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點擊音頻,聽宮園源朗讀全文 「 茅屋為秋風 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 認識詩人
杜甫(712—770) ,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著有《杜工部集》。杜甫的詩歌體現著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崇高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被後世稱為「詩史」。杜甫能夠總結和學習前人的創作成就,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沉鬱頓挫的風格,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 常考詞句 秋高 即「高秋」,指秋天。 三重 三層。古代詩文中常用「三」來表示多,不一定是確指。 掛罥 纏掛。長林梢:高大的樹梢上。 塘坳 低洼積水的地方。 忍能 竟忍心能這樣做。 呼不得 喝止不住。 俄頃 一會兒。 漠漠 灰濛濛的。 向 漸近。 布衾 布做的被子。冷似鐵:形容布被蓋了多年,已不再鬆軟。 惡卧 睡相不好。 踏里裂 把被裡子蹬破了。 雨腳 如麻 形容成線的密雨不間斷,像垂下的麻線一樣。 喪亂 死亡禍亂的事,這裡指安史之亂。 徹 天亮。 安得 從哪裡得到。 廣廈 高大的房屋。 庇 遮護。 突兀 高聳的樣子。 廬 房屋。 足 心滿意足。
3 全詩精譯 八月的秋天狂風怒吼,捲起我屋頂上覆蓋的層層茅草,茅草在空中飛舞著飄過江去,零星地灑落在江邊。被風吹得高的就掛在高高的樹梢上,被風吹得低的就飄落在低洼積水的地方。南邊村子的一群兒童欺侮我年老無力,竟然忍心在我的前面做盜賊,公然抱了茅草走進竹林里去,我口乾舌燥地喝止他們,他們也不停止下來,我只好回來靠著拐杖嘆息。一會兒風停了下來,雲卻像潑了墨了一樣,秋日的天空陰沉迷濛,漸漸地黑了。睡了多年的布被冰冷地就像一塊生鐵,嬌小的孩子因為睡相不好,把被裡子都蹬破了。床頭因為漏雨沒有乾的地方,細密的雨點就像垂下的麻線沒有斷絕。自從戰亂以來,我就很少能睡得著,如今秋夜漫長,屋漏床濕,何時才能捱到天亮!從哪裡可以得到千萬間高大的房屋,廣泛地遮護天下貧寒的士人,使他們都能喜笑顏開,在風雨交加之時也可以巋然不動如同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能聳立起這些高大的房屋,就是自己因茅屋破漏受凍至死,我也會心滿意足啊! 4 難句解析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這兩句詩有兩層含意值得去體會。首先是詩人的年老無力和貧寒窘迫。詩人在這裡用「盜賊」二字,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這樣的罪名,只不過是藉此表現自己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愁苦心情而已。詩人如果不是十分窮困,就不會對茅草那麼斤斤計較。其次是群童的淘氣和窘迫。「群童」雖然很淘氣,但如果不是生活十分窮困,他們也不會冒著狂風去抱那些並不值錢的茅草了。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 這兩句詩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布被的又舊又破。被子因為用的時間太長,不再鬆軟暖和,變得發硬,在寒冷的天氣里,就像冰涼的生鐵一樣。孩子睡這種被子很不舒服,睡相就不好,把被裡子蹬破了。這兩句詩形象地說明了杜甫的窘迫生活。 5 名句活用 Q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應當如何運用? A 這幾句詩是杜甫此詩中廣為人們傳頌的名句。詩人在如此困窘的境地中沒有僅僅顧及自己,而是想到了廣大的寒士,由此可見詩人不凡的胸襟氣度。我們在創作時遇到這種情景,也可以引此來表達自己對天下的關心!
詩人逸聞 杜甫與李白 公元744年,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洛陽結識了與他同時代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並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情。第二年,他們又相聚在山東,杜甫為此寫下了《贈李白》的詩作。兩年後,杜甫到了長安,又寫了《春日憶李白》一詩,在詩中,他稱讚李白「詩無敵」,認為李白的詩清新、俊逸,期待著早日能和李白再次相見,在一起把酒論文。後來李白因事入獄並被流放,杜甫非常思念李白,多次夢見他,於是又寫了兩首《夢李白》。在這兩首詩中,杜甫感嘆李白的詩作和人品足以流傳千古,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屢遭不幸,留下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的名句。
再來一首 「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歌詠民生疾苦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開始一直就存在於我國詩壇上。這裡我們再為大家介紹一首李紳的《憫農》。
本文為「桃李國學堂原創」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趣話打油詩—李白和杜甫的幽默詩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詩傑、詩豪、詩神又是哪幾位詩人呢?
※〖詩詞鑒賞〗唐代詩詞賞析:《杜甫篇》161首<141-161>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古迹之杜甫草堂【圖文】
※為什麼李白和杜甫只相差11歲,但談起他們所處的年代卻不同?
TAG: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