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子拳「八快手」實用技擊法 真氣運行法靜功--五步功法

2011.11.15閱讀(2)

-------武林最高絕技 上乘內功穿透爆炸力揭...戴上一副舊的拳擊手套保護手(如果你捨得用新的也可以),面對牆壁一臂遠雙腳併攏站立,然後用立拳直擊牆壁(先練單拳再練雙拳)。發力要領在於手臂放鬆,象鏈子錘一樣直擊出去,在擊打牆壁的一瞬間也不要緊張。擊打牆壁時如果身體向後倒,說明手臂放鬆的程度還不夠好,反作用力通過手臂傳導給身體,造成身體向後倒。如果你的智商沒問題的話,相信你用10分鐘的時間就能掌握要領,一周的時間即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至於鞭拳怎麼打或腳怎麼踢,大家自己去悟。掌握要領以後你就可以找個自願受試者在他的右胸部(因為左胸有心臟)測試一下擊打效果,初次擊打時力量要小一些,以免受試者承受不了。所謂穿透爆炸力就是擊打在身體上有一種穿透爆炸的感覺,勁力不但可以縱向穿透而且同時可以橫向傳導,一般擊打在胸部通常可以傳導到腹部,殺傷力極大!這就是秘而不宣的上乘內功穿透爆炸力最科學的練法。形意拳把這種力稱為「化勁」,所謂化勁就是化掉自身僵硬的蠻勁,目前我還沒發現誰能正確解釋化勁的真實含義。由於這種發力形式不用使太大的勁就能造成很大的殺傷效果,所以古人認為是「內勁」,並附以站樁、打坐等內功練習來提高功力。其實你既不用站樁也不用打坐,因為它的功力大小與人的體重和力量有關,與站樁、打坐無關。穿透爆炸力雖然殺傷力很大,然而它距現實打鬥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它仍然存在蓄勁發力的過程,易被對手所察覺。

翻子拳「八快手」實用技擊法

於伯謙先生傳下的翻子拳,有很多散手技法,「八快手」即是其一。所謂「八快手」,「八」是因為其招法只有八下,確切說是八個綱目、八個原則,每一下可有多種變化,由於文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舉。事實上,招法是初學者入門用的東西,如同數學課本上的例題,初學必須經歷講解例題的過程,但練到一定程度,必須要拋開例題,也就是把所有招法練「化」了,那時候因為做到了「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無所謂招式了。「快」是指這八招在使用當中瞬間完成,不能像圖解說明那樣分成一二三,不論多少分解,都要在「一」字下完成。翻子拳講的就是快,要求「疾上尤加疾,打上還嫌遲」,不快也就失去了翻子拳的風格特點。「手」,是因為北方拳術常把招數稱為「手法」,並非僅僅限制在手上動作。翻子拳雖然偏重上肢的攻防,但並不排斥腿法,本文介紹的「手法」是最基本、最直觀的使用方法,包括打、拿、摔,而在其變化當中,亦不乏腿擊之術,如「走外」即含著腿踢。      1.走里      甲(著藍色上衣者)垂手自然站立,乙(著白色上衣者)作勢準備攻擊;乙進步以右拳向甲面部擊來,甲迅速兩手上抬,掛住乙前臂里側,將乙手封住;甲左手拿住乙腕,進右步,腳踏中門,身體前欺,速以右掌撣擊乙右耳側(圖1~圖3)。     說明:「走里」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動作一定要快,我手與對方拳腕乍一相交,對方耳側腮旁就應發出脆響,我反擊同時要防止對方左手進攻。      2.走外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勢準備攻擊;乙進步以右拳向甲面部擊來,甲迅速兩手上抬,掛住乙前臂外側,將乙手封住;甲右手拿住乙腕,左腳向乙身後上步,左掌順乙右臂砍擊乙頸部(圖4~圖6)。   說明:「走外」較「走里」相對要安全很多,因為自己始終在對方的外門,但也要防備對方起腿勾襠、出肘頂胸,動作同樣不能遲疑。      3.走外三點手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勢準備攻擊;乙進步以右拳向甲面部擊來,甲迅速抬右手封住乙手外側;隨即進右步,左手封住乙上臂靠肘部位;以右掌向乙腦後拍擊(圖7~圖10)。   

  說明:「走外三點手」是「走外」的一個特例,強調雙手連續倒三下,每一下都要求落點準確、果斷。      4.通天地煞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勢準備攻擊;乙進步以右拳向甲面部擊來,甲迅速抬左手封住乙手內側;甲進右步,以有反背捶擊乙面門;隨即甲身形下潛,右手以肘關節為軸,向內、向下劃弧,以掌根擊打乙腹部(圖11~圖14)。   說明:「通天地煞」即翻子拳中的「鐵翻桿」,強調虛虛實實,指上打下,上手反背捶要實在有力,如對方防守則變虛招,轉而攻擊對方中盤。      5.三穿手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勢準備攻擊;乙進步以右拳向甲面部擊來,甲迅速起右手封住乙手外側;甲左手以大拇指為力點穿擊乙喉部;甲右腳向前活步,右手指尖繼續穿擊乙喉部(圖15~圖18)。   說明:「三穿手」演練非常簡單,即進一步連續穿掌三下,類似「一步三拳」,但在用法上變化最多。第一掌封對方手要有穿意,第二掌亦可用中指尖為力點攻擊,進步未必一定與第三掌同時進行,總之要隨機應變,靈活多變為妙。      6.馬緊奪籌      甲主動向乙攻擊,以右手向乙面門擊打;乙出右拳格架,甲抬起左手封住乙手內側;並迅速以左手抓住乙右手小指,右手反手抓住乙右手拇指,兩手合力逆時針擰轉;甲右腳向後撤一大步,雙手合力向下、向後邊擰邊拉扯乙右手,將乙摔倒(圖19~圖22)。   

  說明:「二馬緊奪籌」是一個擒拿動作,意在抓住對方手指向兩邊用力分扯,整個動作過程要乾淨利落,不可拖泥帶水。      7.銀瓶控水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勢準備攻擊;乙進步以右拳向甲面部擊來,甲迅速抬右手封住乙前臂外側,以左手封住乙右肘;甲左腳向乙身後進步,同時身體迅速下潛並前欺,左手下按乙臂,使之貼近乙方身體,右手扣住乙右腳踝部;甲蹬腿長身,左手前按乙胸,右手上提乙腿,使乙仰面跌倒(圖23~圖26)。   說明:「銀瓶控水」是一個摔法動作,使用當中要注意欺身到位,這樣才能得機得勢,右手扣腿要迅速,右手上拉要與左手推按形成合力。      8.葉底偷桃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勢準備攻擊;乙進步以右拳向甲面部擊來,甲抬右手格架乙右手腕部,同時以左手向斜上方托起乙右肘;甲迅速身形下潛,右腳向前活步,以右拳猛擊乙肋部(圖27~圖29)。   說明:「葉底偷桃」簡捷明快,實用性強,關鍵要做到以步帶身,以身帶拳,一發即人,決不含糊.

