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南明的比較
秦隴復國軍將士 2012/1/18 15:38:06 收藏
說到宋朝,大家都誤解宋孱弱,我已經在很多帖子裡面說明了,宋朝是被動絕不是孱弱。下面來比較一下南宋和南明,又或者南宋末和明末。因為他們雖然最終結局差異大,南宋存在了100多年,雖然南宋一直屈辱地想金送歲幣等,但最後在孟珙帶領下滅了金,一雪當年靖康恥;有人有不贊同了,說什麼蒙古人已經將金從都城北京趕走了,而且蒙古人在北方消滅了很多金國精銳,當時孟珙滅的不過是金的臨時都城裡面的金國主;這些人沒有看到的是當時金國還有一支10萬人的野戰精銳,金本來目的是靠著這支精銳南下奪取南宋以長江天險和蒙古人對抗(類似遼國滅亡後,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然而這支精銳1233年7月在野戰中被孟珙殲滅,只剩下極少數逃走,其他的要不被殺、要不被俘。就在這最後一支10萬人規模的野戰軍團(武仙軍)被孟珙殲滅後,使得攻擊金臨時都城蔡州的蒙古軍少了一個很大大負擔的時期。按說蒙古軍應該容易攻克城池了,結果金國依然在1233年9月將蒙古軍都元帥塔察兒擊敗,蒙古軍士氣低落、糧食缺乏,於是不得不向南宋求救,邀請宋聯合滅金,可見如果不是後來孟珙一路北上滅掉金國派出來阻擊的2萬多騎兵,沒有南宋方面的聯合攻城(宋軍首先攻克城池),蒙古人再打上一段時間後就不得不撤兵了,而金國至少在短期內不會滅亡了。所以說南宋最後滅了金,雖然有蒙古人聯合以及蒙古人前期殲滅很多金軍的因素,但如果南宋真的孱弱的話,怎麼樣也不能在那個時候能滅金,而如果不是南宋加入,蒙古滅金恐怕怎麼也得拖上好幾年吧。
在反觀南明,僅僅存在了20年。南明和南宋一樣對手都是東北白山黑水的女真,雖然有網友說完顏氏女真和努爾哈赤女真不是一回事情,從種種資料來看好像也確實不是一回事情,因為《明季北略》記載努爾哈赤祖先居住在現在朝鮮境內,後來才遷移到明遼寧北部和吉林地區,接受明廷指揮,而明廷給他們劃分部落領地;而完顏氏女真居住在現在黑龍江地區,最初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而且有網友還說完顏氏後人和後金努爾哈赤還有血仇,不知真假。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個金和後金都是居住在東北一帶的,而且反遼或者反明之前,以狩獵、采野山參為生的;從這一點來看兩者有相似性。當時南明的江南並沒有經歷過戰火,實力相當不錯。論實力,完全可以抵抗清軍和清廷形成對峙局面。然而沒有大順、大西等農民軍支持前的弘光朝,不過1年時間就被清廷所滅。後來有了大順軍、大西軍、「海盜」鄭成功集團來幫助,南明依然不過是抵抗了20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5679862_1.html/ ]南明和南宋差距大的原因,個人感覺有如下:
1,北宋滅亡時期宋軍依然有戰鬥強悍的軍隊,而崇禎死後的明就沒有了
完顏氏金也罷,努爾哈赤後金也罷,他們的特點就是單兵戰鬥力強(比較冷兵器主導時代,圍獵整天打野獸的狩獵民比起耕種土地的農耕民,在戰鬥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配合能力也較強(他們雖然沒有農耕民的士兵那樣經過操練來達到配合效果,但他們狩獵時候就需要配合),但是人數少經不起消耗。所以知道抵擋住早期幾輪進攻,在承受巨大損失的同時能較多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那麼他們就不得不面臨或者失敗退出、或者轉而依靠投降漢奸的下場。
北宋被滅其實是因為頗有主力西軍都在西北壓著西夏打,而金達到都城開封的時候,西軍回來勤王不僅路途遠慢、而且被內部一些文官人為堵在潼關相當長時間,從而導致了都城司令部被摧毀,宋朝皇室和大部分高層官員被俘以後,西路軍才姍姍來遲趕到。於是乎,以女真兵為主的金軍想進一步南下滅了那個漏網的皇室趙構建立的南宋政權的時(此時正值南宋政權剛剛誕生的弱小期,不僅兵少將寡、而且地盤也不穩定),就與這些西路軍交戰了;交戰的結果自然是西軍損失巨大而且後來一部分南下編入韓世忠、岳飛、吳介兄弟的軍隊以外,大部分都被滅了,西路軍後來也基本上消失了;但女真為主體的金軍損失也較大,否則不會戰鬥力急劇下滑了,到了後來金兀朮多次南下靠的更多是北方金國境內的漢民以及投降的契丹人了。正是這些西路軍拖住了和消耗了相當大的女真金軍,使得南宋方面有了喘息之機,從而積極編練出了岳家軍、韓世忠軍隊、吳介兄弟軍隊等有戰鬥力的軍隊,為後來反攻打下了基礎。後來反攻大家都知道了,岳飛等人連續擊敗金兀朮的軍隊,都到達河南等地,眼看就要直搗黃龍了,結果讓漢奸秦檜和趙構壞了事。
反觀南明,自從李自成滅掉明關內最後一支精銳之後,李自成進京後,明廷有戰鬥力的軍隊只剩下吳三桂的關寧軍了。結果是這支關寧軍是投降了清廷,為清廷入關後打天下盡心儘力,而不是向北宋末年的西路軍一樣和清廷死磕,消耗清軍有生力量。而當時大西軍、大順軍都還沒有和明聯合,甚至和明都還是對手。而南明居然採用的是毫無抵抗準備以及愚蠢的「聯韃平寇」政策,這個情況下,南明弘光朝廷被八旗為主導的清軍迅速滅掉也是正常的。
