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大降與地震的關係圖示

轉載地磁大降與地震的關係圖示啟示:通過觀察地磁大降與地震發生的實際情況,發現地磁大降後的72小時左右、十之八九會有6級或以上級別的地震發生。詳細請看以下地震發生與地磁大降圖示的對比,敬請仔細觀察地磁大降圖的日期、時間和地震發生的日期、時間的前後對比。誰還敢說地磁大降與地震無關?!判斷地震要結合多因素綜合考慮,不是哪個唯一因素來判; 在看地磁同時,還要結合板塊聯動因素;具體到何時、何地主要還要靠當地的宏觀異常現象來判斷才可!(請參閱以下:地震台網和防震知識等的網址)參考網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網址(地磁Dst):http://www.sepc.ac.cn/dstModel_chn.php電離層TEC現報http://space.iggcas.ac.cn/TEC.asp中國地震信息網http://www.csi.ac.cn/中國地震台網中心:http://dizhentai.sinaapp.com/美國全球地震實時網址:http://quakes.globalincidentmap.com/地震知識科普,http://url.cn/7Qv8YC震前的「震兆六端」,http://url.cn/9D7bPP地震前兆 有備無患,http://user.qzone.qq.com/1534614813/blog/1308363795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http://user.qzone.qq.com/1534614813/blog/1335489000自救系列片,http://user.qzone.qq.com/1534614813/blog/1394694353地磁(1)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現象羅盤指南和磁力探礦都是地磁的利用又稱「地球磁場」或「地磁場」指地球周圍空間分布的磁場地球磁場近似於一個位於地球中心的磁偶極子的磁場它的磁南極(S)大致指向地理北極附近,磁北極(N)大致指向地理南極附近地表各處地磁場的方向和強度都因地而異赤道附近磁場最小(約為0.3-0.4奧斯特),兩極最強(約為0.7奧斯特)其磁力線分布特點是赤道附近磁場的方向是水平的,兩極附近則與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場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隨時間發生變化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上的南北極相反(2)地球磁場的組成部分通常把地球磁場分為兩部分,即來源於地球內部的「基本磁場」和來源於地球外部的「變化磁場」自從人類發現有地磁現象存在,就開始探索地磁起源的問題人類最早、最樸素的想法就是地球是一塊大磁體,北極是磁體的N 極,南極是磁體的S極這種想法不但中國古代有,在西方1600 年以前吉爾伯特也提出過這樣的論點 (2)地磁偏角地磁偏角是指地球上任一處的磁北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的夾角當地磁北向實際偏東時,地磁偏角為正,反之為負(3)地磁偏角的變化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一般也不相同在同一個地方,地磁偏角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變化發生磁暴時和在磁力異常地區,如磁鐵礦和高壓線附近,地磁偏角將會產生急劇變化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地磁偏角在-10°~+2°之間。