戳腳技擊二十式

戳腳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譽為「北腿之傑」。它是由清朝天理教農民起義領袖、武術大師——馮克善,在原來初級套路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完善創編而成的。戳腳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為基本套路,其中還包括金剛架、金剛捶、六合根等初級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礎上組合成的甲子捶、三攔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還有較為全面的各種武術器械,形成了一個較大的拳系——戳腳門。戳腳最顯著的特點是:手腳並用,突出用腿,以其豐富多變的腿法見長。其腿法可概括為「提、點、圈、掀、插、擺、踢、蹬」八種。其中,提腿為提皇腿,擺腿為擺蓮花之母,圈腿為扣金鐘之母,蹬腿為飛雲跺子腳之母,踢腿為寸腿之母,掀腿為蝴蝶腳之母,點腿為葉底藏花之母,插腿為纏絲腿之母,故此八種腿法又稱「戳腳八母腿」。此八種腿法又相互結合,衍生出本門派的獨特經典腿法——戳腳八十一腿。   《戳腳拳論》曰:「手為先鋒。腳為主帥,拳打六路,腳踢八方。」技擊中,戳腳註重手法與腳法的有機配合:手防上,腳踢下,手領腳發,手到腳到,腳收手防,協調一致。拳諺云: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實戰中,以手法的左拔右格,上托下攔,封住敵之拳腳;或兩手亮開門戶,誘敵來攻;或以手法虛晃敵身,察其動靜,待機用腿法攻敵之空當。戳腳的腿法豐富多變,實戰時常以腿技取勝。其一步一腿,上蹬下踹,左勾右掛,前踢後擺,明圈暗點,進攻立體化,上可踢頭,下可跺腳,一腿發出,另一腿待發,勢勢相連,環環相扣。如拳譜云:「足踢敵人莫容情,全憑手領門路清」,「手不虛發不空回,飛腳點於肋,百發百勝。手打三分,腳踢七分,腳之疾更當疾於手之疾也」。由此可見,戳腳特別重視腿法的運用。   

     一、穿槍腳      我以左勢對敵,敵進右步用右拳擊我胸部,我身體向左轉體135度,雙腿屈膝,同時右手向下、向外壓掛敵拳(圖1);隨即,我重心移於左腿,身體左轉45度並向左側傾,同時右腳腳面綳平,向右以腳尖點擊敵左肋部(圖2)。   技擊要點:右腳點擊時要送胯,右膝挺直並下扣,腳心斜向後上方,力達腳尖,點腿要快發疾收。      二、掏踢外磕手      我以左勢對敵,敵進左步以左拳向我胸部擊來,我迅速向左轉體135度,左腿微屈,同時用右小臂向前、向左磕擋敵左拳(圖3);接著,我再左轉體45度,右小臂向胸前、向下繞環,再直臂向右、向後靠打敵上身,同時右腳向前、向左弧形掏踢敵左腳,上下齊擊,使敵倒地(圖4)。   

  技擊要點:掏踢腿發出時,腳跟內側擦地前行,至敵左腳後,腳跟快速抬起,腳前掌用力,以腳彎處猛力上掀敵腳踝部,此腿發力在於轉腰送髖;外磕手動作要迅速,擰腰晃膀發力,要有向右的綳勁和向外的靠勁,上下合一,制敵倒地。      三、蹶子腳      敵由我身後用右手抓我右肩,我頭稍右轉,目視右後方(圖5);我速用左手按住敵右手,重心移於左腿,右臂內旋,右拳向後下方砸擊敵右肋部,同時右腿迅速屈膝倒勾,以腳跟倒踢敵襠部(圖6)。   技擊要點:左手按敵手、右拳向後砸擊與蹶子腳要快速連貫,幾乎同時進行;踢蹶子腳時,以膝關節為軸,腳尖勾起。小腿快速倒踢,力達腳跟。      四、蹶腿擺點      我以右勢對敵,敵進右步以右拳向我胸部擊來,我速用右小臂向左磕擋敵拳,同時身體左轉90度,左腳經右腳後向後偷步(圖7);隨即,我重心移於左腿,上身稍前傾,同時右腿屈膝以腳跟部向後撩踢敵襠部(圖8);敵向後退步閃避,我身體迅速向右轉體90度,上身向左側傾,同時右腳由下向後上方繞環,以腳掌前端擺踢敵頭部(圖9)。   技擊要點:磕擋、轉體、偷步動作要快,並同時進行;蹶腿時右腳掌先碾地,以增加踢擊力量,著力點為腳跟;擺點時,腰胯發力,達於腳掌前端。      五、寸腿翻桿手      我以右勢對敵,敵進右步以右拳擊來,我右腳向後退步,同時用右手將敵右拳向下、向外撥掛開(圖10);隨即,我左手向下按壓敵臂,重心移於左腿,身體左轉90度,右腳腳尖勾起,以腳掌前端挫踢敵右腿脛部,同時右拳收至胸前,再以肘關節為軸向前上方翻臂,以拳背砸敵面部(圖11)。   技擊要點:右手封防要及時、準確,右寸腿發出時,腳跟迅速擦地,膝部快速挺直發力,以腳掌前端踢敵膝部以下部位;右拳翻砸時右肩前送,猶如向前上方甩出去的鞭子,力達拳背。   

