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七生醫論(二)

陰陽體象 治病之道,首明陰陽。天地水火金木,五臟五行,陰陽體用,宜從卦象求之。陰平陽秘,是謂無病。陰陽偏頗,爻象即乖。水火失真,天地異位。當補瀉兼施,扶抑隨宜,察其動靜,調其升降,令其回複本象,則陰陽平和,諸病自已。如以水火象心腎:離中不虛,則心陰不足,神不寧謐,有浮越妄動之虞;坎中不滿,則腎陽內虛,精不化氣,有沉潛漏瀉之疾。知其虛實,治在其中矣,余仿此。 水土之辨坎卦二陰一陽,五行屬水,陰為體,陽為用。腎氣丸為補水之方,是以陰多陽少,潛陽丹、滋腎丸、封髓丹之意亦然。若陰僭陽位則三爻皆陰,變為坤卦,水化為濕,不能載陰上濟心火,反克水作寒濕下凝,阻隔陽氣降路,唯四逆輩大劑溫通方可開其降路,引火下達。導龍歸海,引火歸元,此之謂也。 先後天之本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岐伯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腦髓雖為先天,亦不妨稱腎為先天之本。蓋本者,所自出也。腎所藏之精延脊髓隨督脈上升之氣還精補腦,腦髓者,從腎精得養,即本於腎也。故稱腎為先天之本,無咎。 脾為後天之本者,凡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為後天所成,賴飲食所化之水谷精微奉養。脾為胃行其精微,上歸於肺,肺朝百脈,流溢布散,達於全身。脾虛則不能輸布供給,周身秉氣衰少,形之盛衰,皆緣脾氣運化之強弱也。故脾為後天之所本也無咎。 非典病人為何發生骨壞死 非典病人用激素「治癒」後為什麼多數發為股骨頭壞死了呢?其實問題就出在激素上。 眾所周知,激素的作用是非常快捷有效的,但激素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用後病情往往會反覆發作,而且再次複發後程度會更重,同時還會造成一些其他方面的損害。骨壞死無疑是這些損害中比較嚴重的一種。 非典的癥狀雖然發在肺部,但腎中元氣虛弱不能鼓舞正氣抗邪也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原因。但激素的治病作用卻不是通過扶助元氣來完成的,而是通過不斷調動元氣完成的。 接下來,有必要在這裡探討一下激素產生作用的原理。同樣眾所周知,運動員服用激素之後會大大提高運動成績,但「副作用」之大也與成績一樣驚世駭俗,很多「健兒」倒地猝死的場面更令世人觸目驚心,世界女子百米記錄保持者格里菲斯喬伊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實原因很簡單,激素的作用是靠瞬間調動大量元氣完成的,人體長期儲備的精微物質突然轉化為能量爆發,在這瞬間的爆發之中,記錄被重新書寫,疾病也暫時消失癥狀。 但是,人體的能量基礎畢竟是有限的,長期不斷地調動元氣來完成人體能力無法承擔的工作,必然會造成人體能量的最終枯竭,導致元氣瞬間消散。運動員的暴斃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 同樣,非典病人在元氣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又被激素大量調動來解救肺部的燃眉之急,造成腎中本部空虛就不可避免了。而腎主骨髓,主藏精。腎氣大衰之際自顧不暇,自然就無法完成藏精生髓的工作了。於是,骨壞死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醫道如是 升降出入者,氣化也,功能也,陽也,形而上者也。 器宇聚散者,形質也,結構也,陰也,形而下者也。 升降出入不離器宇,陽在陰中也。經云:陰者,藏精而起亟者也。 器宇皆有升降出入,陰居陽內也。經云:陽者,衛外而為固者也。 故曰:陽者,陰之使也;陰者,陽之守也。反之亦然,蓋陰陽互為體用也。 陰陽互根,水火既濟。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和平之象也。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相併之象也。 故曰:生之本,本於陰陽。離陰陽則器宇聚散之升降出入無法言說矣,不明此者,不足以言中醫之理。欲離陰陽而談中醫,不異欲廢繩墨而辨曲直,舍規矩而求方圓也。故謂之無知,謂之妄作,無增益亦無減損,名副其實,恰如其分。反是方可語之以中醫之理,引之入中醫之門。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笑固由之,門亦隨之而闔,非欲拒之,蓋障由內起,魔自心生,明昧在己,非外人可以昭之昏之者也。 人道如是,佛道如是,萬法莫不如是。醫道又何能獨外之乎? 精氣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太極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昇陽降,清濁攸分。清升者為天,濁降者為地。天為陽,地為陰,陽化氣,陰成形。動極靜生,靜極動成,生成之際,天地氣交。人以天地之氣生,是以言人者求之氣交。人始生,先成精。精者,天一所生地六所成之水也。在卦為坎,在臟為腎。外陰內陽,陰平陽秘。陰陽合和,是為腎水。坎中一陽,即先天元氣。坎外二陰,即先天元精。精主收藏,氣主升發。精氣化醇,生生之本。分之而不可分,合之而不勝合。