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概要
作者:陳全林
全林按語:這是我在2012年9月4日下午在天台賓館給一些來自北京的參加「首屆中國南宗道教文化節」的團隊所做的報告,是臨時安排的,於是,4日上午我閉門寫稿,下午做了三小時的報告。此文也將收錄到《江南訪道記》(三)里,但因單獨成篇,我先在這裡刊出來,供大家參考。或許對研究道教養生以及丹道的朋友有一點用處。
今天我來給諸君彙報一下道家養生的概要,課是臨時安排的,桐柏宮的盧道長打電話告訴我,下午要我給大家講一堂道家養生課,匆忙之中,我列了提綱,簡要地給大家講一講道家養生的基本原理和要點。不足之處,希望大家見諒。
養生之學,在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而且,流傳了三千年,有獨特的體系,深刻的理論、豐富的方法,養生之學是中華文化瑰寶,不僅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了偉大作用,如今也對世界人民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養生術廣泛傳播到了國外,對弘揚中華文化起到了國際推動。中華文化里,儒釋道三家都有極其豐富的養生學理法,而道家養生學尤為豐富、重要。根據道家歷史記載,在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時期就很重視養生,軒轅黃帝經常和大臣探討養生和醫藥之道,就有了《黃帝內經》,黃帝還不滿足,還向隱居在崆峒山的已經有1200歲的廣成子問道,廣成子傳了修道的要訣給他,這些要訣記錄在《莊子》里。堯舜禹時代也如此,出土的竹簡文獻《十問》里就有堯舜向懂得房中養生之道的高人請教性理養生的要訣。在道家的傳說里,軒轅黃帝、堯舜禹都是年過百歲的長壽帝王。「養生」一詞最早出現在道家經典《莊子·養生主》裡面,莊子不僅提出了「養生」這個詞,還記下了「緣督以為經」可以養生延年的道理,莊子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督就是中醫、丹道家講的督脈,把督脈修通了,就可以保全身體,使身體不因為疾病等受到傷害或傷殘,可以使生命在一定壽限之內保全,能養生延年,就可以奉親養老,生活里經常能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現象,子女先於父母辭世,沒有對父母盡到孝養的責任,反倒是父母還要為撫養第三代辛苦。「可以盡年」,說的是一個人可以活過一百二十歲,道家認為人的天年是一百二十歲。《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里就說善於養生的人能「度百歲乃去」。督脈是人身陽脈,督脈以通,百病不生。宋元時代,道家真人趙友欽,道號叫「緣督子」,取意於此。緣督子是伍沖虛的老師,伍沖虛把丹法傳給柳華陽,形成了三百年來道教修鍊、養生中非常有名的「伍柳派」。這是閑話。
再說莊子,不僅提出了「養生」一說,《莊子》全書里還提到了「熊經鳥伸」以「養壽」的導引術,說這是彭祖這些喜歡長壽的人們修鍊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模擬動物的動作來健身,比如流傳的五禽戲。《莊子·刻意篇》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彭祖是中國道家歷史上的一位長壽老人,據說活了八百歲,精通導引術、房中術。但在莊子看來,這種刻意的導引術,還不是最上乘的,最上乘的境界是無為而養神,所以,他在《刻意篇》里接著彭祖的刻意導引之道進一步談到養神的高妙。
「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故曰: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去知與故,遁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虛無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樂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過也;好惡者,德之失也。