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習中醫並不難 劉文澄

學習中醫並不難 劉文澄1中醫是國粹,以傳統文化為基礎,是中國聖賢智慧的結晶,簡而言之,宇宙起源明白了,中醫就明白了。宇宙起源於「氣」,混沌的「氣」為無極,無極是無窮無盡的時間和空間中的一切事和物的總和。 無極生太極,小宇宙成矣,人生於小宇宙中,必須與小宇宙 的氣保持一致才能不生百病。 人所生存的空間在太陽系,以太陽的光(能量)為生存基礎,有太陽(陽)則生,無太陽(陽)則死,太陽光把地球上的草木植物(木)從大地(土)中獲得養分變成人體必需的食物。這些食物經胃腸協合肝膽脾胰腺吸收後成為後天精微物質的來源。後天精微不斷來充養先天的「精」,精化氣來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日在南則為冬,日在上則為夏,日從東北照來則為春,日從東南照來則為秋,四季成矣。四季的更替產生了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厥陰風木對應風、溫,太陽寒水對應寒,少陽相火對應暑,太陰濕土對應濕,陽明燥金對應燥,少陰君火對應火。在天有六氣,在人有六臟(五臟加厥陰心包),六腑,十二經脈合於六氣。 太陽為陽,必借草木植物而化生含能物質,成為人體食物的來源。食物、植物得天地的四氣:溫熱為陽氣,寒涼為陰氣,來平衡人體陰陽的偏頗。用植物的寒熱溫涼四氣來平衡人體的陰陽氣、血、津、精、液,就是中醫的藥物療法。用食物的寒熱溫涼四氣來平衡人體的陰陽氣、血、津、精、液,就是中醫的食物療法。用砭針、艾葉燃燒來溫煦、調整經絡藏腑氣血的平衡就是針灸療法,還有一種療法就是用腳踩腳背或用腳踩背叫蹺法,蹺法簡單易行,立竿見影。2-人身概論人稟天地之氣而生,因四季而有四肢,因五方而有中土,因太陽而有靈魂之主宰(頭)。 五藏六腑十二官:《素問?靈台秘典論》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 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靈樞?刺法補遺篇》雲∶ 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補此方是十二官之數也。 六臟(五藏加心包絡)六腑納甲詩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大腸庚位原相屬,牡肺(《內經》雲∶「肺為牡臟。」辛方更可詳,壬水為膀胱腎癸合,三焦附丙膻(膻中即心包絡)丁藏(舊訣雲∶「三焦亦向壬中 寄,胞絡同歸入癸方」,今欲張氏改正。)陽干宜納陽之腑,陰(臟)配陰乾理自彰。 五藏六腑經氣自旺之時,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午心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戍亥焦子膽丑肝通。 六藏六腑稟受天地之氣而生,天地之氣實為水火化成,內經言:「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天地之氣因季節的更替而分之為六,其中三陰三陽:太陽寒水、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陰濕土、少陰君火、厥陰風木。此六氣循環無端而成一元混合氣。人體順應天地之氣則無病。逆天地之氣而偏陰(真寒)、偏陽(真熱),表現出三陰病、三陽病。三陰病、三陽病,各有陰陽之分,三陰三陽為經可以涵蓋五臟六府四肢百骸經絡氣血津液的病病變。因此六經辨證是高層次的辯證方法,萬世不移,恆久不變,故可為「經」。 