附:各地的磁偏角(於1970年1月1日測量計算的)中國主要城市地磁偏角:哈爾濱 -9°39" 長春- 8°53" 瀋陽-7°44" 北京- 5°50"  天津- 5°30"  濟南-5°01"   呼和浩特 -4°36"上海 -4°26" 包頭 -4°03"  南京-4°00"  合肥- 3°52"   鄭州-3°50"  杭州 -3°50" 武漢- 2°54"南昌-2°48" 台北- 2°32" 西安- 2°29" 長沙-2°14" 重慶- 1°34" 成都 -1°16"   廣州-1°09"昆明-1°00" 珠穆朗瑪- 1°19"地震前磁場變化地震前磁場變化,很早就被人們注意到了。1872年12月15日印度發生地震前,巴西里亞至倫敦的電報線上出現了異常電流;1930年日本北伊豆地震時,電流計也記到了海底電線上的異常電流。地震能引起電磁場的變化。一般認為磁場變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二是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岩石溫度的改變也能使岩石電磁性質改變。唐山地震前兩天,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慶縣測雨雷達站和空軍雷達站,都連續收到來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種奇異的電磁波。因此,觀測電磁場的變化也成為預報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電磁異常電磁異常指地震前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等出現的異常。電磁異常還包括一些電機設備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異常、無線電廠受干擾、電子鬧鐘失靈等。最為常見的電磁異常是收音機失靈,在北方地區日光燈在震前自明也較為常見。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前幾天,唐山及其鄰區很多收音機失靈,聲音忽大忽小,時有時無,調頻不準,有時連續出現噪音。同樣是唐山地震前,市內有人見到關閉的熒光燈夜間先發紅後亮起來,北京有人睡前關閉了日光燈,但燈仍亮著不息。1970年1月5日,在雲南通海發生7.8級大地震。震前,震中區有些人在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忽然發現收音機音量減小,聲音嘈雜不清,特別是在震前幾分鐘,播音乾脆中斷。1855年,在日本江戶鬧市區有一位開眼鏡鋪的商人,他用長3日尺(1日尺等於30.3厘米)的一個馬蹄鐵,在馬蹄鐵上面粘滿鐵釘,用此來招引顧客。但是,在1855年江戶大地震發生的當天,吸到磁鐵上的鐵釘及其他鐵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使他大為驚愕。時過兩小時,一次破壞性大地震發生了,震撼了整個市區。地震過後,發現那塊磁鐵又恢復了往日的吸鐵功能。類似的事件,在我們國家也曾多次出現。1970年1月5日,在雲南通海發生7.8級大地震。震前,震中區有些人在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忽然發現收音機音量減小,聲音嘈雜不清,特別是在震前幾分鐘,播音乾脆中斷。再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7.9級地震之前,縣廣播站的人發現,在震前5-30分鐘,收音機雜音很大,無法調試,接著發生了大地震。地磁Dst指數http://baike.baidu.com/view/575337.htm地磁指數 geomagnetic indices描述每一時間段內地磁擾動強度的一種分級指標,或某類磁擾(見地球變化磁場)強度的一種物理量。時間段均按世界時劃分。地磁指數可以分為兩類。(在此僅選取地磁指數Dst 指數介紹,其他可看標題的鏈接。)地磁指數Dst 指數地磁指數概念:全球赤道H分量擾動的瞬時平均值。

H分量的意義