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無所於忤,虛之至也;不與物交,淡之至也;無所於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這一段全是莊子養神的心法,丹道修鍊的高級境界,也不外乎此養神之道。養形而導引,還只是築基階段,只能是丹道的築基功,而養神的境界,就是丹道了。張紫陽在《青華秘文》專門有一篇教《神為主論》,所以,修鍊丹道是養神煉神成神(陽神)為主。張伯端說:「蓋心者,君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而。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慾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幾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門也。」有為的修鍊如養生、導引,還只是煉丹的築基,當修鍊達到無為而治,就真正進入金丹之門了。金丹是養生術的升華,先明白這個道理,再轉過來看看莊子關於養生的妙論,則以之養生則能得大成,以之煉丹,則能合大道。因此,還是有必要把上面莊子論養神的話簡要地白話講述一下,對養生對煉丹,都有裨益。對莊子的上一段話,我只是意譯,有些道理要展開說幾句,才能更好地理解。比如「不為福先,不為禍始」。守的是中道。但莊子原文里並沒有談到中道。比如,「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這是講聖人聖人不生事,但也不怕事。這些道理稍微做一展開的補述,可以更好地理解莊子的養生思想,養生離不開修身之道的,談到這些,也都是修身、做人的境界。
「若不需要專門修鍊而境界自高,不需要廣行仁義而道德自修,不需要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理,不需要隱居江湖而心境自閑,不需要導引養生而壽命自長,沒有什麼是不可不忘懷的,又沒有什麼是真正失去的。淡然無為,沒有局限,而天下一切美好的境界都能自然擁有。這才是天地之道和聖人之德。因此說:恬淡、寂漠、虛空、無為,這是天地的平衡和道德的本質。因此說:聖人總是生活在簡單平易的境界里,能生活在簡單平易的境界里,人生也就變得恬淡了。能做到平易恬淡,那麼憂患不能進入內心,邪氣不能侵襲身體,德行完整,內心不受虧損。因此說,聖人生於世間,順應自然運行的規律而生活,聖人死去,像萬物一樣生滅變化一樣,從一種物質的存在轉變成另一種物質另一種存在。這就是物化的道理。靜則為陰,同乎陰的長育之德;運則為陽,與天地間生化不息的陽氣一道波動。聖人們不先求福,因為福中可能藏有禍,也不先闖禍,他們謹守中道。外有所感,內有所應,外有所迫,身有所動,而且是不得已而後興起。聖人不生事,也不怕事。拋卻智巧與過去的事情,遵循自然之理。因而沒有自然的災害,沒有外物的牽累,沒有旁人的非議,沒有鬼物的責害。聖人生於世間,猶如物浮水面,隨波逐流,聖人勘破了生死,他們把死亡死看作生命的一大休息。他們不思慮營營,也不謀劃未來,妄動心機。他們做人,達到了「光而不耀」的境界,他們有生命的光明如地位、榮譽、道德等等,但他們並不顯露,並不使這些光明顯眼耀人眼目。他們信任他人,且不期求他人對自己一樣誠信。聖人睡覺不做夢,醒來無憂患,他們精神純凈精粹,魂靈從不疲憊。虛無恬淡,合乎自然德性。因此說,悲哀和歡樂,還是對德行的傷害,故邪;喜怒乃違反大道的過錯,好惡之心,在道德的境界看來也是過失。因此聖人之心無憂樂,是德行的最高境界;抱一而為,沒有變化,是寧靜的最高境界;不與任何人發生矛盾,也不與任何外物相抵觸,是虛無的最高境界;不受外物干擾,是恬淡的最高境界;不與任何事物相違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因此說,形體勞累不休息就會產生弊端,精力使用過度而就會形成勞傷。過於勞累就會使生命力枯竭。水的本性,不混則清澈,不攪則平靜,水不流動就會變成死水而渾濁不清,這是體現自然之德的現象。人體的血脈如果不流通也會產生疾病。因此說,純粹而不雜,靜一而變,恬淡無為,運動則順應自然規律,這就是養神的道理。」
