如果鬼不讓你盜,就會把燈吹滅。這是否靠譜?黃淼章表示,從考古學的專業角度,確實存在「鬼吹燈」現象,「古代的墓葬是封閉的,氧氣不足,盜墓者如果下去點了蠟燭放進墓中,燈滅了就說明墓內氧氣不夠,會有生命危險,要採取措施。盜墓時挖一個十幾米的深坑下去,點燈到室里,是十分恐怖的。而盜墓者大部分在夜晚行動,很有神秘色彩。「其實不一定在東南角,不過鬼吹燈現象可以理解,作者應該看過不少考古書籍。」盜墓賊也分南北流派黃淼章介紹說,中國古代盜墓不同地區還有不同流派,從地區上以長江為界,分為南北兩派,北派就是洛陽、陝西幫,他們有各自地盤,北派以峭壁見長,如盜洞很有講究,一般會打在前面,大多是方形的洞,在工具上多使用洛陽鏟,洛陽鏟前面呈半弧形,北方黃土可以轉到十幾米深,把下面的土帶上來,通過分析土質了解古墓情況。至今考古隊都還在用這些北派盜墓者發明的洛陽鏟。南派則以長沙、廣州地區為代表,長沙的盜墓者叫土夫子,廣州叫山狗。南派盜墓者善於取巧,擅長於用中醫的辦法「望聞問切」。望———先望山的形勢,看風水看草木,經驗豐富的盜墓賊大多會看風水,因為墓地多選風水寶地;聞———按氣味,秦代墓地不少內部灌有青砂水銀,專業盜墓賊可憑氣味辨識;問———踩點,即能說會道,會找當地老農聊天套話,了解山的情況捕捉古墓信息;切———準確找到打洞的地方,以最短距離盜得墓葬,兼判斷寶貝價值。據介紹,廣州地區的古墓超過9成被盜,正是因為盜墓者懂得這種方法。據史料記載,廣州清代曾有個盜墓「劇盜」,名叫焦四,在白雲山一帶盜墓為業,聽風聽雨聽雷觀草色泥痕,便能尋得墓穴位置。先秦時代便有盜墓盜墓自古有之,但究竟從何時興起?黃淼章介紹說,先秦文獻就有相關記載。古代盜墓分兩種,官盜和民盜。最有名的官盜墓是曹操,他發不出軍餉的時候,就想到了墓葬,在自己的手下設了專門挖墓的人,如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凡民間的盜墓,其人員的構成一般是兩人合夥,超過五人的很少,一人單獨行動更少,大多是有血緣關係或關係很好的鐵哥們,父子同去的反而很少,「牽涉太多人容易暴露目標和容易分贓不勻。人多誰都不願下墓,願做指揮官不願做『摸金校尉』,風險太大。所以。在爾虞我詐的時候,有經驗的下墓者會把最值錢的東西藏起來,留在最後與自己一起回到地面,以避免上面的人不拉他上去,讓他死在洞里。」黃淼章說。林世寧、秦雲周(授權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羊城晚報」)
推薦閱讀: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小說里畫眉結局是什麼?
※文史宴|鬼吹燈尋龍訣之唐陵終結者——溫韜
※如何評價《鬼吹燈之尋龍訣》?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開播豆瓣評分8.8,這部劇好評如潮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