有所盛衰,亟當扶抑。勿令壯火食氣,尤忌沉寒噬精。精足則氣自盛,氣盛則精自足。精氣本為一體,氣精原非二物。一榮俱榮,一損皆損。是以腎氣丸滋陰即為補氣,四逆湯扶陽正是益精。以其陰陽原本互根,水火相為體用。人從精生,身以氣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純陰純陽,皆非人氣也。 辨死 1、水火失根之外熱內寒上熱下寒誤做真熱治以寒涼者,從局部到整體慢慢死。(時下之中醫清熱西醫消炎多屬此類。最初表寒里熱,經過清熱涼血引邪深入,最終表熱里寒,坎卦變成離卦,封蟄變為浮越,終至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而死。) 2、太陽經傷寒證,表為寒束,無汗,惡寒發熱,本當以麻黃湯解表。反誤以寒葯清里,必發臟病。少陰宿秉內寒者,兩寒相感,裡應外合,深入骨髓,發為白血病。不得正治者,死。 3、水氣凌心之心臟病,誤以寒涼消炎清熱者,暴死。(西醫所謂心急梗塞) 4、少陰宿秉陽虛,太陽傷寒為庸工誤用寒涼引入少陰者,發為腎病。迭經誤治,終至腎衰(癃閉,西醫所謂尿毒症)。西醫換腎透析,元氣離散者,死。 5、太陰虛寒下利久作濕熱治,發為反胃不食,不得正治者,死。 6、陰陽兩虛,精虧血少,脈微欲絕,誤以大劑辛溫之品壯火食氣者,死。 7、陽明燥實失下者,陰竭,死。 8、少陰寒極失溫者,陽脫,死。 9、離中一陰將竭,陰從下脫,大下者,死。 10、坎中一陽將竭,陽從上脫,大汗者,死。 11、傷精損氣,陽痿不用,屢以春藥興陽者,暴死。 12、以激素激發元氣,化作動力做孤注一擲者,暴死。 13、元氣欲脫,發為高熱,此為剝陽之象,亟當復之。誤做溫病清之者,死。 14、下焦寒濕誤做濕熱治,必損腎陽,再經西醫消炎,或用激素,久之漸成腎衰。若不得正治者,死。(龍膽瀉肝丸所致之腎衰,皆是盲醫誤葯所致) 15、神昏譫語,循衣摸床,實證失下者死,虛證久病者死。 陰陽男女 陽化氣,陰成形。乾象男子,以自強不息為主;坤象女人,以厚德載物為順。是以天之氣不可以不高,地之土不可以不厚。察今之世,悖於此理,男子多壅滯之形,女人盡枯槁之象,陰陽反作,虛實顛倒,此所以稱作末世,所謂科技文明者,正形其衰象,不可以作進步觀之也。 心汗陰陽 心之液為汗,心液不藏,則發為汗,陽不攝陰也。心屬火,在卦為離,內陰而外陽,陰能攝陽,則離陰右降,覆火下濟腎陽。離陰不足則心火不降,心內煩熱。若火雖外炎,而寒氣內凝,格陽外散,外熱內寒,則非陰虛所致。此心陰不得腎陽上濟,反受水氣上凌,凝冱不化,寒從內生也。陰凝於內,則陽氣外格,蒸泄於外,汗證於是作焉。心陰外散,不得下濟戊土,則胃中津液不足,濁陰不得順降,嘔逆發矣。心火不能下濟腎陽,己土不得坎陽溫氣生髮,則寒濕下陷,泄瀉生矣。治當內散其寒,外斂其熱,陽氣內收,寒必外瀉,寒氣散盡則水火相交,陰平陽秘,氣津可以不外泄矣。 養生箴言 1、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 2、名過傷肺,色過傷腎,財過傷肝,食過傷脾,睡過傷心。 3、肺病者宜逃名,腎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財,脾病者宜節食,心病者宜減睡。 4、減食以助葯,增睡以節耗。舒以養體,緩以卻勞。 5、無病時以勞動養陽,有病時以安靜養陽。動能生陽,亦能散陽。靜能傷陽,亦能斂陽。 6、病有百葯不痊者,當靜室問心,知因達果,可以無惑。治法宜在懺悔中求之,體力不足,輔以心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云:致心一處,無事不辦。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為艮,陽氣在外,陰體未成,最忌陰氣感召。是以遇少女則為損,遇長女則為蠱,遇老女則為剝,皆陽損陰傷之象也。當以師友之道導之,使進於學,則遇中男為(開)蒙,遇長男為頤(養),遇老男為大畜(存),皆陽生陰長之象也。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之謂歟?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則損肺氣;腎病者宜戒色,色鬼每虧精,精虧則損腎氣;肝病者宜散財,財主每使氣,氣盛則損肝氣。脾病者宜節食,食客每多納,納多則損脾氣。心病者宜減睡,睡蟲每多眠,眠多則損心氣。 9、雨,天氣之降也,過降無疏泄之途,則發為澇,在人為水腫,治當溫升地氣,宜真武湯之屬;雲,地氣之升也,過升無斂降之路,則發為旱,在人為氣脹,治宜涼降天氣,宜生脈散之類。腫脹關乎陰陽升降,天地交通,宜於根本處求之,不可見腫但言利水,見脹惟知破氣也。萬病皆當作如是觀。 冬夏與寒熱;陰陽與壽夭 夏天日照時間長,萬物生長靠太陽。冬天日照時間短,萬物收藏不露臉。 夏天八九點鐘還亮著,冬天四五點鐘已黑了。 夏天像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而動作不衰。冬天像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而動作皆衰。 夏天陽盛,陽盛者壽。冬天陰盛,陰盛者夭。 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此之謂歟? 但是,夏天之所以生命力旺盛者,是得力於秋冬的收藏。冬天之所以生命力衰敗者,是緣自於春夏的耗散。 所以,經又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奉其人夭。 