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怕什麼?
「在一個逐步定型或固化的社會中,躍升已經是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情。而且,弄不好就會跌落下去。然而,人總是要奮鬥,要努力的。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到那些焦慮的年輕人。」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孫立平教授在推薦《階層的躍遷:認知升級的20種思想武器》時如是說。本文即整理自該書,作者閆肖鋒系社會學學者,《新周刊》總主筆,師從費孝通.
中國人最怕什麼?
2012年,百度做了個大數據調查「中國人最怕什麼」。在「十大最怕」排行中,男人最害怕沒錢,女人最害怕變老。這個結論是從近2000萬個與「害怕」有關的問題中通過大數據計算出來的。
男性和女性「最怕」的內容相差極大,男人壓根沒想過年齡和外貌,女人也不把自己的經濟狀況當回事兒。事業受挫是男人的憂慮點,他們怕輸、怕入錯行、怕被比較。女人則普遍擔憂感情問題,怕男人腳踏兩隻船,怕沒安全感。
有一首歌里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現在,男人變卦會說:「我要跟你離婚,因為你老了!」女人變卦會說:「我要跟你離婚,因為你沒錢!」當然,這都是極端的氣話。
早在2011年,民政部調查就發現,70%的內地女性選擇「男方要有房才結婚」。部分開發商甚至利用這種心態刊登廣告稱「你和丈母娘之間隔著一套房」。調查發現,受訪者中90%的人表示擁有一套住房對維持婚姻很關鍵。相比之下,僅有10%的人表示婚姻中最重要的是愛情。
2013年,計生委與某婚戀網聯合發布的《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70%的18~25歲女性有「大叔控」傾向。要「現貨」不要「期貨」(大叔是「現貨」,還在奮鬥的同齡人是「期貨」),要安全感甚於感情成為一些女性的主流婚戀觀念。無論是百度的大數據調查還是這份中國婚戀調查報告,所顯示的中國婚戀狀況並未改變。今天,如果沒有財富做基礎,什麼談婚論嫁、什麼階層晉級、什麼品位都沒了底氣。沒有眼前的苟且,哪來的詩和遠方。
財富與收入的區分
在表徵階層的指標上,權力和聲望都不好衡量,只有財富和收入相對容易衡量。而在中國,中產有時也有「中等收入群體」的替代說法(兩者當然有區別)。但其實,財富與收入也不好衡量,財富與收入甚至經常被混用。
財富與收入這一對概念不應該混淆。財富指一個人或者家庭所擁有的全部財產,不僅包括貨幣,而且包括物品、房產、字畫等。收入通常指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在一定時間內的貨幣獲得量,比如年收入、月薪、分紅等。富二代可以收入不高但卻擁有巨額財富。
財富分不同種類(存款、動產和不動產),收入也分工資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資產性收入包括股息、分紅、房租等。收入還可以分為名義收入和灰色收入,這可是中國特色。有些群體的灰色收入遠多於名義收入,這也是個稅政策最不公平的地方—「欺負老實人」。
財富和收入還有時間價值。30多年前的「萬元戶」現在擁有多少錢?說出來嚇你一跳,255萬!這是專家的測算,是依據20世紀80年代初的米價每斤0.14元,肉價每斤0.95元,走親戚送禮2元左右,壓歲錢0.1~0.2元測算的。那麼,1萬元到現在自然就是這個數字了。
中國人的財富到底有多少
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65萬億元,預計2017年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將達到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4%(大大超過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其中,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一千萬元的稱為高凈值人群。
報告還顯示:2016年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數量達到158萬人,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約50萬人,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與2012年高凈值人群數量相比實現翻倍。其中,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超高凈值人群數量約為12萬人。計算一下就可以發現,中國每天產生400位富翁。
刺激到你了嗎?更刺激你的是,北上廣深擁有三套住房的家庭,只要隨便賣兩套房都可以躋身千萬富翁行列,那麼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數量就遠遠不止158萬人,也許還要加個零。並且,中國人的財富規模也遠遠不止可投資資產,還有不用作投資的隱性財富,就像《人民的名義》中小處長豪宅里的人民幣牆,不揭不知道,一揭嚇你一跳。還有更刺激你的,根據胡潤私下的估算,中國人的總體財富規模應在400萬億元左右(而不是區區165萬億元的可投資資產)。人均財富30萬元,你拖後腿了嗎?
