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割韭菜」的投資策略與讓你「躺著賺」的交易工具

不被「割韭菜」的投資策略2016-11-24 10:23作者:邢海洋來源:三聯生活周刊1990年12月至今上證綜指年化漲幅14%,等額買入所有個股年化收益率為28%,超越巴菲特的21%。而2000至2015年上證綜指年化漲幅6.1%,每年初等額投資為24.9%,10年國債為3.5%,全國房價為5.1%,上海房價為12%,炒股完勝。但前提是「躺著賺錢」,不「炒」而是長期投資。大數據揭示的股民真相一個月後,2016年就該翻頁了。一年間,無風險收益率節節走低,銀行理財產品年初平均收益還是4.12%,5月份就跌破了4%,到了10月底就只有3.66%了。一向高收益的P2P網貸也是直線跌,年初還超過12%,如今連10%都達不到。放在「寶寶」們中的零錢,收益更是只有2.5%了。如此窘迫的回報,迫使那些最保守的投資者,也不得不冒些許的風險,去非固定收益的市場中一搏。既然是「搏」,讓我們看一看A股市場投資者可能獲得的回報。

年中,券商中國發布了《A股投資者全景報告》,截至2016年4月期末,個人投資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共計4739.03萬人,占持股投資者總數的比重約95%,為絕大多數,其中1萬元以下佔26%、1萬~10萬元佔49%。個人投資者資金量偏小的特點顯露無遺。該報告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那些持有市值在1萬元以下的賬戶佔比還是一個反向指標,該比例正常波動範圍在20%至40%之間,兩次超過40%的峰值對應上證指數在2012年11月及2013年6月的底部點位,而2015年4月和5月連續兩次低於20%的佔比也揭示了去年牛市趕頂的過程。通俗的解讀是,當散戶都清空了股票的時候,市場也就跌無可跌了。即使是胸懷大志,想在市場里放手一搏的投資者,其情況也未必樂觀。今年是騰訊組織的A股投資大賽的第五個年頭,120餘萬投資者參與,破了紀錄。自5月9日大賽開賽至8月26日結束,滬指累計漲幅6%。大賽期間僅34.58%的股民實現了盈利,其中翻倍及以上的佔比僅為2.53%,盈利30%至100%佔比為10.83%,而盈利30%以下的則佔比21.22%。此外,60%以上的股民處於虧損狀態,其中虧損大於30%的超過兩成。這場投資比賽的大數據還揭示出,「90後」股民已開始逐漸替代「80後」,成為市場中最活躍的力量。不過就盈利能力而言,姜還是老的辣,「70後」盈利能力最強。大數據還揭示,近三成股民熱衷於短線,七成偏愛深市股票。大鱷這麼多還在聽消息炒股票,還在看著走勢圖追漲殺跌,還在為國家新出的貨幣政策徹夜不眠,還在地圖前盤算著下一波城市產業布局的新方向?那麼恭喜你,或許你是這個證券市場為數不多的成功者——有可靠的消息源,有清晰的政策分析思路,有技術分析功底,有殺伐決斷的能力。可大多數投資者不行,證券市場永遠是「一贏二平七輸」,沉默的大多數最終會成為這個殘酷的散戶市的奉獻者。大佬徐翔還沒出事的時候,寧波敢死隊在一隻只漲停的個股之上建立了自己的傳奇。據說民間還專門有追漲停的證券課程,其中最基礎的訓練是心理訓練,消滅恐懼感。如今徐翔入獄,江山代有才人出,另一波溫州幫主宰江湖,手法似乎更為兇悍,多以大單封漲停的方式迅速建倉,股價漲停之後以堵單、中途加單等各種大單方式封住漲停板,營造強勢的感覺,吸引跟風,次日盤中把貨倒給漲停板跟風的炒手們。徐翔10餘年成就了3萬元到40億元的傳奇,今日「趙老哥」10萬變10億,8年狂賺萬倍。傳奇總是令人膜拜,令股市屌絲們心緒難平,可市場不會永遠停留在那個草莽時代。昔日做手該出局的出局,該上岸的上岸。如果你在實業里積聚了一些財產,或每天朝九晚五獲得了一份不錯的收入,你或許不願意和敢死隊們面對面地對抗,你或許連和這樣的人「照」上一眼,都感覺渾身不舒服。可在A股市場,主導市場的要麼是江河日下的老國企,要麼是夕陽下的傳統行業,即使創業板和中小板所標榜的朝陽產業里的上市公司,也多處於行業二流三流水平,更不用說大多數上市公司並不生產終端的大眾消費品,而只是產業鏈中的一環。巴菲特式喝可樂投資可樂的「不熟不做」在我們這裡或許只適合茅台、伊利牛奶等鳳毛麟角的品種。這些和消費者有著直接聯繫,且蒸蒸日上的投資品數量稀缺,以至於擁擠著太多的投資者,股價估值十分昂貴。創業板開板已經7年,有一項統計,以前復權價計算,銀之傑從1.17元最高漲到了101.88元,上漲了80餘倍,不過,該股現在的價位只有25元。上市6年多,該股過山車般的走勢見證了創業板狂熱的追漲與殺跌。創業板500餘家上市公司,其中20餘家曾經晉身10倍股的行列,但大多數未能堅持到最後。