傷寒則救其陽,如冬天之厚衣燒火取暖。傷熱則救其陰,如夏天之搖扇入水取涼。 嚴冬無衣與火,人必凍死。盛夏無扇與水,人但苦活。 由此可見,寒與熱,陰與陽,與人之生與死,壽與夭,究竟是何關係。 由此可知葯之寒熱溫涼,何者與人之常情更相宜也。 薑桂附養陰之理陰者,藏精而起亟者也。是以秋冬養陰即是養藏。精為奉生之本,化氣之源,故當藏而不瀉。然相火秘藏,在乎厥陰能合。厥陰能合,在乎太陰能開。太陰能開,在乎少陰能樞。少陰能樞,在乎太陽能降。少陰(君火)能樞(轉),太陰能開,然後厥陰能合,陽不外瀉,精氣方藏。薑桂附,所以開太陰樞少陰降太陽者也,故能助收藏(養陰)。若但以清滋之品為助收藏之道,則恐南轅北轍緣木求魚矣。經云:「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桂),致津液(姜),通氣也(附)。」請事斯語。 從運氣角度再論非典證治 癸未年,火運不及,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 上一年壬午,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六之氣主氣太陽寒水,客氣陽明燥金,金水相生,寒涼太過。 再看癸未年: 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厥陰風木。上年金水之氣內凝,必致相火離位。相火失位,多客於厥陰。厥陰主令,火必外發。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此溫乃相火離位之溫,亦為火郁之溫。寒氣內侵導致相火離位,當散寒回陽。寒氣外凝導致火郁,當散寒解郁。 二之氣,主氣少陰君火,客氣少陰君火。君火重明,必復去歲金水之勝。木郁欲達,必然上沖;火氣來複,必然外散。木氣上沖之位在金,火氣外散之位在皮,皆肺之所主也。寒氣雖散,火氣過發,肺金反成焦枯之地矣! 三之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太陰濕土。土來生金瀉火,火氣得瀉,受克之肺金得解。一交土氣,病必向安。 四之氣,主氣太陰濕土,客氣少陽相火,濕土主令,病氣必終。土能生金,陽明能合,相火可以歸位矣。 由是觀之,此病起因在於寒凝,寒凝傷腎,相火不藏,郁於厥陰而沖於陽明,導致合機不利。因木火用事,衝剋金位,故病發於肺。治法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太陽不開,則鬱火不散;厥陰不合,則相火不歸。治在中土,土氣用事,則火氣得瀉,厥陰陽明乃合。故氣逢濕土,其病不治自已。當其相火失位之時,當導龍歸海,不可直折,一切清熱瀉火之葯不可妄施,否則恐致火滅灰飛之禍,慎矣哉! 註:癸未年,火運不及,故寒水來乘,受病者火也,土氣來複。是為寒疫,非瘟疫也。西醫所謂細菌性疾病多屬溫,病毒性疾病多屬寒 附:胡希恕辨方證治癒非典型肺炎  吳某,男,22歲,住院病案號54。   初診日期1959年12月15日:發熱惡寒二天,伴頭痛、咽痛、咳嗽、胸滿胸悶,經X線檢查:為右肺下葉非典型肺炎。  既往有肝炎、肺結核、腸結核史。常有脅痛、乏力、便溏、盜汗。前醫先以辛涼解表(桑葉、銀花、連翹、薄荷、羌活、豆豉)一劑,服後汗出熱不退,仍繼用辛涼解表,急煎服,高燒、自汗、頭痛、咳嗽、胸悶、惡風、脅痛諸症加重。血常規檢查:白血球8100,中性70%。14日靜脈輸液用抗生素,當夜高燒仍不退,體溫39.4度,並見鼻煽、頭汗出。又與麻杏石甘湯加梔子豉等,服三分之一量,至夜11時出現驚悸、肢涼。因請胡老會診。  胡老據:晨起體溫38.2度,下午39度以上,呈往來寒熱,並見口苦,咽干,目眩、頭暈、盜汗、汗出如洗、不惡寒,苔黃,舌紅,脈弦細數,認為證屬表已解,連續發汗解表,大傷津液,邪傳少陽陽明。治以和解少陽兼清陽明,為小柴胡加生石膏湯方證:   柴胡五錢,黃芩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党參三錢,大棗四枚,炙甘草二錢,生石膏二兩。  結果:上藥服一劑,後半夜入睡未作寒熱及盜汗。16日仍頭暈、咳嗽痰多帶血。上方加生牡蠣五錢,服一劑。17日諸症消,體溫正常。12月22日x線檢查:肺部陰影吸收。   在會診時胡老特別指出:辛涼解表只是定了一個大法,並沒有進一步辨清具體的方證,因此治療用藥偏於盲目,過度解表使津液大傷,造成汗出熱不退或更甚。把肺炎的發熱分為風寒、風熱所致是片面的,即使得知是風寒或風熱,也要看患者所表現的癥狀,不論是風寒還是風熱,都可能在人體產生或熱或寒、或虛或實、或表或里的癥狀。分析這些癥狀所應歸屬的方證,才能明確當用方葯。故胡老特彆強調,中醫治病辨證論治,不但要辨六經八綱、臟腑陰陽,更要辨方證,辨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續,它既是辨證的具體實施,也是辨證的基本功。也就是說,治病不能只是治療大法如辛溫發汗、辛涼清熱、清陽明熱、宣肺化痰……更重要的是要明確對證的方葯。也就是說,辨方證比治療大法更重要。對此,歷代醫家早有認識,如方有執研究《傷寒論》曾強調「守一法,不如守一方」,即是強調辨方證。 評:1959年,己亥,土運不及,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12月15日正當六之氣,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少陽相火。