莊子這一段裡面,包含著很多養生的心法,人能做到淡泊無為,與天道相合,也就能達到真人的境界,養生也就不成問題,能打破生命的局限,而獲得逍遙。這些地方,不要輕輕地讀過去就完事了,要反覆讀,反覆體驗,漸漸地融合到人生的境界里,就是養神。人的精神得養,養生就不成問題,人還能活得非常洒脫。很多人身體健康,這是養生之效,但做人不洒脫,精神不逍遙,這是由於沒有養神的緣故,還沒有悟道,看不到天地人的大道之理至於生命的重要。莊子這裡寫的,正是一種悟道後淡然洒脫,看穿萬象,心得自由的境界。也只有開悟本心,得見大道之人才能真正回心一笑。
莊子也提到心齋、坐忘等靜坐修行養生的法門。《莊子·大宗師》云:「墮肢體,黜聰明,離形法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如如此看來,莊子的養生術,是動靜兼修的。莊子還子啊《大宗師》里提到「眾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的深呼吸境界,踵息法也成了道家養生、修鍊的功法。。《莊子·人間世》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心齋是虛的境界,而虛則靜,靜則虛,虛靜是養生和煉丹共同重視的方法和境界。
在老子《道德經》里,提到「攝生」這個詞語,一般也當養生講,老子說:「古之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說善於養生的人,任何行為都很謹慎,所以,他即便在走路,也不會遇見能傷害生命的犀牛老虎,因為他能主動避免;即便他到戰場上去,也能避免刀兵之傷害。攝生,攝,把持、愛護的意思,生,生命。元朝人有本《攝生消息論》的養生專著,就是講養生之道的。仙道貴生,世界宗教中,只有道教是貴生、樂生,講究現實的快樂無憂、長生久視、講究現世之中而達到生道合一的道派。所以,道家很注重養生,簡單地理解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使之能健康、快樂、長久、得道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養生的極致就是得道成仙,成為真人、至人或者道教所標榜的仙人。仙道修鍊的築基功就是養生術,所以,不要小看養生法門,在正統丹法里,「小乘安樂延年法門」就是養生術,也叫築基功,只有健康快樂地延長了壽命,才有機會修成仙道。
以上,簡單地講一下道家養生的源流。下面,探討道家養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術。方術,也叫道術,也就是養生或者修道的方法、技術。光有養生的理念或想法,而沒有具體的養生技術是不行的。就像光懂中醫醫理,但不會應病處方就不能治病一樣。
道家抓住了「形、氣、神」三個層次、三個要點來養生。形即是身,是物質的肉體,包括了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生命的載體;氣是無形的能量系統,沒有氣,身體就不能運行,像偏癱的人,就是偏癱的部位的行氣不暢;神,指的是生命靈性,身體沒了神,就會死亡,或者如成語說的,人就成了「行屍走肉」。道家認為生命包括硬體的肉體和軟體的精神,而氣,就是推動肉體運行、保持精神工作的能量系統。打工比喻,生命好比一輛運行的汽車,肉體就是車本身,而氣就好比汽車的汽油,神,就好比是司機。這三個元素配伍好了,這兩汽車才能發動並賓士。或者,肉體就好比我的電腦,神好比電腦的軟體,而氣,就好比電源。要使電腦正常工作,就必須具備電腦硬體、軟體、電源這三個要素。
道家講的養生,所謂:「外練筋骨皮,內煉精氣神」。精、氣一般連稱,道家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之說,氣是精、神之間的中間環節,這三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個道理後面再講。煉精的理法,涵蓋在鍊形的內容里。我下面主要從形、氣、神三個層面講道家養生,而道家養生的基本方法,導引術、服食法以鍊形;吐納法、伏氣法以鍊氣;觀想法、存神法以煉神。總結起來,有調形、調息、調神三調之說,導引可調形,服氣可調息,存神可調神。三調是道家養生的基本法門。道家的方術非常多,還有房中術,是性理養生;內外丹法,尋求生命的超越,比如長生,乃至羽化成仙等;還有符籙以通靈、持咒以感應,這些法門我也會結合到形、氣、神的養生里講一講。
一、先講鍊形。
