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禪味人生

之一

往事的刀,即使鋒利得讓人驚羨,寒芒得讓人畏懼,一旦用成長的刀鞘裝住,並雕刻上季節的花紋,配以歲月的流蘇,它就成了絕美的藝術,值得你細細的品味,永久的珍藏。

之二

我今生來,就是為了前生的果報,種往生的福因,又何須躲藏。依仗慈力,不用多想,也不徘徊,儘管欣然接受,安然前往!

之三

不管生活有多難,讓我們都心懷感恩!

感激生命的鮮活,讓你追尋美好;感激靈魂的蘇醒,讓你學會思考;感激人生的坎坷,讓你變得堅強,感激命運的不濟,讓你珍視生命;感激苦難的磨練,讓你懂得愛的力量。

走過心田,路過人間,終明白還是那可以安放靈魂的家最好,即使回家的路再遠再累也是幸福也是甜。是啊,只有當心中有了信念,幸福才會出現。

漫漫路途,隨心所往,依覺而住,在生活中體驗生命的神聖與佛澤的喜悅。

之四

醫學上講:宿便是人體腸道內一切毒素的根源,它所產生的大量毒素被人體吸收後,將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誘導各種疾病產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而憋尿會使膀胱內的尿液及尿內的細菌逆行至腎盂,引起反流性腎病及腎盂腎炎,久而久之導致腎臟實質結構的損害,以至發生腎衰。憋尿還會使尿液中的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延長了尿液中致癌物質對膀胱的作用時間,容易誘發膀胱癌的發生。

大家都知道憋尿和宿便不好,但生活中,常有人因為忙,因為嫌臟,因為怕麻煩,於是該如廁時卻放不下。俗話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久而久之病就來光顧你了。世間的煩惱也如我們不能及時如廁一樣,有著這樣那樣不能放下的理由,但既是廢物,你終究要排,試想人體的排泄物,有誰願意收藏?久留只會令你受傷。

煩惱就如排泄物,不排不暢,暢則通達。

之五

行腳,把失散的心連起來;行思,將生命的感悟送出去;行善,讓絕望的靈魂明白愛的力量。

之六

日子很平靜,然而總會有扯不斷的牽掛呼嘯著從心底襲來,引發思念的海嘯,掀起狂濤駭浪。

但我知道,再強大的海嘯終歸會歸於平靜。

只是此後,在長長的一段時間裡,記憶會變得有些錯亂,思緒會變得有些飄忽,心境會變得有些幽玄,生活也會變得有些神經質,而歲月卻因此有了色彩……

之七

摩攀羅尊者說:「心隨萬境變,變化之處實幽玄。」

人的心境隨著境遇不同而千變萬化,因此,情緒也象天氣一樣變幻莫測。

如果我們將白天看成是史傳,夜晚是遊記,下雨是詩歌,晴天是散文,陰天是電影,驕陽是笑話,夕陽是故事,月缺是駢文,月圓是傳說,春天是童話,夏天是小說,秋天是寓言,冬天是劇本……

當我們的日子整過都侵染在文學的天氣里時,我們的情緒是否會因此變得詩意,生活因此變得浪漫呢?

之八

世界很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很小,天南地北,也只是一點擊的距離!而祝福是零距離,直達心田,並因此催生出無數美好聖潔的花來。

之九

堅持該堅持的,放下該放下的!

有人因卑劣和罪惡,踐踏了我們的人格和尊嚴,那是他們種下的因,相信總會結出對應的果報,不差時間!別悲傷,別痛苦,別仇恨,我們不要拿別人的錯誤繼續懲罰善良的自己。

喜悅吧,感謝生活的警醒!讓我們明白這個世界是如此的需要陽光,才不至於會有那麼多的陰暗和陰暗下的墮落!請再來一個智慧的轉身,有時正義也需要用策略去成全!

儘管歷史很沉重,但仍請一如既往地用愛和真誠行腳人間!美好只因為有你的堅持!