因此,辨病治病要明辨辨陰陽,細分六經。陰陽清,六經明。順應天地那有病?!3-格物致知人生天地間,順應天地氣不偏,太陽(日)的對地運動 產生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日出日落,人順應之,氣機升降出入,白天太陽的能量把水化成氣,夜間水氣釋放能量變成寒水,春天轉暖,猶有餘寒,脈欲鼓動而被寒束故呈弦象,夏天日光灼熱,人脈氣充盈,故洪大而長,秋氣寒涼肅殺脈在皮毛,故浮,冬天陽氣歸藏,脈也潛伏,故沉。4-精氣論混飩初開立五方,乾坤日月布三綱,周天萬象排星斗,天清地濁分陰陽, 風雨雷電皆虛氣, 山高水闊有良方,乾天坤地分高下, 排成甲子周天地,配合男女兩成雙,四時八節分晝夜, 九宮八卦接天罡,五行顛倒推千轉,金木水火土中央。太極就是混合氣,內藏元陰和元陽,元陰就是先天精,精得元陽化氣象,元陰元陽合一氣,水谷精微來充養。水谷精微清為精,充養五臟先天精,濁者為液六腑藏。水谷之氣與天氣,合一化赤為血液,營養六腑和五臟。5-陰 陽 三陰三陽 六經 六氣《 四聖心源》黃元御:陰 陽 變 化 陰陽未判,一氣混茫。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則浮升,濁則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異位,兩儀④分焉。清濁之間,是謂中氣,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所謂土也。樞軸運動,清氣左旋,升而化火,濁氣右轉,降而化水。化火則熱,化水則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氣溫,升而不已,積溫成熱,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氣涼,降而不已,積涼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四象輪旋,一年而周。陽升於歲半之前,陰降於歲半之後。陽之半升則為春全升則為夏,陰之半降則為秋,全降則為冬。春生夏長,木火之氣也,故春溫而夏熱,秋收冬藏。金水之氣也,故秋涼而冬寒。土無專位,寄旺於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時,則在六月之間。土合四象,是謂五行也。 澄空按語 :無極而生太極,宇宙成矣,人類生活的空間是以太陽為中心,能量來源於此,日出則明,則陽生,日入則暗,陰生,陽氣歸藏。日出則水化為氣,此為坎水,水氣中藏陽,日入則氣釋放能量再結成水,此是寒水。以赤道為中心,太陽向北移動到北回歸線則為夏,太陽南移到南回歸線則為冬,四季因太陽的位置變換而成,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得天地之正氣而為人,順應天地之氣的生長化收藏則無病。四季的更替產生了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正常情況下水火合一,就如十二經脈表裡二經經氣合一循環無端,病態下則出現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太陽寒水、少陽相火、陽明燥金,運用針、灸、按摩、中藥合六氣為一氣就是中醫六經陰陽辯證法 6-六經陰陽辯證陰陽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內經》言:「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水陰而火陽。水寒而火熱。水火交而化「氣」,氣藏水火。