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古代美女的貼身秘密,不只是肚兜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中國古代內衣是以一種朦朦朧朧、時隱時顯、含羞內斂來抒發對美、情以及身體表現的企望。尤其在民間,中國古代內衣表現著更多的優雅與浪漫,是情和藝的完美結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語,因為社會觀念的限制,所有的人生理想在外衣上根本不敢體現,但在內衣上,可以充分描畫,盡情吐露。
中國內衣史源遠流長,各朝各代稱法不同、款式有別。正宗的內衣在背後繪製有「蛙」圖案。因為蛙的圖騰是女媧氏部落的標誌。較早的古代內衣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薄、不莊重」,「褻衣」可以簡單理解為「貼身內衣」。古代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晦迴避的。
秦漢時期,內衣叫「抱腹」
此時較常用的女性內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一般在腹部簡單地橫裹一塊布帕的,稱作「帕腹」;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的,稱作「抱腹」;而在抱腹上加以「鉤肩」及「襠」的,稱作「心衣」。
魏晉時期,內衣名為「兩當」
「兩當」最早由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內衣「裲襠」傳入中原的,後被漢族女性接受,發展為當時的「兩當」。「兩當」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既可擋胸又可擋背,貼身保暖
我們常說的的貼身肚兜,傳說是從楊貴妃開始,根據《事物紀源》中說:「貴妃私安祿山,指爪傷胸乳之間,遂作河子飾之。」河子即是肚兜,至於可以證實的記錄,是宋朝時肚兜已很流行,至清代最為興旺。從張木養收藏的300多件肚兜看來,不管其式樣如何變化,花樣如何繁多,總脫不了前面必是護著胸和肚子後面一定是空的,很像現代時髦婦女夏天穿的露背裝,不過肚兜在料子和做工上差別就大了。
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所以又有、「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元代,稱為「合歡襟」「合歡襟」是由後向前系束的。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
明代,稱作「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盡顯身材。
清代,叫做「肚兜」
清代一般是菱形狀,只有前片,後背袒露,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其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刺繡,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的帶子既有繩、絲絹,也用金、銀、銅鏈等。
近代,即民國初年,女性開始注重身體曲線,於是便產生了形制較窄的「小馬甲」。小馬甲」一般以對襟上的扣子開合,其吸收了西方內衣束胸的特點。而「小馬甲」後來也逐步演變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胸罩」
推薦閱讀:
※Yumi Lambert,貴族感的年輕爛漫。
※經典外國美女--泰勒·斯威夫特
※如何評價萬茜的長相?
※為什麼很多姿色平平的女生在知乎上爆個照就可以幾萬粉,其他社交平台就達不到這個效果。?
※「絲路魅影」之俄羅斯新生代模特:雅娜(YANA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