之十

思想是火種,行動就是柴薪;語言是前瞻,行動就是當下;文字是宣言,行動就是宣戰。

你思了,你說了,你寫了,那僅僅只是有了種子,如不播種,還是不會結出果實來。

當我們去獻出愛心,幫助別人時,重要的不是道理,不是說辭,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讓我們都來添把柴吧,你所做的也許微不足道,也許於事無補,但別因善小而不為之,確實,個人之力未必能改變什麼,但眾人合力,卻能撼天動地。

關鍵的時候,幫助不需要語言,行動才是最好的支持。

之十一

我們凡人最難做到的是分清我與我的之間的區別。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愛說我的家、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我的朋友、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錢、我的工作、我的身體,我的……說這些的時候都習慣用手指著自己,心裡根本就沒意識到我與我的還有區別,所以很自然地,我的就替代了原本的我。

而我的越多,背負得就越重,到後來也就因此累到心力交瘁,怨氣日漸高漲,心裡很難裝下美好的事物了。所以佛語說放下,便擁有了,就是這個道理。

之十二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付出青春的代價,就像一棵小樹長大一樣,總會要經歷嚴冬酷暑,風吹雨打。

而人生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要有信念,有了信念,你才能體會生命存在的意義和生活的美好,你才能坦然面對挫折和煩惱,有了信念你才能快樂的生,靜美的死!

人一生中會面臨無數的考驗,而快樂才是最最值得你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完成的課題,它就如哥德巴赫猜想,結果看似簡單過程卻充滿艱辛,但一旦被你摘取,那你就找到了通往幸福的天梯。

之十三

人類的痛苦是由生存的短暫和局限引起的。主觀上,人會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斷產生實際上無從滿足的慾望;客觀上,我們所追求的對象是暫時的、無常的,這就決定了不滿足和絕望的必然性,這便是本質上的苦。

苦的根源在於無明,由於無明,人的生物本能貪慾便時時萌動,一方面造成了現實的痛苦,另一方面又留下惡的潛能,這就是業障,從而始終將人的生存桎梏拋在無盡的痛苦之中輪迴,而要擺脫這種痛苦的循環,只有獲得對人生存在真相的了解,我們才有可能在生死之中了生死。

之十四

養生先養心。中醫理論認為「心」為十二官之主,具有藏神、主神明及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竅為舌,在液為汗,在五行屬火,在五色屬紅,喜用「苦味」來調治,為陽中之陽,與自然界夏氣相通應。

中醫學還認為苦養心降邪火,但過苦則傷心,而人對苦味的感覺是最慢的,當我們感覺到苦時,已經傷心又傷身了。

我們人體是在相生相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當傷心時則會影響其他臟器,引發疾病。

心主血,肺主氣,氣血貫穿人生命的全過程,傷心則氣不順,氣逆則萬病生;心主血,肝藏血,傷心則心無所主,血液運行必致失常,造成心肝血虛,而致脾虛失運;心主血,脾統血,脾功能正常,才能統攝血液。而脾胃是情緒器官,心煩氣躁則胃納差,脾失健運,以致脾胃虛弱,九竅不通;心主血,腎主骨,苦屬陰,骨也屬陰,氣同則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則陰更盛。腎又主納氣,人的呼吸雖主在肺,但根在腎,若心不寧氣不順,則腎氣虛衰,傷及先天之本。

是故,血暢則氣通,氣通則心靜,心靜則思順,思順則心達,心達則神清,神清則氣爽,氣爽則血暢,血暢氣順則百病消。

之十五

真正的痛苦,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因為你自己認不清自己。這個世界也沒有人能傷得到你的心,心在你那裡,你不傷誰又傷得著?你凡事都放不下,又怎麼看得開,心都未開,那又何來的開心呢?

之十六

世間沒有後悔葯,有,送你也不會要。

後,會意詞。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按從坐人,從口,與君同意。本義:君主,帝王

悔,一個忄加每。

忄音xin,同「心」,用作偏旁,俗稱「豎心旁」,簡稱「豎心」。

每,形聲詞。小篆字形,從屮(chè),母聲。屮,草木初生。一說「每」為「母」的異體字。本義:草旺盛生長。

後悔從字本義來解釋,就是人夢想能如帝王一樣發號施令,統領四方,而他的心如草木初生,蠢蠢欲動,想法多如千萬條蠶絲作繭一樣纏繞,快如閃電一樣以光速運行,前一想和後一想就如兩顆永無交匯的行星,慾望之火蓬蓬勃勃,旺盛生長。這葯讓心都亂了,你還能有個好嗎?

另一說,君王與心、與民(人)、與親(母),都無法靠近,靈魂孤獨寂寞。

後悔就是這麼個讓你瘋讓你狂讓你沮喪懊惱的東西,如此,不知還有誰想繼續奢求?又有誰願意不惜捨棄自己的快樂去換取這能揉碎你心的後悔葯?