道家養生,按照丹道家的說法,分為命功與性功,性命本身不可分,但是,做功夫還需要次第,也就是需要先後的程序。道家功普遍重視肉體生命的修鍊,稱為命功;精神的解脫,獲得終極的超越與歸宿,稱為性功。這是簡單的講解。性命雙修,是道家養生的基礎。性功,包含了心性的修養和靈性的解脫這兩個層面。心性的修養是「世間法」,而靈性的解脫是「出世間法」。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性命是不可分開的,命就好比一座房屋;性,就好比房屋的主人。房屋壞了,主人會流浪街頭,沒法生活;主人病了,甚至死了,這座屬於他的房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會在風雨中毀壞。當然,這是近似的比喻,並不能說明性命的本質。
鍊形的法門,就是丹道家所謂「築基功」,也稱為「堅固色身」法門,或者呂洞賓真人在《靈寶畢法》里講的「安樂延年法門」。一般的養生,就在這個層面上,在這個層面之上的追求就是修道煉丹。安者,不病也。安的本意是健康;樂,活得快樂,逍遙;延年,就是尋求長壽,所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養生、修道一定是有高級乃至超級的生命快樂存在的,尋求生命的快樂是人類的本性,奧地利偉大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稱之為生命的「快樂原則」。南宗五祖白玉蟾就寫過一首長詩叫《快活歌》,寫了他養生修道中的快樂、逍遙。這首長詩開頭就說:「快活快活真快活,被我一時都掉脫」。他通過養生修道,把人生的煩惱、疾病都放下了,體驗到了生命里的大樂。
鍊形的要點,包括調理五臟、保養精氣、保健肢體等。有很多常見的養生術,是用來鍊形的,比如導引術也就是動功,能治病,能養生,能延壽;武術,能練筋骨皮;房中術,能通過調節兩性關係而達到健康長壽。鍊形是調形(身)的法門。我把鍊形的要點概括為:
1、煉精化氣,調理五臟。道家認為,人的生殖之精是生命里的珍寶,過度地損耗,會傷害到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傷精則傷腎。腎在五臟中,看作先天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臟腑,腎氣足則人體健康,腎氣虛則身體虛弱。這個道理是人們都知道的。腎氣起著精氣輸送、保養五髒的功能。保健腎氣是養生的第一步,而具體的方法,最核心的是煉精化氣,煉精化氣的方法非常多,很多方法都能達到這個目的,最關鍵的還在於節慾、養氣、懂得房中術,懂得一定的導引術,比如六字氣訣里的「吹」字訣能補腎氣;八段錦里的「兩首攀足固腎腰」的方法可以固精氣,可以治療早泄。腎臟有病,會影響到心臟的健康,所謂「水火不濟」;腎臟不好,是糖尿病的根源。根據五行的生克制化的原理而言,一個臟腑有病,會影響到其他臟腑。如果把五臟生命能比喻為五個水杯連通器,腎臟是最關鍵的一個,是其中裝水最多的、能灌注到其他四個杯子里的大杯子,如果不斷給腎臟這個杯子注水,那麼,通過連接器的管道,其他幾個杯子里的水位會上升。但是,如果腎臟這個水杯的底端有個小閥門在不斷漏水,那麼,不僅腎臟這個杯子里的水不容易注滿,其他四個代表心臟、肝臟、肺臟、脾臟的杯子里的水位也會下降,也有可能因為腎臟這個水杯水位太低而不能給其他幾個杯子注水,使其他杯子變成空杯。這就意味著生命能消耗完了。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代表腎臟那個小杯的過度漏水,就是我們過度的情慾。老子養生之道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2、導引練形,氣通骨脈。導引術的作用,主要是是鍊形練氣,所謂「導體令柔,引氣令和」。導引術是鍊形、練氣、通脈的好方法。導引術里包含著治療疾病的程序或者密碼,如八段錦里的「調理脾胃須單舉」。單舉一手,可以升清降濁而提到調理脾胃的作用;「搖頭晃腦去心火」,能使人放鬆,清除心火。比如南派內功導引術里的「白虎嘯林」,可以內固精氣。道家導引術最豐富,從《黃帝內經》、《莊子》,到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到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孫思邈的《千金方》等等著作里,有無數導引法門,最常見的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六字氣訣、太極拳等。道家功的築基功、命功就在動功里,老子《道德經》里講的:「孰能安以久?動之則徐生」。這句話翻譯成養生話來說,就是:誰能夠健康不病而達到生命長久呢?只有在運動之中使生命之氣慢慢地生起來才行。動功正是通過鍊形來練氣的法門。