     六、寸腿側踹      敵進右步用右拳擊我胸部,我速用左手向外撥掛其拳。同時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掌前端翹起,以右寸腿踢敵右腿脛部(圖12);隨即,我右腿屈膝上提,身體以左腳為軸向左轉90度,上身左側傾,同時用右腳踹敵胸部(圖13)。   技擊要點:踢寸腿時,挺膝送胯,力達腳掌前端,側踹時,右腿屈提、身體擰轉均在一瞬間完成,右膝關節要挺直發力。      七、翻環點腿      我以右勢對敵,敵向我靠近時,我重心移於左腿,右腿挺直,右腳腳面綳平,以腳尖直點敵腹部,敵用右手向外撥擋我腿(圖14);我右腿屈膝收回,身體以左腿為軸向左後轉180度,右腳隨轉體經左腿前向左落步,雙腿屈膝,右腳尖外展,同時雙手向左下、向外撥掛敵趁我收腿轉體之時發出的右彈踢(圖15);我重心移於右腿,上身右轉並向右側傾,同時以左腳點擊敵胸部(圖16)。   技擊要點:點擊時,腳面綳平,力達腳尖,疾點速收;轉體要快速、靈便,雙眼始終注視敵方,以觀其變。      八、狸貓上樹      我以左勢對敵,敵進左步以右拳向我胸部擊來,我左手向外勾撥敵拳;隨即,重心移於左腿,身體左轉90度,以右寸腿踢敵左腿脛部,同時用右拳向前上方劐挑其胸部(圖17);敵用左手外撥我右拳,我右拳向下收於胸前,右腳向下落地,重心移於右腿,隨即右拳再由胸向前上方衝擊敵面部,同時用左腳向前上方蹬敵胸部(圖18)。   技擊要點:右拳劐挑時,拳眼向上,腕部略翹起,力達拳面;右寸腿與左蹬腿要快而連貫,蹬腿時含胸收腹,擰腰送胯,腳尖外展,力達腳跟。      九、圈點腿      我以左勢(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側身站立,雙臂屈肘護於胸前,右勢與左勢相反)對敵(圖19);敵右膝提起欲用右腳踢我左膝,我身以左腿為軸向左轉180度,同時右膝稍屈向左上方繞環擺動,再向下、向外以腳掌掛擋敵右腿(圖20);隨即,我上身再向左傾,右腳腳面綳平,右腿挺直,以腳尖直點敵襠部(圖21)。   技擊要點:圈點腿為先防後攻之技法。由「圈腿」、「點腿」組成。圈腿時,右腿擺動幅度要小,腳走圓圈路線,膝防襠腹,腳護膝胯,同時擰腰收胯並轉體;點腿時要送右胯,右膝下扣,力達腳尖,一點即收。圈腿與點腿要銜接緊密,猶如一個動作,中間不得停頓。      十、顛踢取耳抱打      我以右勢對敵,敵進右步以右拳擊我胸部,我用右手向下掛開敵拳(圖22);隨即,我左腳向前躥出以寸腿踢敵右小腿(圖23);敵右腿後退,我左腳落地,右腳隨左腳下落蹬地,向前以寸腿踢敵前腿脛部,同時右拳向前上方、向左橫掄敵頭部(圖24);敵用左臂外擋我右拳,我右腳向前落步,重心前移,左手護胸,同時右拳翻轉向下、向左以拳輪側橫擊敵左肋部(圖25)。   技擊要點:顛踢步前進距離要大,左腳前躥要快速,右腳蹬地起跳要迅猛,隨左腳落地,右腳腳尖勾起,腳跟擦地向前踢寸腿;右拳取耳時要松肩探膀,力達拳眼,向下擊肋時,要沉肩、屈肘,力達拳輪(即小指一側)。      十一、掀腿      我以右勢對敵,敵進右步用右拳擊我胸部,我速以右小臂向里磕掛敵拳,同時左腳經右腳後向右側偷步(圖26);隨即,我重心移於左腿,上身稍左傾,同時右腳腳尖里合,腳掌下扣,右腿直腿向右上方以腳掌外側掀擊敵右大臂(圖27)。   技擊要點:掀腿要側身、展髖、挻胸,右胯發力,著力點為腳掌外側。      十二、蠍子背屎      我以右勢對敵,敵進左步用左拳向我擊來,我左腳由右腳後向右插步,同時速用左手捋抓敵左腕,右臂屈肘以小臂向里磕擋其臂(圖28);隨即,我身體向左轉90度,重心移於左腿,上身稍前俯,同時用右腳掌向後撩踢敵襠部(圖29)。     技擊要點:左手捋抓敵腕要快而准,左手捋抓、右臂磕擋、左腳插步要同時進行;右腳後撩時腰胯發力,達於腳掌。      十三、外插小纏絲腿      我以左勢對敵,敵進左步用右拳擊我胸部,我速以右手向外掛擋敵拳,右腳向前上步落於敵右腳外側(圖30);隨即,我右腳尖外展,身體重心前移,右膝向前下方頂壓敵右膝,同時用雙手向前猛推敵後背,使敵前撲倒地(圖31)。   技擊要點:右腳進步插腿要快,鎖絆敵腿要到位,膝部頂壓與雙手前推同時進行,協調一致。      十四、蠍子式      我以右勢對敵,敵進右步以右拳向我頭部斜劈來,我身體迅速向左轉90度,上身前俯閃避敵拳,目視右後方(圖32);接著,我雙手用力撐地,重心移於左腿,右腳向後上方撩踢敵襠部(圖33);敵身後閃,我右腿順勢屈膝於上,於敵撲來之時,我右膝再瞬間彈直以腳尖向後下方點擊敵胸部(圖34)。   技擊要點:轉體、俯身要快,雙手撐地與右腳後撩同時進行,撩踢時腰胯發力,著力點為腳掌;下點時,挻膝、直腿,力達腳尖。      十五、玉環步鴛鴦腳      我以左勢對敵,敵進左步向我靠近,我重心移於左腿,以左腳為軸向左轉體90度,右拳向前衝擊敵胸部,左手護胸,同時右腳腳尖勾起,以腳掌前端挫踢敵左腿脛部(圖35);敵左腿稍收,並用右手向里撥掛我右拳,我順勢向左後轉體180度背對敵,同時右腳隨轉體落於左腳前,目視右後方(圖36);敵見我轉體撤步,又以右拳擊來,我重心移於左腿,上身挺胸稍前俯,同時右腳腳面綳平,向後上方以腳掌撩踢敵襠部(圖37)。   技擊要點:寸腿沖拳為上下齊擊,目的是打亂敵之方寸,中與不中轉身便走,誘敵來追,鴛鴦腳起腳要快,腳面綳平,以下腿的瞬間倒勾帶動腳掌後撩;右腳下落時腳尖要勾起,以腳掌用力向下戳地,防敵撈抱我腿。      