這是一個冒險家的樂園,只要被新興產業的光環加身,股價如同坐了火箭,但潮水退去,價格雖遠比上市時高,卻也與價格制高點差著一個數量級。這裡不妨試問,除了樂視網、暴風影音等普通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品牌,以及東方財富和同花順等投資界熟知的軟體或平台,誰知道銀之傑從屬於何種行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如何?一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動輒造就數位百億富豪,創業板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造富板,但對於普通投資大眾,卻是一片誘惑森林,雖提供了暴富機會,卻也處處是陷阱。今年,除了那些上不了檯面的敢死隊,「白富美」們也開始了公然搶錢。最典型的要數恆大的「假舉牌」,從年中介入萬科爭端,恆大大舉入市買買買,帶來「恆大概念」的再度熱炒,市場資金追逐入市。然而,被恆大「准舉牌」的幾家上市公司近日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原來,逼近5%的舉牌紅線,圍而不舉後,恆大已經全部清空了梅雁吉祥的股票。而類似的,據三季報披露,恆大在積成電子、中元股份、棟樑新材、國民技術和金洲管道這5隻新進股票中持倉達到4.95%,逼近5%舉牌公告線。按規則,企業舉牌後6個月內不得減持股票,利用季報披露期圍而不舉,即向市場釋放了信號,製造了題材,又可逢高了結,「白富美」大鱷們真是冠冕堂皇,大大方方地數錢,只倒霉了跟風散戶。問題是,這和昔日股市橫行的「坐莊」有什麼區別?按保守估計,恆大集團在A股市場浮盈已達122.66億元。相較之下,恆大集團的港股上市平台中國恆大2015年全年凈利潤只有104.6億元,且在2016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僅有20.17億元。這意味著,恆大的炒股盈利已超過上市公司的全年收益。痼疾雖有,但有所改進經歷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經歷了國家隊全力入場搶險和搶險隊被「搶險」,熔斷機制的「熔斷」和證監會換帥,2016年的A股市場異常平靜,平靜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9月20日,上證指數上下波動僅有12個點,全日振幅僅0.4%,振幅再度刷新近14年以來新低。事實上,今年大部分時間滬指全天振幅不足1%,曾出現連續20餘天維持不足1%的振幅,為15年來所罕見。痼疾未除大鱷又至,加之缺乏賺錢效應,A股市場又變成了一潭死水。11月2日,上海A股平均市盈率15.75倍,如果放在全球水平,低於美國、歐洲等先進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水平,甚至低於印度等新興市場的20倍。但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深圳市場則高達42.70倍。除去步履蹣跚的大型國有銀行和鋼鐵煤炭、石油等國企,估值虛高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抑制因素。而創業板的估值又是A股市場中最「虛」的。11月2日,創業板的市盈率卻達到了79倍,如此高企的市盈率,一方面表明創業板充滿了投機炒作的色彩,另一方面也使創業板的投資風險明顯高企。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大力抓監管,財務造假上市的欣泰電氣成為第一隻退市並永遠不得謀求再掛牌的股票。造假上市是A股市場的一大頑疾,近年監管部門查處了包括綠大地、萬福生科、海聯訊、欣泰電氣等典型案件。在這四家受到查處的公司中,除了綠大地之外,萬福生科、海聯訊、欣泰電氣三家公司都是創業板上市公司。對待造假上市,本次證監會參照了海外市場的「嚴刑峻法」,沒收募集資金,並被勒令停牌,並對連帶責任者追責,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造假雖受到震懾,A股又一痼疾卻愈演愈烈了,那就是規則上對創業者的眷顧,對散戶的傾軋。2015年A股大起大落,多少中產階層折戟沉沙。據中登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6月,持倉市值在50萬~100萬元的賬戶數減少8.5492萬戶,100萬~500萬元的減少12.7481萬戶,500萬~1000萬元的減少1.7375萬戶,1000萬~1億元的減少1.1333萬戶,1億元以上者減少406戶。