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天下無癌(中篇)

天下無癌(中篇)

民間老中醫 潘德浮先生美籍華人 何為無博士 就在我研究潘德浮先生《天下無癌》論著的時候,經過我24歲的小侄杜林(帶有傳奇色彩的當代IT精英——以後再詳述「杜林傳奇」,仍然可能挑戰諸位的常識,引發令人無限聯想的話題,在萬千不可能的質疑中,「杜林傳奇」足可以成為未來數年裡國人教導後代勵志的活教材,中國的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介紹,我與一位有著多重教育背景的生物學家、醫藥學家、基因研究學者、美籍華人何為無博士相識,並幾番長談忘記了吃飯時間。

何為無博士是西方現代醫學「基因致癌」學說的典型代表。他掌控著全球最優秀的基因研發團隊,目前正在致力於開發適合中國婦女宮頸癌篩查的優質低價簡便易行的HPV檢測系統。談到他的理想,就是要在近期完善這個項目,實現讓數億中國婦女都能夠在一生中滿足7次的HPV檢測普查,從而在根本上實現防控中國宮頸癌發病率,提高治癒率的目標。這位在美國有著癌基因研究「活字典」稱號的科學家,在我的辦公室里忘情地侃侃而談,疾筆在紙上畫出了美國近50年宮頸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曲線圖,強調HPV普查的偉大意義。他的理想就是要讓這樣的普查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成為可能。我笑談,讓我們共同努力,一旦成功實現,何為無博士必將是「感動中國」的第一位美籍華人無疑!

就在我們的克癌交流中,我忽然發現何博士的癌症診療理論與潘德浮先生「土生土長」的中醫癌症診療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似乎帶有「殊途同歸」的味道。

關於基因致癌學說目前已經佔據醫學界主流的統治地位,這裡不再贅述。倒是潘德浮老先生的「奇談怪論」值得羅列,請各位端詳品頭論足:

【20世紀80年代研究癌症的的一個最大的成就,是發現人體細胞內天然就存在著一組能使細胞發生癌變的癌基因。現在,科學家已經能夠在膀胱癌、肺癌、結腸癌等二十多種腫瘤病人的細胞中分離出癌基因。癌基因在正常情況下非但無害,不會發生癌變,而且對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化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什麼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得癌症?癌基因為什麼不會隨便發生癌變?這就說明人體里天然就有著制止癌變的能力。我們可以把這種能力歸之為自組織能力。既然人體里有這種能力,就可以想得到是因為各種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干擾了體內製止癌變的能力,誘導癌基因發生癌變。所以,只要我們能夠使制止癌變的能力恢復正常,就不怕癌症了。研究發現,有許多患癌病人可以帶癌生存,就是因為他的制癌能力與「生癌」能力相持,誰也勝不了誰;有的被判為晚期癌症者逐漸恢復,甚至使癌腫完全消失不再複發,就因為這種能力勝過癌變的能力。由是觀之,如何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治癌方法,什麼是錯誤的治癌方法了:凡是有利生命的自組織能力的治癌方法就是正確的;凡是損害生命的自組織能力的治癌方法,就是錯誤的。

現在許多人都害怕得癌症,而且有的人發現他所害怕的卻正跟著他。這是什麼原因?人的思想很奇怪,你不想它,它不會來;你想到了它,它就馬上來了。為什麼這麼巧?人的生命,可以分成兩個系統:一個叫信息系統,它有很強的自組織能力;一個叫意識系統,具有可自控能力。這是兩種相互矛盾又相互幫助的能力。例如餓了要吃飯。飯吃到胃裡,胃中就會自動產生許多消化酶,把飯消化成食糜,自動地流到小腸、大腸,營養被吸收,水分帶著毒素排入膀胱,作為小便排出;渣滓排到大腸,作為大便排出。這些工作都是信息系統不受意識控制自動完成的。這就叫做自組織能力。「人逢喜事精神爽」,假使人覺得精神特佳,吃飯味道特好,消化能力就增強;如果精神受到打擊,消化能力就會受挫,食慾就減退。這說明人的自組織能力在很多時候,是受意識影響的。

