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圓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十五)

普賢行願品講記(十五)

益西彭措堪布_新浪博客

今天開始講偈頌部分。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爾時,普賢菩薩想再次宣說普賢行願的意義,他在普觀十方世界以後,宣說了以下的偈頌。

偈頌分六:一、七支行海;二、願海差別;三、願海邊際;四、願海利益;五、勸導受持;六、總結迴向。

一、七支行海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凈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首先是身口意三門總的禮敬。

觀想所有十方世界裡,過去、現在、未來出現的一切佛,我都以清凈的身語意周遍無餘地作禮敬。就像一個大圓鏡中現出了無量的事物那樣,在自己的心量里,出現了盡十方三世的一切佛海,每尊佛都被菩薩海會所圍繞。由於這是本性中所具足的,因此我以至誠心在每一尊佛前以身口意來作敬禮。

「禮」以敬為內涵,即身口意住在恭敬中來行禮敬。這是由我們的行願驅使,而遍禮法界一切佛。這個觀想里蘊含了圓教的理趣,並不像我們生滅心的境界那樣,而是當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時,在法界真心裡,如同大海中呈現星月的影像那樣,在自己的心量里,一切佛全部顯現,所以我一念全都能禮到。應當有這樣的勝解信。之後是身、語、意三門分別的敬禮,也還是不離前面的所觀境。

總之,七支行法都必須在圓滿的心量中行持,自己要想到這是法界真心現前時的情況。我們具有了勝解信和行願力,這樣作意就能得到無量的功德。整個七支行法並不是人天善法,也不是一般的修禮敬乃至迴向,而是全部要以全法界心盡法界量為所觀境,再加上對這個極其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普賢行海,具有高度的希欲之心,兩者和合起來作意,這樣就能在極短的時間裡積聚無邊資糧。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這是身敬禮。本來七支行法都是以普賢行願力和勝解信二者作為因,來發起觀行。這裡是簡略表述。

我們要深信,當真心現前時,十方三世一切佛必然都在心海中顯現,如同諸佛一剎那即能遍知十方三世那樣。得到了一切種智的成就,就能沒有任何障礙地出現果位普賢行海,而我們所希欲之處就在這裡。由於它是無上果位至極圓滿的境地,就成為我們念念希求之處。

以普賢行願的威神力,我的身普現在一切心中所現的如來面前;而且這裡的每一個身又現出佛剎極微塵數的身,來周遍地頂禮佛剎極微塵數的佛。這都是到了果位普賢的無障礙的解脫境界。因為我的心就是法界性,所以就遍入在一切點上,在十方三世任何一尊佛那裡都有我的身在作禮敬。而這個身又是法界性的緣故,又能遍現出無數的身,遍入到法界的一切佛海中。像這樣,重重無盡地作頂禮。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這是意敬禮。意思是真正信解諸佛的功德。什麼是諸佛的功德呢?實際就是真如法界。法界本來如此,重重交攝,互入無礙,如同帝釋因陀羅網那樣。對於本來的法界,心中有很深的勝解信,就叫做意敬禮。

我們要深信,並非像妄識所變的境界那樣,只是虛假的幻境,真實的法界是在任何一塵的聚點中有塵數的佛,而且每一尊佛都處在菩薩眾會圍繞當中,無盡法界的任何一個微塵都是如此,深信每一個塵裡面都充滿了諸佛菩薩海會。以這個緣故,再行持下面的語敬禮: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在剛才深信的情況下,我的身已經遍在每一塵當中的諸佛海會裡。任何一塵當中的微塵數的諸佛菩薩海會,他們都有從本性所現的無量的功德海,對此我都一一地作稱讚。

其實這也是稱讚法界,也是稱讚自身的性德,也是稱讚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由此我們要趣入這樣無礙的法界,這就是我們從始至終的希願。整部《普賢行願》,都是為了能夠深入到法界重重玄海,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而立願的。它最終歸趣到了西方,這是以彌陀願力的加被,能夠速疾完成的緣故。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整篇願文的內涵,這樣我們就有一個統一的願心,然後分開成各個支分的內容,或者它從因到果各方面的涵義。

在這樣一塵當中極微塵數的諸佛海會裡,都有我現在那裡,猶如果位普賢那樣。對於任何一尊佛,都以一切的音聲海,每一個音聲里都普出無盡的微妙言辭。而且在窮盡未來一切劫的時期里,稱揚讚歎諸佛甚深不可思議的功德大海。當我們念這一頌時,就應當發起這種行願力。

接著在這一切佛面前呈現最極殊勝的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由於先前已經對諸佛起了禮敬之心,緣念了諸佛的甚深功德,那當然從心流現出來的賢妙之行,就是要對於諸佛廣修供養。這也是出於本性的賢善力而自然發起的。

為了盡性的緣故,在供養境、供養物、供養時間等各方面,全部要推到極致。這樣的話,在法界量當中,有多少世間的微妙供品,全都以極大量的方式來供養每一尊佛,圓滿普遍,無盡無量。

