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儒】每天學一句《論語》《學而篇》(9)

《論語·學而篇》(9)
【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注釋】

(1)慎: 《爾雅》:慎,誠也。《說文》慎,謹也。誠、謹義同。

(2)終:結果。

(3)追:《說文》:追,逐也。回溯過去,補做過去的事。

(4)遠:久遠。

(5)民德:民,老百姓。德,行道即有德,這裡指孝悌忠信的具體表現。民德,社會風氣。

(6)歸:回歸到。

(7)厚:厚道、淳樸。

【譯文】

曾子說:(實施孝悌忠信),要做到謹慎小心,至始至終,查找不足然後進行補過,才能夠發展得久遠。只有這樣,社會風氣才有望回歸到上古厚道與淳樸的時代。

【解讀】

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字,對此章的爭議可謂各執一詞。前章講「孝悌忠信」,講君子的「學」,曾子在這裡突然說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來,一定不是空穴來風,與前章連貫一氣才對。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大致兩種。一是,這一章是善待父母喪事並追念先祖的,一是一個人有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究竟誰說的有道理,更符合曾子的原意。前者說法,始於西漢時期孔子第10世孫孔安國。孔安國注釋此章:「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後者說法,是「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南師用佛教「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說法,認為「終」是結果,「遠」是遠因。朱熹以及當今的眾多學者,沿用孔安國的觀點。南師標新立異,在《論語別裁》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對於「慎終追遠」準確的含義,從典籍中尋找痕迹並進行考證,「慎終」一詞卻有明確的答案。《左傳》有「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意思是謹慎地開始,不怠慢地終結,就不會有窘迫之患。《禮記·表記》有「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意思是事君自始自終都要謹慎。在《孔子家語·五儀解》中,魯哀公向孔子請教有關人才的問題,孔子告訴他人有五個等次,分別是庸人、士人、君子、賢人和聖人。其中有關庸人的記載,「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見小暗大,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這裡的「慎終」是謹慎小心、始終到底的意思。同樣,在諸多先秦典籍中也發現了「敬始慎終」是君子修養的意思。而在先秦的語境中,並沒有發現孔安國、朱熹等以「喪盡其哀」、「喪盡其禮」解釋「慎終」的根據。因此,「慎終」的實際意思應該是,對前章所言孝悌、忠信等德行,要自始至終。至於「追遠」,在典籍中沒能具體找到,但是如果用《論語·泰伯》載有曾子的一段話來理解這裡的「遠」,也就明白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讀書人不能沒有恢弘的氣度與剛毅的性格,因為他承擔重任而路途遙遠。以行仁為自己的責任,這個擔子還不沉重嗎?直到死時才停下腳步,這個路程還不遙遠嗎?」曾子在這裡談到一個讀書人,在行道也就是行仁的道路上,以「死而後已」為「遠」,這就不就是「追遠」的精神嗎?這和「慎終追遠」講的難道不是一個道理嗎?我們學習《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要結合整篇的宗旨和其中前後章的內容關聯,方能得其要旨。「民德歸厚」。這裡的民德就是民風、社會風氣的意思。在孔夫子的心中,最完美的社會風氣是什麼呢?孔夫子的最高政治理想,記錄在《禮記·禮運》之《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姦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此章中,是對前面章節的一個小結。「孝悌忠信」是前八章的核心,也是社會風氣回歸到上古文明時代淳樸、厚道的基礎。研究社會的變遷,儒家對上古文明是予以肯定並且心馳神往的。所以,儒家充滿仁愛的社會是需要回歸,而不是去重建。就像當今社會,靠現代人如此沉重的私心如何能創造出完美的社會價值體系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難怪1988年初,75為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發表了宣言,宣言中說道:「人類要在21 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2500年前孔子那裡去汲取智慧。」在這裡,我們還是學習一下朱熹繼承孔安國對此章的註解,雖然我們感覺違背了曾子的原意,但是其觀點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確是甚大。在內地農村,每逢春節各家的家譜上,都有「慎終追遠」四個字。被西方人稱中國的「祖先教」也由此而來。孔安國及朱熹用孝道來解釋,針對本章來說,內容表達是片面的。但是卻豐富了中華民族的喪祭文化,這一點孔安國的繼承者們朱熹等功不可沒。朱熹在《論語集注》註解:「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民德歸厚,謂下民化之,其德亦歸於厚。」

推薦閱讀:

《論語講義》——八佾第三(4)
《論語》孝弟
《論語》公冶長第五
半部論語治天下 一身正氣成聖功
《論語 八佾第三》講要選錄( 三 )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