3、站樁強骨,抱元守一。站樁對於鍊形非常重要,能起到「強其骨」的作用。人老先老腿腳,人老了之後,骨密度會減弱,骨質疏鬆,很多老人經不起輕輕的跌碰,稍微不小心,就會造成骨裂。而站樁是練習骨力、使骨質不會疏鬆的好方法。大家要練習樁功,站樁要做到「抱元守一」,《內經》里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站樁中只要能達到精神內守,就能使骨強而脈和。站樁有要點,一是放鬆,二是專註,三是內在的覺察。(示範)
4、房中持盈,保命全形。這是鍊形養生中很關鍵的方法。持是把持,盈是盈滿、過分的意思。道家認為,男女之事,是很正常的,必須有性生活才符合人性,但不能過度。道家說:陰陽不交,傷人,陰陽過交,傷人。也就是說,沒有性生活會傷害生命,但性生活過度也會傷害生命。所以,這之中要保持一個度,不過度,就是「持盈」的道理,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道家對性的觀念比較開放、科學、合理,即不同儒家講「存天理,滅人慾」,也不像佛家,把性慾看做生死輪迴的根本,主張戒欲乃至斷欲。道家把性看作生命里非常神奇精彩的事情,道家在前秦時期就有很多房中養生的作品,漢代的史書如《漢書》里收錄了很多房中術的著作名錄和流派。在道家看來,性的作用,先是生育,傳宗接代;其次,是娛樂。這是世人所共知的。但這裡本不分先後,所謂先後,只是方便說理而已。但道家的性理養生不限於此,還有更高妙的地方,就是男女通過兩性的交合,不同的姿勢體位而達到治病的作用,這在道家性理養生的名著《素女經》里有詳細的論述和講解。《素女經》,應該是一本成年人都應該閱讀學習的著作,可惜,一度看成了禁書。第三,道家發現,能通過兩性的關係而達到養生、練氣的效果,這就是道家性養生,以此求得延年益壽;第五個層次,就是通過兩性的關係而求仙道,達到生命的解脫。這就是道家秘傳的「陰陽丹法」。張伯端真人的《悟真篇》被推許為陰陽丹法的正脈。陰陽丹法的高深境地很難達到,不妨退而求其次,通過房中術而得到健康與養生之益。所以,《素女經》、《天下至道談》、《十問》、《玄洞子》這些道家經典房中術名著一定要閱讀。大家先對道家性理養生的各個層次有個認識。(介紹張先生的「三素說」,國人要讀的三本名著是《素問》、《素書》、《素女經》)
5、服食養生,食療調病。這在道家很講究,用過藥物、食物、水果、蔬菜等治病,其要點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後天之精不足的,可以吃一些肉類如牛百葉,或者喝羊奶等補養;形不足者,比如非常瘦的人,是因為氣虛,就需要溫陽補養,這樣的人,首先是脾胃虛寒,脾不運化,所以,很多營養吸收不了。需要在吃飯中,多加一些調料是桂皮、花椒等,能溫陽。當然,過於肥胖的人,中醫看來,也是脾土失運,只不過,是體內水濕太重,運化不暢,形成痰濕堆積等。
二,練氣層次的法門。
氣,可以看作生命能量,但能量的概念還不能涵蓋氣的概念,能量沒有靈性,但氣有靈性和智慧,我們形容一個人聰慧時用「靈氣」一詞,而密宗在修鍊氣脈是還有「智慧氣」一詞,說明氣裡面還有智慧、能量、信息的存在。張伯端《青華秘文》里就說「元氣靈凝而靈」,就是元性,元性是生命的主人翁,是靈性。可見,元氣具有生命性、智慧性。《內經》里說:「真氣者,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我們經脈里流動的真氣,既有來自先天的生命元氣,也有食物營養所形成的谷氣,有病氣、水濕之氣,所以,經絡之氣很雜亂,也就不能健康長壽。而道家養生修鍊,講究「純陽之氣」,陳泥丸所謂:「純陽流溢無生死」,通過修鍊,使經脈里流動的都是先天之氣,沒有病氣、水濕之氣、濁氣;即便有,也能被經脈里的先天之氣很快氣化,化成先天之氣而不會致病。純陽之氣,好比很大的火爐,而偶感風寒的病氣、水濕之氣就像灑向大火爐的一些小水滴,這小水滴不僅不會使爐火熄滅,反而被高溫爐火立馬氣化,將水滴化成氧氣、氫氣而變成燃燒的元素,使火焰更旺盛。道家內丹功里,正以「爐火」比喻生命之氣的修鍊,所謂「安爐立鼎」就是這個意思。
練氣的法門,主要有吐納法,包含了服氣法,服氣是吐納法里的一種;伏氣法,降伏的伏,也就是你能自主地調控自己的真氣的運行;辟穀法門。辟穀是練氣的方法,也是練氣的結果,所謂「氣滿不思食」。我簡要地總結一下這三個法門。