太陽風參數與Dst指數在中低緯度的測站使用的地磁指數稱之為Dst 指數。這個指數每小時量測一次,最主要是量測地磁水平分量的強度變化。由於在磁赤道附近的磁場強度主要是受到環型電流影響,因此所量測到的Dst 指數也可以用來估算環型電流的變化量。這種指數主要是為了描述環電流擾動場DR的強度,亦即描述DR環電流的強度。地磁Dst指數預報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2zhuant/20120524/2012052406/201207/t20120716_178626.html磁暴是地球磁場的劇烈擾動,磁暴是全球性的,而且幾乎是同時的。依地磁擾動的程度分為小磁暴、中 等磁暴、大磁暴和特大磁暴。國際上採用Dst指數來描述磁暴,-50<Dst≤-30為小磁暴,-100<Dst≤-50為中等磁 暴,-200<Dst≤-100為大磁暴,Dst≤-200為特大磁暴。磁暴越強,地磁擾動越劇烈,其危害越大。磁暴會對地面技術系統和人類地面活動造成影響:磁暴期間由於地磁場的快速、大幅度變化會形成強大感應電流,感應電流可能對電網、地下管道、通信電纜等方面產生嚴重危害,尤其是在高緯度地區;地磁擾動還會對地磁測量和 定向鑽井等產生直接影響;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地磁場的變化會影響生物系統。研究指出,人體生物系統可響應地磁場的擾動。國際無線電聯盟(URSI)特別 為此創立了一個新的主題——「生物和醫藥中的電磁學」。最為顯著的事例是地磁暴期間信鴿導航能力顯著降低,在地磁暴期間舉行的信鴿比賽中,只有很少的鴿子 從釋放點返回家中,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請注意:根據觀察,南太平洋島國紐西蘭時常在鯨魚擱淺事件後伴隨有較強地震的發生!鯨魚擱淺是否也與地磁場的變化會影響生物系統有關?!)磁暴會對空間技術系統和空間活動產生重要影響:磁暴對空間技術系統和人類在空間活動的影響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伴生的。磁暴期間會對衛星姿態、同步軌道衛星、低軌衛星軌道以及人類的空間活動產生影響。原創:地球磁場與地震新知識(全文)--------作者:(林檀禮)tanlilin一、地球為何會有磁場?各種不同物質形成的「岩漿潛流」在地殼下繞地心運行可以形成一種線圈作用,會對太陽和月球引力產生一個切割角,使得岩漿潛流可以切割太陽及月球引力磁力線而產生地球磁場。岩漿潛流為何會繞地心運行呢?這是因為岩漿潛流受到二種力的作用:一是地球自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二是因為地球自身存在磁場,地球轉動時會產生旋轉磁場,這種旋轉磁場可作用於岩漿潛流而產生一種「電磁攪拌」力,使得岩漿潛流跟著這種「電磁攪拌力」運行(如同非同步電動機的運行原理)。註:「電磁攪拌力」由網友「若比鄰60」提出。二、為何地球北極與北磁極會產生位置偏移?地球北極的「極地」是因為地球自轉時產生的「陀螺效應」而產生的。北磁極的產生是因為很多岩漿潛流在此處集結交叉運行而產生的。岩漿潛流集結交叉點為何不會在北極而會產生位置偏移呢?我認為這可能與極地地殼下面的地貌有關,因為地貌結構的原因,岩漿潛流都集中到了北磁極那個位置產生集結交叉運動而造成北極與北磁極位置產生偏離的現象。三、地球為何會出現板塊漂移現象?因為地殼受到二種力的作用所以出現了板塊漂移現象:(1)受到岩漿潛流運行的推力作用。(2)受到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我個人認為還應該加上:(3)地球受到宇宙間天體的引力作用。(比如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力作用! )]四、為何地球南北極歷史上會出現過南北倒置現象?地殼在岩漿潛流的推動下除了出現板塊運動外,有時也會「生病」,會在地殼內壁產生非常不和諧的「腫瘤」,岩漿潛流一旦碰上這種「腫瘤」就可能會使多種不同物質構成的岩漿潛流都混到了一起,嚴重時會使岩漿潛流運行方向發生改變,所造成的後果就是地球磁場的方向性改變。五、為何會發生地震?主要有二個原因:(1)地殼板塊漂移產生的斷層或擠壓活動造成地震。(2)岩漿潛流在運行中有時會出現不同的潛流物質膠合在一起,相當於線圈之間的「短路」現象,此時「短路」部位就會出現地下的「雷電」放電現象,並使局部磁場出現不規則變化,導致地殼局部失去引力平衡而引發地震的發生。局部出現磁場的不規則變化現象同時可導致「地震雲」與「地光」的產生。強烈的地下「超極雷電」放電現象可直接以接近光的速度撕裂局部地層,產生強大的爆炸衝擊波(縱波),持續的放電過程還可產生「扭波」,從而產生極其強烈的地質災害。