主勝客,是為逆。相火被郁,反上沖肺金,胡老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樞轉少陽,並清陽明鬱熱,又加生牡蠣引火歸元,是為正解,故二劑而愈。經方運用得當效如桴鼓,古人豈欺我哉! 火神吟 會使用火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水不會治便泛濫成災,火不會用便文明不顯。所以,治水與用火為史前文明兩大盛事。保存火種,預防水災,為人類文明傳承不朽功勛。 人類的文明是從會用火開始的,人類的興盛是從會治水開始的。火風鼎,風遇火則文明昌盛;水風井,風遇水則文明陷落。 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遇火則生,遇水則害,此中道理不亦明乎? 水神已撞不周山,惟見水鬼滿世間。若非火神擎紅日,黑浪滔滔絕人煙。 水中有火方為精,坎內無陽是寒冰。寒冰不能生肝木,氣滯血瘀因此成。 心主藏神君火明,君火本從天地生。天地相交陽化氣,陽化為水陰成形。 水冰地坼主藏精,藏精原本為春生。春生夏長秋收穫,收穫得來不可輕。 收穫得來本是精,是精原為奉春生。春生夏長陰陽盛,陽盛陰成君火明。 天地陰陽一氣通,一氣出入水火功。水升火降樞機轉,樞機全賴地風升。 君火以明相火位,火位從來出智慧。智慧彰顯文明生,明生暗退神為貴。 不識真火,讀遍醫書終無用 護住陽神,融通氣血始成精 不讀張仲景,辨證無要領。不讀鄭欽安,陰陽不過關。 不讀傷寒論,下手沒分寸;不讀本草經,用藥總不應。 學醫當如張仲景,方證對應如形影。 學醫當如鄭欽安,明辨陰陽若判官。 為何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司神明,相火司氣化。氣化之本在坎陽,氣化之標在膽木。甲己化土以生萬類,木生則水土穩固,厥陰合之也。厥陰之合為生髮中之收斂,所收斂者即少陽相火也。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決斷力取決於相火之強弱,故格言云與有肝膽人共事,果決不疑故也。故《六節藏象論》雲「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也」,取決於膽,三焦之氣化由此生,五臟六腑功能由此成故也,非從屬之謂也。 君相二火與小柴胡 君火以明於上,相火以位於下。各當其位,各安其宅,升降出入,中氣斡旋,則氣立如故,神機不息。若兩火相遇,則成炎上之勢。西醫所謂之炎症並發,中醫所謂之火病齊作。君相不安,將軍憤怒,風起雲湧,水冰地坼,天下大亂矣! 相火當位,則為動力之源。相火離位,則成燔灼之勢。當安其宅,以復其位。不可折之,不可滅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樞機動轉,則其歸路通矣。相火歸位,燔灼自息。此小柴胡湯所以獨稱和劑之由歟? 2005年運氣災疫(肺病)預測 乙酉年,少商金運。酉自身屬金,又為燥金之氣,是為太乙天符。 上半年陽明燥金司天,可補運氣之衰。下半年少陰君火在泉,便有火氣來乘。 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太陰濕土,木來乘土,金失化源。 二之氣主氣少陰君火,客氣少陽相火,二火合明,已有來犯中運之意。 三之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陽明燥金,主來勝客,好在尚屬燥金司天所管,是為小逆。 四之氣主氣太陰濕土,客氣太陽寒水,又是主來勝客,逆也。土水相剋,火勢少衰。 五之氣(9月21日-11月21日)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厥陰風木,主氣勝客,是為大逆,必為木之子在泉君火來複,所謂「邪氣化度」「災七宮」者也。七宮為正西方,在事為工業器物,在人為肺,火克金之象,屆時恐西方「非典」死灰復燃,不能自救。葯食宜咸寒之品,方當於陽明篇中求之。 六之氣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少陰君火,客氣再為主氣所勝,水來救金,子來救母,所謂「熱化寒化勝復同」也。其時火氣平息,金氣得復,更有次年太羽先來司天之水解圍,可以無憂矣。 三四五六氣皆為主氣勝客,是為逆,逆則生變。太乙天符為貴人,經云: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暴死者,其陽明急下證之屬乎? 原理:金運不及,故有火氣來乘,災在西方,病在肺胃大腸。有勝必有復,有盛必有衰,最終故有水氣來複。 (六氣病模式)高血壓的六種病機 高血壓為西醫病名,西醫以指標定病名,不明其理,罕中病機。治療則或擴張血管,或利尿減血,與病因了無交涉,雖或一時緩解,實則破壞血管彈性,損害心腎功能,正所謂無知妄作也。 此病為陽不能入陰或陰不能出陽所致,也即陰陽不和之病,和之則愈。 陽不能入於陰則氣血浮散於外,故舒張壓升高。 陰不能出於陽則氣血沉斂於內,故收縮壓升高。 陽不入陰,或為在上之陰虛不能斂陽降入(陽明不合),治屬白虎瀉心麥門冬之屬;或為在下之陰盛格陽於外(太陰不開),治屬理中四逆真武之屬;或為在下之陰陽兩(精)虛不能攝陽入內(相火不位),治屬腎氣丸小柴胡之屬。 陰不出陽,或為在下之陽虛不能載陰升出(厥陰不合),治屬當歸四逆吳茱萸烏梅丸之屬;或為在外之陰盛格陽於內(太陽不開),治屬桂枝麻黃小青龍之屬;或為在上之陰陽兩(血)虛不能引陰出外(君火不明),治屬黃連阿膠酸棗仁炙甘草湯之屬。 