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 理論頻道

以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

  話題緣起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交集並凸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樣化,多種社會思潮湧動、多元價值觀念並存,原有的價值理念和道德標準受到了嚴峻挑戰,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價值觀又受到了質疑,不少人的思想觀念出現了困惑、迷茫、盲從。針對我國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新形勢,為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建設和諧文化的重大任務,並首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觀點,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豐富和發展,從而把和諧文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期話題我們特約專家談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和體會,敬請垂注。    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集中體現

  李宗桂    和諧文化應當如何建設?建設和諧文化的關鍵或者說根本點何在?那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化建設實踐的全面總結和理論提升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並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裡的關鍵詞是:指導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榮辱觀。展開來說,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在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上,努力在全社會逐步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撐方面,堅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途徑和價值取向方面,堅持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在文明道德風尚的培育方面,堅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些,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從文化建設的戰略高度考察,理論創新有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也有一個長期的思考、歸納和提煉的過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明確闡述,便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建設實踐的全面總結和理論提升,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集中體現。

  改革開放將近30年來,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的進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就斐然。在思想文化的建設方面,先後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1986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1996年),堅持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其間,黨的十五大報告(1997年)專門論述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並對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作了闡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中共中央還發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1年),明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在「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部分,明確提出並具體闡述了「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至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於先進文化問題的論述,更是指明了文化建設的思想方向和價值目標。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我們改革開放的實踐,通過思想理論界的努力,通過黨的綱領性文件逐漸提煉、歸納出來的,它本身來自實踐而又高於實踐,因而能夠指導我們的文化建設工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代中國文化的生命所在、中國先進文化的方向所在

  從文化學的層面看,我們所講的「文化」、「文化體系」、「文化模式」之類的東西,是在「民族」的意義上講的。也就是說,任何文化都是民族文化,任何文化體系都是特定民族的文化體系,任何文化模式都是特定民族的文化模式。因此,辨識一個民族的文化,首要的就是辨識其價值體系。換言之,一個民族的價值體系如何,它的結構、內容、功能、特點如何,反映著該民族的基本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從而成為它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標誌。我們今天所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包含的上述基本內容,正是當代中華民族基本的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是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的東西。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身,就是當代中國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方向所在。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沒有正確的精神方向,從而也就沒有和諧文化可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保證了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的精神方向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和諧文化是一個範圍寬廣、內涵豐富的概念,是一個層次多樣、結構複雜的系統。毫無疑問,不同的文化類別、文化現象、文化行為,有不同的價值目標和實現途徑。但是,無論如何,在極為繁茂蕪雜的文化現象、文化行為和文化類別中,始終有一個基本的東西存在,這就是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價值理念的東西——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的集中體現,始終代表著、引導著該民族文化的運行方向。同時,核心價值體系對於全社會的精神、價值、行為都有很強的凝聚作用和整合作用。因此,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民族文化的發展,起著根本性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於和諧文化的建設,具有保障精神方向的作用,是和諧文化的根本。

  (作者系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研究所所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創新意義

  吳燦新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在此,我們黨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大的創新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保證了和諧文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

  和諧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精神成果。自從人類文明產生以來,和諧文化就在不同的社會和民族發展的歷史中存在。在我國,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在西方,對富有、幸福、公正、自由、民主等為內容的和諧社會理想的追求大約始於2000多年前。這些人類歷史上的和諧文化,無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寶貴文化遺產。然而,它們畢竟與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有著根本的區別。而文化之間的根本差異,就在於不同文化之中的核心價值體系。

  文化通常可以分成兩大部類:一類為思想文化,另一類是科學文化,而這兩大部類的社會特性是不同的。包含著核心價值體系在內的思想文化反映的是社會經濟基礎的要求,反映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範疇,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科學文化主要反映的是社會生產力的要求,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屬於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範疇,不具有特定的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因此,不同和諧文化之間的區別,只能以包含著核心價值體系在內的思想文化部類來判別;和諧文化建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也只能由包含著核心價值體系在內的思想文化的性質來決定。核心價值體系是確定和諧文化社會性質的根本依據,也是區別不同和諧文化的根本標準。我們黨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就為我國和諧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的保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發揮了和諧文化的凝聚力作用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民族之根本,一定文化之中的核心價值體系則是一個民族之所以凝聚為一個民族的根本之根本。因此,增強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就必須發展一個民族的文化,就必須堅持和發展民族文化之中的核心價值體系。這已為大量的歷史事實所證明。20世紀末,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從根本上說,就是其社會主義文化特別是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消解與拋棄的惡果。此外,我們還必須看到,一方面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中多種經濟成分的湧現,我國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已經從原有的一元化變成了多元化;另一方面,由於我國文明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文明發展的差距,也造成了我國文明發展的弱勢。根據文明發展規律,先發的文明對後發的文明具有強大的滲透、擠壓乃至同化的作用。在西方反共反華勢力利用其先發文明優勢挾帶著其核心價值體系向我們發起衝擊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堅持、弘揚和發展我們的主流文化,不堅持、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那麼,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和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凝聚力就會面臨著被削弱、被解消的危險。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弘揚和發展我們的主流文化,堅持、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真正做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極大地增強民族凝聚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實現了和諧文化的調節與激勵功能