[還應該加:(3)地球受到宇宙間天體的引力作用。(比如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力作用! )]六、為什麼有些地方會形成地震多發地帶,而有些地方會相對平靜呢?除了板塊漂移產生的斷裂或擠壓原因外,如果地殼與岩漿接觸層的地方接觸面不平滑,凹凸不平,地質結構相對鬆散,岩漿潛流在這些地方摩擦通過時就容易產生不同物質構成的岩漿潛流產生融合現象就容易發生地震,如果地殼與岩漿接觸面相對平滑,地質較硬,則發生地震的機會就相對較少。七、為何強地震發生前會出現「地震雲」與「地光」?「地震雲」與「地光」的出現與地球局部出現地磁的不規則變化有關,強地震前因地殼下面不同物質構成的岩漿潛流出現交融現象,相當於地球內部線圈發生局部「短路」,使局部地磁出現不規則變化導致「地震雲」與「地光」的出現。已經證實大地震前震區上空的電離層厚度會出現往下壓縮的現象,這種壓縮會使「太陽風」的高能帶電粒子沿著被壓縮的電離層向下沉降,太陽風高能粒子可達1萬電子伏,這種高能粒子進入震區上空電離層沉降區後,會轟擊電離層中含有的高層氣體,這些高層氣體受轟擊後就被激發而發出可見光。八、「地震雲」的實質是什麼?「地震雲」實際上是一種聚發光電子流,出現在震區上方大約50公里至200公里(最高可達400公里)的電離層高度。「地震雲」在太空電離層中不跟隨地球的自轉而移動,一旦震區下面的岩漿潛流恢復正常並使局部地磁也恢復正常,「地震雲」與地震中心的位置就會因地球的自轉而產生位置偏移,但在此之前因為局部地殼引力已失去平衡,所以局部地震仍可隨時發生。九、為什麼地震前震區上空會出現電離層被壓縮現象?在地球100公里至400公里高空,空氣極其稀薄,這個高度的空間稱為「電離層」。電離層的氣體元素都呈遊離狀態出現,當地磁發生不規則變化時,高層氣體元素的核外電子出現丟失或整合現象,空間佔用減少,因此出現了電離層的向下壓縮現象。十、地震雲有何特點?地震雲是一種有自發光特徵的「雲」,這種「雲」根據電離層被轟擊的高層氣體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大多數為日光燈樣蒼白色,看似在雲中裝有千百萬支日光燈。強地震往往是地震雲與地光同時伴隨出現,地震的震級愈高,地震雲的色彩往往愈鮮艷。(1)「地震雲」出現時如果沒有「雲彩」就只能看到「地光」,七級以上大地震前均會產生「地震雲」或「地光」。(2)當「地震雲」或「地光」出現後,將在120小時內發生6級以上強地震,震級愈高,「地光」愈強。(3)直接處在地震中心看不到「地震雲」或「地光」現象,只有在相距地震中心數百公里的地方才能觀察到「地震雲」或「地光」,這是因為地震中心上空雖然電離層已被壓縮且被太陽風高能粒子撞擊而發光,但總體來說電離層空氣極其稀薄,所以在本地看不到,必須在遠處才能看到,這個原理就如在近距離看不到空氣的顏色,但看天空就知道空氣是有顏色的,是天藍色。(4)六級以上強地震可能在地震發生之時「地震雲」與「地光」會同時伴隨,但也有可能「地震雲」與「地光」出現後又消失,幾個小時後甚至幾天後才發生地震,真正發生地震時並沒有「地震雲」和「地光」同時出現。(5)只能在東北方向才有可能發現距離超過1300公里以上的「地震雲」,在其它方向發現的「地震雲」都是在大約1300公里以內,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地震雲」位於太空電離層高度,不跟隨地球自轉而移動。(6)在東北方向發現的「地震雲」若觀察不到「地光」現象,說明觀察點相距地震中心距離超過1300公里以上,若在其它方向發現「地震雲」,距離肯定在1300公里以內(大概值),並且會同時觀察到「地光」現象。(7)西北或西南方向出現的「地震雲」或「地光」,若相距觀察者1300公里左右時,可能觀察到的「地震雲」和「地光」幾分鐘後就會消失,因為觀察者站在地面隨地球自轉而移動,但「地震雲」在電離層高度不跟隨地球自轉而移動,相距1300公里左右西北或西南方向的「地震雲」和「地光」很快就會消失在地平線以下而淡出觀察視野。(8)在西面方向發現的「地震雲」有可能是在東面方向發生地震,這是因為震區上空出現「地震雲」後,接著岩漿潛流交融現象就已經自然恢復,局部地磁已經正常不再產生「地震雲」現象,此時因為地球自轉原因,可能會在西面方向見到原來產生的「地震雲」,而實際局部引力已經失去平衡即將要發生地震的位置卻是在東面方向。