四屬陰而二屬陽,陰病多而陽病少。若見血壓升高,即一味平肝潛陽或滋陰降火,只見陽而不見陰,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恐未得一二已失其六七矣! 再論現代養生宜用火 養生之要,虛靜為保。誠然。但現代人靜不下來,只好不斷補充動力,此乃工業社會之必然,無可如何者也。動力者,火也。生火者,能源也。故工業最重能源,人生亦耳。 給現代人治病,不是給上古真人治病,上古真人法於陰陽合於術數外避邪風內守精神,身無奇病,外無所累,又何勞藥石之力哉! 養生不用火(保藏之意也),守靜也。靜者之守,也不過使這點生命火種常燃不息而已,絕不是滅了火。火滅則人亡,這是萬古不易之理。 今之人動多而靜少,常耗散而不內守,多致陰邪內侵,再不補充能源續其火種,生命之火何得常燃而不息邪?故現代之欲養生卻病者,不可不於火字再三致意焉。 焚膏繼晷,油盡燈枯。此非用火之道也。 添膏續焰,微明不息。此乃用火之道也。 陽化氣,陰成形。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勞者溫之。是以養陰即是養陽,培水正為蓄火。火滅則生機息,陰盛則陽化滯。化生不成,形神俱損,陰陽兩消,水火離散矣。尚何生氣可言哉! 問世間,心為何物? 心為五臟之一,主血,藏神。為人體的發動機,神明的駕駛室。言其陰體,則屬形下而為臟器;言其陽用,則屬形上而為神明。其實皆一物也。一物者,兩神相搏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渾然一體,居天地氣交之中,與天地相參,並稱三才。本位之間,塊然獨立者,一身而已。一身必有一心為之主宰,一心必有一神為之操縱。身心不二便是人,身心相離便是鬼。鬼者,歸也。歸於幽冥之府,絕於天日之間,純陰之物也。是以陰陽和合便是人,若分為兩物則死矣。於心亦然。 寫給冬不藏精者 春天的腳步近了。 經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今年這個時候是六之氣,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厥陰風木。木氣瀉水,腎精失藏。風木先來,有厥陰不合之象。厥陰不合,則相火必然妄動。 不藏於精者,目前很容易表現出明顯的水不涵木之象,如無事生非,多言易怒,尋釁滋事,頂撞謾罵等事。男性還易出現早期前列腺炎癥狀,小便頻數,小腹脹痛,陽事欲動,卻每每半途而廢。「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早露端倪。 其人必左關尺脈大而弦,或有數意,寸反不起。右尺則浮弦而細,微緊,沉取則空。右關浮取弦,沉取緊,有外格之勢,寸反沉牢而滑。 相火不位,君火不明。樞機不轉,開合不利。正氣浮散,邪氣橫行。若不早做定奪,恐難逃七宮之災。 建議:亡羊補牢,桑榆非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獨卧遠房闈,是非少思量。神內守,莫張狂。 方葯:桂附地黃丸加芍藥甘草湯。(如胸痛乾咳者加生脈散) 陰陽當和 陰陽是同一事物的正反兩面,陰陽的性質是相對的。得到陽光照射的一面為陽,得不到陽光照射的一面為陰,這是陰陽的本意,故陰陽從阜,是從部位上劃分的。 引申為事物相對不同的屬性,則萬物皆有陰陽,《內經》所謂「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皆是相對而言的,離開了對偶,也就無所謂陰陽。 然對偶之間,必然又有統一,所謂整體是也。《金剛經》所謂: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道德經》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說的都是離一切對待分別相的事物本體,本體離相,故離一切言說。 儒家所謂「執兩用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內經》所謂:「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則為相用之顯發,然仍以本體為重。表現在四時規律上就是「土不主時」,表現在人身上就是「脾之善者不可見」。不可見則陰平陽秘,可見則陰陽離決。這個離四相絕百非的不可見者,也就是一切生命的本體,亦即一切運動的主宰。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亦云: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此中立不倚,無過不及者,即醫家求之不可得之「陰陽和故能有子」、「萬物抱陰而負陽,沖氣以為和」之一團「和」氣歟?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願與諸同道共勉! 天理與人道 天理與人道是兩個範疇,重人道者往往輕天理,實際上悖天逆理的人道即使信受奉行者再眾,最終還是難免受到天道的懲罰。天之道,損有餘而不不足;人道則相反,損不足以奉有餘。中醫之道法自然,屬於天道範疇,是非不明的人是很難分清天道與人道的,反以人道非天,是謂大謬。 最為悖逆天道之舉就是西方的所謂工業文明,違背自然之理,謬為化合分解之術,遂令小小環球,烏煙瘴氣,再無文明之象可言。更為危險的是,竟以地球之骨髓為燃料,資彼無謂消耗之用,令地氣不藏,四時失序,六氣恣意橫行,五行不能順生,天地否隔,火水未濟,轉眼間即將元陽外散成分崩離析之態矣。 