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筆勢和奮筆勢釋義——黃簡書法二級課程第12集

這是目前網路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二級課程「筆勢」

第十二集|豎筆勢和奮筆勢釋義

多花一點時間整理一下,

會有好處的。

|筆記|

L2-12 豎筆勢和奮筆勢釋義

「五勢」,前面三個都講過了。鉤裹勢和袞筆勢是「轉」,鉤努勢比較特殊今後再講。

今天講剩下的兩個,豎筆勢和奮筆勢,這兩個都是直線條連續書寫,屬於「使」。

讓我們回顧一下,「使轉」的概念是唐朝孫過庭提出來的。他在《書譜》中說,「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意思就是橫豎牽連著書寫。

在一級課程四十七課中我講解過,「縱橫牽掣」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橫筆開始,橫豎橫豎;另一種是以豎筆開始,寫起來就是豎橫豎橫。如果各位都記得這些,今天這堂課就容易了。

1.豎筆勢

一,先講豎筆勢,《玉堂禁經》的記錄是這樣的,首先筆勢形狀是一豎,然後講筆勢名稱:「四曰儓筆勢」。「儓筆勢」這是什麼意思?「儓」是罵人的話,古代最低層的奴僕稱之為「儓」。《廣雅》說「儓,丑也。」《方言》說「農夫之丑稱也,南楚凡駡庸賤謂之田儓。」這一 來「儓筆勢」就不好解釋了。

《玉堂禁經》叫「儓筆勢」,但《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叫「豎壹法」。這個「人旁臺」字是單人旁一個大寫「臺」字。《翰林傳授隱朮》叫「一筆勢」也是寫這個「人旁臺」。

這三本書中的名字,出現了這樣三個字。第一個「儓」是古代罵人的話,當然不對頭。第二個, 單人邊一個「壹」字,字典中沒有這個字。所以我取第三個「豎」字,古時候跟這個字相通,這個字就是豎立的意思,讀音等於「樹」。我想《玉堂禁經》最早就是寫了這個「豎」(下面通用字),因為形狀跟前面兩個字很相似,結果出現了誤寫。

所以《玉堂禁經》「五勢」之四的名稱,應該是「四曰豎筆勢」,而不是「儓筆勢」。因為出現了錯字,這一次我要把這個名稱改一改了,我們現在就用「豎筆勢」。

接下來講寫法:「須擡筆勢豎策之。」注意這個「擡」是提手旁的,跟剛才那個不同。現在通常寫作「抬」。這句話《玉堂禁經》各種版本都不一樣,詳細考證這裡就不多講了。我現在取《翰林傳授隱朮》為準,「豎策之」就是豎筆開始以策繼之。在「永」字八法中,「策」就是用側鋒寫的橫筆。那麼「抬筆」是什麼意思呢?我等下講。

最後一句話舉例:「鐘法『上』字用之。」豎筆勢就是鐘繇寫「上」字用。

趕緊找一下,鐘繇怎樣寫「上」字?鐘繇《賀捷表》有「上」字,很明顯,這「上」字先寫一豎,第二筆好像是一啄,最後是一橫。把筆鋒走過的大圈寫出來,應該是這樣的。

為什麼《玉堂禁經》不以王羲之的「上」 字為例呢?王羲之寫「上」字,走勢往往和鐘繇不同。他先寫上面那一橫,然後寫豎,最後寫下面這長的一橫,次序和鐘繇不一樣。現在流傳據說是張旭寫的《古詩四帖》,「上」 字的寫法就和王羲之相同。

回過頭來看《玉堂禁經》所說「須抬筆豎策之」,就容易理解這個「抬筆」的意思了。「抬」就是提高的意思,現在還說「抬舉」。

你看,這是豎筆開始的一個使,只要把第二筆抬高,就會寫出一個「上」字。手腕動作左右完全一樣,這就是「使」的變形。

那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看這兩個圖,所不同的只是黃色這一橫的位置。右面黃色一橫位置升高的原因,只是因為搖腕的幅度比較大。