(9)「地震雲」剛生成時,如果能被二個觀察點同時看到,在地圖上作交叉標識就能確定將要發生地震的震中位置(所用地圖必須是以磁北為坐標繪製的地圖)。但是,如果觀察顏到的「地震雲」是先前生成的,此時地震中心實際地磁已經正常,那麼隨著地球自轉所產生的位移也會使所交叉的「震中位置」出現向西偏移現象。(10)典型的「地光」容易觀察,但有不典型的「地光」會以「會發光的霧」為表現形式,特提醒注意。(11)由於「地震雲」是位於電離層高度不跟隨地球自轉而移動,但觀察者是站在地球表面隨地球自轉而移動的,所以觀察「地震雲」時因地震中心距觀察者的距離、方位不同,會造成能觀察到「地震雲」的時間長短也不同。所以說,若建立「地震雲」觀察站就必須全天候觀察,僅利用愛好者的業餘觀察非常容易漏報。(12)發射專用人造衛星探測電離層變化作地震預報沒太大意義,因為探測衛星無法確認電離層開始出現變化之時間,因此也無法利用軌跡和速度來換算地震中心的準確位置,利用探測衛星只能知道地面可能近期內會發生地震,但無法確定會發生地震的準確地理位置。(13)如果白天發現疑似地震雲可用如下方法確認:因為普通雲系高度不會超過10公里,而地震雲是位於50公里至200公里甚至400公里高度的電離層,在相隔300公里以外的二處觀察點,如果可以同時觀察到該疑似地震雲,則可斷定為是「地震雲」。因為在相隔300公里的二個觀察點相互間是不可能同時觀察到對方上空的普通雲系,只有在電離層高度的「地震雲」才有可能被二個點同時觀察到。十一、地震發生時,地震中心位置肯定無雨四川宜賓網友「宜賓老莫」通過地震歷史記錄作出氣象研究後得出結論:地震中心位置在地震發生時不會下雨。地震中心位置為何「地震時無雨」?網友「若比鄰60」認為,凡是地震的地方地殼都會聚集很大的應力,而應力也可理解為一種壓力,而壓力是可以產生熱源的,這種熱源能以紅外輻射形式存在,可使低層降水雲系變成揮發性氣體小分子,所以就會出現「地震時無雨」的現象。十二、地震發生時,地震中心位置會出現紅外熱源升高現象網友「地球聽診器」通過人造衛星紅外線探測圖發現一個現象:地震發生之前,地震中心位置會出現紅外線熱源升高現象,因此認為利用衛星探測地球紅外熱源變化的方法能夠作出地震預報並確定地震中國心位置。為什麼在地震發生之前,會出現地震中心位置紅外熱源升高現象呢?這問題可能就如網友「若比鄰60」所說的:凡是地震的地方都會聚集很大的應力,而應力也可理解為一種壓力,而壓力是可以產生熱的,這種熱源就可以直接產生紅外熱源輻射了。十三、大地震前必大旱現象網友「鞍山老爺們」根據歷次地震氣候資料進行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大地震前必大旱(大約會在1至2年內)。這種「大地震前必大旱」也被稱作是一種「旱震理論」。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大地震前必大旱」現象呢?網友「鞍山老爺們」認為:強烈大地震至少醞釀30年以上,震前1至2年局部應力增加速度會加快,此時雖然還未達到臨震前那種地磁發生不規則變化、出現「地震雲」現象等程度,但這種應力能以紅外輻射形式而存在,低層降水雲系受到這種紅外輻射後會轉變為揮發性氣體小分子,所以也就造成了乾旱現象。海洋中都是水,地震前是否也會出現乾旱現象呢?網友「鞍山老爺們」認為,海洋中的乾旱表現形式比較複雜,如水溫升高、海洋深處出現異常暖流等都是海洋乾旱的表現形式。其實「宜賓老莫」、「地球聽診器」與「鞍山老爺們」三位網友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所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地震發生前,由於應力的增大,導致局部地區紅外輻射增加,這種紅外輻射可將低層降水雲系轉變為揮發性氣體小分子,使得大地震前出現乾旱現象,並得出「地震時無雨」的結論,同時在衛星紅外監測圖上也可發現局部紅外輻射增加的現象。十四、衛星紅外雲圖上可見地震中心在震前會出現「亂雲」現象網友「lhkcc58」和「wwssff333」通過觀察衛星紅外雲圖後發現,地震發生之前,在紅外雲圖上總能觀察到地震中心位置會出現一種「亂雲」現象,因此認為「亂雲」可作地震預報的根據之一。