這裡是舉出世間能認識的各種莊嚴具。當我們念誦時,心裡要這樣作意:以這個世間里最勝妙的各種人工和自然出現的妙花,由花組成的花鬘,人天的各種音樂,塗在身上的塗香,傘蓋,這些都在虛空當中完全充滿。每一種的形量層疊起來都像須彌山那樣高廣(這是表示它極大的量),全數拿來供養一切如來。最勝妙的衣服,最勝妙的香,末香、燒香,以及最勝妙的光明,每一種都堆得像須彌山那樣極其廣多,都用來供養諸佛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念這一頌時要作意:我決定信解,就在當前,並非妄識的境界那樣,一切十方三世的佛海就在我的心量當中,如同大海普現影像一樣。由於這並非在我心外的緣故,而且是無上如來的緣故,那麼我以最賢妙的普賢行願力,對於每一尊佛都作普遍供養。而且做到最盡性的供養。

也就是發願把整個世界一切妙好之物,無有剩餘地,一一堆到極大量的方式去供養一切佛。當我作意時,這一切妙物全部都供養到我心量當中十方三世每一尊佛那裡,這就叫廣修供養。一定要有這種心量。當你的心量得到開發,變得無限無量、平等周遍的時候,你的功德也會因此而出現無限的量。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這同樣是在十方三世一切佛海勝境前,都各有一個我的身體。我誠心地悔除,從過去無始以來一直到今生為止,起於貪嗔痴,從身口意三門造作的無量罪業,對這一切我現在都無餘地懺悔。從今以後,再不隨順虛妄的我執起惑、造罪,一心祈願還歸法界。

從過去到今天為止,念念起的一切罪業,都是在迷失當中的顛倒妄作。無論是自作、教他作,還是見作隨喜,這所有的罪業都通通懺悔。從今往後,再也不隨著下劣的我執心做各種事,一心跟普賢行海相合。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在自己圓滿的心量里,一時間十方三世五類人的所有功德相全部在心海中呈現。由於這一切都是善德的緣故,我都普皆隨喜,如同自己做的功德那般。

這裡要想到,所有的善,世間方面,包括下至地獄罪人心中發起的一念善念,以及人天當中的各種五戒十善,比如忠孝仁義等的善行善德,這一切六道眾生的功德。出世間方面,小乘包括聲聞緣覺二乘,從有學到無學,四果四向的所有功德海。「有學」,指聲聞從預流向到阿羅漢向之間的果位,以及緣覺有學位。「無學」,指二乘的阿羅漢果。他們所成就的各種小乘功德。大乘包括從發菩提心、入波羅蜜多行門開始,所有從初發心到十地之間的菩薩善根,以及諸佛從初發心,一直到功行圓滿成就佛果所流現的一切事業功德,凡是善行都通通作隨喜。

這時候要完全稱合法界量來作隨喜。意思是說,全法界量的一切五類人所攝的所有善根功德,全部在心海中呈現,之後如同獲得了至寶那樣作隨喜,這就是所謂同體隨喜,叫做普賢喜。這裡不要分自分他,所謂「法界含靈共一家」,別人行善就好像自己行善一樣,所以為之而歡喜。

像這樣,自己安住在一種很深的隨喜願行當中。這是發自內心的,對於法界里一點一滴的善心善行,我都是隨喜、支持、讚歎,就好像得到寶貝一樣。外在的寶貝並不可貴,而內心下至起了一念善心,都是回入法界的因緣,因此我們都應當隨喜。有了隨喜願王后,還要把它延續到一切的日用當中,也是念念這樣作隨喜。

這裡再捎帶說一下,前面的禮敬、稱讚、供養等,也是在我們發起行願力以後,平時一直要記得:我是發供養願王的人,我對一切都普作供養;我是發禮敬願王的人,我對一切人、三世一切佛、所見到的任何境界都普遍禮敬等等。這樣我們就會逐漸沉浸在普賢行願的修習當中。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這也是要觀想:在我圓滿的心量里,十方世間當中有無數位修行圓滿,已經成為破除世間黑暗明燈的諸佛,當他們最初成就菩提的那一個刻,我不間隔一剎那,立即現在每一尊成道者面前,殷勤地勸請:為著利益眾生的緣故,請轉無上甚深廣大的微妙法輪。

這也是為著一切眾生的緣故,因為只有宣說了佛法,眾生心中的正法才能轉動,由此才能趣入正道,逐步地入到法道中,最終成就佛道。可見,轉法輪是眾生成佛的最大助緣。因此,不是為著我個人,而是為著法界一切眾生能夠回歸的緣故,在我圓滿的心量當中出現的任何一尊初成道的佛,我都必然在他面前,不延誤一剎那,立即殷勤地祈請,為眾生轉深廣法輪。

