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班幼兒入園適應的對策研究

小班幼兒入園適應的對策研究

每到9月1日,幼兒園就會出現陣陣哭聲,這樣的日子會連續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老師和家長都知道這是新入園的小班孩子在適應期的正常反應,怎樣能讓幼兒儘快適應環境,縮短適應期的時間呢,這是我們教師每年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小班老師開學初的重要工作,更是廣大家長關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此我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對策研究。

一、幼兒的不適應現象

(一)哭泣現象

幼兒剛入園的不適應現象極大程度的表現為哭泣,而哭也分為好多種,從中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緒。

1.整天哭:一般出現在入園後1-2天,幼兒看到的是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老師同伴,而且不論他怎麼呼喚、尋找,親人也不會出現,這時他會感到恐懼整天不停地哭泣。

2.間續性的哭:這一般在入園後2-3天,這時幼兒對環境和老師同伴已不再陌生,不再恐懼,只是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如:有其他的老師或家長來看幼兒,聽到家人的聲音,看到門外出現家長,就勾起他想家的情緒時哭一陣,當不願自己吃飯,不想睡覺時也會哭一陣。

3.偶爾哭:這些孩子一般能參加遊戲、吃飯、睡覺等日常活動,但聽到或看到其他幼兒哭時,也會跟著哭哭。

4.入園時哭:多數幼兒經過前面幾個階段,情緒基本穩定,只是早上來園時會以各種理由推脫和哭泣。

(二)離群現象

1.獨處:這些幼兒通常表現為不合群喜歡獨處經常一言不發,不和老師同伴言語,做任何事情總是小心翼翼,總感覺心中緊張而恐懼。

2.戀物:他們喜歡拿著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一直不放手,吃飯、睡覺甚至拿著上衛生間,如果老師要求他放下就會用哭鬧來反抗。

3.拒絕:這類幼兒常常表現特別激動,拒絕任何事包括吃東西、睡覺、小便等,當教師要求他們時,常常會以哭泣、跳腳、打滾甚至和教師打鬧等來表示不滿,以及他們極度想回家的心情。

二、幼兒的不適應原因

(一)主觀原因

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幼兒從出生起,便逐漸發展和形成了對父母或其他直接養護者的依戀。依戀的對象成了幼兒安全的象徵,是幼兒得以信任、依賴的人。幼兒一旦與之分離,便會從心理上感到不安全,從而就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急、不安、哭鬧、恐懼等各種心理學上稱之為「分離焦慮」的癥狀。當誘餌離開熟悉的家園進入陌生的幼兒園時,他們就會有入園焦慮。這是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當孩子10月大時,開始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區別於媽媽的獨立個體。他討厭同媽媽分離的時刻。而1-3歲,孩子會依戀家中的某一個人或某一件物。並且幼兒對親人的依戀程度越高,分離焦慮程度也就越嚴重。

另外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寶貝,入園前什麼事情都是家長操辦,做什麼都有大人陪伴,他們的依賴心理嚴重,獨立性更差,比如吃飯、睡覺、穿衣、如廁都不會。而進入幼兒園生活自理方面的許多事情需要自己動手,所以他們的心理壓力相對增強,也影響了他們的入園適應。

(二)客觀原因

現代人的家庭結構和家庭教育觀念影響了孩子的入園適應。家中的長輩覺得孩子都是「寶貝」,一切以他們為中心,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長會陪幼兒吃飯、睡覺、遊戲,不讓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不帶孩子去有危險隱患的場所。這樣保護使幼兒失去了自己動手和與同伴遊戲的機會,也失去了一個人面對陌生環境的可能。當面對幼兒的入園適應時,家長所持的教育觀念也是以滿足幼兒的要求為主,總是和孩子講條件,用物質來代替教育,更是激化了幼兒的情感。在說到幼兒的不適應總會幫孩子找理由,孩子回家後家長首先關心的是今天幼兒園裡小朋友欺負了沒有,帶去的東西損壞了沒,而非關心今天是否交到了新朋友,是否參加了有趣的活動,心情是否愉悅。另外當幼兒以各種理由推脫上學時,會相信孩子而非追求事實真相,給孩子造成假象,只要說出一個理由就可以不上幼兒園等等,久而久之幼兒的入園適應更加不易。

教師對於幼兒入園適應的態度和教育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有的教師總是認為幼兒入園焦慮是正常現象,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適應的,卻不知越早適應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幫助越大,所以端正態度,運用多種手段,提高幼兒的入園適應能力是小班教師的首要任務。

三、幼兒不適應的對策

(一)入園前的適應: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所以教師和家長應提前為幼兒做好入園前的準備,讓幼兒早一步了解情況就能早點適應。那麼入園前應做好哪方面的工作呢?