據觀察,這種「亂雲」有如下特徵:(1)「亂雲」出現的位置非常穩定,有時附近其它雲彩位置已經移動了非常多,但「亂雲」卻可以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保會位置不變。(2)「亂雲」形態怪異,象是雲中會長出毛刺一樣,毛刺伸出方向無規律,與其它雲彩形態明顯不相同。(3)「亂雲」在紅外雲圖上都呈白色。(4)「亂雲」可突然出現或消失,「亂雲」位置的雲彩如果開始位移,就不會再保持原來的「亂雲」形態。這「亂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認為地震發生之前出現的「亂雲」是地震預兆頭的一項重要徵象之一。岩漿潛流之間發生局部摩擦或局部地質發生擠壓時,地面應力場就會發生變化,這就可能導致地面山脈間出現溫度差異現象,這種山脈間的溫度差異可以被衛星上的紅外攝像捕捉到,在紅外衛星雲圖上表現的就是這種「亂雲」現象,所以這種「亂雲」位置相當穩定,不隨其它雲系而飄移。當這種「亂雲」消失後,其它雲系在這位置剛好飄移經過時,我們當然看不到原先的「亂雲」徵象了。十五、普通降水雲系與臭氧層之間存在冷暖氣體旋流層在紅外衛星雲圖上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可見光雲圖」與「紅外雲圖」在位置及形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紅外雲圖上的「雲」總是以與地球自轉相同的方向運行,而我們地面上經常感受到的是東南風,風從東南方向吹來,顯然與紅外雲圖上的「雲」飄移方向不相符。為什麼紅外雲圖上的「雲」總是向東飄移呢?網友「lhkcc58」認為東方意味著太陽,意味著溫度,因為低氣壓總是向溫度高的地方擴散,所以氣流中心就會隨著地球的自轉方而向東移動。我認為在距地面臨10至20公里高度可能存在一個冷暖氣體旋流層,根據如下:(1)普通降水雲系都在距地面10公里以下,距地面20公里至45公里高度為臭氧層,臭氧層之上就是電離層了,所以距地面10至20公里高度有一個空間可容許這種冷暖氣體旋流層的存在。(2)從紅處衛星雲圖上可直接觀察到這種冷暖氣體旋流層的存在,在同一時間內,我們會發現紅外雲圖的雲象與可見光雲圖的雲象完全不同,這也是一個直接的證據。(3)這種冷暖氣體旋流層能以與地球自轉相同的方向運行,說明這種冷暖氣體旋流層未能擺脫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影響,因為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和地球自轉時產生的「攪拌磁場」作用於冷暖氣體旋流層,使其氣流能以與地球自轉相同的方向運行,又因為東方意味著太陽,意味著溫度,低氣壓中心也因太陽的作用而加速,所以就出現了冷暖氣體旋流層運行速度比地球自轉速度還更快的現象。(4)衛星紅外攝像只能捕捉到與周圍有溫度差異的雲象,因為在紅外衛星雲圖上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冷暖氣體旋流層的氣流,所以可以認定10至20公里高度的氣流為冷暖氣體旋流層而不是靜止不動的單純氣體空間。十六、利用監測無線電信號方式可以作地震預報地震界老前輩「秋翁感悟」在1977年唐山地震後發現每次餘震前收音機信號就會變得雜亂無章,他利用這種現象成功地預測了幾次餘震。汶川地震前也有人發現無線電信號異常,當天上午甚至連對講機也不能正常使用,出現頻率偏移現象。為什麼地震前會出現無線電信號異常現象呢?我認為震前電磁波會出現異常是肯定的,因為震前電離層會出現向下壓縮現象,無線電短波就是利用電離層對電磁波的反射現象向地球的另一頭髮信號的,電離層異常肯定會影響到短波無線電的傳播。至於甚高頻的對講機與中波廣播受干擾,可能存在我們尚不知道的應力場粒子干擾現象,這種應力場粒子的干擾會使收音機中的磁性材料如磁棒、中周、電感等頻率通道發生改變,造成收音機的不穩定現象。因此,我認為可以設計一種儀器,專門監測磁性材料與線圈間的電感量變異情況,很可能就能監測到地磁的變異情況,這樣就能發明一種專用的震前預報儀器。這種儀器可以做成袖珍式的,可以與手機結合在一起,地磁變化超過一定值後就自動報警,非常實用。十七、地震波的三大表現形式:縱波、橫波與扭波地殼下面有許多岩漿潛流在運行,相當於地球內部有許多線圈,一旦不同的導電物質潛流間發生碰撞,就會發生地下的「雷電」放電現象,也就是線圈間的「短路」現象。