之十七

若經絡不通,中醫的走罐是非常快速且行之有效的辦法,但行罐過程很痛,沒有一定的忍耐力和決心,恐怕會中途退場,甚至日後談則色變,不願再試。實際上只要堅持下來,經絡通了,你整過身子將感到無比輕鬆,真正是一種痛且快樂的治療。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碰到類似的境遇,因為內心的恐懼和偏見而拒絕有利益的方法。

由此想到念佛持齋求解脫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自發信願,一刻也不可懈怠,一旦猶疑,心又處迷途,顛三倒四,煩惱無盡,只有明心見性,清凈隨緣,方可花開見佛,屆時,所有痛和苦就有了最完美的果報。

世事何嘗不是如此,貴在踏實,貴在恆忍,貴在堅持。南無阿彌陀佛!

之十八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開心這個詞,但估計多數人並不懂得其來由和真正含意。

開,繁體開。會意。小篆字形,兩邊是兩扇門,中間一橫是門閂,下面是一雙手,表示兩手打開門閂之意。

是故開心就是打開心鎖,放下貪、嗔、痴、慢、疑念的眾生心識,擺脫人生不能明了正道的煩惱輪迴,開啟智慧之門,明了生死之苦,釋懷人間萬象,通達無憂之國土,亨享生命之快樂。

心,萬病之源,萬福之始。人只有心開了,放下了,自在了,才會真正健康、快樂起來!人生也將重門洞開,活出另一層境界。

之十九

現在這個時代,科學越進步,人心離得越遠,道德標尺也越來越低。只想索取,不想付出,既算一定要付出,那也得要反覆計算付出與得到是否成正比。如果付出多,那是絕對不幹的,如果能損人利己,則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為之,錢、名、利已經成為這個時代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

假如你放下自我,以大眾的利益為利益,以大眾的快樂為快樂,那大家一定認為你不是傻子就是瘋子,或者被某種邪說灌頂著魔了。很多人不明白,其實當你放下自我,誠心為人人服務的同時,你也在這個人人之中,你並沒有被排除在這個人人之外,因為你在共建一個好的磁場氣場的同時,你也在這個好磁場氣場里受益,你以一換得了眾,這真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但這個道理雖然淺顯,卻甚少人能明白。

快樂其實很簡單,簡單也最快樂!因為簡單的人快樂的起點低,他就像擁有了一個快樂的寶匣子,隨時將自己的快樂釋放,又一點一滴的將大眾的快樂收納。

簡單的人其快樂也最純粹,不求回報,但他得到的回報卻最多,因為人人都拿他當開心果當寶貝愛護。

快樂的人心底像水一樣乾淨清澈,沒有負擔,沒有持著,隨勢而行,隨緣而形。當一個人能放下我持我見,像水一樣徜徉在生活的海洋里時,煩惱決定是與他無緣的,也是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

之二十

妄想多的人,心就不知要安放在哪裡,念頭多的人,煩惱也必定多。因為妄想多,心就住在每一個妄想里,念頭多,煩惱就隨著每一個念頭跑,心總是患得患失,不得安住。佛家說,多少劫的善行才可以修得人天福報,而你卻全部奉獻給了煩惱痛苦,這樣的人生豈不是浪費生命?如此,真是白活了一世!

之二十一

現代人無論男女老幼,大都肝火旺心火躁,容易心生煩惱,這人若被煩惱困擾就會上火,你一上火便易生氣,而一旦置身氣惱中,整過身心就不得安寧。

成語寧靜致遠大家都明白它的字意,反之不能寧靜就不能致遠,那你怎麼能事業有成呢?女人發脾氣沒有福,男人發脾氣沒有祿,小孩發脾氣就沒有慧,無福無祿就一生奔波勞碌,家道消乏,無慧就愚鈍頑冥,忤逆作孽。

如此,我們用什麼法子去調治呢?若告訴大家要修身養性,估計大多數人認為那是高僧大德才能做到的事,離自己比較遙遠,凡人即煩人嘛,最好能在煩惱中解決煩惱。好,那我們就喝些老祖宗的中草藥,以毒攻毒(是葯三分毒,對吧^_^)地對治這把無名心火。

黃連 20克,黃岑20克,龍膽10克,澤瀉10克,竹葉10克,麥冬10克,柴胡10克,芒硝5克(後下),甘草10克,慢火煲一個小時,復煲三次,合勻,一日二次, 11點至13點(走心經)喝一次,21點至23點(走三焦經)喝一次(注意,不要睡前喝),剩餘可以放冰箱,第二日翻熱再喝。

肝火旺,脾氣暴躁的人可以每周一劑,連服3月,爾後半月一副,連服3月,再爾後,可以隨症服用。去了心肝之火後,我們還得調養身體,讓其氣血充足,心神安寧。

之二十二

若想皮膚好,不生痘不長瘡,細嫩白皙,最最重要的是要心情好,然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吃素食,並注意補足氣血,打通經絡,那沒有皮膚不好的道理,你完全可以40歲還擁有20歲的肌膚。

