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原創】老杜敬諸葛,東坡愛周郎
老杜敬諸葛,東坡愛周郎
老鄭看三國121
唐代大詩人杜甫無疑是諸葛亮的超級老粉絲,寫過的相關詩歌有近十首之多。例如:《八陣圖》、《諸葛廟》、《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詠懷古迹五首》、《古柏行》、《武侯廟(廟在白帝西郊)》、《夔州歌十絕句》、《蜀相》、《閣夜》等。
老杜為什麼這樣崇拜諸葛孔明呢?原因非止一宗。
其一,他對諸葛亮的忠誠與奉獻精神由衷的欽佩。自己也一心做一個大唐朝的忠臣,像諸葛亮一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惜沒有機會,一是官職不高,一個左拾遺遠沒有進入中央政府。儘管他有當住建部長的才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居者有其屋的理想抱負,但沒有人賞識,空懷了一腔美麗的夢想。
其二,他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懷有深深的同情與惋惜,希望這位千古名相能夠更加完美、高大。可惜,一點忙也幫不上。諸葛亮雖有興復漢室的偉大理想,但「六出祁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蒼天不佑,方始英雄淚盡。
其三,杜甫也在成都,住著幾間草房,生活窘迫,無力改變,時局又比較動亂(正逢安史之亂),距離丞相祠堂沒有多遠,只能通過詠嘆諸葛亮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惆悵。
其四,杜甫歌頌諸葛亮反映了唐代士大夫和文化人的價值取向,希望為國家的安定與強盛作貢獻,就像諸葛亮那樣充滿智慧,勤勤懇懇,「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崇尚那種了不起的家國情懷。同時也盼望能有諸葛亮那樣的賢才力挽狂瀾,平定戰亂,贏得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
到了宋代,社會逐漸安定,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大批文化人和士子走上政治舞台,一展抱負。但是,有的一帆風順,平步青雲,有的歷盡坎坷,命運多舛,老將至矣,大志未酬,未免借古抒懷,一吐胸中塊壘。這種近於牢騷的情緒,如果進入了詩詞創作,常常會成為爭相傳頌的佳作。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如此。
因為改革的政見不同,他遭遇了烏台詩案的劫難,應該是莫須有的罪名。好容易被放了出來,又被貶到黃州的窮鄉僻壤之地。在此種困苦不堪的境遇中,他夜遊赤壁,寫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後者甚至成為宋代豪放詞的代表作。該詞歌頌的對象正是三國的少年英雄周瑜。在讚歎了周郎情場、戰場兩得意之餘,也抒發了自己「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非常想像周郎那樣馳騁沙場,報效國家,死而無憾。可惜,時不我待,不再年少,頭髮都白了。生活沒有給他機會,也只能遙望當年周郎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雅英姿,長嘆一聲「人生如夢」,用一杯酒祭滔滔東去的江水,這就是命啊!
杜甫與諸葛亮同在一城,容易感同身受,因此才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一嘆,才有「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歷史評價。蘇軾因夜遊赤壁而觸景生情,不由得發思古之幽情,望逝者如斯而慨嘆命運的波折。唐代文化人傾向於歷史人物的業績和品德,宋代文化人則偏重於歷史人物的個性風采。看點雖有所不同,但英雄崇拜的情懷卻殊途同歸也歟!
杜甫《蜀相》詩意圖
成都杜甫草堂大門
杜甫草堂之茅屋秋風
杜甫草堂之迴廊
東坡赤壁圖
蘇子泛舟圖
東坡赤壁雕像
(鄭純方原創,20180323於寧波白楊街,網圖選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