2,南宋有一個統一的核心,而南明一直內部爭鬥不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北宋滅亡時,由於宋朝的一直過分壓制武將政策,雖然導致宋朝對外被動,但卻徹底扼殺了軍閥的出現。而明滅時,明末大量的軍閥存在,這些軍閥從來都是對內壓迫老百姓有餘,對外面對清軍是一觸即潰,好一點的是戰死,差一點的直接剃髮易服投降清廷,反過來壯大了清廷力量,成為清廷南下滅明的主要力量。而北宋滅亡後,雖然也存在北方偽政權,但是除了這個偽政權來當金兵南下走狗之外,其他宋軍很少有成建制、大批量投降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就是南宋有個統一核心——趙構,雖然趙構垃圾,但總有個核心,而宋能集中力量對付南下金兵。南明就沒有了,雖然有什麼隆武、永曆等皇帝,但南明的大佬們在清兵來臨了還相互內鬥,像何騰蛟那樣為爭功勞居然對友軍自己人下手。而南宋基本上很少有這種情況發生。後來孫可望一度改變了這個局面,勉強形成以大西軍為主體的抗清核心,但孫可望後來私心膨脹導致了分裂,自此南明失去了一次改寫歷史的機會。
3,火炮的作用
火炮的出現,使得攻城力度大大加強,而守城的困難大大增加,這也是清滅明、而金不能滅南宋的原因之一。宋金時期沒有後來那麼成熟的火炮,而後來蒙古軍攻襄陽,雖然有了當時威力大的回回炮,但那只是一塊大石頭去砸牆體,雖然宋代城池牆體遠不如現在混凝土牆體結實、也不如明代牆體結實,襄陽城被砸壞不少,蒙古軍打襄陽很久才攻克,出了宋軍堅決抵抗之外,沒有紅衣大炮那樣的攻擊利器也是一個原因。然而,17世紀中期,明朝的火炮多次引進西方科技經過大量改進,威力顯然大多了,而李自成撤退時沒有摧毀所有火炮帶著火炮製造工匠,清廷完全接收了這批火炮。而這些大炮在南下攻城中起了重要作用、乃至關鍵作用。和李自成潼關大戰、攻克江陰等無不是火炮轟塌城池,如果不是火炮,恐怕清軍的損失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可見影視作品和一些史書裡面口口聲聲說什麼「八旗騎射的天下」顯然是誤導,更多是依靠火炮。
4,宋、明大臣待遇的差距
個人感覺這是除了第二點(有無核心)之外最關鍵的原因。因為雖然吳三桂投降滿清使得南明方面沒有一支戰鬥力較強的軍隊對抗清八旗兵。但是前面有李自成和清軍死磕,消耗不少清八旗兵——這也是八旗兵入關後戰鬥力急劇下降的重大原因(我的很多帖子說過)。然而,為何南宋、南明差距如此大呢?其中不得不提到人的因素。其中關鍵的官員又是一個因素,宋朝對文官的態度實在是太好了,宋的文官跟皇帝大吵,得罪皇帝一般情況下最多也就是發配海南島釣魚,可見宋文官的地位;如此一來,金蒙都不可能給出這樣的條件,所以金蒙來了,這些文官絕大多數自然是全力反抗了,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個文官集團能形成團結對外了。雖然宋的武將地位低,先是臉上刺字,後來王安石變法後改為手刺字,但是好像宋的武將收入不錯,很少有聽說過宋武將因為剋扣軍餉導致士兵嘩變,進而導致軍心不穩打戰不利的情況,而宋的武將投降金蒙的也遠比明少,宋給軍隊發餉好像也絕大部分情況下是發足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而明就差遠了,雖然明的文官也經常敢和皇帝大罵,雖然比起清那種連話都不敢說到的文字獄殘酷時期來要強多了,但明大臣罵皇帝的結果是被打板子(雖然大臣以此為榮,博取為民請命不惜犯天顏的名聲)而且還會被錦衣衛或者東廠逮捕入獄而送命的。而明大臣的收入也遠遠低於宋。所以明末文官投降比例遠遠大於宋末,雖然明文官更多也是抵抗而死或者先是抗清,失敗後隱居不與清廷合作。對於武將,明武將雖然沒有宋那樣刺字歧視,但明的武將往往是軍餉很低而採取剋扣士兵軍餉,所以明往往很多時候沒有足額軍餉發給軍隊,從而導致軍隊軍餉缺乏而軍心不穩。這個也是導致明武將投降多,而宋比較少的原因。
如果各位網友,有其他因素,可以提出來讓我了解了解。本人始終覺得李自成進京後南明弘光朝廷建立時地盤比南宋大,各方面也不比南宋差,卻一個不過20年就被滅,一個是抵抗了100多年、雖然中間屈辱,最後卻滅金報了仇;即使是金滅後,南宋以一己之力抵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古軍團(包括蒙古軍、西方色目人、北方女真西夏人和北方漢人投降軍)幾乎持續不斷的連續進攻40年,最後力竭而亡。而南明可就更多是自己消耗搞死自己。這中間確實有太多原因了。
推薦閱讀:
※哪些奶粉比較讓人放心?
※女生會比較喜歡「肌肉男」嗎?
※《隋唐英雄》與《隋唐演義》哪個更好看?
※?????比較盤量化---算算兩個人的緣分有多深
※冬天喝什麼茶比較好?(喝茶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