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建築
建築只所以稱得上是藝術,就必然具有自己獨特的造型,獨特的風格。徽州古民居建築只所以享譽海內外,成為徽派,一方面是他保留的完整性,風格的統一性,造型的多樣性,形式的藝術性;另一方面在於他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徽州人崇尚自然美,追求人與自然高度的和諧和統一。這就集中體現在徽州建築的風水美。他們利用徽州山地「高低向背異、陰晴眾豁殊」的環境,以陰陽五行為指導,千方百計去選擇風水寶地,選址建村,以求上天賜福,衣食充盈,子孫昌盛。在古徽州,幾乎每個村落都有一定的風水依據。或依山勢,扼山麓、山塢、山隘之咽喉;或傍水而居,抱河曲、依渡口、汊流之要衝。有呈牛角型的;如鶩源西坑;呈弓型者,如鶩源太白司;有呈帶狀的,如鶩源高砂;有呈之字型的,如鶩源梅林;有呈波浪型的,如黟縣西遞;有呈雲團聚型的,如歙縣潛口;有呈龍狀的,如歙縣江村;還有半月型、丁字型、人字型、口子型、方印型、弧線型、直線型等。形態各異,氣象萬千。在徽州古民居建築中,儒家嚴格的等級制度,以及尊卑有別、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觀表現的也十分明顯。 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徽州民居的又一典型特點。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擋風,方便取柴燒火做飯取暖,又給人以美感。村落建於水旁,既可以方便飲用、洗滌,又可以灌溉農田,美化環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較笮,白色山牆寬厚高大,灰色馬頭牆造型別緻。這種結構,節約土地,便於防火,防盜,降溫、防潮,使各家嚴格區別,房子的白牆灰瓦,在青山綠水中,十分的美觀。徽居的天井,可通風透光,四水歸堂,又適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樸素心理。
徽州無數造型別緻,風格徊異的小花園,亭台、假山,月牆小樓,使徽居更富特色。徽州古民居建築,由於地跨江淮的特殊地理位置,處於北方與南方兩大建築風格的交匯融合地帶,受楚文化、吳越文化、兩淮文化、建安文化、桐城文化、徽商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建築格局和建築藝術,因而有著巨大的認識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審美價值。建築,是一個歷史時期社會文明的象徵,是當時一段社會生活的縮影。徽州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徽派古民居文化,這不但豐富了徽派文化,也極大的豐富了華夏民族的文化寶庫,同時給世界藝術寶庫增添了燦爛的一頁。徽州人在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中,面對動蕩不安的歷史風雲變幻,面對戰亂的硝煙烽火,面對自然與人為的破壞,用生命與鮮血,為後世保留了寶貴的民居藝術寶庫。改革開放以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已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一項神聖職責。不少象西遞、宏村那樣的遺產,被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不少象歙縣、鶩源、黟縣的古村落被保護並開發成旅遊勝地,不少地方政府已採取各種措施,對古民居進行保護和翻修,徽州古民居象經擦亮的明珠,正放射出更加璀燦奪目的光華。
西遞遠眺 宏村遠眺 西遞牌坊 宏村小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