陰陽有生理和病理之分,生理上陰(水)就是精微物質(精血津液),陽(火)就是陽氣(能量)。寒熱分陰陽。真寒也就是陰寒(陰證)則陽氣少,真熱(陽證)則精津耗。真寒屬陽虛(陰證),真熱屬陽盛(陰虛,陽證),虛熱有陰虛(精微物質少)發熱和陽虛(陰證)發熱(虛陽外越)。病理上陰是濕、痰、飲水、寒、淤,陽是真熱。真寒則用溫熱葯(辛甘淡發散回陽類),真熱則用苦甘寒酸咸葯,陰虛發熱則用甘淡寒葯,陽虛發熱要回陽化氣葯(淡附子、乾薑、肉桂、生甘草等)。辛甘化陽,酸、苦甘咸寒化陰。陰陽辨證金口訣總綱領陰陽辨證要仔細,有神陽證無神陰,二便反應真消息。腎司二便之開合,少陰虛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長。小便灼熱渴飲冷,此是陽證很分明。大便色白或色青,口渴飲熱或不渴,此屬陰寒盛在中;大便色青渴飲冷,四肢逆冷格陰證(陽熱在內格陰寒於外故四肢逆冷),急下存陰承氣行。陰結便秘大便干,溲頻淡黃口不幹,或者口渴喜熱飲。陽結便秘口乾渴,渴喜冷飲溲黃赤。煩躁潮熱或盜汗,口渴飲冷真陽證;五心煩熱或盜汗,渴不思飲或喜熱,溲頻便溏虛陽越。陰證唇口青白目無神,聲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懶言體畏寒,飲食無味吐清涎,舌質青滑或黑潤,苔白淺黃舌滑潤,津液滿口不思飲,口渴思飲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熱飲,小便清長大便溏。 大便色白如陶土,陰寒極盛少陽阻,大便色青質糟粗,太陰陽明陽氣虛,口氣腥臭寒熱雜,寒多熱少食不下,脈息無神是陰證。舌雖無苔但口潤,二便自利口不渴,專註回陽無差錯。陽證陰虛面目唇口紅,精神矍鑠不知眠,口臭氣粗聲音亮,惡熱身輕大便干,溲赤黃短燒灼熱,口渴飲冷飲不休,六脈長大有力氣,舌苔干黃或黑黃,全無津液滿口刺,煩躁潮熱或盜汗,乾咳多痰或少痰,脈息有神是陽證。口渴飲冷身發熱,二便不利煩譫語,身冷如冰形如死,此是熱極內潛伏,陽不達外似純陰,此時還需驗口氣,口氣雖微熱氣蒸,舌根雖紅但不青,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認陰證誤性命。陰陽辨證寒熱真假雜病訣陰寒陽熱是陰陽,只在真假作文章。真熱口渴小便黃,渴喜冷飲下肚腸,有神煩躁不安寧。真寒溲頻面色蒼,無神倦怠但欲寐。真熱口渴喜冷飲,假熱漱水不欲咽,真熱便乾麵紅赤。假熱面赤溲清長,真熱息熱氣粗長,真寒息冷氣短微。真熱舌焦苔干黃,真寒舌青苔水滑。陰極似陽屬戴陽,面紅目赤溲清長。陽極似陰肢冰霜。真假寒熱來斟酌,陰證陽證斷無錯,真熱陽證苦甘寒,真寒陰證溫熱湯。識得陰陽造化機,疑難雜病有處醫。先天立極是水火,水火既濟無沉痾。太陰虛寒大便溏,肝臟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風,附子乾薑作文章。少陰陽虛溲清頻,精微下瀉眸不潤,頭昏腰痛也是因,回陽救逆四逆湯。白血病是陰寒邪,寒徹骨髓白C增,西醫只知殺白C,徒將陽氣殺戮盡。此病中醫少陰病,太少兩感麻附辛,少陰虛寒四逆湯,簡便廉驗神功顯。艾滋病是陰陽離,西醫驗血便可知,常人驗血一條線,艾滋血液兩分離。陰平陽秘精神治,陰陽離絕精神絕,和合陰陽中醫藥,簡便廉驗最神奇。7-六經陰陽辯證2六經陰陽辯證 陰陽辯證 陽證 畏熱,飲冷喜冷飲,有光澤,好動,喜暗(背向陽光),多言,面赤,大便乾結(口渴飲冷),大便稀溏(肛門灼熱、飲冷), 目光明亮有神,晝重夜輕。咳嗽無痰津液虧。 陰證 惡寒喜熱,飲熱,喜靜懶動,喜明惡暗(面向陽光),無光澤,懶言,面青灰黯無光澤,面色蒼白,口不渴,口渴不欲飲,口渴喜熱飲;大便瀉下(口不渴或飲熱), 大便秘結(口不渴,口渴飲熱,腹不脹), 目光暗淡無神,夜重晝輕。咳嗽有痰。