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希拉里緣何成輸家?
有分析指出,希拉里的敗選,一定程度上是美國民眾對美國主流體制所有積怨的爆發,《紐約時報》的大選評論則直接選用了標題《一場民粹主義對精英政治的反叛》 實習記者 王自勵 「我知道我們仍未擊碎那塊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但總有一天,有人會做到這一點。希望這一天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快。」當地時間11月9日上午,希拉里在家人的陪同下在紐約市紐約客酒店(New Yorker Hotel)對支持者和競選團隊工作人員發表敗選感言。 此前一天,大選結果剛成定局:希拉里未能入主白宮。投票日當晚,等待整夜的希拉里支持者不得不在失望中離開他們的聚集地——賈維茨會議中心,這裡原定舉行希拉里當選的慶祝會。選擇這個布滿落地玻璃牆的場地,希拉里有她自己的用意:若最後勝出,她將打破女性出任美國總統的「玻璃天花板」。 但這次,她仍然未能如願。這個結果在很多人眼中頗為出乎意料。11月8日投票日之前,希拉里在多家民調中均保持領先,其「郵件門」醜聞也因FBI維持不起訴的決定而暫時告於段落。相比之下,富有爭議的特朗普不僅在選前民調中長期佔下風,也一直未能擺脫先後多起「性騷擾」指控,以及多名共和黨高層人士撤銷為其背書的陰影。 經過漫長的大選「拉鋸戰」後,曾被眾人看好的希拉里為何淪為輸家?她的敗選對美國政治又意味著什麼? 特定人群投票率不高 在競選活動中,希拉里一直將非裔、拉丁裔、女性等特定選民群體作為重點動員對象。奧巴馬也曾親自出馬,敦促非裔選民在大選日前往投票站支持希拉里。就在投票日前一天,《衛報》報道稱拉丁裔在提前投票中呈現出較高投票率,希拉里團隊也因此受到鼓舞。 然而投票開啟時,CNN出口民調(exit poll)卻顯示,希拉里雖然贏得了特定選民的多數選票,她在該人群中的吸引力甚至不如四年前的奧巴馬。換句話說,這部分選民最終的投票率依然不足以將她送上總統的寶座。 CNN分析稱,儘管此前特朗普在談及美國非裔社區時往往為其貼上貧困、失業、犯罪等負面的標籤,這部分選民的投票積極性卻並沒有因反感特朗普而被激發起來。本屆大選中,非裔選民投票率為12%,相比2012年降低了1%。 更說明問題的是,雖然不少拉丁裔選民曾被特朗普的反移民言論激怒,其最終投票率也不如預期中高。相較於四年前全國10%的拉丁裔投票率,今年這一數字僅增加了1%;而希拉里此次選舉中收穫的拉丁裔支持還不如奧巴馬四年前多——前者的支持率是65%,後者是71%。 CNN分析還提到,希拉里在爭取年輕選民和女性選民的支持上表現同樣不如人意。對於前者,她的吸引力不僅比不上在黨內初選時的競爭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同樣也不如2012年的奧巴馬。 另一方面,雖然特朗普「性騷擾」醜聞普遍引起了女性群體的反感,此次希拉里僅以54%比42%的優勢贏得女性選民的支持。 選民渴望「新面孔」 希拉里和特朗普在選民中都不太受歡迎。蓋洛普(Gallup)民調數據顯示,在正式投票的前一周里,對兩位候選人持正面印象的美國民眾才分別佔40%和35%。因此有分析稱,他們中的一人很可能成為「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 就希拉里來說,得不到選民的青睞可能有多方面原因。《The Week》雜誌評論員Jonathan Rauch提供的一種解讀是,由於希拉里在政壇遊走的時間太長,選民對她「過分熟悉」(over-familiarity),從而產生了厭倦情緒。 在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之前,希拉里曾於2000年當選紐約州參議員,這是她政治生涯的第一步。之後,她曾首度角逐白宮,但在黨內初選時敗給了奧巴馬。此後,希拉里被提名為國務卿,直至2013年2月卸任。 更嚴格點來說,希拉里在2000年正式擔任公職之前就已經活躍在公眾的視野里了:她曾做了12年的阿肯色州州長夫人,並積極促成丈夫比爾·柯林頓在1992年成功當選總統;此後作為美國第一夫人,她又大力推動醫療改革。 雖然希拉里將豐富的從政經驗作為競選優勢,《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分析卻認為,在很多選民心中,希拉里更像是一個「遠離選民政黨的王朝候選人」(dynastic candidate of a party that has lost touch with its base)。 《衛報》分析提到,美國歷史上很少出現某一政黨的候選人連續主政白宮超過8年。儘管接替里根當選總統的老布希屬於特例,就當下美國政治的極化程度而言,這種情況實難再現。BBC評論員Nick Bryant則說的更加直白:對於今年追求「變化」的美國選民來說,他們對這個在面貌和主張上都毫無新鮮感的希拉里覺得厭煩了。 特朗普則早就看穿了這一點——奧巴馬今年6月正式為希拉里背書時,特朗普的回應便是,「沒有人能再忍受4年奧巴馬式的政府」 。(Nobody Wants Four More Years of Obama) 缺乏願景和遠見 無論是稅務、醫療改革還是教育費用減免,希拉里在競選中提出的政策主張向來細緻、分明。但不少批評者指出,這些政策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希拉里未能向選民傳遞一個清晰的信息——她的美國願景。 