  十六、帶手蹬腿      我以左勢對敵,敵以右拳向我胸部擊來,我身稍後吞併略左擰,左手捋抓敵右腕,右手由下向上托住敵右肘關節(圖38);隨即,我重心移於左腿,雙手猛然向左後方拉帶敵右臂,同時右腳腳尖勾起,腳掌外展向前上方以腳跟蹬敵腹部(圖39)。   技擊要點:雙手控制敵臂要快而穩;帶手與蹬腿,一前一後同時進行,後帶要突然有力,蹬腿要有爆發力,著力點為腳跟。      十七、繞馬腿      我以左勢對敵,敵用右腳彈踢我左腿,我重心移於左腿,左膝稍屈,身腰稍左轉,右腿屈膝,小腿平抬起,右腳腳尖勾起,以腳掌向左磕擋敵右腿(圖40);接著,我上身稍後仰,右腳尖外展,以腳跟向前猛蹬敵腹部(圖41)。   技擊要點:右腳磕擋時,要含胸收腹,擰腰合胯;蹬腿時,右膝應快速挺直,腰稍右擰,力達腳跟。      十八、兜襠腿      我以左勢對敵,敵進左步以右拳擊我胸部,我迅速用左手向下勾撥其拳,隨即左轉體90度,重心前移,同時用右拳衝擊敵面部(圖42);敵頭後仰,我右拳收回,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掌前端稍翹起,速以右腳踢敵襠部(圖43)。   技擊要點:右沖拳為虛招,意在使敵忙於防守,而暴露下部空當;兜襠腿發出時,膝部快速挺直,以便於發力,著力點為腳掌前端。      十九、勾掛連環腿      我以左勢對敵,敵進左步以右拳擊我面部,我左腳向左前方上一小步,左手向上、向外捋按敵拳(圖44);隨即,我重心移於左腿,身體以左腳為軸向左轉180度,右腳腳尖勾起,以腳彎處向前、向左上方勾掛敵左腳踝部,敵左腿屈膝上提,我右腿順勢屈膝上收(圖45);我上身再向左側傾,同時用右腳踹敵右腿胯部(圖46)。   技擊要點:右腳勾掛時上身稍左側傾,腰胯發力,達於腳彎處;踹腿時要挺胸、挺腰、直膝,力達腳掌。      二十、大纏絲腿      我以右勢對敵,敵進左步用右拳擊我頭部,我身體向左轉90度,右腳由左腳前向左上步,避開敵之右拳,目視右後方之敵(圖47);敵又以右腳向我踢來,我重心移於左腿,身體向右後轉180度,同時右腿屈膝向後、向外以小腿磕擋敵右腿(圖48);我上身稍後仰,右腿挺直,以腳跟猛蹬敵左胯,使敵跌倒(圖49)。   技擊要點:大纏絲腿主要用於防身後低腿偷襲之法。右腳移上海步要快;右腳磕擋隨轉體進行,要有向後、向外的磕掛勁,力達右小腿;右腳蹬出時要挻膝、送腿,力達腳跟。

武當自然外氣功,分聚氣功,進氣功,運氣功三部功法組成。 一、聚氣功,馬步站樁聚氣法 1、姿勢:會身放鬆站立,兩腳開立如肩同寬。沉肩垂肘,曲肘抬臂, 抬至小臂與上臂約成90,同時曲膝下蹲,站立角度(小腿與大腿)30至90。掌心朝下,10指松直,指與指之間略分開,間距3毫米。全身放鬆。眼視前方。即成馬步站樁聚氣功法姿勢。 2、呼吸:採用平時自然呼吸方法。 3、意念:採用良性意念法。練功時看電視想問題,聽輕音樂, 輕聲談話均無妨。重在姿勢。 4、練功時間:早晚各練20分鐘。隨時隨地可練。7天之後每次練功不得少於30分鐘,功時越長功力越大。牢記:多一分酸、疼、累、苦就多一分氣。苦中求樂,梅花香自苦寒來! 5、收功:用鼻輕輕地慢慢地吸足氣,慢慢直立,手自然下垂, 並同時將氣徐徐從口中呼出。切記吸氣勿猛,呼氣納勻長。爾後作深呼吸幾次,散一下步即功畢。 二、進氣功,掌心開合進氣法 接上式馬步站樁,掌心朝下轉腕至掌心相對,慢慢地合攏,即兩掌心相合,掌心相對,間距1公分不接觸。約3分鐘以後輕輕地慢慢地拉開至1米。3分鐘後又輕輕地、慢慢地相合,仍間距1公分,不接觸,3分鐘後又輕輕地慢慢地位開約1米,……如此反覆習練20分鐘後按上法收功。 三、運氣功,指掌自然發氣法 接上式馬步站樁,練掌心開會3次。待指掌得氣之後,改掌心相,對為10 指尖相對,掌心朝[已過濾詞語],如抱物狀。中指可接觸,3分鐘後同樣輕輕地慢慢地拉開至約1米。3分鐘後又相合10指尖相對,中指可接觸,……如此反覆練習。如果指掌開合覺得指掌有麻、熱、脹、跳動,似有吸引力,磁力等感覺時,即可發放外氣了!此時,氣為我用,隨心所欲,妙趣橫生,樂在其中。在其中。發放外氣時,意在掌心或者手指,即有氣外放!如自己或別人頭疼,可用食指對準太陽穴點,轉動,或雙掌心對準雙太陽穴開合,患者太陽穴即會有一種舒適的得氣感覺,頭疼頓減或立止!運氣功呼吸、意念、收功法均同上。 四、練功效果 功滿一小時,汗流夾背。功滿10小時,膝關節酸,手發脹,臉發紅。功滿60個小時,全身絡基本暢通,氣可隨意自然運至指掌。少數體健經絡敏感者,練功30個功時即能指掌發氣。一般人練習60-200功時都可以打通大小周天,進入24小時真氣周流不息的境界。 注意事項: 1、要姿勢正確,達到功時,堅持習練百日,功德雙修。 2、勿與其它功法同練,以免影響功效。 3、平常保持良好的心境,練功採用良性意念法。千萬不要意守身體的某個穴位。 4、過飢、過飽、疲勞、性生活後暫停練功。 5、練功後可用於毛巾擦汗,切忌冷飲冷浴。

