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血管瘤、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良方
06-02
治肝血管瘤、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良方 第一:肝血管瘤(肝瘤) 一丶辨證施治 1、肝氣鬱滯型:經常噯氣,胸脅苦滿,或肋部作脹,有時肝區作痛,脈常帶弦,苔薄。 治法:疏肝解郁。 方葯:逍遙散(《和劑局方》)加減。 柴胡5克,當歸5克,白芍5克,白朮10克,雲茯苓10克,炙甘草3克,炒黑薄荷5克,八月札10克。 2、瘀血結滯型:肝區疼痛,固定不移,口乾,脈弦細,舌質黯,有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 方葯:化瘀方(作者自擬經驗方)。 青皮10克,烏葯5克,桃仁10克,川芎5克,地龍10克,地鱉蟲10克,八月札10克,花蕊石10克。 3、肝區結塊型:上腹捫及腫塊,而別無所苦,苔薄,脈滑。 治法:軟堅散結。 方葯:散結方(作者自擬經驗方)。 海浮石30克,夏枯草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青皮10克,橘核10克,荔枝核10克。 二丶簡易療法 1、取螃蟹爪,炙灰,每日1次,每次3克,吞服。或以少量黃酒送服。 2、取橘皮、橘核、橘絡,煮水服用。每日飲一個橘子的上述成分。 第二:原發性肝癌(肝積) 1、脾虛型:乏力,倦怠,面色萎黃,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脈濡或需滑。同時可有上腹飽脹,但程度不等,胃納減退等。 治法:健脾,佐以消導、理氣。 方葯:香砂六君子湯(《和劑局方》)加減。 党參15克,白朮10克,雲茯苓15克,神曲12克,炒谷麥芽各10克,半夏10克,陳皮5克,八月札30克,木香5克,砂仁3克。 2、氣滯型:上腹脹滿,腹部竄痛為主證,亦可見胸悶、暖氣等,苔薄,脈可弦或滑。 治法:理氣,佐以消導。 方葯:枳實消痞丸(《脾胃論》)加減。 枳實10克,川朴10克,神曲10克,生山楂10克,焦山枙5克,雲茯苓15克。 3、濕熱型:可見尿黃而赤,或有黃疸,苔黃膩,舌質紅,脈滑而數。兼可見口苦、納呆、腹脹。 治法:清化濕熱。 方葯:茵陳蒿湯(《傷寒論》)加減。 茵陳30克,生山梔10克,雲茯苓15克,神曲15克,生山楂15克,田基黃15克,平地木30克,半夏15克。 4、血瘀型:肝區疼痛,固定不移,舌質黯,有瘀斑,脈或呈弦象。 治法:化瘀而不破血。 方葯:失笑散(《和劑局方》)加減。 生蒲黃30克,五靈脂10克,生山楂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5、陰虛型:口乾咽燥,或有五心煩熱,舌絳、舌干,苔或光或剝,脈細或細數。 方葯:養陰方(作者自擬經驗方)。 生地30克,茅根30克,蘆根30克,石斛30克,佛手10克,藿佩各5克。 二、簡易療法 1、米莧、甲魚、共搗爛,外敷。對肝癌肝區疼痛、灼熱、腹脹者,可改善癥狀。 2、蟾蜍皮外敷,對肝區疼痛有效。 3、皮硝外敷腹部,可消脹,有益於通利腹水。 第三:膽囊癌(膽脹) 一、辨證施治 1、肝鬱膽熱型:右脅脹痛,甚或絞痛,牽引肩背,口苦食少,大便秘結,舌苔薄黃,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清熱利膽。 方葯:大柴胡湯(《傷寒論》)合大陷胸湯(《傷寒論》)加減。 柴胡9克,廣鬱金9克,廣木香9克,八月札9克,枳殼9克,黃芩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蛇莓30克,大黃9克(後下),元明粉9克(沖入)。 2、濕熱熏蒸型:皮膚鞏膜黃疸,右肋下痛脹,便秘尿赤,口苦口乾、食少噁心,甚或嘔吐,舌苔黃膩,舌質紅,脈濡。 治法:清化濕熱,利膽抑癌。 方葯:茵陳蒿湯(《傷寒論》合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加減。 茵陳15克,山梔9克,大黃9克(後下),制半夏9克,厚朴9克,野菊花9克,蒲公英15克,蛇莓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黃芩9克,紫花地丁12克。 3、寒濕瘀結型:黃疸晦暗,脅脘脹痛,食少噁心,大便溏薄,神倦畏寒,形體消瘦,右脅下腫塊,拒按,舌邊紫斑,質淡紅,舌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和胃,溫化寒濕,祛瘀散結。 方葯:茵陳術附湯(《醫學心悟》)合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加減。 茵陳15克,炒白朮9克,熟附子9克,乾薑5克,柴胡9克,炮山甲9克,桃仁9克,厚朴9克,地鱉蟲9克,雲茯苓12克。 二、簡易療法 1、腫節風:每日15~60克,水煎2次,分服;或用片劑,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 2、白花蛇舌草:每日30克,水煎2次,分服。 3、虎蛇湯:虎杖、蛇莓各30克,水煎2次,分服。 第四:胰腺癌(胰腺癥結) 一、辯證施治 1、濕熱蘊結型:一身面目悉黃,頭重身困,胸腔痞滿,舌苔黃膩,脈象濡數。 治法: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方葯:茵陳五芩散(《金匱要略》)加減。 茵陳30克,赤苓12克,白朮12克,澤瀉12克,豬苓12克,岩柏15克,山梔12克,紅藤30克。 2、氣滯熱郁型:上腹疼痛,痛劇拒按,發熱煩渴,心中懊儂,便秘,舌苔薄黃,脈象弦細。 治法:溫涼並用,清熱導滯。 方葯:半夏瀉心湯(《傷寒論》)加減。 太子參12克,炒白朮12克,半夏9克,乾薑3克,黃芩9克,黃連6克,芙蓉葉30克,川棟子9克,延胡索30克,野葡萄藤30克,枳實9克,全瓜蔞30克(切)。 3、正虛症積型:面色萎黃或黧黑,消瘦脫形,飲食減少,腹部可及症塊,舌質青紫,脈象弦細。 治法:平補氣血,化瘀散結。 方葯:八珍湯(《和劑局方》)合木香檳榔丸(《衛生寶鑒》)加減。 太子參15克,白朮12克,雲茯苓12克,甘草3克,當歸12克,熟地黃12克,白芍12克,川芎6克,三棱9克,莪術12克,五靈脂9克,檳榔9克,煅牡蠣30克(先煎),夏枯草15克,丹參15克,紅藤30克,芙蓉葉30克,菝葜30克,炙天龍2條,馬蘭根30克。 二、簡易療法 1、腫節風片劑:每次4~6片,每日3次。 2、生大黃9克,大葉金錢草30克,枸橘李9克,每日1劑,煎2次服。 3、水紅花子30克,半邊蓮30克,石打穿30克,八月札30克,每日1劑,煎2次服。 資料來源於《中醫治療疑難雜病》秘要 張鏡人 主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腦血管疾病與缺血性綜合征
※補藥一堆不如每天幾粒它,白髮沒了,血管幹凈,90歲健步如飛!
※血管硬化的5個現象,很多人都忽視了
※血管硬化要注意什麼,怎麼調養?
※血管垃圾越積越多,送你一碗「清血湯」,給身體來個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