與巨量財富相隨的是移民潮和資產轉移潮。胡潤研究院2017年發布的《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表明,超過六成的高凈值人群想移民或有這個打算。當然,我相信不少人是情緒性回答,比如對霧霾、對戶籍。
2017年夏天真是「多事之夏」啊,多少民企被曝「非理性」投資。其實,它們才是理性的,而且理性得很,以海外投資為名行資產轉移之實。
財富是追求的目標,也是實現其他目標的工具
現在大家都說:我們要有窮人心態、富人思維。前些年,有首歌《我要去桂林》中唱道:「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時間和金錢是一回事情:沒有財富的人,對財富特別焦慮;沒有時間的人,對時間特別焦慮。你想變成一個財富上的富人還是時間上的富人,或者兩者想都要?那就實現財務自由後去桂林,去週遊世界吧。
什麼叫財務自由,收入多少才夠呢?對人的慾望來說,這都是相對的。
胡潤研究院曾發布報告:在北上廣一線城市,想實現財務自由資產至少要達到1億元以上。聽起來是否讓你很崩潰呢?記得2000年互聯網興起時,創業者提出的口號是「35歲退休」。可你見過幾個互聯網創業者退休了呢?財富是相對的,不是終極目標,只是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財富甚至就是一串數字,創造財富過程中的苦與樂才是真真切切的。那就好好把握和體會這種苦、這種樂吧!
怎樣在30歲前賺到1000萬?
常言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怎樣在30歲之前順利賺到1000萬元?你和有錢人差的不只是錢。窮,其實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窮。這麼說,好像換一個腦子就富了。其實,也沒那麼簡單。否則,大家都去換腦子了。
既然錢那麼重要,就得列舉一些如何才能發財的策略,這有點勉為其難,但還是要列一下。為什麼勉為其難呢?因為你們會問:「老師,你自己發財了嗎,身價如何?」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我沒發財。」令我這個社會學家感到欣慰的是,絕大多數經濟學家也沒發財。
以下是我列的如何才能發財的策略,僅供參考。
(1)積累財富要有對沖思維。不只證券投資需要對沖思維,理財也需要對沖思維。這個世界存在著平行邏輯,東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東方亮。不能把財富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不能都放在一個國家。
(2)要意識到「批量造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80後、90後如果仍然以上一代人的發財模式為參照系,恐怕要失落了。切忌吊高了胃口,失去了拼搏的動力。未來五年你能做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3)不要眼高手低,不要抱怨被房價毀掉了理想,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假如不願意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工資只夠負擔生活費,是不對的。要把自己投入實操序列中,投入一個個任務菜單中,因為能力和財富都是不斷迭代而來的。
(4)不要因為動力不足就啃老。上一代人已經付出得太多,找一件事情做就是最大程度的盡孝:第一,要找到你感興趣的事情;第二,要找到你能夠做的事情;第三,要找到能夠掙錢的事情。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事情並不多,但你要努力去找,不斷去試。
(5)人工智慧不會取代所有人,只會取代懶人和笨人。你只有不斷迭代,才能跟得上機器的節奏。
(6)關於投資,房市法則是「買市中心房、學區房、地鐵房、小戶型」,股市法則是「只買藍籌股」,平衡風險的法則是「存美金(或美元資產)」。當然,還有投資自己,即自己的能力和身體。
(7)「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若理財,財必咬你。」沒有什麼防騙絕招,只有多關注靠譜資訊,不斷拓寬自己的資訊獲取渠道,避免因信息的閉塞而對某些「組織」產生盲從心理;從思想上杜絕「一夜暴富」、不勞而獲,抵禦高回報的誘惑;謹慎交友,警惕抱有目的接近你的陌生人。
(8)當不了富二代就當富二代他爹。孩子有時候是勵志產品,培養好下一代也是一筆財富。
(9)不少省份養老金已經收不抵支,以後收不抵支的地方還會更多,這是中國人口的倒金字塔結構決定的。所以,錢是死保,人是活保—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人,多生孩子沒錯(遙想2050年,可能最沒價值的就是多餘的房子,還有怨天尤人的老人)。
(小編有必要也多提醒一句: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泰國國家石油否認投資法拉第未來,你怎麼看?
※在中國被認為可以招財的四種動物,只有一種可以被養殖
※中國現代交誼舞如是說
※澳大利亞既想吃中國的飯又想砸鍋
※張伯苓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