真氣運行法靜功--五步功法

真氣運行法主要通過凝神調息,培植真氣,以貫通經絡,調理陰陽氣血,而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據《黃帝內經》理論,並採納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氣功養生治病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體驗整理而成。操練不難,只要按要求練習,不會出偏差。操練步驟井然,各有反應或效果可證,治療範圍亦較廣泛。1.1基本知識-

精,氣,神,人之三寶,凡人生於世,皆依耗精氣維生,精氣盡,則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依此法,度萬萬世而不壞。-

精者如水,氣者如水蒸氣,精可化氣,氣可化精。故有練精化氣一說。精在人的身體里是極其重要的,身體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 精的滋潤才可正常運行。精的補充來源有:食物、空氣、水、真氣的轉化。在某種意義上,精就象另一種血液,是生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精並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間雖有聯繫,但聯繫就如飢餓或新鮮空氣於精之聯繫一樣。-

氣,因其行於體內而無形,發於體外而無影,運走自如,可知覺而不可見,因故得名。修行之氣與呼吸之空氣不同,空氣在體內「始於鼻,止於肺」,真氣之氣則運行於經、絡、脈之中。中醫有云:「痛則不通」,即言真氣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運走真氣於經絡,從而達到練精、練氣的目的。-

神,生命活動的主宰,古人認為即人之靈魂,精、氣可加強之。修鍊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為何物。-

精、氣、神,雖各有其特有性質,實際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體。精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積精可以全神,神傷則精無所守。精又為氣之母,精虛則無氣,無氣則亡。精、氣、神,三者一體,存則具存,亡則具亡。精脫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為氣之母,神為氣之形。關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

經絡,《內經》稱為經隧,它是由組織間大小不同的隧道構成。如肌肉、筋骨、神經、血管、腺體等。這些組織之所以能活動,必須依賴經隧中源源不斷的真氣運行,賦予能量。所謂經絡是總稱,經是指直行的較大的十二條通道,與臟腑有密切聯繫。絡有十五,橫行於陰經陽經之間,為十二經表裡配合、聯繫、傳注的紐帶。絡之細微者叫孫絡、浮絡,就象網羅那樣遍布全身。-

奇經八脈,《奇經八脈考》云:八脈者,沖脈……,督脈……,壬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凡人有此八脈,具屬陰神,閉而不開,維神仙家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 丹田,丹是葯的一種,是從葯里提煉出來的精華,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從身體里提煉出精華的部位。丹田的部位傳統說法有三個,頭頂百會為上丹田(另說在眉心);心窩為中丹田(另說在臍中);臍下三寸為下丹田(有說在臍內一寸三分,有說臍下二寸,有說臍下一寸半,有說在會陰)。總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氣運行集中而又活潑的部位。-

丹田是人體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位於膀胱之後,直腸之前,是一個夾室,有氣則開,無氣則合,為壬、督、沖三脈所起之處,諸經彙集之所。因此又稱丹田為「氣海」(並非指氣海穴)。丹田真氣飽滿之後,即經第二腰椎處,沿督脈向上移動,活潑有力,《難經》稱其為「腎間動氣」。 -

1.2 入門功法-

中國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這裡主要介紹醫療養生保健功法——真氣運行法。此種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據黃帝內經》等中醫典籍理論,並結合道、儒、釋、武等古代各家各派養生要旨所創。-

一、姿勢 -

(1)盤腿坐式:分雙盤、單盤、自由盤。雙盤為左腳放在右大腿上,右腳放在左大腿上,雙手相合置於小腹前。這個坐法只是為了穩固不搖動,沒有相當功夫不易做到。單盤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勢如前。自由盤如圖,是一般人習慣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適宜的椅子上,以坐下來大腿保持水平為度。小腿垂直,兩腳平行著地,兩膝間可放下兩拳(拳眼相對)。-

(3)站式:如圖。-

二、對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閉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輕抵上顎。唾液分泌得多了,將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謂「吞津」。-

(2)眼睛:閉目內視,練到那一步就內視那一部位。若練功時心猿意馬,思如潮湧,就睜開眼睛,注視虛空或鼻尖少時,打斷思路,閉目再坐。此謂「慧劍斬亂絲」。-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從容自然,沒有粗糙的聲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氣運行法的關鍵問題,在後面的練功過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貫通壬脈的一、二、三步過程中,一直注意呼氣,吸氣時任其自然,自無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練功須知 -

(1)環境:練習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但是也不必過分強調這個問題,沒有他人干擾即可。-

(2)不要在: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衝動時勉強練功;風雨雷電時暫且不練。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氣的運行不比勉強引導,當其充盈時自會運行,勉強引導易出偏差。-

(4)幻覺和觸動:練功時,由於真氣活躍,經絡開啟,會出現各種幻覺和觸動,請勿驚慮。經常出現的有:大、小、輕、重、涼、熱、癢、麻。出現以上情況時,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懼憂慮。-

-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氣時注意心窩部 -

①方法:練功條件準備好,縮小視野,心不外馳,注意鼻尖少時,即可閉目內視心窩部,用耳朵細聽自己的呼氣,約一兩分鐘後平靜下來即可沒有粗糙的聲音。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吸氣時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識作為。久久行之,真氣就在心窩部聚集起來。而且這個方法本身就是排除雜念的好辦法。-

呼氣時真氣下行進入丹田,為達此目的,必須先聚集真氣,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步時並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開始就氣沉丹田,初學不易掌握,一時見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終止。-

②時間:如果想如期完成這一階段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條件許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練習,沒有固定時間也不要緊,抓緊練習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鐘。認真練習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應:練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窩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氣就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

-

第二步、氣沉丹田 -

①方法:當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發熱時,就可以意息相隨,在呼氣時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進。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大將產生高熱,很不舒服。-

②時間: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鐘,10天左右即可氣沉丹田。-

③反應:每次呼氣一股熱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響,腸蠕動增強,矢氣增多。-

-

第三步、意守丹田 -

①方法:當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顯的感覺,就可以把呼吸有意無意的止於丹田。不要再過分注意呼氣時把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第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養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③反應:基於第二步氣沉丹田,小腹發熱明顯,十數日後小腹形成氣丘,隨著時日和功夫增長,氣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強。力量足夠時會向下遊走,有時陰部作癢,會陰跳動,四肢腰背發熱等。 -