我們知道一個小小的家用電閘開關發生短路時都能產生很大的響聲和衝擊波,如電閘開關蓋未蓋緊,這蓋子都有可能被衝擊後飛到地下來。地下的岩漿潛流發生短路後所產生的放電效應該比天上的「雷電」要大得多,它也會產生聲音和閃光,但因為是在地下,小地震時聲光現象不明顯,但衝擊波可使地面上下瞬間一跳(即縱波),接著震波再向四周傳播開來(即橫波)。南京地質學校高級講師李泰兄弟二人在1976年唐山地震實地調查時發現了「扭波」現象:A、所有樹木、電線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例如唐山市內65米高的微波轉播塔巍然屹立於大片廢墟之中,而且震後兩個微波塔仍可直接、準確傳播電視信號。B、唐山的人防坑道除個別有小裂縫外,其它均未受到破壞。C、唐山地震中死傷的人中沒有人直接死於震動,絕大部分是因為建築物坍塌受害。D、唐山地震後,除個別地區受採空區坍塌或其它影響出現局部起伏外,絕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好如震前,很少出現波浪起伏現象。E、唐山啟新水泥廠一棟三層庫房,一樓二樓基本完好,三樓的所有窗戶卻全部斷裂。而且旋轉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現存旋轉角度最大的一個右旋40度,旋轉角度更大的當時即已脫落。F、建築體的破壞尤其是磚石結構和水泥製件破壞一般都是分段裂開四面開花崩,整體歪斜的現象很少。G、唐山公安學校有3棟三層樓房,形狀相同,相互間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棟完全塌平,中間一棟只是部分散落。即使在一棟房中有的是第一層破壞比較嚴重,有的是第二層,有的是第三層,同一區的受震程度偏差嚴重。由於天上的閃電並不是直線放電的,天上閃電會產生銳角走向的方向變幻,所以我認為地下岩漿潛流間的放電現象也會產生這種銳角走向的方向變幻,其結果就是造成地面的「扭波」地震現象。「扭波」不會與縱波橫波同時存在,應該是先有縱波再有橫波,「扭波」是最後才有的,按照雷電放電規律來推斷,地震災區應該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扭波」,而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沒有,有出現「扭波」的地方情兄可能也不一樣,有的「扭波」會是順時針方向扭,而有的是逆時針方向扭,出現的扭矩角度也會各不相同。由於地下放電速度實際就是光速度,又因電流極大,整個局部地層會以極高的速度被撕破並扭轉,儘管扭動度數和位移不會太大,但因初速度快,所以破壞力巨大,初速度可能比子彈出膛的速度還更快。十八、強烈大地震時常常可以聽到雷聲網友「zengzhangang」在他的《地震成因新說 11 》中引用「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地震求生記》中關於地震聲音的內容:(1)打雷聲:最普遍的聲音,特別是大地震前常常可以聽到。(2)風聲:如刮強風般的聲音,據說聽起來很象公象的咆哮聲。(3)爆炸聲:有如「轟隆」般的爆炸聲音,聽起來很象大型炮彈的爆炸。(4)機械聲:聽起來很象卡車、挖土機、電車或飛機等的聲音。(5)鋸木聲:唐山大地震時,很多人同時聽到爆炸聲和鋸木聲。(6)撕布聲:在海面比地面更常聽到撕布聲。上述聲音實際上在雷雨季節我們也能聽到,在不同的氣象條件下雷電聲音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在下冰雹時打雷,甚至還可聽到「炒豆子」般的聲音。所以,大地震時出現的地下打雷聲,會依據不同的地質情況而出現不同的聲音,這更證實了地震是由岩漿潛流間的放電現象,即地下的「超級雷電」造成的,地下岩漿潛流間的放電現象,在不同的地質構造下會出現不同的打雷聲音。十九、六千米以下高度會出現「形態地震雲」天涯地震吧遊客「5583451」提出一個很有創意的觀點,認為除了電離層高度可產生本質為電子流的「地震雲」外,高度為六千米以下的普通雲系也會產生「地震雲」,他認為地震中心震前會出現一種「磁流」,這種「磁流」會影響到普通雲系,使普通雲系改變形狀和方向,並向磁點指向或沉積,從而產生六千米以下高度,本質為普通雲系的「形態地震雲」。