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姜龍飛:禮儀的貧困

姜龍飛:禮儀的貧困發布時間:2014-02-07 14:53 作者:姜龍飛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407次

  禮儀之邦,這是國人婦孺皆知的一個老詞。忙裡偷閒,我去了一趟邦之上源,在中華文明的巴顏喀拉山底逡巡遠足,尋找它誕出的溫床。

  的確很遠,也很累。眼前鋪開的,是三部經典:《周禮》、《儀禮》和《禮記》[1],構成了中國禮儀的雅拉達澤山麓。是起點,也是巔峰。山很高啊,攀爬不易,佶屈的小道沒有相當的耐力無法走通,聱牙的路障需要足夠的耐心一點點咬嚼。當初這些都不過是教材教輔式的普教讀物,用以啟智發矇而已,而今俱已壁立千仞,讓人望而生畏。文言和白話,畫開了兩個時代的楚河漢界,想要越界,成本不菲。據專家考證,其實咱們老祖宗的禮儀教科書多了去啦,遠不止這三部,只不過尚存的、可以見到的,就剩這哥仨了。兵燹,災禍,流年,還有暴政,把它們的同門一族滅乾淨了,連點肉渣都不留,就剩這昆仲三胞漏過了歷史的牙縫,還沒被蠶食殆盡,變成大糞,卻也缺胳膊少腿,相貌不全了。不過,總算還有殘存的文明留給今人開眼,你就偷著樂吧!至少,它讓我們曉得,禮儀之邦這樣的美譽,就像三江有源泗水並發,原來也是有出處的。我們常常自己說自己明禮儀,知廉恥,守信義;非常自戀於出生的門第溢滿書香、宗祠的祭台香火旺盛、嫡傳的子弟根正苗紅;還有很粗壯的傳承,比我們的胳膊大腿都粗,比腰還粗,粗到整個邦國都盛不下了,必須向海外擴張,用孔二先生命名的教坊如今已向全球輸出,在成百上千所外國大學裡安營紮寨。真是多虧了還有這三部經典墊底,禮儀之邦的自言自語,就不能算誇張到離譜。不然,啥人還會相信咱這九州大地曾經德性常駐、禮儀昭彰啊?  禮儀的確是老早就有的,禮儀之邦的傳承也是老早就開始了的,老到在這個星球上無人可與匹敵。可為什麼,我們就是覺得不靠譜?過往,乃至當下,很多人,包括在下,對「禮儀之邦」這樣的自我定位,心存極大困惑。看一眼日下的世風吧,道德癱了,倫理瘸了,誠信毀了,公德殘了,最糟糕的是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禮崩樂壞簡直到家了。未開化人類的種種丑形陋影,在咱們這裡已經不是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問題了,而是鋪天蓋地、甚囂塵上,哪裡還看得到一絲絲古老文明的靚麗身影?讓人不能不詰問:咱們真的有過禮儀嘛?傳統定位和眼見為實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毛病到底出在哪裡?  也許是原先經典的教科書出了問題?或如某些蹩腳專家的蹩腳診斷,認為是晚近的革命鏟斷了傳承?也甚或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是另一套禮儀……  問道於盲,不如自問自答。乾脆走一趟文化苦旅,哪怕蜻蜓點水。  《周禮》又稱《周官》,講的其實都是官制,就是層層設官、層層定職的官家譜牒;《儀禮》記述的也是貴胄世家的種種程式細節,比方如何給二十歲以後的成年男子加戴冠冕、婚配迎嫁,以及如何出殯、祭祀等等之類的繁文縟節。這些固然也是禮的源頭所在,要不然我們的官本位何以如此堅挺,門當戶對的婚配觀為什麼備受世家青睞,不經過五千年的拾柴砍樵,哪來的爐火純青?但究其實,這些和普羅大眾眼中的社會禮儀公共道德都不太搭界,屬於高端設計,門閥專利,不出私門,適者有限。只剩下《禮記》了,收羅其中的都是秦漢以前儒家精選的禮制案例,或許會與底層訴求比較接近吧?然而遺憾,一通啃嚼,那些讀來很故事很人物,很懂得用什麼樣的傳播語態可以收穫社會效益最大化的教化案例,記載的仍然只是些效忠君王、恪守等級、不失其倫的陳詞濫調,讓人驀然明了愚忠的出處和奴性的開端。  不敢說我對「三經」都已熟稔,但確曾在每條字縫間挑剔摳挖,尋尋覓覓的的結果,竟然是徹底茫然。想像中的禮儀呢?我們於今最最缺失的社會規範、人際誠信、公共道德呢?不知道匿形何處。看來中國人的公德文明從源頭處就是缺失的?的確,梁啟超早就說過:「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林語堂也說過:「『公共精神』為一新辭,『公共意識』一辭亦然,『社會服務』一辭亦然。中國原來沒有這種東西。」  這樣的結論,簡直太出乎我的想像!赤縣千里,竟然是一片公德的瘠土;禮儀之邦,根本烏有一條理當扼守的底線;早年曾經闊綽的文化大國,原來也有赤貧的軟肋。解讀這樣的文化密碼,尷尬的豈止是古往今來一干新老腐儒啊!
來源: 共識網 | 來源日期:2014-02-02 | 責任編輯:張白燁

推薦閱讀:

如何接待客戶的禮儀
職場新人辦公室禮儀
商務禮儀精品課程-男士西裝
公務禮儀手冊
餐桌禮儀大全

TAG:禮儀 | 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