可在新財富中國富人500強的榜單上,這一年中國最富有的500個人的上榜門檻,從40億元提高到了65億元,增長62.5%。富人們何以慧眼獨具,走在財富競逐的最前沿,除了幸運地實施了IPO,實物資產證券化外,大量已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則通過「定增+併購重組」這一資本市場目前流行的玩法,實現體外資產的證券化,讓自己的腰包繼續膨脹。當然,完成了紙面財富的積累後,股市還為大小非們提供了最好的變現功能。而A股的投資者們只有做接盤俠,隨股市沉浮的份兒了。低市值策略在與大小莊家的鬥智斗勇中,投資者們早摸出了一些門道。A股市場曾有個年回報率57%的神奇投資策略,多年來對中國的散戶投資者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該策略簡單直接,既不管這些企業身處多麼江河日下的行業,也不計較它們有著多爛的業績,只要買入兩個市場市值最小的公司股票,總會有等不及排隊上市的企業為它們的殼價值買單。截止到去年,投資者如果在年初買入A股市場市值最小的10隻股票,年底賣出,第二年繼續這個策略,那麼在截至2016年初的10年里,他的複合年回報率可以達到57%,是滬深300指數漲幅的3倍多。該策略在2007年曾取得了驚人的240%收益率,當然那一年整個市場都異常火爆,滬深300成份股也上漲了160%。若以相對於市場的戰績而言,該策略在2015年最為突出,收益超過了160%,而同年作為業績基準的大盤幾乎原地不動。當殼資源不那麼緊張,或者證監會加強了借殼的監管時,這一「傍殼」策略就不那麼見效了。但無論如何,因為A股退出機制不暢,市場上幾乎從未出現香港市場上俯拾皆是的「仙股」,每當1元股、2元股乃至3元股出現,投資大眾都將此視為見底信號,故而,低價股走勢永遠要好於基準,這點,毋庸置疑。2016年,新一任證監會主席加強了殼資源的監管,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四個行業,隨後又限制中概股借殼回歸。A股市值最小的公司股價不再絕塵而出。但這種策略是否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卻也未必,畢竟IPO制度並無實質性改革,IPO閘門前還擁擠著800餘家待上市企業。但是,若「十八大」承諾的IPO註冊證改革得以實施,殼資源的需求自然會下降,低市值股的上漲邏輯也就站不住腳了。長期投資存在即合理。A股估值雖高,波動又劇烈,但畢竟20年間上了幾個大台階。上世紀末上證指數還在千點上下,10年後就上了2000點的階梯,如今則是3000點。更何況2004年中小板開板,開板指數1000點,12年過後股價已經是7000點,最多摸高過1.2萬點。創業板雖以典型的「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額」的「三高」亮相,可開板7年過後,整體股價畢竟上漲了一倍。存在即合理,合理之處就在於,多年來中國經濟成長一直領跑全球,IPO估值雖高,但上市公司後勁十足,足以用時間來修正估值的虛高成分。其實,在一個封閉的市場中,本無所謂估值高低,只要外部條件不變,投資者認可,流動性充足,再貴的股票都賣得出去。曾經執掌華夏大盤基金的基金「一哥」王亞偉一直被認為是「趨勢投資者」或者「交易型選手」,談到價值投資,他卻語驚四座:A股投資足以戰勝巴菲特。他的團隊曾做過10年收益率的研究,長期投資在2000年後跑贏了指數,並且價格投資回報率非常高。2005~2014年10年間,A股的年複合回報率達到驚人的22.7%,回報率足以和巴菲特看齊。之所以外界普遍認為A股的回報率很低,原因是指數編製不合理,權重股佔有過高的比例,把指數「壓」下來了。王亞偉離開華夏到香港創業後,好賭重組的他因「一汽系」重組推遲虧損嚴重,還有傳言其投資新三板也遭遇滑鐵盧。但其旗下基金在三聚環保上重現了昔日風采,一隻股票拿3年,終成10倍股,演示了長期投資的魅力。等額買入策略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團隊也統計了A股的長期收益率,也得出了A股長期賺錢效應強的結論。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開業,僅有老八股,25年後兩市已有近3000家上市公司,其間上證綜指漲幅高達29.0倍,年化漲幅為14.0%,同期A股若按流通市值加權,則漲幅為74倍,年化漲幅18.2%。