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易成書的淵源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布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抵牾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恆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都認為《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時至今日,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或相關作者大致是孔子,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也當為盲目疑古者戒。另一個方面,《周易》一書名字的由來也頗多爭議。

  「周」字的含義,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為「周代」,二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於認為《周易》為西周時代的書。理由便是《周禮》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而此說認為《連山》為神農時代的筮書,神農也稱「連山氏」,《歸藏》為黃帝時代的筮書,黃帝也稱「歸藏氏」,後夏用《連山》,商用《歸藏》,西周所用之書則冠以「周」字,名為《周易》。後者則取鄭玄《易贊》,「『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故而《周易》的「周」字,義為「周普」。

  「易」字的含義主要的說法有以下幾種:一、「易」字的篆文,《說文》訓為「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即「易」為蜥蜴之類,主取「變」之義。二、《說文》又引秘書說「日月為易」,象徵陰陽。三、《周易乾鑿度》雲「『易』一字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即簡易、變化、不變三層含義。四、「易」字的殷墟甲骨文為「(見圖片二)」,取日出之時陰陽交變之義。也主於「變易」。   

《周易》在古代文獻中常被簡稱為《易》,至西漢初年被列為「經」書之一,世人遂尊稱為《易經》。可見《周易》當以「易」為大義,而諸說紛繁,也莫過變易消息之理。

傳統說法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文王拘而演周易」,後人因此認為《易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十翼》被認為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作品。它是對《易經》的詮釋,有十篇,包括:一、彖上傳,二、彖下傳,三、象上傳(又稱「大象」),四、象下傳(又稱「小象」),五、繫辭上傳,六、繫辭下傳,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八、序卦傳,九、說卦傳,十、雜卦傳。但根據記載,《十翼》的分類方法尚有其他方式,分類方法並未達致統一。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視為《周易》的一部分。

現代說法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它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易經》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后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現時一般認為《易經》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至於《易傳》,宋代的歐陽修即已懷疑《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裡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國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清初學者惠棟說:「棟四世咸通漢學,以漢猶近古,去聖未遠故也。《詩》、《禮》毛、鄭,《公羊》何休,傳注具存;《尚書》、《左傳》,偽孔氏全采馬、王,杜元凱根本賈、服;唯《周易》一經,漢學全非。」

推薦閱讀:

美國50州合眾順序及歷史淵源
米健:略論羅馬萬民法產生的歷史條件和思想淵源
儒、佛、道三教與茶的淵源
【太極拳 淵源考證】

TAG:周易 | 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