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瓷底款圖片 歐洲最重要的收藏品種

我國歷代銷往國外的瓷器。瓷器出口在我國古代輸出品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中,起著橋樑和鈕帶的作用。

陶瓷貿易的主要線路:一是沿著著名的絲綢之路,從陸路銷往中亞細亞。波斯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區。

另一條從海路自廣州繞馬來半島,經印度洋達波斯灣,遠到地中海及非洲的埃及,被稱為「海上陶瓷之路」。

(外銷瓷底款圖片賞析)

【元代景德鎮窯 青花瓷大量用於外銷】

在唐代,中國陶瓷由海上遠銷世界各國,其外銷瓷主要是以長沙窯青釉彩繪瓷或青瓷,以及越窯青瓷為主。

唐朝統治者對揚州的海外貿易十分重視,宋、元時期,隨著航海業的發展,對外貿易進一步加強,中國陶瓷的外銷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

宋、元時期的外銷瓷以龍泉窯系青瓷為主,其次是景德鎮窯系青白瓷,元代景德鎮窯的青花瓷也大量用於外銷。

另外,還有磁州窯系、耀州窯系、建窯系瓷器及福建、廣東沿海專燒外銷瓷的瓷窯產品。

著名藏家馬未都認為:「外銷瓷可以簡單分成三類:第一類是中國式樣、中國題材,但屬於外國風格;第二類是中國式樣、外國題材或者外國式樣、中國題材;第三類是外國式樣、外國題材。」

(外銷瓷底款圖片賞析)

澳大利亞歷史學家邁克爾羅伊曾撰文道:「幾個世紀以來,歐洲人搜尋著瓷器的配方,只是為了嘗試在本土製造出有著貝殼般透明的玻璃釉的瓷器,而此時,義大利、法國、荷蘭及英國只能生產施有厚實錫釉陶。

1295年馬克·波羅從亞洲回到威尼斯後,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瓷器的存在,並且在義大利大為鼓吹它的好處。」

【一個瓷盤運到歐洲出賣價格利潤至少是100%】

直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人在澳門求得居住權。從此,澳門成為中西貿易的中心,中國瓷器由葡萄牙人運往歐洲,那時中國瓷器的價格極為昂貴,葡萄牙人也因此能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據估計,一個瓷盤運到歐洲賣出,利潤至少是100%,由於中國瓷器的獨一無二,歐洲國家的國王先後以擁有中國瓷器為榮,包括葡萄牙國王,西班牙國王等,逐漸蔓延到歐洲各國並使得越來越多的豪門富商也仿效國王建造收藏中國瓷器的展室。

隨著歐洲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歐洲成為世界富裕中心,中產階層也有能力擁有中國瓷器。從十七世紀西歐的繪畫中,特別是荷蘭生活畫上,中國外銷瓷盤、碗、果碟、酒杯、酒壺等元素經常出現。

(外銷瓷底款圖片賞析)

據資料顯示,在西班牙皇宮內收藏的中國瓷器便有3000多件,僅在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西班牙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商船,就有13艘之多。英國從18世紀開始,即與中國進行頻繁的瓷器貿易。1735年僅僅「格拉富圖」號和「哈雷孫」號這兩艘貨船,就運載了24萬件瓷器到英國。德國宮廷對中國瓷器也表現出極大興趣,到18世紀時期,德國宮殿內已經擺滿了中國瓷器,並用中國瓷器改裝成各種裝飾品。

【繪以西洋紋飾的出口瓷18世紀最蓬勃】

繪以西洋題材紋飾的外銷瓷, 最初是由葡萄牙人定製。隨後由於受到歐洲市場的歡迎, 其他國家的商人受到啟發, 各式西洋風格的紋飾和設計陸續出現,18世紀時最為蓬勃。

孟露夏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採訪時介紹:「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附近發現的『勿里洞』號沉船是其中最早、最重要的一項發現,該船大約於826年沉沒,除金銀器外,載有湖南長沙窯所產瓷器就有5.8萬件。」

(外銷瓷底款圖片賞析)

【景德鎮大規模生產的首批外銷瓷多為青花瓷】

有數據顯示,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二十一年販運到歐洲的中國瓷器約1600萬件,包括明、清時期的青花、五彩及廣彩瓷器;迄至18世紀80年代末,僅荷蘭東印度公司運往西歐的陶瓷就多達4500萬件。另一項統計從萬曆三十二年到順治十三年銷到荷蘭的瓷器多達300萬件,平均每年約6萬件。

根據相關文獻估計,明末清初,景德鎮平均每年輸往歐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瓷器不下於100萬件。此時的景德鎮可以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制瓷中心,此時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獨領風騷。

根據孟露夏的研究,當時定製特殊歐洲紋飾瓷的訂單由歐洲的購買者交付東印度公司的商務代表(大班),大班管理交易和他們自己的私人業務,購買者通常是大班或公司里船員的親屬、朋友或熟人。

孟露夏稱:「景德鎮大規模生產的首批外銷瓷多為青花瓷,被稱為克拉克瓷,目前所發現的最大一批克拉克瓷(約2.1萬件)是所謂的『萬曆』號沉船上的貨品,這可能是一條葡萄牙商船,約1625年在馬來西亞東海岸附近沉沒。」


推薦閱讀:

男人買起奢侈品來,比女人還可怕。
怎樣買到適合自己的寶石(購買的常見誤區及問題之七)——有哪些看起來很真的套路?
馮瑋瑜:「知白守黑」 一件宋「進琖」款建窯褐斑兔毫盞入藏記
雕刻創作黃金期和全球藝術品收藏趨勢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熬
手盤核桃什麼樣的品相比較好~?

TAG:圖片 | 歐洲 | 收藏 | 收藏品 | 品種 | 藏品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