六經辯證 太陽病 太陽傷寒 無汗(傷寒);傷寒無涕,脈浮緊(傷寒), 惡寒(傷寒,發熱重,傷寒郁而後熱),手足微冷(傷寒),體痛(傷寒)。方宜麻黃湯;發熱輕惡寒重(太陽傷寒、少陰虛寒),處方麻黃附子細辛湯。發熱輕惡寒重、咳嗽體痛,食不下(太陽傷寒、少陰虛寒,太陰寒濕)。 太陽傷風 自汗惡風(傷風營衛虛),鼻涕(有則傷風,氣不攝津),脈浮緩(傷風),惡風(傷風),手足皆溫(傷風),形腫(傷風)。處方桂枝湯類;惡風、大汗淋漓方用桂枝加附子湯。 陽明病 脈洪大而長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陽明熱證),處方白虎湯;。胃脘痛(暴飲暴食後食不下,食積,貪涼飲冷生薑紅糖湯,重者附子理中湯,),。小便黃赤,大便灼熱稀溏,口渴飲冷,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主之。飲食生冷則直中陽明,法宜溫中散寒,理中湯或者生薑紅糖湯調理。日晡潮熱,手足汗多,腹中鞕滿脹痛拒按,大便秘結,腹中轉矢氣,煩躁,口渴飲冷,甚則神昏譫語,狂亂,不寐,舌苔黃厚燥或苔焦黑燥裂,舌邊尖有芒刺,脈沉遲實有力或滑數脈。治宜通便泄熱、急下存陰。方用大承氣湯或用增液承氣湯。 暴飲暴食,食積陽明腑氣不痛,或積而疼痛,或郁而發熱,其熱與太陽病發熱不同,太陽病發熱往往兼有體痛,而食積發熱 是腹痛伴有發熱,或者貪涼飲冷,寒滯中焦脾胃(戊己土),腹中冷痛喜按壓。治療方法:通用方:陳皮、生山楂、神曲、麥芽、生薑各30克燒水喝,可加適量紅糖。分治法:肉食積滯,山楂陳皮革30克燒水喝;米面積滯,神曲、麥芽、生薑各30克燒水喝;魚蝦蟹子紫蘇、山楂、陳皮各30克燒水喝;乳食積滯可用乳酸菌奶口服。貪涼飲冷引起的腹痛可用生薑紅糖湯食療。清淡素食是健康之本,上方是為不知道素食利益的人權益設計,動物食品是在為細菌、病毒提供營養。少陽病 主證: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喜嘔、轉側困難。 1: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喜嘔、轉側困難,舌苔白潤而兼黃膩。口渴,喜冷飲、便秘、往來寒熱,發熱重惡寒輕處方小柴胡湯。2: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喜嘔、轉側困難,喜熱飲、畏寒、手足逆冷柴胡桂枝幹薑湯。3:口苦咽干、舌苔潤膩之中兼有干黃,大便秘結,轉側不利,大柴胡湯主之。太陰病 惡寒;脈浮而緩(太陰傷風),手足自溫者(太陰病),處方桂枝湯;腹瀉、口不渴、(太陰虛寒)理中湯;腹瀉、渴喜熱飲(太陰寒濕精虧),處方四逆湯加生曬參;腹瀉、腹痛喜按壓,處方理中湯加黃芪;便秘、腹不 脹、不欲食(陰結便秘),處方麻黃附子細辛湯配合四逆湯; 治太陰病,腹瀉,腹痛,腹滿而吐,食不下,脈沉而微,四逆湯主之(附子三錢 乾薑 炙甘草各二錢)。少陰病 脈微細、但欲寐,口不渴(少陰寒化),四逆湯。 口渴飲熱(精虧),四逆加生曬參湯。 脈微數,煩躁,喜冷飲(少陰熱化),黃連阿膠湯。 厥陰病 口渴、氣上撞心,心中痛熱,飢而不欲食(厥陰陰虧),處方一貫煎去川楝子;面目虛浮而紅煩躁,少腹冷痛喜熱、喜按壓、腹瀉久痢(厥陰陰陽兩虛,寒熱錯雜,烏梅湯主之);胸中煩躁或痛,喜熱惡寒,時自汗出,口渴飲熱(厥陰傷風,桂枝湯主之)。面青肢冷(手足冰涼),少腹冷痛,男子囊縮,女子帶下味腥或兼臭、陰冷(厥陰陽虛,當歸四逆湯主之);巔頂痛,吐涎沫(厥陰頭痛,太陰寒濕,吳茱萸湯主之)。四肢逆冷,口渴飲冷,大便稀溏肛門灼熱,白頭翁湯。 三陰合病 頭昏、乏力、心慌、氣短、畏寒、牙齦出血,嗜睡、喜溫惡寒、喜熱飲,自汗,腰痠,胃脹滿喜按壓,帶下清稀味腥、陰冷濕潮(厥陰寒證,少陰虛寒,太陰寒濕),當歸四逆理中湯加味主之。 