1.心理適應:行動上的適應不如心理的適應,只有心裡認同老師和同伴才會樂於投入集體之中,較快的過渡。在這方面老師家長都應幫助幼兒適應:例如教師的提前家訪,走進家庭接近幼兒,與幼兒建立初步的感情;家長提前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熟悉環境,與同園的小朋友一起遊戲,互相熟識建立關係,與幼兒聊聊幼兒園的遊戲場所,聊聊與小朋友遊戲的快樂,聊聊老師的親切等等,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是自己必須經歷的生活,同時感受學習是快樂的事,使他們的心理提早承受,有個「前適應期」會讓幼兒的入園簡單化。

2.生活適應:獨立自理能力強的幼兒往往比動手能力差的幼兒提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因為會生活自理的孩子往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對較強,個人的情感體驗升華的快,所以早點讓孩子學會獨立是重要的一步,特別是吃飯、如廁方面,只有孩子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才能跟上學習的步伐,對自己才有一定得信心,覺得長大了會驕傲會自豪,快樂的情感得到升華,適應性會更強。

(二)入園後的適應:孩子入園後的適應往往比入園前的適應更重要,因為入園後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天天接觸老師同伴,天天在這個環境中生活,不僅利於幼兒的適應,同時也影響幼兒的適應。

1.環境適應:幼兒喜歡在熟悉的環境生活,一旦離開這樣的環境就會產生焦慮,從而不適應,所以幼兒對幼兒園的適應環境創設很重要。教師在了解幼兒的特點和習慣後應盡量給幼兒一個熟悉的環境,除了教室布置上突出和諧溫馨的家園主題外,在家訪時可以收集幼兒家長的照片布置在活動室,收集幼兒喜歡的物品放置在活動區,掛置幼兒認識的動漫圖片,談談幼兒知道的話題,播放幼兒熟悉的歌曲和動畫片等。讓幼兒走進幼兒園就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東西,有一定的寄託,情緒得到滿足。另外教師的態度也是一種環境適應,「愛」孩子大家都會,主要是要幼兒感受到你的愛,體驗到你是最關注他的,會像媽媽一樣給與幫助和愛護,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好話是小班幼兒最高的獎勵和快樂。

2.生活適應:幼兒入園後最大的不適應就是生活上的不適應,教師應幫助幼兒逐步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漸漸的走向適應,不能有一口吃個大胖子的思想,要明白幼兒的情況,有針對性的教育。比如吃飯時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指導他們正確的拿勺吃飯,半扶半拉的一步一步養成習慣。還可以允許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依戀物),延緩幼兒午餐午睡時間等都是降低幼兒入園焦慮的有效對策。

3.學習適應:幼兒一旦入學就是一個群體,就要參與群體活動,接受知識的熏陶,養成一定得習慣,而小班的孩子幼兒年齡的特點,對於學習的意識只限於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一起遊戲,所以我們的各種活動要與遊戲相結合,學習遊戲一體,在遊戲中學習規範準則,學習新知識,提高認知能力、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另外3-4歲的幼兒不適合組織過於安靜的活動,因為安靜的環境會使他們想起家人,因此組織大量有趣的教學和遊戲活動至關重要。除了組織集體的活動外,還可以開設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親子活動、大帶下活動、自主的區域特色活動等,從中將單調、枯燥、重複性強的學習活動與生活活動情境化,趣味化。

幼兒的入園適應不僅僅是短暫的開學時期,還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面對幼兒的適應可能會達一年甚至更長,所以教師和家長都應做好準備,共同合作,積極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家園共育,為幼兒的入園適應划上完美的句號,為幼兒今後的人生之路添磚加瓦。


推薦閱讀:

(3)子平術研究18
【深度分析】供應鏈管理專題研究之一: 從利豐業務蝶變看供應鏈管理價值
研究用:早亡命例
詩詞研究一
蔣維崧金文書法研究三篇

TAG:幼兒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