-

第四步、通督 -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時候,勿忘勿助!意識跟隨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也不要用意識向上引導(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決定的,若力量不夠,它就會停下來,待丹田力量充實再繼續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關通不過,內視頭頂即可。-

②時間:每天可增加練功次數和時間(40~60分鐘)。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這樣通過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人經過數小時、數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關過程為正常生理現象,人人可通,極個別通不過的另有原因。-

③反應:在第三步的基礎上丹田充實,小腹飽滿,會陰跳動,後腰發熱,名門處感覺真氣活躍,自覺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氣培養充足,一股熱力直衝而上,勢頭很猛,一次衝過督脈;有的行行駐駐,數日方過;有的像水銀柱一樣,隨呼吸上下活動,漸次上行。通督前後身體可能不穩,注意及時調整。頭部感覺箍緊,有時沉悶不適,為正常現象。此階段異常關鍵,不可疑慮放鬆。-

-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氣過玉枕、百會後,向下經鵲橋(舌抵上顎)入壬脈。小周天就已經通了!此時,一吸氣真氣入腦海,一呼氣真氣入丹田。此後,原則上還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會出現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百會,靈活掌握。-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60分鐘或更長。 ③反應:此步初期,可能各種觸動現象不斷,十餘天即可消失。

真氣運行法是一種靜功自我導引法,主要通過凝神調息,培植真氣,以貫通經絡,調理陰陽氣血,而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據《黃帝內經》理論,並採納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氣功養生治病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體驗整理而成。操練不難,只要按要求練習,不會出偏差。操練步驟井然,各有反應或效果可證,治療範圍亦較廣泛。  基本內容  一、練功姿式  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1/2 —1/3 坐於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並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於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後,則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與意念  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三、收功  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鬆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周,使精神恢復常態後,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練功方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練功準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儘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鐘呼8 —12 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 —10 ,再回頭從1 —10 ,反覆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 次,每次20 分鐘。儘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 次不可缺。練功約3 —5 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 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齶不習慣等,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鬆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日練功3 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 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3 次,每次40 分鐘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團」。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  接上步,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于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後「玉枕關」,屢屢欲上難通過時,可用內視頭頂法,一般即可衝過玉枕關。本步是關鍵的一步。每日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至4 —5 次,每次需1 小時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內,氣流即可衝過「玉枕關」。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次;慢者需數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通過。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鬆;通關後( 尾閭、夾脊、玉枕) 自然輕鬆愉快。通關後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環(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慾低下、月經不調、心悸氣短、精神恍惚等病證者,皆可明顯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無病者亦可致身輕體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任督循環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 腦中) ,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3 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此期間,會出現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樑緊張,環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後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此後各種慢性病皆可明顯好轉或痊癒。  注意事項  1 、練本法須在靜室內,明暗強度適宜,空氣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當風。  2 、凡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不寧時,不宜勉強練功,須待心情平靜後再練。  3 、練功時間內應晝避開一切干擾。凡天氣劇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之時,暫勿練功。若練功中有意外干擾(如突然聲響、有人急叫或闖進練功室內等),則不必驚慌,須慢慢放鬆意念。臨時收功後再慢慢起坐應付,待恢復平靜後再補練。  4 、用本法者平時須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氣和,勞逸適度,飲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膩之物。  5 、用本法者,尚未通關之前,須戒絕房事,以免影響進程。通關後亦須有所節制,保持精力充沛。  臨床應用  本功法適用於各種慢性病症的治療,經近年臨床驗證,取得一定療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氣管炎、食管炎、胃炎、潰瘍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膽結石、結腸炎、胃腸神經官能症、腸粘連、腎炎、陽痿、早泄、遺精、月經不調、性慾低下、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慮、高血壓、冠心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某些惡性腫瘤(如肺癌)等。無病者亦可修練本法以養生保健。補充:1、一步功一般不超過十天就可以練成,二步功也很快,只是三步功慢一些,真法通周天不用意引,氣行哪就注意一下那裡,自然通就好。至於大周天,任督二脈開通以後,靜守丹田,大周天自然就通了,不需意引。2、「我剛才查了,「心窩部」就是指胸骨劍突下的凹陷處,也就是胃所在部位,而且不是專指一個點,是指這個區域。」13樓說得對是胃的一片區域。不必刻意強求!3、心窩發沉即已得氣,意不應太重,可以練第二步了!沒有出偏,真法從二步功已開始清理身體,正常反應。