人的思想意識,對信息系統的自組織能力,只能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不能完全主宰。因此,真正飢餓,想用意識控制,就控制不了。這是大家共知的。然而,就中醫的角度看,意識對生命有很強的影響力,這是不容諱言的。古人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正氣內存,病安從來。」就是指人只要思想淡泊,就不容易生病。所以,有些病是不能去想的。這就叫心理作用。心理作用會有一種指向性。指向性的意思就是:你常常想自己會生癌,癌就有可能被你想來。因為,你的心理上已經指向生癌了。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疾病叫做假性懷孕,就是一個很想生個孩子的女人,有時候會突然停經,肚子也會脹大,但是卻經不起檢查,因為,肚子裡面是空的。女人的月經,是信息系統自組織的,它也會受思想意識的影響。

過去認為得了癌症必死無疑。所謂「患癌必死,不死勿是」。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現在才知道大多數癌症病人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恐懼。有人說癌症病人80%是嚇死的。這當然無法統計,但至少說明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恐懼,而加速了死亡。】

【註:何為無博士簡介如下:

教育:

  1981年-1985年 南京大學生物化學系 獲生物化學 學士學位

  1986年-1991年 美國Baylor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 獲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1997年-1999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MBA

  榮譽:

  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項目資助

  麻省總醫院醫學發現獎

  學術及工作:

  美國馬里蘭大學Robert H. Smith商學院資深教授(Senior Fellow)

  美國馬里蘭大學生命科學院董事會成員

  1986-1991:美國Baylor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博士生研究

  1989-1991:Mayo clinic醫院泌尿外科訪問研究學者

  1991-1993:哈佛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研究學者

  1993-1996:美國Human Genome Sciences公司科學家

  1996-2000:美國OriGene公司總裁,董事會主席之一

  2000-現在:美國Emerging Technology Partners, L.L.C.投資公司創始人和首席合伙人

  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hinese Bio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CBA))董事會成員

  2000-2001: 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會長

  2000-2002:玉山科技協會委員會董事 (Monte J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2000-2003美國Aptus 製藥公司董事會主席

  2000-2002InforMax公司董事(NASDQ: INMX)

  2000-2003 FasGen公司董事

  2002-現在 馬里蘭州高科技委員會董事

  2000-現在 Amnis公司董事

  2001-現在 MithraGen公司董事

  2001-現在 Intradigm公司董事

  2001-2003 Adenosine Therapeutics公司董事

  2003-現在 美國OriGene公司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

  2006-現在 美國馬里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董事會成員】

(接上篇)