垂死之際,猶不知悔,尚堪與天地相參並稱三才邪?實禽獸不如,愚痴更甚,有何面目承天地孕育雲行雨施生長收藏之德化邪? 解讀時方:從五積散說起 時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屬宋太醫局彙編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簡稱局方。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劑除了補血補氣的四物四君子,就當屬燥濕化痰的二陳湯了。而在二陳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另外兩個方劑也是同樣出名,直到今天仍然不斷被廣泛應用著,一個是藿香正氣散,一個是五積散。尤其是五積散,時人甚至有「一首五積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說,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汪訒庵在《醫方集解》中將五積散歸入表裡之劑,稱其為「解表溫中除濕之劑,去痰消痞調經之方」,「能散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足見應用範圍之廣泛。 下面就從五積散的組成看看它是如何散五積的: 麻黃,白芷:散太陽、陽明之風。 乾薑,肉桂:溫太陰、少陰之寒。 蒼朮,厚朴:平胃燥濕。(平胃散) 炙甘草,陳皮,半夏,茯苓:化痰理氣。(二陳湯) 當歸,川芎,芍藥:活血化瘀。 桔梗,枳殼:升降開合。 從中可以看出,時方的組成對應的往往是有形的積滯,多從臟腑用藥。與經方通過六經辨證,從六經氣化的規律調節陰陽氣機的升降出入,以及六經的開合樞屬性與四時六氣相應為角度的制方原則大不相同。可以說,經方對應的是證,時方對應的是病。證是病的前提條件,病是證的表現形式。經方通於六經,時方拘於一時。一為本,一為末。可以溯本求源,不可捨本逐末。 時方與經方並稱,由來久矣。經則經久不變,從經典出;時則與時俱進,由時人造。一為常,一為變,知常方可達變;一為本,一為末,得本自不愁末。二者關係,可作如是觀。 內經云:治必用方。方者,據於理而依於法,然後合為葯。可以養生,可以治病,可以為天下式,可以為萬民則。時方比於經方,則易解而難用。易解者,其理淺而近;難用者,其法粗而疏。 以五積散觀之,雖不難取效於一時,而終難呼應於六氣;昧於理而明於法,粗於方而精於葯。此其陋也。而時人頗喜之,此其所以稱為時方耶? 批《臨證指南》席姓醫案 席姓。脈左數右緩弱(水虧不能涵木之象),陽根未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言不虛也),陰液漸涸(木瀉水氣),舌赤微渴(水不濟火),喘促自利溲數(火逆於上,水氣不藏),晡刻自熱神煩,囈語(陰不能斂陽下降,反成火侮金之勢),夫溫邪久伏少陰(此溫乃精損不能納氣所致,何以忽然喚作伏邪),古人立法,全以育陰祛熱(育陰則熱自平,何必再祛熱),但今見證,陰分固有伏邪(邪正豈可混淆),真陽亦不肯納(陰為陽之宅,是陰虧不能納陽,非陽不肯納陰也),議仿劉河間濁葯輕投(重濁為陰,輕投取陰中陽之意),不為上焦熱阻(意思可取),下焦根蒂自立(理固如此,力不足則不能紮根深入),冀其煩躁熱蒸漸緩(欲得其用,先培其體)。 熟地炭茯苓淡蓯蓉遠志炭川石斛五味子(經火成炭,雖有交濟水火之意,而潤化為燥,於本意不合) 又(再診)晚診,陰中伏邪(癥狀未減),晡時而升(火未能降),目赤羞明(炎蒸於上),舌絳而渴(心火上炎),與育陰清邪法(不足者陰,有餘者陽,育陰攝陽可矣,胡云清邪)。 生地炭(地而成炭,何潤之有)元參心川石斛炒麥冬(又榨其汁)犀角石菖蒲(當斂反散,不知何取) 又(三診)脈左數右軟(不知服藥幾劑,脈象居然無變),舌乾苔白,小溲淋瀝(火象),吸氣喘促(焦滿之象),煩汗(鬱蒸之象),乃腎陰不承(焦炭之過也,若徑潤之,何至如此),心神熱灼蒙閉(用藥之過耳),議以三才湯,滋水制熱(火已化燥,此時方潤,晚矣),三才加茯神、黃柏、金箔(此時本宜清散,反去沉降,又錯過一步),晚進周少川牛黃清醒丸一服(當真助邪深入矣)。 又(四診),昨黃昏後,診脈較之早上,左手數疾頓減(果然收納成功),唯遲中垂而仍動(奈何火邪內陷矣,此亦焦炭之過也),囈語不已,若有妄見(擾動元陽,躍躍欲飛),因思腎熱乘心(當思此熱何來),亶中微閉,神明為蒙,自屬昏亂(越治越亂),隨進周少川牛黃丸(手忙腳亂矣)一服,俾瀰漫無質之熱(已成焦躁,雖無質而其勢難當),暫可降泄(勢已成而後葯之),服後頗安(可以居功耶),辰刻診脈濡小(元陽被伐),形質大衰(氣損及形,陽損及陰),舌質色淡,下利稀水(少陰三急下證作矣)。夫救陰是要旨(此時才醒),讀仲景少陰下利篇(才想起仲景),上下交征(何至於此),關閘盡撤,必以堵塞陽明為治(不知所云),以陽明司闔(陽明之闔乃降,非堵塞之意也),有開無闔,下焦之陰仍從走泄矣(原來仍在夢中)。議用桃花湯。 人蔘赤石脂炮姜白粳米(當瀉反塞,背道而馳) 又(五診),晚服照方加茯苓(無足輕重,於事無補)。 又(六診),脈左沉數,右小數(數為虛象,陰陽兩傷矣),暮熱微汗,時煩,辰刻神清(胃土但能用事於本辰,將敗矣),虛邪仍留陰分(當思邪從何來),議用清補(不亦晚乎)人蔘茯苓川石斛炙甘草黑梔皮(何用)糯稻根須(何用)又(七診),金匱麥門冬湯(初若用此,斷不至是。七診之後再無言,起與不起,不了了之,正此老醫案之一貫特色也)。 