關於真氣運行法練功過程中的種種現象

忠告: 1.沒必要把真氣運行法看得太難,要知道現代人身體很差,經絡也很脆弱,所以氣通經絡反而很容易。 但也別太在意身體上的種種感受(尤其是不太會指導自己的,別亂掉了),要知道反應越多越強越特殊,反而說明身體越差。 2.築基完成,視努力程度看效果。除非絕症纏身,否則身體肯定很恢復得比較好。用工勤的,身心氣質都會適度發生變化(但能否穩定住就要看自己了)。所以,切勿偷懶。 3.切勿胡亂修改,也不要自恃有基礎而直接從第三步開始,不然會後悔的,請勿自欺,一切照原方法進行就好。至於一些注意事項,下面說得很清楚了,有些沒有說明原理,信得過就照作。 李少波老先生的「真氣運行法」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的高效方法。並認為女性練法和男性相同【僅在月經來當日不可意守丹田和命門,只呼氣到胃而已】。 真氣運行法五步中,依次可能會出現的生理感覺(不一定全部出現,但可以拿來客觀衡量進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項: 一二步中: 1.心窩溫熱(心窩是胃部。注意心口也無妨,但當心口發緊不適時,改為往下呼氣注意胃部) 2.心窩沉重(連續兩三天都穩定出現後,開始進入第二步,往下呼氣注意小腹) 3.腸鳴放屁(正常,別在意,肚子響也很好玩。放屁就放吧,不要憋,應該不臭的,也沒聽說放屁放死過人) 4.小腹溫熱(感覺穩定後開始第三步,但意守時要把丹田位置偏後,切記切記不可在腹前,不然容易腹脹腹痛或慾望強烈,別忽視) 此時脾胃功能有明顯改善。胃口可能會變大或變小,但精神很好。 【此二步絕對不可以忽視,千萬不可自認為有基礎就跳過】 三步中: 5.丹田開合 6.丹田運動 7.丹田飽滿 8.丹田蘊珠(5-8,意守而已,別亂添花樣比什麼都好) 9.會陰跳動(或陰部發癢。有時會出現快感,剋制慾望別亂想,不行就去看玄幻小說,那可是超強的純YY) 此時可以轉守尾閭,每次用意點下小腹,然後是會陰,然後轉守尾閭。也可依然守丹田(位置偏後)。 四步中: 10.尾閭氣動(鍊氣過程中慾望來時可能尾骨附近微脹,只是不知道初學者此時是否會有此現象,沒摸過) 11.命門氣動(可以開始轉守命門) 12.兩腎湯煎(5-12中,有的人可能小腹內部形成一個循環,任其自然) 13.項背強急 14.玉枕阻遏 15.環頭拘緊(13-15中,可以幫助呼氣加壓,呼氣到小腹,依舊守命門。之前一直守丹田者,此時一定要開始改守命門。堅持) 16.玉枕通氣 17.玉枕轟隆 18.頭箍松解(初步通督) 19.頭皮奇癢(恨不得把頭皮挖去,堅持,勿撓,癢死也要忍) 20.百會靈動(到此督脈初步通,然後轉接到任脈上形成循環) 21.印堂拘緊(之前任脈沒通的,到此就辛苦了,要麼從前額開始散開,要麼氣滯於頭而種種不適) 22.舌尖顫麻(順接任脈,從此如環運轉) 此時任督循環,身心感受明顯,始知以前種種用意不過虛妄。數日後新鮮感漸去,緩緩趨於平淡。 五步中: 23.津液甘醇(有時頂上如聚水珠,然後流下來,口水清甜無沫。此著甚緊要) 24.頭微昏暈(神智很清醒,微暈但很舒服) 25.如痴如醉(身心舒暢,初遇到者此時不欲言語行動思考。但此不過是氣機順暢的初步反應而已) 26.內息偶現(循環雖然不如最初幾日那麼感覺強烈,但轉得很明顯、很穩定,有時甚至會突然出現逆轉,有時呼吸也會暫停,或者吸氣或呼氣變得很長。切勿刻意追求,一切任其自然) 27.額前閃光(到此可以開始還丹) 注意: 1.築基中最難過的不是慾望一關,而是堅持。雖說是否遺精確實對生理上有影響,但此時才是初步,影響並不大,只能說當日所練消耗掉了而已,並無退步之說。妖怪認為丹道並非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似登山,堅持爬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可以歇腳了。關鍵還是在堅持上,時間是最基本的保證。方法正確,時間花的並不太多。根據妖怪幾年來的經驗以及和朋友的交流來看,築基過程中每天約需一次一小時或二次40分鐘或三次30分鐘,是最基本的時間要求。(試究其原因,可能是現代人營養好,也可能是身體差架子輕容易立起來。) 2.築基完成,算是初步精化氣,任督的通也只是初步。如同小學生大學生都在學習數學,層次上有區別而已。一條排水管,每分鐘流5噸水是通,每分鐘流500噸水也是通。任督循環在生活中的初步驗證就是感冒、鼻塞、打嗝,噎住等,轉個幾圈就沒有事情了。任督循環就是所謂「小周天」,是最初的也是最關鍵的,一直到後面都要用到這個,切勿輕視。 3.之前所說築基完成後可能有身心氣質變化絕非虛妄,不過是體內陰陽調和氣機順暢而對於心理上的影響而已。近來將丹道與佛教顯密以及瑜伽作比較,以丹道入手門檻最低,上手生理變化最明顯,整個流程也最清晰,只是方法趨於過簡(遠不如其他宗教流派有多個方法選來選去,但這也正是丹道特色)。而且整個練習過程中,並沒有虛無飄渺的煉心一說,而是在丹功的不斷深入後,通過身上的種種生理心理反應來調節影響心,自然近道。(生理和心理是可以相互影響的,而身心之間一樣可以互相影響乃至轉化。) 這五步在正常情況下,就算是病人也應該可以在百日內完成,身體健康者應該可以在兩個月內完成的。也有極個別的人一兩周內即可到第四步初步開通任督循環,但要麼是身體很好,要麼是人病體虛,無論何種都需要繼續練習直到穩定下來。

氣功修鍊易出現的不正常反應及處理方法

第—種是頭沉、頭緊、頭脹等。這反應怎麼處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緊張,意守過重,或意守部位偏高,意識太強,自我強迫入靜,以致精神、形體未能做到整體行為的放鬆所致,要排除這些不正常的反應,可配合長呼吸進行放鬆,消除緊張。   第二種是頭昏眼花。這種反應是由於練功時不自覺地低頭,過於緊張後出現的,有的還會昏昏欲睡。應該先自己檢查一下練功時是否放鬆,或頭是否過於低,要隨時進行糾正。如不行,可將眼放開一條縫,見一絲光,或休息一會。如果效果還不大,可用雙手分揉前額,至太陽穴,揉壓太陽穴,梳推頭頂,按揉百會、風池等穴位,這樣就可以消除頭昏眼花的現象。   第三種是練功時全身濕熱,大汗淋漓。出現這種癥狀主要原因還是由於身體不放鬆,精神緊張,雜念太多,致使心情急燥引起的,放鬆了,呼吸自然了,心靜就自然涼了。   第四種是練功後出現腹脹、胸痛,後仰時胸、腹發緊。這個反應是練功時過度緊張、過度用勁、憋氣所致,可暫停習練,充分放鬆,讓動作、呼吸自然放鬆,在胸腹部痛的肌肉處用手揉捏推摩或拍打,一般會較快消除的。   第五種是出現口乾舌燥。初練功者由於吸氣時間加長,或吸氣後停閉時間較久,致使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活動加強,從而使唾液腺的正常分泌受抑,以致出現口乾舌燥。如果練功前患有胃腸功能障礙等症,也會反射出現唾液分泌受抑制現象。如果有上述反應,可改變呼吸形式,可將呼氣時間加長,吸氣自然就少。所謂氣功界不傳之秘之一,就是「短吸長呼』。另外,練功時不要用口吸,要鼻吸鼻呼。胃腸功能障礙者,通過練功,癥狀可逐漸減輕消失,也可在練功時適量喝水。   第六種是練功後出現遺精。個別人在練功後遺精頻繁,感到睏乏無力、精神不振。這種現象由於精神緊張造成神經系統活動紊亂所致。也有的是由於意念會陰或下丹田部強度大,時間長引起的,如果是因意守部位低,對生殖系統有較大影響,可將意守會陰與下丹田改為意守中丹田。   第七種是練功時氣向上沖,有時還有頭痛、頭暈等不適的感覺。出現這現象多是由於意守部位太高或意守的方法不正確引起的,也有的是急於打通大小周天,強以意領氣運行所致。出現上述情況,首先應檢查一下意守方法是否正確,意守部位是否太高,強度是否過大。一般應意守胸部以下。另外,練習大小周天時,應循序漸進,不可強行以意引氣。上述現象較輕的可改練放鬆功,一切順其自然,嚴重的可暫停練功,待以上現象消失後再練。   第八種是站樁時出現腹脹。這現象主要由於因呼吸用力,或胃腸氣體不能吸收和排除所致。也有的是意守下丹田強度偏大,使腹內腸管功能一時紊亂引起的。如果是因為呼吸不當,可將腹式呼吸改為自然呼吸,練功時間縮短,減少對意守部位的強度,如果不理想,可暫時停練,做好揉腹按摩,消除腹脹。