31:當歸6桂枝15党參10生白朮10生白芍6生甘草15生薑3片乾薑15通草7大棗3枚川附子15六付水煎服分二次早6時晚6時各一次。 2:當歸6桂枝6党參7生白朮7生白芍6生甘草8生薑3片乾薑7通草7大棗3枚桑椹子7菟絲子7枸杞子7細辛2六付水煎服分三次服用 六經傳變口訣 太陽傷寒少陰病,太陽傷風太陰病,少陽傷風厥陰病,陽明津虧太陰虛,陽明寒濕太陰病(濕困);風中厥陰少陽病,身體轉側不流利,小柴胡湯合病情。寒中太陰陽明病。 辨證規則 辨證就分陰和陽,六經所屬仔細詳。督脈病變找太陽,脊背病變在其疆;任脈病變太陰傷,胸腹正中仔細詳。側身病變究少陽,厥陰想逃也別想。陽明病變在前身,面部胸腹要遭殃。背心寒涼少陰病,心中陽氣必虧傷,臍中冷痛掣及背,少陰虛寒莫商量,寒邪直中陽明胃,腹中冷痛喜熱湯。 新病久病 暴病新病責太陽,傷寒傷風是其詳。久病太陰寒濕困,精微物質不歸藏,少陰虛寒難氣化,厥陰肝血失溫煦,心煩失眠手足涼。太陽不開氣不升,陽明不合氣不降。中土就是脾和胃,精微化生時時忙,心腎氣交氣血活,肝血上升膽汁降,太陽小腸生熱量,敷布太陽化寒水。8-生命之源--水天地氤氳 ,萬物化生,水為生命之源,得陽化氣,此陽在天為太陽之能量,得陽之水為陽水,在山之陽(南)坡,可以補氣,在人為先天父母之元陽,凡是不見陽光的水(山的陰坡及地下)均為陰水,高山之水為活水,凈(清)水,平原之水為濁水。陽水補氣,陰水補陰。清水生人,濁水殺人。水從山中出則為活水,出於陽坡則為陽水,出於陰坡則為陰水。中國東北群山綿延,陽水陰水水量充足,水質清醇香洌,常飲此水,所以面色紅潤,紅里透白,白凈如膏脂,尤其東北的女孩更顯得美麗過人,水土使然。 當今之人,喜歡大城市,人煙密布的地方,結果不得不喝自來水,自來水是陽水,是濁水,濁水殺人,所以百病叢生。古人煎藥要求用井泉水,就是要用陰水來補人體的陰精。現在的中藥辯證再準確也達不到古代的效果的原因就是因為水是死水,葯被「現代文明」污染。9十二經絡與六經 人身五臟六腑在內,經絡在外,故臟腑為里,經絡為表,經絡內聯臟腑外聯肌表。在表手足各有六經,為十二經。以十二經分則六陽屬腑為表,六陰屬臟為里。以十二經分手足,則足經之脈長而且遠,自上及下,遍及四體,故可以察周身之病,手經短而且近,皆出入於足經之間。 故診外感者,但言足經,不言手經也。然足之六經,又以三陽為表,三陰為里。 而三陽又以太陽為陽中之表宜開,開則陽氣敷布周身,以其脈行於背,背為五臟六腑之精氣輸注於背部的連線,背為陽,主表也;陽明為陽中之里宜合,以其脈行於腹,腹為陰,主里也,少陽為樞,轉樞經氣由陽明到太陽,半表半里,以其脈行於側,三陽傳遍,漸入三陰也。 故欲察表證,當分足三陽經,而又以太陽一經,包覆肩背周身,內連臟腑背俞,為諸陽主氣,獨四通八達之通衢,風寒傷之,先犯此經。足三陽由足入腹,太陽在肌表之間,而三陰主里,風寒自外入者,未有不由陽虛而入陰經也。若徑入三陰,即為直中,必連臟矣,故陰經無獨見之表證。寒邪在表,必身熱無汗,以邪閉皮毛也,此為太陽傷寒。寒邪客於經絡,必身體痛,或拘急酸痛,以邪氣外束,營血不能流利也。 寒邪在表而頭痛有四:足太陽經脈上循頭頂,故頭連腦而痛,陽明經脈上循頭面,故頭連額而痛,少陽經脈上循髮際,故頭角作痛,厥陰經脈上巔頂,故頭頂作痛。惟太陰、少陰無多內傷頭痛;腎虛頭痛屬少陰,痰厥頭痛屬太陰也。寒邪在表,陽氣不伸,故令惡寒,此傷寒惡寒,如傷食惡食也。 邪氣在表,脈必浮而緊,以營氣為邪拘束,不能和緩舒徐也。太陽經起目內眥上巔頂,下項項脊,抵腰膝。外邪干之,必發熱而頭項強痛、腰脊強,或膝脛痛也。陽明經起目上下綱,循面挾鼻,行胸腹。故邪在陽明,必發熱、頭痛、鼻干、不得眠也。 少陽為半表半里之經,繞耳前後,循肩下脅肋。故邪在少陽,必寒熱往來、耳聾、口苦、胸脅痛而嘔。 以上皆三陽表證,不可攻里。