這在希拉里的競選口號上體現得尤為明顯。BBC分析稱,相比希拉里提出的口號「在一起更強大」( "Stronger together"),特朗普喊出的「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顯然更有生機和調動性。 《衛報》分析則認為,「在一起更強大」或許說出了許多民主黨人這次選舉中的心聲,卻仍然是「出了名的空洞無物」(notoriously vacuous),這也直接導致希拉里將選戰的主動權拱手讓給特朗普。 另一方面,希拉里的政策雖然細節突出,卻始終缺乏一個貫穿性的主題和長遠的視野。《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報道稱,在今年9月的「三軍總司令論壇」(Commander-in-Chief Forum)上,希拉里闡述其中東政策時只提到美國打擊「伊斯蘭國」的計劃,卻無法解釋「伊斯蘭國」崛起的原因以及美軍在反恐成功後的中東策略。 這種狀況不僅阻礙希拉里向選民釋放清晰的政策信號,更容易降低她在選民心中的可信程度。據《The Week》報道,保守派政治顧問卡爾·羅夫(Karl Rove)曾這樣評價希拉里:「她競選總統更像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不是為美國謀求福祉。」 深陷信任危機 分析認為,希拉里在此次競選中面臨的最大挫折來自基金會腐敗、「郵件門」等醜聞導致的「失信」問題。 今年10月起,阿桑奇團隊陸續曝光了上萬封民主黨高層的工作郵件,其中包括希拉里卸任國務卿後在華爾街演講的片段。這些遭泄露的內容似乎讓希拉里坐實了初選對手桑德斯對其「虛偽的平民主義者」的指控,也令其誠信問題遭到公眾的嚴重質疑。 10月28日,希拉里醜聞風波再起,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宣布重啟對「郵件門」事件的調查。此時,距離大選投票日只有一周左右,原本在民調中領先的希拉里支持率開始下降,而特朗普則取得了5月以來民調上的首度反超。 儘管科米在投票日前兩天宣布,FBI最新調查結果並未發現希拉里的犯罪證據,但「郵件門」醜聞短時間內的轟炸效應顯然難以消散。根據大選當日ABC的出口民調,當被問及投票時是否受到希拉里「郵件門」的影響,仍有45%選民給出了肯定回答。 另一方面,特朗普則成功抓住了希拉里的「軟肋」,不斷拿她的誠信問題做文章。競選後期,特朗普曾發出指控稱美國的選舉體系是「受操縱的」(rigged)。他暗示自己一旦當選總統就要將希拉里「送進監獄」,並多次將希拉里稱為「不誠實的希拉里」(Crooked Hillary)。 無論是「郵件門」在美國主流媒體中的高曝光率,還是特朗普有的放矢的「宣傳戰」,都在無形中加深了希拉里「說謊者」的形象。據《衛報》報道,就在大選日的選民集會現場,人群中仍在不斷爆發出「把希拉里關起來」(lock her up)的口號聲。 民粹對精英的反叛 不過,有分析指出,大選結果似乎表明,選民最大的不信任並非指向希拉里,而是指向了美國運轉百年不衰的政治體制。 對於許多選民而言,希拉里只是高高在上、利己主義的「建制派」代表者。她在競選中表現出的經驗豐富和成熟老道,在敢言敢做的特朗普登場時,則變成了一種政客固有的「虛偽」。加上希拉里的腐敗、泄密等醜聞,這種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相較而言,特朗普面對「建制派」政客時的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時常打破政治正確、口出不遜的作風,能讓很多美國選民耳目一新。當希拉里對美國的未來表示樂觀時,特朗普卻不斷提醒他的聽眾:美國在遭遇危機,只有我才能帶領美國再次偉大起來。 事實證明,特朗普比希拉里更懂得迎合選民的心理。《衛報》分析稱,工資增長停滯、不平等加劇、崗位流失等都是很多美國人的切身感受。特朗普成功地讓他們相信,這一切「惡」的根源都來自糟糕的貿易政策、非法移民的湧入,以及,希拉里所代表的現任民主黨政府腐敗、虛偽的體制。 可以說,希拉里是一個虛弱的競選者,而讓她吃了敗仗的競爭對手,則是個顛覆了美國傳統價值觀的「民粹」政治家。有分析指出,希拉里的敗選,一定程度上是美國民眾對美國主流體制所有積怨的爆發。《紐約時報》的大選評論則直接選用了這樣的標題——「一場民粹主義對精英政治的反叛」。 大選結果會給美國政治帶來什麼影響?《衛報》評論提出了擔憂。政黨政治層面,民主、共和兩黨在民主體制、司法議題等方面的立場分歧給特朗普執政初期的平穩過渡帶來了不小挑戰;而社會層面,從種族到性別問題,美國或許將開啟另一場「文化內戰」。 對整個世界來說,本屆美國大選帶來的更多是一種迷茫感。據《衛報》報道,諾貝爾基金會主席卡爾哈瑞克·哈丁(Carl-Henrik Heldin)在特朗普當選後曾這樣感嘆:「右翼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和反智主義日益崛起,人們不再理性思考,世界將朝著一個不確定的方向發展。」 在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人們能做的通常只有屏住呼吸等待。
推薦閱讀:
※[個論]南橋專欄:善辯才會贏的美國大選
※一個兩次預測美國大選幾乎全中的數據媒體,為什麼在這一屆上也栽了?
※一家公司改變了美國大選和英國脫歐結果,順便毀了Facebook。。。
※「9·11」後美國最嚴重恐襲 或影響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