三、癌症病理研究的方向性錯誤    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的方向錯在哪裡?首先在微觀研究。因為,生命是個不能分割的整體。怎麼可以從研究細胞的基因中得出它的生死結論呢?治理河流發大水應該研究的是上游水土如何流失,以及天氣、雨量、時間、河道等宏觀綜合因素,而不是研究水分子(或泥沙)的組成結構。何況生命是動態的,微觀研究中所得到這些東西,不僅微小而不足與之計較,它們都是靜態的、無法代表的。其研究有似緣木求魚,豈能實現治癒癌症的目的?生命是宏觀的、整體的,動態的。生命生病的研究,只能按宏觀的、整體的、動態的、模糊的方法進行,難以在顯微鏡下實現。  據述癌細胞由「體細胞的染色體(每個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中千百對核苷酸的一定節段(人類染色體上的基因數目在2~10萬之間),它是控制生物性狀、發育的遺傳功能單位。其中一類能促癌生長稱原癌基因,另一類能抑制生長,稱抗癌基因。兩者互相制約,保持平衡便不會發生癌症;如果因受致癌因素影響而使原癌基因變異而成癌基因,或抗癌基因失活或缺失,便會發生癌症。但目前僅少數癌症已找到癌基因所在部位,可以試用於癌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鄭樹主編:《癌症可防可治》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不幸的是以上的講法,又被另一些人的研究否定了。有學者說:「儘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令人沮喪的是有關致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假說還是失敗了。癌症聽起來像一種病,實際上相當於上百種病。把它們解釋為某個單一機制的各種突變顯然是行不通的。例如,雖然都是大腸癌病人,但是每一個腫瘤在其遺傳的模式中都有可能是獨特的,彷彿在看旋轉的萬花筒,每幅圖案中都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我們為什麼生病》82頁,馬曉兵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1)美國的癌症病毒說被美國的國家健康研究所調查推翻了,80年代又出現了癌細胞說,也就是癌基因假說。沒十幾年,這種癌基因假說又站不住腳了,現代醫學卻沒有反思,為什麼它的「科學假說」如此的不可靠?  癌細胞是用現代科學的微觀方法測定的,也就是能從顯微鏡下看到。科學家確實能描畫出它的形狀,但怎麼能知道它的變化發展?更何況說它能牽著人的生命的鼻子走,致人死命。這是多麼荒謬!如果說黃河發大水是因為被泥沙堵塞了河道,我們能從泥沙的微觀分析中得到治理髮大水的道理嗎?如果將這個微觀分析方法進一步擴展到水分子結構,說發大水的道理在於氫氧的原子結構中某個微粒子出了毛病,不是會被人視為天大的笑話嗎?現代醫學認為既然是癌腫塊致人死命,就可以從癌細胞的微觀分析中得出治癌的辦法來,有可能嗎?這與水中撈月、緣木求魚有什麼兩樣呢?然而,醫學家還是那麼做了,而且,藉此教出了不少這類的「科學家」和「專家」。據說有的人還得到諾貝爾獎金呢。我真要為諾貝爾獎金可惜,如果諾貝爾醫學獎發對了,這一個世紀,癌症治療會使如此多的人中途夭折命歸黃泉嗎?  僅十多年,馬曉兵所說的不僅把鄭樹所說的推翻了,而且還說了一種新的微觀發現,就是每個命名一樣(大腸癌)的癌症病人「每幅圖案中都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不是一樣的「畫」(癌基因)。這裡似乎又可以說明生命的個體特異性,因而不能施行一種統一的治療方法。因為。每個生命都根據自己的能力抵抗疾病,調整自己的內部平衡,因而才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大腸癌基因。癌症的病因說是這麼的不幸而多變倒不要緊,要命的是治療的方法卻沒有改變:是癌病毒也好,是癌細胞也好,是癌基因也好,在新的治癌藥物沒出來之前,都得用化療的藥物。為什麼?