三七生曰:此老乃溫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後世宗之者不計其數,子孫滿堂,可謂螽斯振振矣。而祝氏味菊乃謂彼久負盛名為人稱道之所預見之舌脈種種,皆為其治後所成,先造其病,後施其手,輾轉反覆,不知所終。初尚疑惑,窺於斯案,可以知之矣。今溫病之法橫行,乃至後世通以辛涼之劑治傷寒,畏辛溫如鴆毒,甘苦寒如瓊漿,引邪深入,剝損元陽,使救人之法反成戕生之術,始作俑者,不知其誰。葉氏於醫門,當有功績,然於此案觀之,終難定其一生功過多寡也。 四象五味體用說 五味入五臟,除中土之外,四方的金與木、水與火之間的味與所入之髒的「氣」方向正好相反。比如肝,其本性是主生髮、升散,向上向外,而它的味是酸,主收斂,向下向內,它的性與味的方向正好相反。實際上這裡有一個「體用」的關係,臟之性屬於「用」,而其所入體的味對其性是一種克制,剋制太過也是一種「損傷」。同是一個酸味,既能補木之體,也能瀉木之用,所以說「辛以補之,酸以瀉之」(藏氣法時論: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實際上就是對「用」來說的。肺之性主收斂,而其味為辛,主發散,與肺之性正好相反。肺居上主降,體屬陽,用屬陰。這個陰之用主收斂,所以說「酸以補之」。酸味補的是它的「用」,不是補它的「體」。對肺之用而言,謂「用酸補之,辛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再說水與火,火之性本來炎上,但它的味為苦,苦主內藏,能堅守;水之性潤下,而其味為咸,鹹味外化,能軟散。水性為寒,寒性主收斂堅固,但它的味反而主耎散(軟);心性為熱,熱性主炎蒸升散,而其味苦,反而能堅守。性與味的性質互相為用互相補充。總而言之,就是心與腎、肝與肺之味能互補:金之味能補肝、補木;木之味能補肺、補金;火之味能堅腎,「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水之味能軟心,「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這四味屬於四象,它們之間有一種互補的關係。而土因其居中,不與四維同論,以甘味調和百葯,溫補四象。這與用藥關係很大,如生脈散是補肺的葯,桂枝是補肝的葯,白芍是瀉肝的葯,麻黃是瀉肺的葯,肺虛的不能用麻黃,麻黃湯是瀉肺之邪實,生脈散是補肺之正虛,但都不能缺少甘葯以和之。 溫葯五虎將之附子 太極動轉,兩儀乃分。清升濁降,天地定位。乾為天,坤為地,萬物之覆載也。乾卦中爻與坤卦交,然後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後天用事,先天退位。天一者,先天元陽也,秉乾運之力,為生命之根,性本屬火,安宅於水,即坎中一陽也。坎陽內秘,則腎水溫升,骨髓充滿,陰成陽化,形氣充盛。後天因之化生,木火從其布散。一身氣血,四肢百骸,皆從此一點元陽先天火種孕育而成。後天脾胃賴此火以蒸騰,胸中大氣藉此火以鼓盪。魂魄因之而安寧,精神因之而清靜。實安身立命之根基,生精化氣之泉源也。 或有神盪,精乃不藏,元陽外越,寒邪內傷。或妨其升路,或阻其降途,使其根本不固,枝末不舒。神氣不能周遍全身,精血不能濡潤整體。當是時也,亟當助其陽用,掃其陰霾,開其閉塞,通其凝滯。使元陽復歸本宅,使生氣重達四末,使內外出入通達,使上下升降順暢。然後撥亂反正,轉逆為從矣。 然守成興廢必待良相,戡亂破賊須有猛將。當是時也,內能成回陽救逆之功,外可當散寒通滯之用者,非附子莫屬。附子者,性大熱,味辛,種於冬至,收於夏至,當一陽初動之時,秉先天乾健之力。能散沉寒痼冷,可生少火殘陽。制後色黑,五行屬水。合土可伏,並金可攻。與姜草同施,可攻可守,能回四逆,實扶陽抑陰第一猛將也。舍此他圖,是置張飛而用廖化之屬耳。 白細胞為什麼會「異常」增生 白細胞是人體的防禦力量,只有當外邪內侵的時候白細胞才會升高(西醫理論如是說),也就是說白細胞是自身免疫系統為抵抗病邪(注意:不是病毒,病毒可見,此邪氣為寒,非顯形物質,所以顯微鏡下不可見)內侵臨時調動起來的防禦能力,也就是抗邪的正氣。而西醫對白血病的定義則是白細胞異常增生,即在無細菌和病毒感染的情況下白細胞無緣無故的異常增生,而於病因則至今不明。所以,西醫只能把癥狀定為白細胞的異常增生,對症的治法就是殺滅多餘的白細胞,使指標接近正常(此舉頗有軋直羅鍋之嫌)。 但如果明白了此病為寒邪內侵所致,就不難發現其實西醫的所謂治療其實是助紂為虐的「釋邪攻正」行為。因為放著顯而易見(四診歷歷在目)的寒邪不去理會,反而對抵抗寒邪入侵的白細胞大肆屠殺,這無異於協助侵略者鎮壓人民反抗的漢奸賣國賊行為。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再來看中藥的治病原理:中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控制白細胞升高,而是要從根本上消滅入侵的病邪,白細胞的短期升高可以看作機體抗病邪力量的增強(相當於抗日隊伍的壯大),而當病邪除盡之後,白細胞自然會恢復到正常值範圍之內(相當於戰爭結束之後部隊戰士紛紛複員轉入生產)。扶正驅邪的中藥治病原理即在於此。 中西醫原理不同,用藥不同,療效也不同。大量事實證明西醫對於血液病的治療所採取的方法是令患者人財兩空的死路,而中醫界也多在錯誤理論的引導下走入了治療的誤區,使此病普遍成為絕症。如何在正確理論指導下正確治療此病,不但是醫學界的重大課題,也是眾多白血病患者應該關注的問題。 中藥的作用是來自整體還是某種有效成分? 