再簡單地說,當我寫完第一筆豎,搖腕改變方向寫第二筆橫的時候,搖腕幅度的大小,決定第二筆橫的位置是高還是低。

如果把這個道理用到以橫筆開始的「使」上,也是一樣。當我寫完第一筆橫,搖腕改變方向寫第二筆豎的時候,搖腕幅度的大小,決定第二筆豎的位置是左還是右。

(此處演示請看視頻)

寫奮筆勢和豎筆勢,它最後的結果,和你搖腕的幅度相當有關。

譬如說奮筆勢,以橫筆開始。是右-左,這時候一豎是在這個一橫的尾巴上。但當你搖腕的時候向左的幅度比較大,那麼一豎就搬濄來了。如果你搖腕的幅度更大,甚至可以把這一豎搬到這一邊來。它都是取決你搖腕的幅度的。

豎筆勢也是這樣,它本來是豎-橫,左-右。當你豎寫完以後,向右搖腕的幅度比較大,一橫就提高了。如果你搖腕的幅度還要大,甚至可以把這一橫搬到頂上。

譬如說,鐘繇的「上」字,它本來是一個兩次的豎筆勢。當你要寫成一個「上」字的時候,左-右。搖腕的幅度大,左-右,就變成了一個「上」字。你可以里邊有些筆畫不寫出來,當虛筆寫。譬如 說,左-右。好,下面我虛筆飛過去,然後再寫右。你也可以這一筆寫了以後,第二筆是虛的,第三筆是實的,寫出來。那麼,這個就是鐘繇的「上」字。

簡言之:

一個「使」,無論以豎筆開始還是橫筆開始,第二筆的位置受搖腕幅度的影響。

這可以說是「使」的變形,或者說是活用。

2.奮筆勢

第二,接下來講講奮筆勢,奮筆勢是張旭「五勢」中的第五個筆勢,橫筆起。

《玉堂禁經》筆勢舉例是一橫。筆勢名稱是「五曰奮筆勢」。為什麼想出這麼個名字呢?這話講起來就長了。

西晉時候,有個河東衛氏,這是書法家族,祖孫三代衛覬、衛觀和衛恆都是著名的書法家。衛恆有個堂妹衛鑠,她就是王羲之的書法老師衛夫人。衛恆寫了一篇《四體書勢》,這是書法史上的重要著作。所謂 「四體」,就是古文、篆、隸和草這四體。

整篇文章介紹這四種書體的歷史,然後每一體後面都有贊記。但要注意,他所講的隸書主要指用王次仲楷法改造過的隸體。包括行書和八分。八分後來發展為真書。

在「隸勢」這一節中,衛恆這樣讚美說:「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奮筆勢」的名稱,就是取之於這句話。「修短相副」就是長短點畫配合,「異體同勢」是說體式不同,但筆勢卻是相同的。只要用楷法來寫,真書、行書取勢都一樣。請大家特別注意「離而不絕」這一句話。一筆寫完,看起來點畫似乎是分離的。而實際上筆勢沒有斷,氣脈綿綿不絕。

接下來衛恆又說「嶄岩嵯峨,高下屬鏈,似崇台重宇,層雲冠山。」 正因為氣脈不斷,所以好像層層岩石,重重屋頂,「高下屬鏈」互相聯繫。奮筆勢取名於此,就是這個意思。

回過來看《玉堂禁經》,奮筆勢具體寫法是:「須險策之,草書『一』、『二』、『三』字用之。」

你看「一」、「二」、「三」字,不就是一層一層加上去嗎?這裡明言草書,不說是隸書、行書或者真書,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草書的牽連最為明顯。其他如隸書沒有牽連,真書的牽連是暗藏的。孫過庭《書譜》說:「真以點畫為形質,草以使轉為形質。」要研究使轉,當然最好看草書。