  價值觀是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結合,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因此,核心價值體系具有根本性的調節與激勵功能。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特殊倫理價值觀,則具有直接的調節和激勵功能。從調節功能來說,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其特有的「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念」,成為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倫理規範。而榮辱觀這種調節功能有著其他社會要素所不具有的優勢:廣泛性、層次性、導向性、內在性。這些優勢,決定了榮辱觀在調整各種社會關係和社會矛盾中具有其自身獨特的重大作用。榮辱觀能夠為人們的行為直接提供一種「正當」性、「正義」性、「應當」性的合理性精神支撐。而這種合理性的精神支撐,在現實生活過程中,會轉化為一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鼓舞人們的道德行為,敢於衝破各種艱難險阻,去追求理想的目標。建構和諧社會,這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既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也有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化解各種社會利益矛盾,從而促進社會全體成員之間和諧相處。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部主任、教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顯著特徵

  陳金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發展要求,是彰顯社會主義特色和本質的重要標識,其四個方面的內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內涵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主導性與包容性統一,既能保證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又能贏得全社會廣泛而深刻的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相對於一般價值而言的,一般價值是基本的,可以是多元的,核心價值則是根本的,甚至是唯一的。因此,作為核心價值必須具有明確的主導性、引領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強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情感紐帶、精神支柱作用,彰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規範、道德實踐意義,其主導性、引領性是十分明確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凸顯其主導性,又倡導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是主導性和包容性的統一。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又承認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主張各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相互借鑒和吸收;既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主體地位和激勵作用,又不否認其他具體理想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既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又不排斥其他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精神氣質;既承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引領作用,也沒有囊括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全部內容。

  主導性與包容性的統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能保證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國家的文化安全,又能贏得全社會廣泛而深刻的認同,從而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    抽象性與具體性統一,既能發揮價值引領作用,又能轉化為全社會行為規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源於一般價值,又高於一般價值,是對社會主義一般價值的抽象和升華。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成要素的馬克思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既能標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徵,又能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較之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差異所在。

  然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方面,又各自具有明確的內涵規定。抽象性和具體性的統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能發揮價值引領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又能轉化為全社會認同和踐行的行為規範,既有高屋建瓴之感,又有潤人心田之效。    傳統性與時代性統一,既承接了傳統的精華,又富有時代生機與活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文化建構活動。從文化建設和發展的規律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同樣離不開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將民族精神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實際上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民族文化傳統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理想社會的嚮往和追求;社會主義榮辱觀則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道德。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了傳統的因子,融匯了傳統的精華。

  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在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必須立足時代發展要求,反映時代發展特點,才能真正發揮其主流導向、價值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具有與時俱進品格,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反映時代發展特點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包含其中,鮮明體現了其面向時代的精神氣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榮辱觀,既是時代的訴求,也是時代的召喚。

  傳統性與時代性的統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承接了傳統的精華,又富有時代生機與活力,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如此,就為其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穩定性與變動性統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開放、發展的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最基本的東西,具有穩定性的一面。其基本方面是不能隨意放棄的,也是難以改變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也會發生變化,社會主義發展的長期性和發展階段的差異性,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變化的,一些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要求、新的社會發展階段的價值內涵,將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隨著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也將不斷深化,由此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得到擴展和完善。

  穩定性與變動性的統一,既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導地位的確立與價值坐標的樹立,也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時俱進,成為開放的、發展的體系。

  (作者系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高菊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和諧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有利於社會和諧的價值導向,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提煉為密切相關的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一概括指明了和諧社會的價值導向,對建設和諧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引領和諧文化的正確走向

  和諧文化具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它的顯著特點是包容性和多元性。但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系統中,不同類型文化的地位是不同的,起主導作用、「唱主角」的應該是先進文化。先進文化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質,先進文化的基礎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決定了先進文化的性質和方向。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表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從而引領和諧文化的正確走向。在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的關係類似於經濟學裡「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如果不堅決抵制消極、腐朽、落後的文化,那它們就可能成為「驅逐良幣」的「劣幣」,阻礙和諧文化的建設。因此,培育和諧文化必須大力弘揚先進文化,抵制落後文化。而發展先進文化需要不斷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並運用它來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和諧社會注入精神動力

  江澤民同志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這裡的「精神支柱」主要是指「共同理想信念」。理想是基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的希望和願景,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理想包括不同的層次,最高層次的社會理想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社會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理想,把黨的奮鬥目標、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聯繫起來了,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願望。這個美好的社會理想曾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之而奮鬥,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仍然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確立這樣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有利於更加廣泛地團結各種社會力量。    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增強和諧社會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經過五千多年的孕育和積澱,中華民族形成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具有團結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歷來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愛國主義情懷有利於把社會各個階層的意願統一起來,有利於凝聚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投入到和諧社會的建設之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和諧社會應該是個動態的概念,它是一個從不和諧——比較和諧——相對不和諧——相對和諧的辯證發展過程。一個社會是否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無生機活力和創造力。生機活力的源泉就在於改革和創新,改革和創新也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衝破一切陳舊思想觀念和體制的束縛,破除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讓我們的社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走向和諧。    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和諧社會提供道德準則

  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屬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榮辱觀問題關係到一個人能否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也關係到一個社會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高度概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辨別善惡美醜、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倫理尺度,也為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了基本的價值導向和道德選擇的基本準則。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編輯:林湄)

稿件來源:南方日報網路版 本網發布時間:2007-02-07 09:53

推薦閱讀:

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的主旨要義
萬豪國際酒店集團的六大核心價值是什麼?
「普世價值」之爭背後的大國博弈--深入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自由」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談香港核心價值

TAG:文化 | 價值 | 理論 | 核心價值 | 和諧 | 價值體系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