是因為現代醫學的真正目的不是治病,而是為製藥公司賺錢。  錯誤的根子在哪裡?就在於它病理學所研究的方向是微觀分析。為了能實現微觀分析,現代醫學需要的是解剖屍體,它研究的是死人(屍體)而不是活人。生病的人死了,在屍體上找原因。死了的人只是氣血運行的停止,而且,影響這種運行停止的原因十分複雜,不是身體上什麼地方出毛病——擴大、萎縮或發炎。現代醫學的病理學家在類似死者的身體里發現類似的缺陷,就判斷是該病灶引起了死亡,然後就針對該病灶設計治療方法,西醫的醫學史上已經出現不少諸如此類的錯誤,一個一個地產生,又一個一個地批判,為什麼會繼之不絕?關鍵在於他們從不研究生命。生命的研究是宏觀的而不是微觀的。活著的人會生病,死了的人是永遠不會生病的。生命在身體里叫活著,生命離開身體叫死亡。所以筆者再次強調: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如果這一點不予糾正,那麼,任何醫學的新發明,新技術,對人的生命與健康來說,都是一種威脅;隨著醫療化的鋪開,不死於病而死於醫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生命只是一個時空段,就像一條溪流,從源頭出發流至大海,也就是從生到死走完一個時空過程。癌就像這溪流夾帶的泥沙而形成的瘀積。這瘀積逐漸增大佔了溪流的道道,也就是佔位性病變。在溪流里有瘀積佔位,溪流不會中止它的行程,必繼續流向大海;在生命運行的道路上有瘀積佔位,生命也不會停下它的「腳步」邁向天年。溪流清理了上游,水流因而加速,沖毀瘀積直流大海,這就是癌腫塊自然消失的道理;即使沖不垮也能繞道而走流到大海,這就叫帶癌生存。如果不是這樣,那麼現代的病理學家如何解釋許多癌腫塊自然消失或帶癌生存的機理呢?可以這麼說,人體上有瘀積也決不會死亡。只要生命還在,它的自組織能力仍然在「指揮」著流向大海,瘀積無法威脅生命。人的生命之流水,有著十分完善的自組織能力,難道就會在發生病變之後坐著等待死亡的來臨?治理溪流不應該是去挖掉形成的瘀積,而應該是清理上游的水土流失,讓流水慢慢沖刷瘀積;治理生命因運行而產生的腫塊(頑痰、瘀血)豈可採用挖掉(手術切除)的方法?即使不理會癌的存在,人也可以活到天年。  現代癌症的病理學家,都是在研究癌細胞如何分類的方法,至於癌細胞如何分化的道理,都是假說和猜想。因為,顯微鏡下只能看到靜態的模樣,看不到動態的分化。從邏輯推理來說,在河流瘀積的地方挖泥巴做微觀分析,對治理河流發大水沒有任何意義。對癌腫塊做活檢,研究是什麼癌細胞並給它分類,不是與在黃河河床上挖泥巴做微觀分析治理黃河發大水的道理完全一樣嗎?可以認為,癌細胞的分類與分化,對生命如何對待癌腫塊卻毫無意義。然而,這種研究卻「生產」出不少的癌病理學家,  在人的生命體里,生命的自組織能力是永遠佔主導地位的。它在維護著生命如何走完一生的過程。既然,人的一生中會出現「瘀積」(頑痰、瘀血)之類的東西,給生命帶來危險。生命的自組織能力也就早先設計好克服它們的方法。而我們的研究方法和醫療方法,卻總是在損害或破壞這種能力。例如利用氣管鏡或穿刺做活檢,就會使一個強壯的人立即衰弱不堪。這才使得許多癌症患者不死病而死於醫。而醫學又從不承認治療錯誤,因為它需要信仰。所以,門德爾松說:「現代醫學不是藝術也不是科學,它是一種宗教。如果沒有信仰,現代醫學就不能生存。」門德德松是美國伊利諾伊州醫師資格證書委員會主任,也是伊利諾伊其州州立大學預防醫學副教授,他行醫已三十多年,是經驗和良心使他說了老實話。    四、癌腫塊是生命自身的排毒裝置    在活人的身體里,生命的自組織能力永遠是主宰。  生命在身體中各種循環(血液、淋巴液、水液)中產生的瘀積,影響了生命信息的運行,生命的自組織能力就把它集中安排在某個信息點上等待排出,這樣才產生了腫塊。這樣的腫塊,與其說是癌細胞不聽指揮任意增大,不如說是生命本身的一種為排毒自救的有意安排。所謂的癌細胞,實即是生命準備把它們作為犧牲的膿化細胞,因而才脹大異常,在顯微鏡下有異於正常的細胞。膿化細胞細胞表現各異是因為每個生命的自組織能力不一樣。  身體上有了腫塊長大得很快就說明它會危害人的生命嗎?《外科正宗?論病生死法第十》(19頁,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年5月)說:「起勢大,終無害,未老先白頭,無膿軟陷休。