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反覆揣摩,總結出的逍遙散使用方法

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肝鬱血虛證,證諸臨床多有效驗,歷代醫家也多有發揮。

李老根據自己多年經驗,反覆揣摩,總結出逍遙散的使用方法,內容豐富,條理清晰,頗有臨床指導意義。

方義

此系治因受不順意的刺激,鬱鬱不樂,遷延日久,不能痊癒,且影響了消化和吸收的機能及血液循環的常度和充分供給,從而引起一切病變之方也。

逍遙散證就是古人所謂「肝鬱脾虛」或「肝火旺,肝血傷」的證候。

主症

1. 必須有感受不順意刺激的事實。(有經常感受刺激的,有一時一事感受刺激過甚,無法釋解,遷延日久的)

2. 必須有長時期鬱鬱不樂的表現,如不苟言笑,多哭善怒,長噓短嘆等。

3. 必須有胸滿(也有兼痛的,輕者自覺胸中不舒,往往在診脈時有太息的現象)、脅痛(左邊痛的最多,也有兩邊都痛,或右邊痛的)、寒熱(有早涼暮熱的,也有早不發涼,但午後一度發熱的,這一癥狀必須注意「陰虛」的兼證)的癥狀.

4. 必須有左手脈沉(最多是關尺部分,也有六脈俱沉的)的脈象。

說明:以上四條癥狀,輕重多少雖有不同,但缺者很少。

副症

1. 頭面部的癥狀:頭暈,頭痛(其痛多在左半邊,兩半邊痛的也有,但都是慢性的、有時間性的),頰部發赤。

2. 耳目部的癥狀:耳鳴,耳癢痛。目眩,眼花,兩目乾澀,目暗。

3. 鼻部的癥狀:鼻孔乾燥。

4. 咽喉口舌部的癥狀:咽干,喉痛,口苦,口酸,口燥,口渴,噁心欲吐,嘔吐,吞酸。

5. 頸項乳部的癥狀:瘰癧,乳岩。

6. 全身及四肢部的癥狀:手足心發熱,五心煩熱,肢體發疼(血不榮筋),骨蒸潮熱。

7. 腹部的癥狀:小腹重墜或悶脹,腹中滿痛,胃部嘈雜不舒。

8. 飲食方面的癥狀:食少,喜冷性飲食,喜飲,但喝得不多。

9. 大小便方面的癥狀:大便燥,大便溏,小便不利或澀痛,尿道腫痛出膿。

10. 睡眠方面的癥狀:嗜睡,失眠。

11. 皮膚方面的癥狀:皮膚瘙癢,皮膚乾燥。

12. 呼吸方面的癥狀:乾咳。

13. 月經方面的癥狀:月經趕前、錯後、前後錯雜,崩漏,經閉,青帶,赤帶,白帶。

禁忌證

凡不是由於不順意的刺激所引起的病證,都不得使用本方。

即使是因受不順意刺激引起的病證,如果不是鬱結日久,以致形成如主症欄所表現的一切癥狀,而是因暴怒形成的猝厥或吐血,以及陰虛、肝陽上逆等證,也不得使用本方。

慎重證

頭暈、頭痛、午後發熱等症,都需要慎重。因為這幾種癥狀多兼陰虛或火盛,這種病如用柴胡稍多,即會加重。

藥品

生白芍9~30克, 當歸6~15克,生白朮6~9克,雲茯苓3~9克,薄荷1.5~3克,甘草3~4.5克,柴胡1.5~4.5克。煨姜引。

服法

用水煎服,或做成水丸,用開水或姜水送服。

用藥大意

白芍:和肝養血,滋陰清熱,足本方的主葯。除產後和腸胃虛者可炒用或少用外,一般多是生用大量,對崩漏有時用醋炒白芍。

當歸:補血。性滑潤而溫,大便燥者可多用,溏者配合苓術用之,血熱者可佐生地或其他滋陰之品,如元參、麥冬等,或用:二地、丹參代之。

白朮:補脾,便溏脾虛者可多用,但不宜炒。便燥者不宜用,或以石斛、苡仁、生山藥代之,或用乳制。

茯苓:利水滲濕,心悸不安者,有痰飲或小便不利,或大便溏者,都可用。心悸或代以茯神,或可加麥冬以助其清心降火,便溏可配合白朮,大便燥者不用。

柴胡:升達肝膽的鬱熱,有寒熱胸滿脅痛等症者必用。 有外感者可用,陰虛肝陽上逆者禁用。所以頭暈頭痛等症必須注意這一點。在疑似之間,可少用之。如兼便燥行,配合酒軍用之亦可。

