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做老人
社會提倡尊老,老年人就有一個如何對待他人的尊老行為的問題,如何愛護、珍惜他人的「愛老、尊老」行為。
據昨天的《新晚報》報道,4月15日12時30分許,在哈爾濱市香坊區217路公交車上發生這樣一幕: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中間位置處一名80歲左右的老漢突然起身準備關前面的車窗,為避免老漢摔倒,駕駛員對老漢進行了勸阻,老漢非但不聽還與其發生爭執,老漢一怒之下在公交車內脫褲子大便。
顯然,這個行為太過分了。即使你對司機有意見,也不應該污損公共環境,至少車上的乘客是無辜的。這件事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幾天發生在浙江餘姚公交車上的衝突:一名中學女生,因身體不適,沒有為一老太太讓座,被與其同行的兩個老太太用難聽的話數落了好一陣,車上的乘客都看不下去。更早些,石家莊一個老年男子,有兩個乘客給他讓坐他不要,非要一位女乘客給他讓座,女乘客所坐的不是照顧專座,沒有給他讓座,該老年男子竟然一屁股坐到人家大腿上。台灣也有一老年男子因為坐到女乘客腿上而被收押的。
因為發生的頻率較高,類似出格行為就成了一個公眾話題,有人用「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來概括此類現象,還包括一些老年人跌倒後訛人——4月12日,福州市荷塘派出所一名警察路遇兩位騎電動車受傷老人,反被老人訛上。幸有監控為證,老人才承認是因為不願承擔醫療費才冤枉警察。
「壞人變老」一語,有簡單化、標籤化之嫌;有不當、不堪行為,未必就是「壞人」;但是,所有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我們怎樣做老人?所有人,每個人——不管你是已經進入老齡階段的人,還是將老未老之人,甚至還是青壯年人——都要變老的;早點晚點,我們大家都要面臨一個「怎樣做一個老年人」的問題。上面這些事件中的老年人,是一面鏡子。
老年人的一大特點是「弱」,但是,有一些老年人,不是弱在身體,而是弱在思維能力。在公交車上與人發生衝突,往往以「素質」、「道德品質」來指責他人,而指責他人的同時,就罵難聽的話了,或坐到女乘客的腿上了……自己的行為是否跟「素質」、跟「道德品質」有關?這個問題,也許是不考慮的,也許是不用考慮的。如果思維能力強一點,用「素質」要求別人,也會反諸求己,或許對自己的行為會有一點約束?很多醫學方面的專家都說,年輕時多動腦,勤于思考,進入老年,思維弱化、僵化的可能性就低。
社會提倡尊老,老年人就有一個如何對待他人的尊老行為的問題,如何愛護、珍惜他人的「愛老、尊老」行為。習慣中,「尊老」和「愛幼」總是聯繫在一起的;「愛幼」就是對「尊老」的回報;一個良好的行為,有響應,有互動,才能持久、持續。「愛幼」也是老年人自尊的體現。人到老年,很多社會責任不用承擔了,但是,跟自己有關的小環境,還是應該加以愛護的,因為這也是自愛。一些老年人在公共汽車上婉言謝絕他人的讓座,是在用行動說:別看我老了,我對社會還有用。這樣的老人,會讓人對他特別有好感,是因為他或她特別自尊、自律、自愛,還保持著一份年輕人的活力。這樣的老人,會給小環境增添一份和諧,一份寬容,讓人如坐春風。
李商隱《晚晴》一詩中,有「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兩句。意思是夕照之下,萬物有一種特別的美,暗喻人到晚年,體驗了各種人生況味之後,更加珍惜人生。人生越是接近尾聲,「晚晴」越是珍貴。珍惜「晚晴」,其實是珍惜整個人生的一個部分;珍惜「晚晴」,要從年輕時開始。
推薦閱讀:
※那個一年賣3億的包子鋪,又讓我們腦洞大開了!
※自以為言之有理?我們整理了11種貌似有理其實無理的邏輯
※讓我們來聊一聊人生吧
※夜思|談戀愛的時候,我們AA制好不好?
※佛經上告訴我們,不許佛弟子發這樣的心。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