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星巴克致癌風波」,了解一下
今天早上,英國路透社(相當於中國的新華社)報道,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裁決,星巴克和其他幾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
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的高濃度丙烯醯胺——一種有毒的致癌化學物質。
喝咖啡致癌?想像一下,以後喝的每一杯咖啡,杯子上都有這樣的警告,感覺比買香煙還有罪惡感;也許店員還會口頭提醒:「在哪兒上班啊?對啦,喝咖啡可能致癌哦……」我喝不喝呢?
簡直難以想像!喝個咖啡,真有那麼嚴重嗎?還能不能安心喝咖啡了?
其實吧,丙烯醯胺在我們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存在,它是食物發生「美拉德反應」時的副產物。
籠統來說,就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在高溫烹制過程中「順帶」產生的一種物質。
▲偉大的美拉德反應:讓食物變得焦黃並散發出獨特的香氣。
丙烯醯胺的確是一種潛在致癌物質。大量動物實驗表明,丙烯醯胺具有一定致癌性;並且能夠造成神經系統損傷,影響嬰兒早期發育,危害男性生殖健康。
不過這些致癌性也只是「疑似」。目前的研究只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在人類身上具有同樣危害。
只是,某些特殊職業人群可能因為大劑量的接觸和攝入會造成神經損傷。正常人,還不需要太過擔心。
根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上的一項研究提供的數據,丙烯醯胺的致癌劑量為每公斤體重2.6μg-16μg每天。
姑且用最保守的數字來估算一下。
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2.6μg*50=130μg,也就是10kg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煮咖啡丙烯醯胺平均劑量 13μg/kg,數據來源[1])。
10kg咖啡,差不多相當於28杯星巴克中杯咖啡的量!一天喝8杯水都做不到的人,就別操這個心了。
2005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從24個國家獲得了6752個檢測數據。↓↓
總的來看,這3類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較高(中國情況差不多)
咖啡及其類似製品,如速溶咖啡。
高溫加工的土豆製品
早餐穀物類食
所以,世界各國也一直呼籲,儘可能減少這些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比如歐盟,為了降低薯片、咖啡、早餐穀物中的丙烯醯胺的含量,制定了「參考值」新規範,將於今年4月1日起實施。
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去年也發布了關於油條的消費安全提示,專門提到了油條中丙烯醯胺的問題。
所以,考慮到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與其擔心咖啡那點量,還不如少吃點油條、炸雞塊之類的油炸食品呢。
其實,想要完全避開是不可能的,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還是可以注意一下的:
1、多蒸煮燉、少煎炸烤。
相比起煎炸、焙烤,煮的食物丙烯醯胺含量相對較低。蔬菜在炒之前先簡單焯水,也能夠減少丙烯醯胺生成。
2、少喝速溶咖啡
煮咖啡中的丙烯醯胺含量遠遠低於速溶咖啡。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比中度焙炒咖啡豆丙烯醯胺平均生成量要低;而且隨著儲存時間延長,丙烯醯胺含量也會減少。
看來,逼格高也有逼格高的道理啊!
很多商業連鎖咖啡店(比如上面中槍的星爸爸),大部分用的都是深度烘焙的豆子。不過,一些身邊喜歡喝咖啡的朋友卻很嫌棄深度烘焙的豆子,因為豆子原本自帶的各種香氣都被掩蓋了呢。
3、想吃炸薯條還是去快餐廳吧。
相比起自家的油炸食品,快餐店裡油炸溫度控制更好,丙烯醯胺的含量也相對較低,家庭烹飪產生的丙烯醯胺反而可能更多。
4、兒童、孕婦、乳母要注意!
小孩子更喜歡吃各種零食和油炸食品,往往會攝入過多的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容易被人體吸收,還可能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小寶寶而寶寶的解毒功能相對較弱,要特別注意控制丙烯醯胺的攝入量,媽媽注意少吃油炸高脂食物。
JECFA綜合各國數據,認為人類的平均攝入量大約為1μg/kg體重/天;
中國缺乏相應的數據,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認為,中國人的攝入量,應該低於這個量。
所以,其實大家不必太擔心,正常人吃吃喝喝,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最後,還是小栗子經常強調的那句話,平衡膳食很重要!少吃油炸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自然能夠減少丙烯醯胺的攝入啦!
推薦閱讀:
※日本必去的13家星巴克|就算不喝咖啡,也要去一飽眼福!
※打敗星巴克?你真的看懂瑞幸咖啡了嗎?
※星巴克全冰美式製作標準?
※星巴克正在變成肯德基,你覺得怎麼樣
※瑞幸咖啡起訴星巴克:碰瓷營銷加燒錢的套路能否持續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