之所以上證指數「埋沒」了A股的真實增值,還是因為大盤股在指數中佔比過高,而中國經濟活力的集中體現卻在中小市值股票。且因為IPO的高門檻,中小市值股票即使經營業績差,也會因併購而保持漲勢。A股傻瓜式投資收益率超巴菲特。荀玉根團隊假設了兩種投資A股的方式,一種是每年年初買入等額所有A股,A股等額投資漲幅為576倍,年化漲幅為28.0%;另一種方式是每年年初買入等量所有A股,A股等量投資漲幅為256倍,年化漲幅為24.0%。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21%。在固定的時間等額或等量買入股票並長期持有實際上就是定投。可面對著3000隻股票,普通投資者怎麼會有如此財力和精力一隻只等額買入,好在有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是投資行為中最「懶」的方法,卻也是最確定的盈利方法:定投一般追求長期受益,不關注短期市場波動;定投把主觀投資帶來的情緒波動拋諸腦後,固定期限機械地投入;委託於基金公司的定投甚至不需要自己去記住定投的日子,只需在賬號中保持足夠的資金即可。定投公募基金,其投資效果甚至超過定投股票。荀玉根團隊還對配置股票超過60%的公募做了統計,結果發現,自2005至2015年的11年間,每年年初若買入等額公募基金,年化收益率約為16.8%,超同期上證綜指表現。不過這一成績略低於以流通市值加權的A股的年化漲幅19.3%。這或許是因為A股存在為數不少的殼公司,一般在實現借殼上市前後殼公司漲幅驚人,但公募基金恐多參與其中獲益。試問,A股投資大師們,有幾位連續賺到這麼高的收益?躺倒賺「傻」錢,恐怕是A股投資者的最佳投資策略。只不過大多數人都自作聰明,不甘於一直「傻」下去。那些讓你「躺著賺」的交易工具三聯生活周刊 16年第48期12-04

貪婪的人更可能高買低賣,對投資者來說,這是大忌。可當你想到資金 " 躺 " 在那裡也比定期存款賺得多的時候,還有必要貪婪么?人類對於股市波動規律的認知,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世界級難題。迄今為止,尚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和方法能夠令人信服並且經得起時間檢驗。2013 年諾獎獲得者羅伯特 · 席勒對投機市場的價格波動做了數學分析和行為分析,他的結論是,幾乎沒什麼方法能準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也許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巴菲特 16 年中連續 8 次公開推薦指數基金,他強調,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一隻成本費率低的指數基金,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戰勝大部分投資專家。好消息是,打開炒股軟體,進入到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交易品種頁面,你會發現幾年前清一色的上市公司、無窮無盡的板塊名字外,市場上又多出了很多新品種。它們不需要你去挖空心思探聽一家遠在千里之外的上市公司的虛實,也不必整個交易時間都緊盯著紅紅綠綠的報價屏幕手心冒汗,這些新品種滿足了投資者介於頻繁 " 炒股票 " 和閉著眼睛申購基金之間的投資需求。換言之,你只需拿出一點時間,冒一點風險,就能獲得超過餘額寶的收益,雖不能大富貴,總不至於在股市上敗下陣來,使炒股經歷成為永久的痛苦記憶。逆回購首先,這些新品種中有一種讓你閑置在證券賬號里只能拿到活期利息的資金 " 掙 " 大利息的品種。要知道,銀行活期年利率只有 0.35%,1 萬元一天才 0.10 元的利息。可這筆錢放在國債里,或者餘額寶里,則可能是 0.70 元的日息。通過證券賬戶購買的貨幣基金主要有非交易型的 T+0 場內貨幣基金和交易型的 T+0 場內貨幣基金兩種。其中非交易型的包括匯添富收益快線、華夏保證金理財和易方達保證金收益等;交易型的包括華寶興業現金添益 ETF 和銀華日利交易型貨幣市場基金等。貨幣市場基金資產主要投資於短期貨幣工具如國庫券、企業債券等短期有價證券,其流動性好、資本安全性高。投資者可以不受到期日限制,隨時可根據需要申購和贖回。很多證券公司,諸如國金證券還提供自動申購和贖回貨幣基金的理財服務,每天收市後閑置在證券賬戶里的資金都會被自動劃入貨幣基金享受理財收益,這就更方便投資者在股票投資和理財中轉換保證金,使閑置資金收益提升一個數量級。