1、吐故納新,調息是根。吐納法是調息的方法,調息是調心的重要途徑,可以止念。具體說,吐納法的基本方法有深呼吸法、順呼吸法、逆呼吸法、閉息法、間歇呼吸法、吞氣法、咽氣法、閉息鼓腹法等等。(課堂詳細示範)這些呼吸法根據自己的情況選一個,專一修鍊,就可以產生養生的效果。比如閉息法,練好了就可以辟穀不食,也可以生起真陽之火而單衣過冬。(舉一個小鄭和他母親聯繫鼓腹法的例子)
2、伏氣煉意,心息合一。伏氣的層次更高,高到什麼地步?六脈俱息,你摸不到脈搏;能高到可以胎息,沒有呼吸;能高到心息合一,達到入靜入定的地步。這是煉丹養生的關鍵。我北京一位友人錢教授,能閉息十小時呼吸一次。伏氣,氣被你馴服了,古人說:「服氣不長生,長生須伏氣。」服氣還是呼氣外求法,而伏氣,就是煉內在的胎息了。丹家說:「呼氣外求終未了」,這是服氣法,「元和內運即成真」,這是伏氣法。這兩者是有層次的。
3、辟穀凈化,氣納元海。道家的行話是:「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眠」。注意,這裡的「精滿」,是先天的元精,也就是先天之氣,不是後天的生理之精。這裡的氣滿,可以是後天吐納之氣,也可以是丹田氣,就是先天混元氣。神,人的靈性,道家名曰元神。辟穀作為一種功夫的境界,練氣練到丹田氣足時一定會自然辟穀。作為一種方法,可以通過吐納練氣而達到辟穀的效應,從而在空腹的狀態下練氣,達到非常好的健身治病、養生修鍊的目的。話說過來,什麼是辟穀?辟穀,就是在某一個時間段不吃飯而活得健康、自在、精神的法門、境界、功態。至少要三天三夜不吃任何東西才能叫辟穀,還要很精神。不飢餓,不想吃,也就不吃。不飢餓,不想吃是狀態;不吃,就是方法;而人還很精神,並且達成了治病健身乃至修道的某些目的,就是效應。一般,短期辟穀,七天不吃五穀,但要飲水;十天辟穀,為中期辟穀;超過二十天以上的辟穀,是長期辟穀了。辟穀可以凈化血液,可以激發人體的潛能,能治療很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某些癌症。關於辟穀,我會結合服氣法專門在最後講一講。
三,煉神的法門。
神,即是人的靈性,道家南宗祖師張伯端在《青華秘文》里講到了元性、元神的概念。元性是宇宙間的元氣「靈凝而靈」的生命本體,第一個「靈」,是靈魂的靈,是靈妙的意思;第二個「靈」。靈性的靈,靈慧的靈,說明元氣的生命性、智慧性、功能性。元性在人體,分化為元神與元精。元神主性,元精主命;元神藏於心,元精藏於腎。
煉神的法門,這裡講的三種,一是覺察內省,也叫觀心,《青華秘文》里說「觀心得道」;其次,是觀想;再次是存神。要點總結如下。
1、觀心得道,化解煩惱。觀心是安心法門,人要能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由此向善去惡;進一步,悔過省己;再進一步;念頭空明。人有很多糾結,就在於不能觀心,這些糾結會成為煩惱,煩惱會成為病因病根,最終,煩惱會成為疾病。即便煩惱不成為身體上的疾病,也會降低幸福指數,因為你活得不快樂。所以,每一個人都要觀心,觀心就是調心,人能三省吾身,就能在道德上達到高尚的境界,道德高尚,有助於養生,善能生陽,惡能生陰,所以,觀心修善是道家養生與修鍊的根基,也是我們解脫生活煩惱的法門。很多人心念很雜,不能專一,妄想很多,這就需要觀心察念,念起即覺,覺之即空,不隨是功,天長日久,自然無念。
2、觀想煉意,萬象為用。觀想是道家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養生里用,在丹道里也有大用。不經觀想,難以煉神。簡單的觀想,可以根據身體陰陽的變化情狀來配合。比如身體陰寒、陽虛畏寒的人可以觀想太陽,就能生陽氣、化陰寒;比如煩躁不安、陰虛火旺之人,可以觀想月光或者甘露來滋陰。肝臟不好的人,可以觀想柏樹,肝屬木;眼睛視物不清的人,可以觀想鏡子、明亮的泉水等;脾胃有毛病的人,可以觀想黃色的光氣進入到脾胃裡,五行中,黃色屬於土,脾胃屬土。這些都是觀想法門。身體有腫塊的,可以觀想有雷聲電光把腫塊炸了,腫塊化成了氣。觀想的範圍很廣,萬物皆可成為觀想的對象。這樣訓練形象思維,當精義入神之後,觀想就會產生神奇的「念力」,意念的力量,以念力溝通先天,溝通法界,產生神妙的作用。密宗煉「幻身」、「意生身」就必須用到觀想。道家煉陽神雖然用精氣神作為元素培煉,但觀想就是那個黃婆「真意」,起到調和與促成的作用。這些涉及到丹道修鍊里的方法了,略微一談,不做深論。
