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姿雄奇覽勝景(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望 岳

  杜 甫(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巍巍泰山,悠悠華夏。

  杜甫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圖⑤,一覽眾山小。王德全攝)泰山之高大,固然身姿雄奇,更因為其於炎黃子孫心中之分量。

  泰山,又稱「岱宗」,五嶽之首,東踞齊魯大地,主峰坐落于山東泰安,海拔1545米(圖⑥,五嶽獨尊。王德全攝)。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在此覽勝景而抒胸臆,揮灑詩意篇章。

  唐開元二十四年,杜甫赴山東省親,其父杜閑時任兗州司馬。杜甫初訪泰山即被震撼,揮筆寫就流傳千古的《望岳》,青年杜甫的意氣風發躍然紙上。

  泰山學院文學院古典文學研究室主任王偉說,「杜甫以前的詩人寫泰山都帶著濃厚的神鬼色彩,而《望岳》把泰山從鬼魂、神仙、封禪的迷霧中解放出來,轉入了對神秀山川的自然審美,還原泰山自然美的本色。」

  被孔孟之鄉文化深深吸引,杜甫先後共有7年時間在山東一帶遊歷。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今天,泰山依然吸引著大批遊人來此登攀,絡繹不絕。

  年末,泰安迎來了一場冬雪,泰山上更顯熱鬧起來。晶瑩的雪花轉著圈,左看看右看看,把山整個兒地裝飾了個遍。待到山腳下積雪消退,山頂的冰雪卻固執地不肯退去,硬是要留下個雪白的帽子和圍巾。瞧,那一棵棵松樹像是遭遇了什麼重大變故,一夜之間「愁」白了頭。

  順著山勢,越往上走,雲霧繚繞,人群鑽進雲層,仿入仙境。抵達頂峰,極目遠眺,頓感一切登山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孔子云:「登泰山而小天下。」誠不我欺!

  雪後泰山,還偶有雲海浮現,蔚為壯觀,層層疊疊雪白的雲層彷彿生在腳下。《公羊傳》曰:「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

  拾級而上,踏過的每一層台階都有無數前人走過的痕迹。盤道兩側,數目繁多的石刻是泰山寫就的中華民族之歷史,等待著後人翻閱。

  泰山之重,在於中華文化之重。泰山的文化史,幾乎就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史。

  泰安城南30公里,大汶河畔,古老的先民在此逐水而居。「汶水湯湯,行人彭彭。」發源於泰萊山區的大汶河如一條蜿蜒的玉帶環繞泰山腳下。泰山玉皇頂有一刻石云:「拔地通天。」正道出了遠古先民所以敬畏泰山之因。

  據記載,有72位帝王封禪泰山。自秦至清,歷朝歷代帝王封禪祭祀於此,也留下了豐厚璀璨的文化遺產。

  現代史家王獻唐有言:「往古先民,生聚於斯,歷代諸皇,建業於斯。」《炎黃氏族文化考》稱泰山實「為中華原始民族之策源地」。在漢語語境里,「穩如泰山」「重於泰山」「泰山北斗」等關於泰山的成語眾多,耳熟能詳,泰山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

  行走在崎嶇蜿蜒的盤道上,兩側石刻如放電影一般,一幀連一幀,讓人目不暇接。從帝王到百姓都難掩對泰山的仰止之情,書法之美亦在山間流淌。據統計,泰山現存各類刻石1600餘處,數量之多為中國名山之冠。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帶著對未來的希冀,登上泰山之巔,在東方這座雄山之上,等待著新一天的第一縷陽光。

      

  順道游·岱廟

  岱廟又稱東嶽廟、泰廟,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境內,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清單,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岱廟始建於秦漢,古代帝王在此舉行祭祀大典,按照帝王宮城形制建造,是泰山上下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庭院內,古木參天,碑碣林立。其內存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僅存十字:「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個完整字和「斯昧死」三個殘缺字。

  本版製圖:張芳曼


推薦閱讀:

【詩詞晚讀】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詩宋詞中的煙雨情 [一點資訊]
黃庭堅 | 花好風暖 春色滿江南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尋找自己的「春江花月夜」
詩詞晚讀: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TAG:旅遊 | 唐詩 | 宋詞 | 唐詩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