或表,或微解,或溫散,或涼散,或和解,或溫中托里,而為不散之散,或補陰助陰,而為雲蒸雨化之散。 風寒在表,脈必浮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俱病,骨節煩疼,當開太陽(發其汗也)。風為陽,衛亦為陽,寒為陰,營亦為陰,陽邪傷衛,陰邪傷營,各從其類也。衛得風則熱,營得寒則痛,營衛俱病,故骨節煩疼也。 三陰病色脈 若飲冷內傷,雖先塤胃,察色脈可知病在何經,若面青黑,脈浮沉不一,弦而弱者,傷在厥陰也,若而紅赤,脈浮沈不一,細而微者,傷在少陰也;若而黃潔,脈浮沈不一,緩而遲者,傷在太陰也。傷在厥陰。 若面青或黑,或青黑,俱見脈浮沉不一,弦而弱,傷在厥陰肝之經也,宜當歸四逆湯 若其人病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湯納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傷在少陰 若面紅或赤,或紅赤俱見,脈浮沉不一,細而微者,傷在少陰,腎之經一也。傷在太陰 若面黃或潔,或黃潔俱見,脈浮沉不一,緩面遲者,傷在太陰,脾之經也。理中丸主之10-火論混沌初開,水火併列,水火合之為氣,氣有餘便是火,不足便是水。人類的文明從使用火而逐漸鼎盛,同時也是因為火的泛濫而墮落。火煉水成汽,蒸汽機因此而發明,蒸汽推動渦輪運轉成了原始火車的動力。 火的使用,出現了冶金術,器因火成。冶金術的升級出現了鑽探,石油的發現,給燃油機械提供了能源。石油也是水,是含能之「水」。太陽是火,是遠火,遠火把地球上的植物轉化成能量儲存到根部和種子之內,經人體的先天能量(脾、胃、肝、腎、膽中的陽氣)轉化成後天的精微物質儲存到血脈中來滋養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四肢百骸。 陽氣是火的表現形式,陰不足則火有餘,而成實火,口渴飲冷,大便乾結,此時應該滋陰降火;陽不足則陰有餘,陽被逼出體外,出現虛浮而紅的面色,此時應該回陽。11-水谷精微與濕痰飲五穀入口,牙齒咀嚼、唾液(來自脾腎)攪拌,然後送胃中琢磨成食糜,此時食糜為酸性,然後經過胃蠕動把食糜送入十二指腸,經食糜的刺激膽囊和胰腺同時分泌膽汁和胰液,這兩種分泌液都是鹼性,酸性食糜在十二指腸混合短暫停留然後進入小腸,在此產生酸鹼中和反應,並釋放熱量,古人很聰明就把小腸叫做手太陽小腸,意思是說人體的後天能量來源於此,這些熱量把食物的精微(津、液、精)經小腸絨毛膜送入靜脈循環,然後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在肝臟中清升進入肝靜脈(女性哺乳期這些精微直接進入乳腺,成為母乳),並經靜脈輸入心臟,經肺循環與宇宙中的大氣交換能量變成赤色的血液(氣血合一)然後進入心臟,在女性下行即為月經,濁者經肝內的小管匯合成肝總管,然後入膽囊,這就是膽汁。飲食物經小腸消化吸收後把糟粕送入大腸,然後再在大腸內充分吸收津液在送入血液循環,然後成為糞便排出體外。由此可以看出後天的精是飲食物經脾胃轉化而成,先天的精需要後天水谷化生的精微來充養,也經腸胃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當先天的精被耗傷(食飲無節,起居無常,以妄為常,醉以入房,虛邪賊風避之無時)後陽氣也被損傷,陽虛因此而成,體液(濕)無陽之溫煦而成濕、飲,飲凝成痰,痰趁臟腑之虛而入,痰阻血行,百病叢生。 上列血液循環圖,紅色的是動脈血,紫藍色的是靜脈血。12-澄空家傳中醫「氣化論」、「識證論」、「治療論」、「百病概論」人身水火一團氣,內營臟腑外衛體,通達九竅溫肢體,奈何世人不自知,貪涼飲冷損元氣。一日二日無大礙,久而久之氣息低,寒涼上干太陰肺,咳嗽呼吸不流利,下干太陰脾失運,清濁不分飧泄起,脾陽損傷大便溏,肝臟因此要遭殃,精微不攝要硬化,胃腸寒熱粘膜傷,久而久之要潰瘍。