貨幣基金收益穩定,可有些時候當資金市場貨幣供應吃緊,利率會突然飆升,而此時因為頭寸緊張,企業迫不得已也往往靠拋售股票籌集資金,股市走勢會下行跳水。混亂時期,若想既規避股市系統性風險,又獲取貨幣市場的 " 意外 " 高收益,購買國債逆回購產品是最佳選擇。所謂國債逆回購,本質就是一種短期貸款,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而回購方,也就是借款人用自己的國債作為抵押獲得這筆借款,到期後還本付息。貨幣市場資金緊俏的時候,因為借款人多,國債收益率會大幅度上翹,參與逆回購的借款人有時會獲得遠超過定期乃至貸款利息的收益,如每隔一兩個月,一天期限的國債逆回購收益年化收益率會高達 50%。但這個超高的收益率通常是不可持續的,第二天收益率會回歸到正常的年化 3% 的水平。可即使是一天的 50% 年化收益率也很可觀了,以上海為 10 萬元的最低起買量為例,一般年化收益率按360天計算,一天收益為 139 元,而通常一天只有七八元。投資者越來越青睞於將閑置資金用於購買逆回購。可是,如果不是市場資金緊缺,投資者也不必頻繁地在逆回購上操作,畢竟長期限的逆回購會鎖定資金,且收益不高;短期限的因為券商會收 1 元 /10 萬元的手續費,而令本該 " 錙銖必較 " 的收益打折扣。ETF當樂視在萬里之外的內華達沙漠里建一家電動汽車工廠的時候,普通投資者是無法身臨其境地監測其運營的,甚至具體到企業如何籌集資金,造車技術從哪裡獲得,技術的先進性如何等所有的細節,一個普通投資者都無從得知。當然,也可以想方設法去打聽去調研,可這些都耗時耗力,本應該是基金經理的工作。一個普通股民,手中資金少則幾萬多則幾百萬,卻要付出一份管理幾十億元資金的基金經理的精力,這份 " 職業 " 的性價比太低了,也難怪很多職業股民都不喜愛自己的工作,盼著早早脫離苦海。彼得 · 林奇曾說,家庭主婦在超級市場或百貨商場選購商品時,最有資格發掘好的消費類股票。投資股票本可很輕鬆,不幸的是,如今的網購時代,中國的主婦們在淘寶和京東上買買買,可這兩家最受歡迎的電商卻都在美國上市,我們每天沉浸於微博與微信等社交平台,卻只有資格購買那些被互聯網顛覆了的、夕陽行業的股票。不過中國人還是有機會分享到經濟的轉型機遇和繁榮,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買不到最好的股票,買不到讓人一目了然的商業模式,我們至少可以購買一種趨勢。我們假想一位面對樂視猶豫不決的職業投資者,他居住在大城市,平日接送孩子上學,他感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和交通壓力而看好電動汽車的潛力,他可以購買整個電動車行業;或者他看電視新聞,感受到中國製造向著中國 " 智 " 造轉型的濃厚氣氛,他盡可以購買所有這些致力於技術升級的企業。這樣的投資策略雖難以 " 撞 " 上集各種優勢於一身的十倍股,卻也能跑贏經濟發展的整體大勢,而作為一個行業整體是可以把個別企業的經營風險過濾出去的。這樣的 " 躺 " 贏何樂而不為。這就是 ETF 的魅力。ETF 全稱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本質上是一隻基金,卻不必申購和贖回,花著不菲的申贖費。當然,因為可以和基金的份額轉換,它的價值也完全依託於基金,故而若以年為單位計量,其價格中也包含著基金的管理費用。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除了交給券商的手續費還有交給稅務部門的印花稅,ETF 卻是免稅的,這就極大地降低了 ETF 的交易成本。也正因為此,美國所有家庭中,有近一半的家庭投資基金產品,其中約 10% 的家庭持有 ETF 產品。從上證 50 發軔的 ETF 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個龐大的 ETF 家族,包含了多種行業和細分市場,主題涵蓋也越來越廣。各大基金公司把 ETF 創新作為增強競爭力的手段,跨市場、跨境等 ETF 品種也在嘗試中。在 A 股市場,投資者早可以買到追蹤黃金價格的 ETF 品種,不久還能買到追蹤銅的品種。當然,和美股中幾千種 ETF 品種可選擇相比,A 股中的 ETF 還是太少了。跨境 ETF今年年初當人民幣貶值預期高漲的時候,我見到銀行的理財室里擠滿了人,大家都很焦慮。包括國泰、博時、信誠和嘉實等基金公司的 QDII 基金都暫停申購或暫停了大額申購,不僅是申購,它們的基金定投也被強制暫停了。年初居民購匯額度更新,人民幣貶值預期之下大筆購匯需求奔涌而出,爆買海外理財品種,QDII 額度一時間枯竭,洪流之下,於是淡定無爭的定投人也受到了波及。