研究中藥的有效成分就像研究糧食的有效成分一樣,如果說糧食的有效成分是維生素,人類為什麼不提取維生素代替糧食?原因很簡單,糧食中雖含有維生素,但維生素卻不能取代糧食,脾胃不只在食物中提取了維生素,更重要的是吸收了糧食中秉於天地的水谷精微之氣。維生素不但吃不飽,當飯吃還會吃死人。糧食是天賜予人類的其他任何物質都不能取代的東西。葯也是一樣。 青龍刀的刃能殺人,離刀求其刃了不可得。同樣,青龍刀無敵,離開關公到了韓彰的手裡同樣不是老黃忠的對手。關雲長、赤兔馬、青龍刀三位一體,衝鋒陷陣,這樣才能威震華夏。如果把斬顏良誅文丑的作用單單歸功於青龍刀的刀刃,則所失就不只是千里了。 同理,中藥的作用在於整體的藥性,以及藥物之間的配伍,並不單單在某種有效成分。獲得了一種有效成分必然意味著失去了整體,就像離開關公手的青龍刀的刀刃一樣。 脫離了整體的有效成分還會有效嗎?如果說還有,與整體的效果相比如何?離開關公手的青龍刀還能過五關斬六將嗎? 變與不變:中醫在進步中倒退 一  進乎技的學問都是越下功夫水平越高,東西沒有變,信任和用功的程度不同,能力和水平自然會有高下之別。今人對中醫之信任不如古人,用功的程度也不如古人,同時又被其他東西干擾思路,自然水平不如古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說有了汽車飛機就什麼都比古人強了,詩詞無法超越唐宋,文章書法無法超越漢晉,事實就是如此。根本都不學了,又怎麼可能超越古人呢?超越了反而成了怪事。  中醫不同於其他的技藝之處在於直到今天還能應用於人,而且無論信不信,欣賞不欣賞,只要用對了就會見效,而且效如桴鼓,這個應該是中醫至今還沒有滅絕的原因。等到徹底不會應用了,連一點療效都拿不出來的時候中醫也就該徹底在人類中滅亡了,現在從整體上來說似乎離那一天已經不遙遠了。 二  如果每一個美術學院的學生都想超越達芬奇,每一個音樂學院的學生都想超越貝多芬,雖然其志可嘉,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任何人都不會懷疑。不能說你有了電子琴就超過了貝多芬,有了電腦噴繪就超過了達芬奇,技術的進步並不意味著水平的提高,任何工具的改進都無法代替米開朗基羅和魯班靈巧的雙手。當然,扁鵲與華佗的起死回生之術也是一樣。  試問吳帶當風的一筆與張僧繇的畫龍點睛之筆是電腦卡通的電子噴繪所能取代的嗎?明式傢具的典雅華麗是合成材料化合壓縮所能比擬的嗎?勾踐的青銅劍鋒是現代冶煉技術與車床磨銑所能造就的嗎?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輝煌,技術的改變從個體意義上來說並不一定代表進步,相反倒必然意味著另一種技術已經成為絕響。 三  關鍵之處就在於,中醫是一門不太依賴其他工具的學問,工具的進步對中醫水平的高低並無太大的影響。就像航天技術的進步並不能改進人類的排泄水平一樣,並不是坐上飛機了便秘就好了,痔瘡也不犯了。後一句話的意思是說,疾病也是不太受技術進步的影響。所以,從同等意義上來看,反而是中醫對疾病比較有辦法,而不是技術。技術只能把腿截掉,而不能讓病腿恢復正常,內臟也是一樣。  其實說得更本質一些就是,雖然技術能改變一些人的生存狀況,但其實技術與人自身的關係並不是太大,比如吃飯,比如拉屎,比如睡覺,人都不太受技術的影響。倒是有些時候負面影響更為顯著,比如用化肥催生的食品味道較差,睡席夢思並不比硬板床和火炕更舒服。反而是風寒暑濕之類隨時會影響人類的健康,有些東西更是永遠也不會改變,比如水火。當然,大家都知道現在水不如以前潔凈了,這自然又是技術進步的結果,但除掉污染,水還是水。 四  現代的病種類越來越多了,自然和技術進步有關,可是治療的方法雖然花樣不斷翻新卻似乎並沒有什麼本質的進步,絕症依然是絕症,而且絕症越來越多。當然,中醫不這麼看,在中醫看來無非還是六氣偏勝而已,所以治療還是不外乎六經辨證。很多東西在變,但更多的東西沒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比如人類的服裝不斷在變,但人還是在用腳走路,還是用嘴吃飯,吃喝拉撒睡除去身體之外的背景,與古人並沒有兩樣。  還有,病實際上也沒變,從本質上看仍然不過是六氣的偏勝,就像人的吃喝拉撒睡一樣。所以,中醫的治療方法也不用變,隨機應變的只是辨證的思路而已。 再說個案  人首先以個體的方式存在,除非聯體嬰兒。這就決定了人的疾病也是個體的存在,即使流行性傳染病也必然表現在不同的個體病人身上。所以,針對個體疾病的具體治療無一例外必然是個案。就像吃飯一樣,只能自己吃,一個人是無法代替另一個人吃飯的。  對個案的統計是統計學的事情,與具體的治療無關,同時也不能改變具體治療個案的性質。可以說統計學本身並不是治療,但並不能說沒經過統計的治療不是治療。  至於那些經過嚴格統計的,不分別具體病情對一群人統一用藥的所謂藥物實驗性治療,其實質只不過是實驗而已,並不能稱作治療。 現代醫學直到今日還在把患者當作實驗品進行藥物實驗,這不能不說是現代醫學的悲哀,更不能不說是廣大無辜患者的悲劇!來源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6&highlight=%2B%C8%FD%C6%DF%C9%FA
推薦閱讀:

三七花治療高血壓藥理案例功效
男女三七1
〖詩詞鑒賞〗現代詩(三七四) 肖今的詩<1>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三七集)

TAG:三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