薄荷:解熱,有頭痛發熱者可用,但不宜多。

煨姜:取其守中,不致辛散上僭,有外感或嘔吐症可生用。

甘草:兼瀉兼緩,除嘔吐或中滿者可以不用或少用外,一般的證候都可用。脾虛者須炙用。

加減擇要

1.偏頭痛者,加川芎、防風、白芷、半夏、玉竹,便燥者,加酒軍。

2.眩暈者,加天麻、菊花,或合二陳湯,更加防風、玉竹,便秘者也須加酒軍。

3.耳鳴耳聾者,酌加蔓荊子、菖蒲、蔥管之類,火盛者兼服當歸龍薈丸。

4.口苦鼻干頰赤內熱甚者,加黃芩或丹、梔、麥、地,重者兼服當歸龍薈丸。

5.吐衄者,縱有寒熱柴胡不宜多用,因為多用往往會有引起大出血的危險。熱輕者可酌加生地、貢膠、蒲黃、茅根之類,熱其者可酌合瀉心湯之類。

6.眼乾澀者,兼服六味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或歸芍地黃丸等。

7.咽干喉痛者,可加元參、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品,柴胡不可多用。

8.嘔吐者酌加陳皮、半夏、黃連、砂仁、生赭石等葯。

9.吞酸吐酸者,加吳萸、黃連,或間服左金丸。

10.瘰癧乳岩等症,可酌加連翹、銀花、香附、夏枯草、乳香、沒藥等葯,瘰癧可間服消瘰丸。

11.氣滯甚胸脅滿者,酌加香附、廣木香、沉香、枳殼等葯。

12.乾咳者多系火郁證,最難治,先服本方加蜜制陳皮以發之,繼服補陰清肺等葯,如冬、地一類。

13.左脅痛者,可加香附、青皮、乳香、沒藥,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痛久脈虛,服疏氣葯,痛更甚者必須加生黃芪,右脅痛者加片薑黃。

14.小腹部脹痛者,可加香附、元胡、乳香、沒藥等葯。

15.大便秘結者,除兼頭痛、頭暈及腸中熱結等症,可加大黃,燥甚酌加元胡粉外,一般地多用疏氣潤燥葯,如香附、木香、當歸、蓯蓉等,並減去苓、術。

16.手足心熱者,加丹皮、地骨皮。

17.骨蒸潮熱者,柴胡換為銀柴胡,更加地骨皮、青蒿、生鱉甲等葯,也可加丹、梔、知、柏等葯。

18.皮膚瘙癢等症,可加何首烏、白蒺藜之類。

19.月經超前者,加清熱葯,如丹皮、梔子等;錯後者,加疏氣葯,如香附、木香、元胡等;錯雜者,加補養氣血葯,如參、芪等。

經閉者,加桃仁、紅花、香附等葯;崩漏者,去茯苓,加生地、丹皮、三七、黑荊芥,傅氏名平肝開郁止血湯。

白帶,加生山藥、龍骨、牡蠣等;青帶,去當歸、白朮,加茵陳、梔子、陳皮,傅氏名加味逍遙散。

說明:以上這些加減法不是固定的,只不過列舉了一些方向而已。如要絲絲入扣的話,必須一方面分析各種癥狀的需要,一方面體會各種藥品的效能,對證施治,才可能達到比較完善的地步。

常用的輔助方劑

1.歸脾湯或歸脾丸:這是治兼心脾兩虛證的輔助方劑。如驚悸、怔忡、失眠、少食等症,在本方加減扣不住的時候,用之最宜,早晚間服。

2.六味地黃丸:兼腎陰虛,而不便在方中加熟地時多用之,有的早晚間服,有的用在本方收功之時,都是按照病的需要為標準。

3.舒肝丸:是對於肚腹脹痛的輔助方子,在本方疏氣力量不能勝任時用之,也是間服為宜。

4.左金丸:這是用於兼左脅痛及吞酸、吐酸的輔助方劑,但不宜多服,恐苦寒傷胃。

推薦閱讀:

謫天髓 八字氣勢判定方法
牛皮癬治療 中藥巧治牛皮癬方法
為自己製造快樂的五個方法
十三種高血壓食療飲茶方法,想不到紅色蔬菜竟然還能降血壓!
《靜坐的方法》

TAG:方法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