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柳青五記:(二)津西有大宅

來到楊柳青的遊客,一個必去的地方就是石家大院。這石家大院不僅是楊柳青的舊日名宅,它的出名更因為是清代天津「八大家」中唯一較完整存留下來的豪宅。

由於天津的歷史狀況和地理優勢,早自清乾隆、嘉靖朝開始,就出現了一批富商巨賈。這些財力雄厚之家廣置房產的結果,一時竟形成了「大宅連雲」之勢。然而,種種原由使這些豪門大宅保留下來的並不多,許多成為面目全非的大雜院而最終拆毀。石家大院的得以保留是否是因為它偏離市區、規模相對宏大又一直為機關使用有關呢?

我再次走進這座建於清光緒年間的大院,舊日的印象依稀尚存。慕名而來的遊人,被大院的建築風格和精美藝術所吸引,穿行於座座院落、甬道和廊廈之間。不知是否是因為大院的建成稍晚而當日的主人已有了新的建宅思想,它不同於一些遠離沿海地區的巨富豪宅。石家大院沒有十分高大的正門,也沒有顯眼的樓房建築。這種掩豪華於內的設計理念是否與稍後天津市內小洋樓的建築風格相和呢?這座佔地面積一萬平米、建築面積三千平米的大院分為東、西和跨院三大群落和一座精緻的花園。各院又分為若干小院落,四合成套,形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的格局。

在中式構建和中西合璧式構建的內外裝飾中,使用了大量的木雕、磚雕、石雕技藝,美輪美奐的造型使人嘖嘖連聲。大院的客廳、暖廳和戲樓都採用磨磚對縫,加上雕樑畫棟、花欞隔扇的漆飾朱彩,盡顯出主人昔日的奢華。據說,這裡當初使用的大量樟木、楠木、柏木等,都來自遙遠的雲貴。大院迎門的大影壁,由於主人心理的變化就曾經拆改過三次。由於石家大院保留了相對較多的建築雕塑實物,這裡除了展出有精詳的民俗展品、器具、剪紙等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磚雕藝術品的展出。

提起石家的發跡,可追溯到二百多年以前。石家的先人原是山東萊州的一般船家,隨著漕運最後落戶在楊柳青。輩輩單傳至石萬程(後來人稱「石萬頃」)這一代開始漸漸富足,又單傳至其子石獻廷愈加發達,遂開始重視子嗣的繁榮。石獻廷有四個兒子,分家後各起堂號為:福善堂、正廉堂、天錫堂、尊美堂。恰恰尊美堂這一支最善經營和聯絡權貴,到石獻廷的孫子石元仕時達到頂峰,曾得到李鴻章的讚許和慈禧太后的召見。現在的這座大院,就是當初尊美堂的宅第。這座大院曾來過不少達官貴人,早年的一些戲劇名家:余叔岩、孫菊仙、譚鑫培等都曾在大院的戲樓演過堂會。如今,這裡常成為許多影視劇組選擇的理想外景地。

大院還有一段特殊的歷史,新中國建立前後,天津地委和專員公署曾在這裡辦公。一些離休老人還留有當初在大院的照片。屋檐下、環廊前的集體照,各個臉上充滿著青春朝氣。這裡有一處過去劉青山、張子善的辦公室,展示著一些照片教育後人。劉、張在革命戰爭年代都曾有突出表現。劉青山1932年參加過著名的高蠡暴動,被捕後在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張子善曾參加過學潮,1934年被反動政府逮捕入獄後,積极參加了獄中的絕食鬥爭和卧軌鬥爭。當時有人請求中央考慮適當從輕。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當年的許多老人提起劉和專員張子善,感慨良久。

石家還出過一個人物,就是我國著名的話劇、電影表演藝術家、導演石揮。石揮屬於石家的「正廉堂」這一支,到石揮時已相對貧寒。幼年的他隨家遷居北京,先後當過車童、學徒、售貨員。解放前後,他演過多部影劇,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自導自演的一部老舍作品。去世後的石揮最終回到了家鄉天津西青。

「楊柳青博物館」,古老的石家大院的一個新的身份。在這裡人們看到了一個家族的興衰史,看到了一方民俗的濃郁,看到了藝術的大俗大雅,看到了歷史變遷的記錄。

(本文為修改重發稿:2005年央視網論壇、2007年新浪博客)

石府戲樓

復原的劉青山舊日辦公室

修復的石府花園

石府花園
推薦閱讀:

柳青:堅毅柔美的拚命三娘
年畫楊柳青
楊柳青木版年畫欣賞
柳青患乳腺癌與「太拚命」有關?
楊柳青木版年畫欣賞(精品收藏)(續二)

TAG:楊柳青 | 柳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