當定投被外力中斷,指令無法執行,所有圍繞定投的分散風險、長期受益的理念一下子 " 歸零 " 了,怎不讓人頓生失落感。好在二級市場上還有可交易的跨境 ETF 品種。這些品種中既有追蹤標準普爾 500 和納斯達克指數的美股 ETF,也有追蹤歐洲股市的品種,其中最著名的是跟蹤香港股市中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的品種。此外,追蹤海外油氣公司和石油價格的 ETF 更填補了國內無法交易海外石油的空白。投資者直接投資海外市場無門,QDII 基金又受制於傭金比例較高、手續煩瑣、每年換匯額度限制、實時行情收費等因素的影響,而跨境 ETF 解決了這些問題,它以人民幣計價,既可以在交易所買賣,也可以在場內、場外申購贖回,大大降低了個人投資者以及部分機構投資者投資港股市場的難度。以港股為例,普通的 QDII 基金管理費加託管費一般超過 2%,ETF 追蹤的是指數,管理費只是普通基金的零頭。使跨境 ETF 在 A 股中 " 鶴立雞群 " 的則是它的 T+0 屬性。2015 年 1 月,作為 A 股眾多交易品種的試點,18 只跨境 ETF 率先放行了 T+0。A 股的交易時間與歐股和美股並不同步,開放 T+0 對標的市場交易時間和 A 股交易時間不重疊的 ETF,比如標普 500ETF、納斯達克 100ETF、DAX30ETF 等影響甚微,可對於和 A 股交易時間有重疊的 ETF,如 H 股 ETF、恆指 ETF 等,股價波動劇烈,便激發投資者的日內交易熱情。如今 H 股 ETF 日均交易數億元,已經與 A 股幾大活躍 ETF 比肩了。即使是每日只能追蹤收盤價的美股和歐股 ETF,略顯滯後的交易也是值得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統計開始於 1941 年,基期位定為 10,到今天已有 2000 多點,在不計算股息的前提下,年化收益為 7%,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收益率更高。因為美股高度的穩定性和超高的回報率,幾乎每次回撤都成為投資者 " 撿漏 " 的機會。長期投資美股,絕不會有 A 股套在 6124 點的慘痛經歷,即使被套在互聯網泡沫上,只要堅持低位補倉也有著豐厚的回報。分級基金分級基金的設計機制,主要是為了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風險偏好。在一個投資組合下,基金設計者通過對基金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化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通常高風險的一方向低風險的一方借錢投資,並支付利息;低風險方因而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高風險方則獲得了槓桿,要麼大虧,要麼大賺。經歷了去年 A 股的大起大落,分級 A 先在牛市中高折價,繼而在熊市中成為資金的避風港,進而其投資價值被發現,保險公司等追求固定收益的大機構紛紛湧入抬高了價格。作為低風險品種的分級 A 在短短 16 個月中獲得 38% 的收益,一個 " 大神 " 級投資品種崛起了。不過大漲之後,分級 A 也開始了調整,開始了擠泡沫的過程。分級基金設計複雜,投資方式多樣,既可買賣差價,也可套利。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投資分級基金也和投資 ETF 一樣,最好找到自己熟悉的品種,如果不了解基金團隊,追蹤指數的 ETF 往往簡單明了。其中,分級基金的 A 基金是有利率的,利率一般是現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外加一個約定的息差,如 3%。但是這個收益給投資者的不是現金而是份額,到了每年的定期折算日,基金 A 也會漲到包含利息的價格了。分級基金真正精彩的部分應該是分級 B,牛市中數倍放大收益,熊市中則加速虧蝕。對於看準方向的投資人,這是除融資融券外另一個以小博大的工具。這個工具甚至因融資利息更低,交易無須繳納印花稅而優勢更明顯。主筆 邢海洋
推薦閱讀:

盤點婆媳的各種謬論 多少媳婦躺著中槍
想躺著掙錢的人,大多只能躺著死
吉兆當頭的3大生肖,年底前鈔票滿天飛,躺著都賺錢

TAG:投資 | 交易 | 策略 | 工具 | 韭菜 | 投資策略 | 躺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