清竅不營多病變,目失光明耳失聰。遠離五穀食魚肉,罪孽深重日日積,脂垢堵塞清竅道,不遂肢體蹣跚起,更有青年貪淫慾,少陰虛寒精髓虛,脾陽郁陷精微泄,消渴之病要發作,精傷百病因而起。內傷之後要外感,百病皆因風而起,六經病證內經有,傷寒雜病論仔細。七情傷人氣紊亂,情病還需情來醫。自然六氣來養人,太過不及成淫理。澄空中醫從氣論,百病心中了了的。用藥就分陰和陽,識證也不陰陽離,陰陽辯證仔細詳,次分六經與腑臟,以證類病無處藏,陰陽體質是根本,疾病是標記心上,顛倒陰陽禍患藏,陰證就用溫熱葯,陽證苦甘寒藥商,陰陽錯雜寒熱葯,濕盛還需熱葯上。先天立極是水火,水火既濟無沉痾。水火既濟氣化成,天天夜裡香甜夢,火水未濟要失眠,神魂顛倒不堪言。易經經傳傳陰陽,一陰一陽書中藏,萬病不離陰和陽,離開陰陽無文章。聖賢真傳一句話,愚者萬卷藏書箱。不明陰陽莫談醫,誤人害命應要知。人若識得此種妙,貴軀豈用托庸醫?13-格物致知--說歸藏 六經--太陽陽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理論來自自然,觀察自然現象格物致知就可依此類推明白其它道理。夏天井水是涼的,為什麼?陽氣(熱氣)升達於地面,冬天井水,池塘水是熱的,陽氣歸藏使然。人體與天地相應,同樣有這個規律。太陽為諸陽之會,五臟六腑輸注於背部的經氣(經氣的會聚點就是背俞穴)的連線就是脊柱兩側的太陽經脈。六氣傷人先走太陽,趁何臟之虛而入,這叫直中。太陽包括手太陽小腸(相火,後天能量的來源)、足太陽膀胱(寒水)。太陽經氣升則為氣,布散體外,衛外而固表,降則為水滲入膀胱排出體外。升降正常則肌膚潤澤細膩光滑。寒傷太陽毛竅閉塞,氣足者汗出病已,氣虧者趁虛而病。寒傷營中之氣,氣傷則寒生;風傷衛氣,營氣以此而傷,營氣虧虛,津液不得固攝故汗出自汗。 遠古時的大氣只是六氣(太陽寒水,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陰濕土,少陰君火,厥陰風木),而今「文明」高速發展大氣中的毒氣日漸增多,六氣被污染,傷人更重,所以當今疑難病及急劇增多。因此研究古人的學說要結合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要學會變通。14-傷寒真義學習中醫要觀察自然現象,因為中醫理論來自自然,臨床療效來自實踐。要學習古人的經驗,明清以前的醫家不務浮華,實實在在,漢朝以前有經方十三家,《傷寒雜病論》博採眾家之方,以證的形式涵蓋臨床的各個學科,是理法方葯的經典,方劑之鼻祖。 因此,學習中醫就要先學經方,經方是古人徹曉人體與自然的關係後創立的萬世不移之理法方葯,每味葯的配伍及其劑量都有深刻的含義,不容隨便更改。 陰陽是中醫的根本,內經說「謹熟陰陽,勿與眾謀」,還說水為陰火為陽,水火交而氣化成。整個一部《傷寒雜病論》就是講了兩個字「氣化」,六氣之中寒氣傷人最重,故置篇首,並以傷寒冠名,實際上傷寒的廣意就是傷於六氣之後氣機升降出入失常(也就是陽氣的歸藏)而出現的各種病變。 整個人體是一部永動的蒸汽機,無論水火出現盈虧「汽化「就會停止,因此治病要先明陰陽。最佳的疾病分類就是六經,因為只有六經才能涵蓋臟腑氣血津液等等全部。六經明,陰陽分,恬淡自如養性命, 百病難入侵 。
推薦閱讀:

人體24小時使用手冊,教你按「時」養生!
睡前消息【18-04-17】駁回
這個穴位,是人體自帶的痔瘡特效藥!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2018,中醫師承跟師學習5年還是3年
兒科醫生狠心給兒子戒掉磨人夜奶,斷奶大法奶爸都要學!

TAG:學習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