這位網友從電離層彩色地震雲中分析出:紅在上,黃在中,藍在下,說明地震前發生在電離層磁場的電磁波是微波。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第一個揭示了光的色學性質和顏色的秘密,發現光的顏色決定於光的波長。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0.77 – 0.38微米之間。波長不同的電磁波,會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一樣。紅色:0.77 – 0.622微米;橙色:0.622 – 0.597微米;黃色:0.597 – 0.577微米;綠色:0.577 – 0.492微米;藍靛色:0.492 – 0.455微米;紫色:0.455 – 0.380微米。這位網友還認為:藍是最短的波長,紅是最長的波長,用紅黃藍的垂直方向作指點,可能就是地震點,所以可用微波法測距,來指明準確的震中位置。二十、強震區的「李金蔚鴻裂線」現象網友李金蔚的父親發現中國內陸四個七級以上的強地震區:汶川、邢台、唐山、海城都在同一條直線上,於是李金蔚對此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華夏系基底大斷裂與地縫合線」的說法。這種「華夏系基底大斷裂與地縫合線」也稱為「鴻裂線」,在歷史地震圖上地域走向非常明顯。在亞洲位置關係衛星定點陣圖上,我們也能非常清楚地觀察到這一強震走向的「鴻裂線」。可以認為,強烈地震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走向,這種地域性走向分布已沒有任何可值得懷疑的地方。為什麼強震區會出現這種明顯的地域性走向呢?我認為「李金蔚鴻裂線」引發地震的位置可能處於地殼內壁,也就是岩漿潛流與地殼內壁接觸的層面。這條「李金蔚鴻裂線」在地殼與岩漿接觸的內壁面位置地貌可能呈現內凸型山脈狀,岩漿潛流在途經這些地域時容易相互碰撞交融產生岩漿潛流間的放電現象,也就是地下的「超級雷電」放電現象,所以這些地方就容易發生強地震。二十一、地震是否能作臨震預報?個人認為地震是可以預報的,特別是6級以上強地震,可以綜合採用觀察「地震雲」方式、觀察紅外衛星雲圖找「亂雲」方式、結合動物行為等作出120小時強震預報。6級以下小地震臨震預報難度較大,準確性相對低些。相距250 – 300公里左右建立「蜂窩式」的地震雲觀察站,再結合紅外衛星雲圖觀察及動物行為觀察、綜合儀器分析等作出120小時臨震預報,這是目前為止已知成本最低、觀察面最廣、最有效的地震預報方法。二十二、人類主動防患地震災害的措施探討措施A:安插地下「避雷針」建築地基施工打樁時安插地下避雷針,此方法實際只是在「地樁」上加以改進即可,讓「地樁」有一較粗的鋼筋從樁尾直通樁頭,並裸露樁頭約80公分以上,鋼筋裸露頭呈針尖狀,以利地下「尖端放電」。每根樁入地後,全部地樁的「樁尾」鋼筋均要相互用大鋼筋焊接後方可澆灌混凝土,使建築地樁主動引接雷爆電流,使雷爆電流在所有樁基同釋放,降低地下雷爆「縱波」爆發力,吸收、緩衝「扭波」之電流,可有效地將地下雷爆對建築的直接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成片開發地帶可將所有樁基相互焊接形成區域避雷網效果更好。措施B:開發地震報警產品開發地震報警手機及其它方式地震報警器產品,最大限度地在地震發生之前將人員疏散到空曠安全戶外。措施C:提高全民防患意識提高全民地震防患知識,由國家編寫統一的學校防震規範制度,做到臨震不慌,行動迅速而不亂,將地震災害降至最低程度。(全文完)

發震時刻:2014-05-01 14:36:37洛亞蒂群島地區6.7級地震 緯度:-21.5°經度:170.3°深度:110千米震級:6.7參考位置:洛亞蒂群島地區

發震時刻:2014-05-09 01:00:16 墨西哥6.6級地震 緯度:17.4°經度:-100.7°深度:20千米震級:6.6參考位置:墨西哥發震時刻:2014-05-10 15:36:02 墨西哥6.1級地震 緯度:17.3°經度:-100.7°深度:30千米震級:6.1參考位置:墨西哥


推薦閱讀:

聊一聊神奇的室內地磁定位

TAG:地震 | 關係 | 地磁 | 關係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