奮筆勢以「草書『一』、『二』、『三』」為例子,就是要你看草書的「使」,也就是連續不斷的大圈。

所以你看,這裡一行就是豎筆勢。下面這一行,就是奮筆勢。

除了「五勢」,《玉堂禁經》後面還有其他幾十個筆勢例子。一畫的變化稱之為「勒法異勢」;二畫的變化稱之為「策變異勢」;三畫叫「三畫異勢」。

一橫「勒法異勢」包括幾個筆勢,其中有草勢:「此名草勢,法以險策捷挫,鋒露飛動而已。」這裡講的「以險策捷挫」,也就是用側鋒的意思。大約就是孫過庭寫的這樣。如果帶有牽絲,也是勒法「草勢」。注意箭頭所指的地方是紙張 不平,不是故意的。

王羲之草書寫帶筆,比其他人都要仔細。這是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一」字。

《玉堂禁經·策變異勢》講到「二」字的草法:「此名章草、草書之勢,法以險勁飛動。鐘、張、二王章草、草書,常用此法也。」這里要注意,草書為了避免有些字相同,如果單獨寫一個數字「二」,經常是分筆寫的,看起來和真書差不多。如果兩橫鏈寫,往往是指重複符號,表示上一個字重複,如「匆匆」,第二個「匆」字就可以不寫。用點兩點,或寫兩小橫來表示。

如果在一個字的裡邊出現「二」字的形狀,如索靖的 「月」,王羲之的「目」,中間兩橫連寫,就不會引起誤會了。

《玉堂禁經·三畫異勢》說:「此名峭峻勢,亦草書之法,險利為勝。」

這是賀知章的《孝經》中的草書「三」字,很有「險利」 的味道。

草書「三」字單獨寫,和「二」字一樣,往往是點畫分開的,主要是為了避免和「與」字相混。左邊分寫的是「三」字,右邊連寫的是「與」字。草書是很嚴謹的,不能隨意發揮。有時候可以連寫,有時候不要連寫,就是為了避免跟其他字重複。

一個字內部的「三」字形,那就問題不大了。如王羲之草書《遠宦帖》的「恆」字,右面就是三橫,奮筆勢。

我把「勒法異勢」、「策變異勢」和「三畫異勢」中,三句講草書的話放在一起,給人家比較一下。從一橫、二橫到三橫,他都用了「險」字,後面「險勁」、「險利」都是形容詞。關鍵是第一個「險策捷挫」,這才是真正的筆法。「策」是用側鋒,所以是挫,挫筆我們是看不到筆鋒的。這裡說「鋒露飛動」,就是挫筆之後更要繼續,這就是衛恆「奮筆輕舉,離而不絕」 的意思。

回過頭來看《玉堂禁經》對奮筆勢的敘述,「須險策之」這句話中「險」字的意思,就比較明白了。

3.奮筆勢和豎筆勢的運用

第三,奮筆勢和豎筆勢的運用,下一堂課繼續。 謝謝大家。

本節要點:

使,有橫筆起和豎筆起兩種。

什麼是豎筆勢。

什麼是奮筆勢。

複習思考:

豎筆勢和奮筆勢有沒有規定來回幾次?多到十次可以嗎?少到一次可以嗎?

試用增加搖腕幅度的擡筆方法,把這個「豎筆勢」變成一個「口」字。


「黃簡講書法」

二級課程|筆勢

(點擊標題即可觀看視頻內容)

01、筆勢的基本概念1

02、筆勢的基本概念2

03、點的筆勢n種

04、點的筆勢書寫示範

05、豎的筆勢與化勢

06、橫的筆勢與化勢

07、撇的筆勢與化勢

08、捺的筆勢與化勢

09、鉤裹勢和鉤努勢的考證

10、鉤裹勢和鉤努勢的用法

11、袞筆勢的本質

(已刊內容,點標題即可跳轉頁面)

一級課程:用筆(已全部刊完)

點擊此處瀏覽目錄

編輯/老伍

【歡迎轉載,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新長城藝術頻道:藝術家石維加書法藝術
為何說歐陽詢歐體是天下第一楷書?
居然用八分鐘來講怎麼執筆?!
風格蒼勁俊秀飄逸——軍旅書法家張廣生獻禮2018
漫談:如何選擇毛筆

TAG:書法 | 課程 | 釋義 | 簡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