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詩句
06-02
哲理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備受文學愛好者的青睞。它以質樸的敘述,生動的描寫,精彩的議論,鮮明的形象,通過比喻或象徵等手法,揭示某種人生感悟、社會哲理,促人聯想,啟人心扉。那些哲理名句,常常被人們銘記、徵引,乃至被視為詩文創作的揩模。世界豐富多彩,哲理詩自然也就多種多樣,諸如自然、社會、人生、理想、愛情、藝術等方面,都有許多優秀的哲理詩,值得我們欣賞和研究。描寫自然景物的哲理詩最多,也最為人們所熟悉。諸如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許渾的「夕雲乍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王安石的「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等。描寫社會政治的哲理詩,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觀點,啟迪深思。諸如左思的「世胄攝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來非一朝」(《詠史》);白居易的「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放言》);曹松的「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己亥歲》)等。描寫人生理想的哲理詩,往往都是詩人的感情宣洩,真切自然,讀了催人奮起。諸如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畫菊》);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亥雜詩》)等。描寫文藝創作的哲理詩,也同樣是異彩紛呈,對人們的寫作很有借鑒意義。諸如王安石的「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陸遊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鄭板橋的「沉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題畫竹》);張問陶的「敢為常語談何易,百鍊工純始自然」(《論詩絕句》)等。描寫愛情的哲理詩,也不乏名篇,不過這類作品,大都是藉助比喻或象徵來表現感情的。
推薦閱讀:
諸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離思》);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等。
其實,哲理詩之所以流傳千古,久唱不衰,就在於後人在吟唱引用中賦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蘊。下面僅舉幾例,談談與我們學習相關的詩句,以期共同受益。陶淵明有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時不我待,要惜時勤讀。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後兩句哲理明顯: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宋代哲學家朱熹,寫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動。
推薦閱讀:
※和尚說:古今
※每個省都有這樣一個地方,古代皇帝最害怕看到!
※古代神話中共有三位天帝?玉皇大帝是擊敗誰成現任天帝?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希臘?
※古代有賣書的地方么,或者說古代書籍如何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