3、存神內照,五神凝丹。存神和觀想的方法相同,觀想是大的概念,包含了存神。存神也是觀想,只不過,存神是觀想里的一種法門,專門觀想人體生命的內在之神。道家認為五臟六腑都有靈性、智性生命,稱為「臟腑之神」,如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而這神、魂、魄、意、志就是人體的臟神,也叫「內五神」,養生修鍊要煉內五神。肝臟傷魂,其人愛做各種怪夢;心臟傷神,其人容易生精神病、抑鬱症;肺傷魄,其人容易怕鬼;脾傷意,其人心意雜亂,意志不堅固,容易昏沉;腎傷志,其人消沉,記憶力不佳,容易疲倦。五神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道家經典《黃庭經》傳承了觀想臟腑之神的修鍊法,叫存神,每一個神都有名字,如「心神丹元字守靈」。道書里描繪了心神的形象,穿著紅色的衣服,是一個可愛的人。心的神明,叫丹元,字守靈。丹是紅色,乃心臟之色;元,代表生命的本元、先天,因為人的神來自先天元性;「守靈」講的是心神的功能,要守住人的靈性靈魂,就是心神的修鍊。中醫上常用「魂不守舍」一詞,形容一個人的精神錯亂;而平常也用「失魂落魄」形容一個人身心的不健康、命運的不濟。健康與命運相關,生命里的元氣與命理上的運氣,是一個氣,修身就能改運,改運在於改變了身心的氣脈的運行,而命運也隨著改變。「腎神玄冥字育嬰」。腎臟,在五行屬於水,五行為黑色,玄為水,玄為黑。冥,不可見的存在。冥冥,指的是腎中的精氣來自冥冥之中。字育嬰,說明腎神的功能是主管生育的。腎神穿著黑色的衣服,也是個可愛的小人兒。當然,這是道家的一種修鍊方法,和密宗觀想各種形象的佛菩薩有異曲同工之妙。存神,存乃存有、保存、存養的意思,不能使神離開人體。道家認為:神明在身謂之生,神明離體謂之死。要想健康長壽,就要保養此神,常存於神。這便是存神的道理,《黃庭經》還講究:「泥丸百節皆有神」。乃至「散化五行變萬神」。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有其神。這是道家的一個生命觀。非常值得現代科學研究。現代醫學裡一些移植器官者發現:「供體」具有記憶、習慣,證實了道家五臟皆有神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比如,一個女孩子,從不和啤酒,接受了一個愛喝啤酒的男孩的心臟移植手術後,女孩突然變得愛喝啤酒,性格也會變得像個男孩子。類似的報道國內外都有。道家的存神之法,古典的方法太複雜,現在,有些道家師父把存神簡化為觀光。心臟觀紅光,脾臟觀黃光,肺臟觀白光,腎臟觀黑光,肝臟觀綠光,也可以把這五種色光按照五行相生的次第觀想出來,如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依次把五彩色光都觀想到丹田裡,並將這五彩色光混融,變成光明體,如一個光球,所謂「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這是存神的一個方法,丹道家以之為入門法。
道家的養生要點我就這樣簡單地做一概述,也是匆忙之中的概述。本來還想講講《道德經》里的養生法門,由於時間的關係,不展開講,只做一下提示。比如,老子講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口訣,就是養生要領。觀心內省可以虛其心,吐納服氣可以實其腹,覺察念頭可以弱其志,站樁導引可以強其骨。其他《道德經》里觀竅、抱一、守靜等,都與養生修鍊有關,不再一一講述。
至於辟穀的法門,在於閉息服氣為根本。持咒煉意的法門,在於在專心誦持中達到心咒合一,並且在持咒中存神。持咒法門,我就講道家南宗居家修持的「太乙金光咒」,具體的修法,我博客里有,我簡單地講一講。
金光爍屋,瑞氣盈庭。太乙道氣,周流古今。甘露灌頂,光明浴身。三業清凈,五臟玄明。內外明徹,顯我元神。連天通地,祥光佑眾。宇宙萬有,皆是吾真。三清聖祖,感誠而應。誦之萬遍,光明臨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
推薦閱讀:
※一天一章《道德經》(21)
※九道家常菜,總有一款適合你,*
※《道德經》:大道至簡,為什麼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我們所做的事到底有何意義?
※道教怎麼看待太平道和太平經?五斗米道是祖天師創立的還是張魯取代張修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