瘡從疙瘩起,有膿生方許,腫潰氣昂昂,不治自安康。根高頂又高,八十壽還饒,燒痛易腐爛,任大終無恙。瘡高熱燒疼,雖苦必然生,瘡軟無神氣,應補方為益。」這說明,原來認為腫塊長大得快慢,是說明癌腫塊的惡變程度,拿它來作為判斷利害的依據;或以癌腫塊腐爛與否作為判斷生死的依據,都已被許多事實否決。「腫潰氣昂昂,不治自安康。根高頂又高,八十壽還饒,燒痛易腐爛,任大終無恙。」上述可知,中醫不是因為發現了腫塊就下必死的判斷,而是根據腫塊的發展陰陽變化而作好壞判斷的。腫塊在體表或體內增大,軟化,腐爛,是生命顯示它鬥爭的勝利的標誌,而不是死亡的先兆。許多被認為晚期不治的病人,回家後沒有任何治療好轉了,道理就在這裡。說它向好、向壞,是有宏觀的陰陽轉化理論做依據的。  我的朋友禾火女士,由於腋下淋巴轉移的癌腫塊增大、軟化、腐爛。她就北上尋找全國著名的好幾位專家諮詢。這幾位全國出名的癌病理學家答覆說,既然已經增大又爛起來了,必死無疑。然而,她不僅沒死,還帶著癌塊上班。癌塊化膿腐爛後消失不見了,腋下完好如初。由這個例子,我想到好幾位皮膚癌患者,爛得像菜花一樣,後來竟不治而愈。以大得快,爛得凶,作為判斷病人生死的標準錯了。「起勢大,無大害……」是患者生命的奮發,把腫塊化為膿液排出的一種求生措施,而且,腫得快,腫得高,說明生命自組織能力旺盛。可見把癌症分為早期、中期、晚期,沒有科學根據,是不可信的。禾火女士現在的身體比任何時候都健康,再回想所有的專家建議,有說要繼續化療的;有說要切除後以其他地方的皮膚、肌肉來修復的;有說要吃什麼最好的抗癌藥的,統統沒有科學根據。因為,所有向她提建議的專家,自己是不搞臨床治療,因而他們沒有任何醫療經驗。她千辛萬苦、滿懷希望去求教的這些專家,原來是一些自己不會打仗,紙上談兵的戰術專家!  現在很多被判定為早期的癌患者,卻並不幸運,都被治死了。所以,別以為,在各種媒體上或刊物上,大談早發現、早治療好處的專家,他們不是為了挽救生命,而是為了擴大「市場」(外科醫生的市場和醫藥市場)。  本節中說到癌細胞亦即膿化細胞的說法,涉及有無癌細胞的問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從根本上推翻癌理論了。如果沒有癌細胞,那就是沒有癌症了。實際上,我說膿化細胞就是癌細胞,這個講法不是說癌細胞沒有,而是說它是個怎麼命名的問題。有這樣的腫塊,把它的細胞放在高倍顯微鏡下,我們找出了它與正常的細胞不一樣,之後你稱它為癌細胞,估計它就是變癌的原因;我稱它為膿化細胞,會腐爛化膿。西醫認為它變癌後會使人死亡;我卻認為它會變成膿,然後就會被生命作為毒素排出。  膿細胞是醫學的現實證明的:很多人的癌腫塊腐爛了,後來這腐爛的腫塊消失不見而人活得好好的。文成縣婦女劉化蓮47歲得晚期宮頸癌,杭州半山腫瘤醫院檢查後,告訴她丈夫,他妻子的宮頸癌已爛得呈菜花型了,不願意接收。她回家後沒用任何藥物卻痊癒了。31年後報紙上發表了這個消息,還活得好好的。試問:癌細胞哪裡去了?  就命名來說,癌細胞與膿化細胞當然有所不同。癌細胞的意思是指腫塊由癌細胞組成。癌細胞不受生命的控制,會隨意分化增大、佔位,因而導致死亡。膿化細胞是受生命控制的,是生命為排毒的需要而特意的安排。如上所說是生命的一種排毒措施,借細胞的犧牲來刺激、促進和放大經絡的信息活動,提高生命自身的能力。劉化蓮之所以活得好好的就是這個道理。筆者治療過的一些外科疔、癰、癤、疽的患者,長期觀察之後,發現治癒者精神和體質俱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道理何在?這是因為,治療不僅是使外科的腫塊消失了,更重要的是內部的毒素給驅除了。《外科正宗》謂:「外面如粟,里可容谷;外面如麻,裡面如瓜;外面如錢,里可容拳。」民間有言:「面上一枚疔,肚裡一官升(官升謂標準的量具)。」意思都是指體表所見雖小,身體里的毒已經很多。毒素壅塞於經絡通道,影響生命信息的運行,危害生命。體表的腫毒經正確的治療消失了,裡面蘊藏的毒素也同時消失了。這就是體質改善的原因。


推薦閱讀:

(535)[轉載]細斷官運如何
轉載]鳴法奇門日課和月課的排法(
【轉載】斯諾登有地兒去了
蔬菜的藥性和禁忌【轉載】
[轉載]斷職業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