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乾州觀音閣

(三)沿著文廟的那條小巷往北走,在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就是楊岳斌的故居,乾州自古以來作為軍事要塞之地,像楊岳斌、羅榮光這樣赫赫有名的武將自是不少。想當初,這位曾被封為陝甘總督,一等輕騎都尉、太子少保的一代名將,是何等威風。然而,人生沉浮,起起落落,自古皆然,故居正廳的牆上,他的那首《歸峒河詩》便很好的總結了他沉浮起落的一生:「少年提劍走東西,百戰餘生萬念空。今日歸來何所有,半船明月半船風」。想那戎馬一生的將軍卸甲歸來,該是怎樣的辛酸,當然,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吧!

在古城裡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之間就來到了矗立在萬容江邊的觀音閣,觀音閣始建於明代,是三層的木質結構,以木榫合成,鼓石作基,青瓦蓋頂,閣樓翹起四個角,很是威風,閣樓上鑲刻有各種飛禽走獸的格窗,圖案古樸而雅緻。

觀音閣與文廟其實隔江相望,只是一衣帶水的距離,儒家孔子的聖殿和佛教觀音的廟宇在萬溶江的兩岸巍然矗立,遙想古時,這裡一邊是寒窗苦讀的學子朗朗的書聲,一邊是晨鐘暮鼓的出家人虔誠的念誦;一邊在為來世的幸福刻苦修行,一邊卻在為現世的功名寒窗苦讀。這應該是很有意思的一幅景緻。可見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是漢文化所抵達的每一寸土地上,儒與釋總是形影不離的,儘管在遠離王道的乾州這一彈丸之地,也不例外。

其實,在乾州有很多這樣的宗教廟宇,如在近代戰爭中被毀滅的就有馬王廟、龍王廟等七八座,現存而保存良好的除了這裡的觀音閣還有乾州萬溶江大橋附近的觀音堂和城隍廟,經過修復之後,那裡如今香火旺盛。可以想像,乾州自古是苗疆的軍事重鎮,戰爭所帶來的兵災徭役以及給世代古城人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正需要一種精神的撫慰,這些廟宇大概就充當了古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療治他們心靈創傷的精神驛站。世代的古城人正是一次又一次地在他們所信奉的神像面前虔誠祈禱著平安與幸福,在祈禱中他們也就一次又一次的獲得精神的慰藉和靈魂深處的寧靜。

註:本文相關史料參考:

1、《湘西文史資料·第二十二、二十三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91年3、4

2、《凝固的文明》青海人民出版社 周明阜主編 2009年9月

觀音閣位於吉首市乾州城東,萬溶江東岸,閣高20餘米,直徑10餘米,為三層木質結構。下為青灰色鼓石奠基,上為灰瓦蓋頂。閣樓四方翹角,翹角上立有飛禽雕塑,角下懸掛有風鈴,每當風起,鈴聲傳聞。閣樓建造得十分精美,每層鑲嵌有古雅的花窗,顯得即秀氣又別緻。

觀音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代。據《乾州廳志》(光緒版)載:「觀音閣在廳東對河,道光十六年楊鎮源重建,添修偏房三間,廂房一間,門樓一座。」閣樓結構和裝飾風格顯示出我國清時期建築藝術的風格。

觀音閣以其古樸雅緻的秀姿聳立於萬溶江岸,波光閣影,閣與水和諧地溶為一體,使秀麗的萬溶江更加富於詩情畫意了。那彎彎曲曲的滿江碧水,那江邊一排排的古柳,

湘西乾州恢復明正德年文廟2007-09-14湘西具有501年歷史的乾州文廟,今年9月20日(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前夕)將恢復原貌。乾州文廟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年),與乾州觀音閣隔江相望。清雍正、嘉慶、道光、咸豐年間進行補修和擴建。「文革」期間受到破壞,大成殿、泮池、狀元橋等部分建築倖存。後來,乾州文廟被作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隨著乾州古城的保護與開發,文廟被列入恢復古文物建築項目,按照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乾州文廟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將再現歷史遺韻。(綜合人民網消息)來源:中國文化網

推薦閱讀:

觀音(Avalokitesvara)
皈依與居士戒|2017觀音法會第三天開示
【精美圖文】牙骨雕刻觀音菩薩,珍貴罕見!
6月17日十齋日,共念觀音菩薩聖號,得到觀音菩薩大保佑!
菩薩三姐妹之觀音菩薩妙善

TAG: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