關於太極拳的發力 一提到太極拳的發力,很多練習者都會聯想到「起於腳,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句古話,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往往是:腳先蹬地,然後將力量通過腿傳到腰部,再通過臂部傳到手上。我們暫且不討論這種理解的對錯,而先從太極拳的名字上入手。太極者陰陽也,也就是說在行拳的過程中始終要體現出相反的兩個方面。事實上陰陽之理蘊涵在任何形式的動作中,即使你練的不是太極拳,不是武術,而是其他的運動形式,陰陽也始終存在並作用於其中,只是於拳學無益而已。太極拳所求的陰陽通常只是限於武術範疇,這是研究傳統太極拳(畢竟太極拳是武術)的一個前提。那麼,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太極拳的發力也應當符合陰陽之理。太極拳追求一種動態的平衡,「陰陽互為其根」就是一種體現,我們講:「發力要有根」,但並不是說力由腳起就算是有根了,根的作用在發力的整個過程中都應在起作用,而並不僅僅作用於一開始。蹬地之後,腿的作用就不見了,力被自下而上地「拋」了上去,這時腳下空空如也,那裡還有根的影子?失去了根的作用,這種被拋出的力便不是「整力」,而是「斷力」,是不能夠隨勢而變的,一旦出去便再難控制。拳論還說:「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在研究發力時,不要僅限於彈抖力,當將陰陽勁兒作用於對方時,都在此範圍內。所謂「陰陽勁兒」指的就是互為其根的力。那麼,怎麼來理解「互為其根」呢?我們都知道,按照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描述,力總是成對出現的,並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缺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將不存在。現在請你按照描述做以下動作:以陳式太極拳「掩手肱捶」的最後一個發力動作為例,發力時後腳不要蹬地,只要站穩即可,然後快速向左旋腰,帶動右臂沖拳,好!你感覺到後腿的動作了么?它竟然不由自主地蹬地了!這便是上下互為其根的力,物理學上稱之為「動量守恆」,而且這種發力比文章開始時提到的方法更加快速、沉穩和有力!這正是太極拳的發力方法:一切動作先從腰發,即所謂的「腰不動,手不發」,通過上下梢節的作用反彈回腰部,上下兩股力量交匯于丹田,再由丹田以「上六下四」的比例重新分配後傳向梢節,形成第一次彈抖,以後之餘振則完全順其自然,形式同上,只是速度越來越快,振幅越來越小,切不可做作。這便是太極拳的發力特點: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蓄于丹田又發于丹田。由於牛頓第三定律的作用,上下的力量總是對稱的,並且大小也相等,兩力對頂,既快又穩,並且可以連續爆發,「發即是蓄,蓄即是發」,使自己真正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中(當然,這只是複雜的發力過程中的一對兒力而已)。這種描述和「起於腳,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理論並不矛盾,古人只是描述了力在人體中傳導的「感覺」,而並沒有上升到「牛頓第三運動定律」這樣的高度,因為這樣的兩對兒力總是同時出現,同時消失(請注意「同時」兩字),當快到了極限,便難以察覺了。由於重力的存在,人只要站在地上就必然和地面產生力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力也是太極拳的主要動力源(人體的肌肉也參與做功),人體在其中充當著一種特殊的媒介,作用便是將地面的反作用力施加到對方身上。請設想這樣一種情形:將一張小紙片摺疊後,豎立在桌子上,讓後你站在桌子旁用手指輕輕推動它。好,問題來了:大地對你的反作用力在此過程中有貢獻嗎?可能很多人會說沒有,那麼看看牛頓第三定律就知道錯了!這種反作用力一定是存在的,只是力太小,人體自身難以察覺,不信的話你再推推牆壁就知道了。所以說,不論是運勁兒還是發力,不論是以身帶手還是以手帶身,主要的力源皆來自於腳下,只是大小和方向不同而已,之後才能「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哲學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發展,太極拳也是如此。正像張志俊老師在中國珠海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上說的那樣,古人在太極拳的宏觀發麵已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但在微觀方面仍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極大的拓展空間。我們在總結和繼承前人理論成果的同時,必須注重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太極拳進行研究,那種神乎其神的論述無益於太極拳的發展與創新,說到底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甚至就是無知的表現。「陰陽五行」等都是古人用來描述事物的工具,這也符合他們的思維習慣和文化背景,但並不適合於我們現代人。太極拳要想得到根本的發展,就必須透過「陰陽五行」看到其本質,從而利用符合現代人思維習慣和教育背景的描述工具把太極拳傳給後人,這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也是義務

推薦閱讀:

A站或因牌照關閉,估值200億的快手怎麼辦?
專訪晨興資本張斐:拆解投資全過程,還原被神秘化的快手 |捕手志
你如何看待南方周末曝光12歲小網紅與16歲"師傅"「睡在一張床」上?
快手、抖音、鬥魚等平台陸續開啟整改,遊戲買量會不會受影響?
想問一下,為什麼東北那塊都喜歡直播吃東西?

TAG:快手 | 實用 | 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