這就是我們的願力。每當念到這一頌時,都要從誠心裡如是作願,以這樣現前祈願的緣故,未來在任何時處,我們都會受願力的驅使,去行持請轉法輪的普賢之行。

這麼做有極大的功德,它能讓你迅速積累資糧。因為你的勸轉,成為此尊佛轉法輪,一切時處發生功德的一分正因,所以這個功德的量非常大。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諸佛在度生圓盡,即將示現入涅槃之時,我都在他們面前至誠地合掌,或者做各種誠敬的表示來作勸請:唯願諸佛能夠久住佛剎極微塵數那麼長的時劫,讓一切眾生得到現前的安樂和究竟的利益。

在念誦時,我們的心一直要保持不散,住在一個圓滿的心量里。在這個心量裡面有無數的世界,有無數應眾生的機緣而應運出世的佛,他們示現了八相成道的事業,在一期化緣已畢時,就會示現入於涅槃。而我平等地,沒有任何差別,在法界里任何一尊即將入滅的諸佛前化無數身,每一個身都在他們面前,為著本區域的眾生,誠摯地祈請不要入涅槃。而且我祈請的心要推到極至,因為諸佛能夠在他的世界裡住世一天,都會給無量眾生帶來利益。因此,我的希求是,您老人家能在盡未來無數劫之間長久住世,希望能夠給無邊的眾生,帶來一切現前的安樂和究竟的利益。

這就是念念心懷眾生所起的賢妙之行,也是我們的本心在面對緣起時,必然會發出來的善妙之心。只要它不被障蔽、扭曲,那必然會這樣發出來。以這種大勸請的緣故,就會修積無量的資糧。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

修普皆迴向時,必須了解能迴向的心、所迴向的善根以及所迴向之處這三個問題。

能迴向的心是一種猛利的希願之心。為著自他一切眾生能夠得無上佛道的緣故,把功德完全迴向在這裡。由於他心裡有極度希欲的緣故,必然會這樣作迴向,而且他勝解這樣迴向,以緣起力必然會如是實現,因此一心趣入這種法行。或者也是確認到以迴向能夠使善根輾轉增長無盡的緣故,必然把它的緣起達到極至點。這也是善巧通達緣起的智者必然會行持的普賢之行。也因此,當我們對此具有確認以後,我們每一座修得的善根,都會如是作普賢迴向。

這裡也是特別修了七支行法的時候,從禮敬一直到請轉之間,所有的善根都迴向給盡法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他們每一位的身上,而且願自他一切眾生都能夠以此而得成無上菩提。

在這裡,我們還是要住在圓滿的心量里。要想到:上面修的六支所有的善根都攝集起來,全部送給法界無數世界裡的任何一個有情。當我們這樣一發心的時候,善根就能一一地施捨給一切眾生。

希願之處是什麼呢?最關鍵是讓他們成就無上菩提,而這個果完全由因來決定,因此,我的這份善根施捨給一切自他有情,願它成為圓成無上菩提的正因。我們的心這樣啟動後,這個迴向就完成了。

接著講修持七支行法的利益。這是要配在任何一座修法或者講聞前面來修的,因為它攝盡了一切積資凈障的扼要。

我們無論是修法還是講聞等作任何法行,一定要在具足順緣、遣除了違緣的時候,才能夠順利地發起。就好比種一個種子,必須是除掉了各種障礙,有水、土、陽光等的滋潤,再配合它的因,才能夠很快地生果,這是緣起的道理所致。

那麼,怎麼把極其簡要、圓滿、快速攝盡積資凈障的關要在很短的時間裡修成呢?那就是要用普賢行願王的觀行儀軌。由於它是全法界心、盡法界量,圓滿周遍,廣大無盡的方式來進行,因此在世俗緣起的量上已經達到了極點,每一個地方它都能夠在瞬間出現無量的資糧。違品方面就要修持懺悔,這樣能夠凈除障礙。

總的來說,禮敬、供養、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和隨喜這五支是具足順緣——積集資糧。懺悔支是遣除違緣——凈除罪障。而隨喜支有兩分,其中特別的一分,就是對於自己所修的善修歡喜的話,會使得善根增長。

迴向支,是使得善根增長無盡的功用力。這可以分為兩分來說:一、現前通過剛才修七支行法,積資凈治所出現的善根,用祈願迴向來印持的話,即使是微量的善根,也會頓時轉成極其廣大無盡;二、在此之前所修習的各種善根,感果還沒有窮盡的時候,以迴向的力量一印持,也會頓時變得增長無盡。就好比在一片田地里,用水滋潤的時候,現前種的種子當然得到滋潤、增長。以前的那些種子,如果還沒有乾涸死掉的話,用水去滋潤時,它還是會增長。所以,迴向兼帶著過去的善根和現在的善根,都能使得它達到增長無盡的地步,所以這極其殊勝。

總之,七支行法可以含攝在積資、凈障、增長無盡三個要點裡。

推薦閱讀:

[轉載]傳喜法師:《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師利千臂千缽_正心古中醫
學誠法師:離惑業苦 得究竟樂(上)
【凈界法師】【法華經講記30】我們一方面是業障深重,一方面眾生法妙
正法:【善知識】 云何名為法師
證言法師禪語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