之二十三

鐘錶可以回到起點,卻已不是昨天。每一個今天都是唯一,每一個昨天都不可重來,每一個明天也越來越少,越來越重要。而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是昨天對人生的態度;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是今天對人生的作為。所以,為了愛,我們唯有惜時如金地珍惜這一去不復返的時光。

之二十四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心安住世法,便能世間得成就,心安住佛法,便能往生得成就。般若皆空,你能看破放下,即得大自在,你若連命都能舍了,可不是叫你去自殺,是能明了身體亦是盡空相,你也就成佛了,佛性即自性,心無掛礙即是佛。

之二十五

一分清凈得一份自在,十分清凈得十分自在。人若放下了我持我見我所,就斷絕了煩惱的根源,心當下安住極樂,這才是幸福的人生。

之二十六

有二件事是任何人都可以做也可以做到的,而且得大利益大方便,不一定要有信仰,只需要你成習慣。它就是歡喜心和清凈心。

怎樣才可以有歡喜心呢?方法就是自己對著鏡子笑,你想怎麼笑就怎麼笑,剛開始你覺得傻,那你就傻笑,笑笑,你就真的開心的笑了,久而久之,你心裡就有了面鏡子,不高興的時候,你就試著對心裡的鏡子笑笑,然後就真的面露笑容了。

怎麼才能有清靜心?很簡單,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別管你信不信佛,你就當佛是你的挑夫,幫你將煩惱心事擔著好了,我教好多沒有信仰的人用這種方法念清凈心,很管用。其實心靜病就好了一半,事情就迎刃而解,因為心靜,心智就清明,智慧就來了,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別想著這是信仰是宗教是迷信,就把念佛當成心理調節的方法好了,試試看,效果奇好。

有了歡喜心和清凈心,生活就會與以往不同的。

之二十七

人生路上,要有立足點才會定,定才能生根,有了根才會走得踏實堅定。當我們有了目標有了追求時,不要急進要精進,有願而不要有念。只有心無掛礙,才不會固執偏持,才能智清神明,才會擁有一個智慧的人生。

之二十八

佛法是真正的生活哲學,是最高的人生享受!若你認真學,學明白了,你將得大收益。

之二十九

「尊重別人的因緣」!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造業,我們又無力幫手無從勸阻,就只能尊重了,不干涉不打攪。都是業力所為,誰也敵不過業力,除非自己覺悟,旁人是沒有回天之力的,就是佛也改變不了業報,只能是尊重。

之三十

信念分理念和事念,明理是理念,真信不疑是事念,一心事念也能轉化為理念。真心信念不見得是二十四小時念在嘴上,而是心裡真信切願的力量。

之三十一

不著任何相,能了脫煩惱就是無上的法。大多數的人就是因為著相才持著,因為持著才煩惱。不著相,才得清凈心,得清凈心,才是真如性,也就是佛了。信佛,不是放下工作,不是放下生活,不是放下家庭,是放下煩惱。活著時,就象活在極樂世界一樣,那多自在?活得像「大道似水」那樣自然流暢,沒人看得出你在修行才是入世的真修行。

之三十二

不管哪個宗派,只要一心為大眾,就是正教,只要心平等就是正覺,大家只是修佛的方法不同。世人多有分別心,於是引發了個人與個人的仇視,宗派與宗派的爭鬥,國家與國家的戰爭。有幾個人會去認真思考,佛是誰?耶穌是誰?安拉是誰?眾多的大成就者們,來人世間傳法度世,為誰而顯大悲心?其實佛也好、耶穌也好、安拉也好,他們都是同一個神主,都是如來本性,不過隨類顯身,是為方便度化不同根基的有情眾生罷了。

之三十三

佛不在寺廟裡,而在日常生活中。你若能真正放下我持我見,快樂地生活,這就是修佛啊。假若能讓更多的人因你而受益而快樂,那就更是在精進修道了。我想,心不住人道而修足人道的事,心也不住十法界而修精十法界的法,即是出十法界的方便之門吧。

之三十四

佛陀或者神首隻分配我們每個生物一點點毫光--超靈。我們修奉愛就是修這個毫光--超靈,是通過服務眾生身上的那份超靈來服務神首。因為奉愛服務眾生,我們的超靈(krishan)才長養,長養到與神首等量,才能和他生活在同一靈性的宇宙中。

我服務於你,你服務於周圍的眾生,我們是一個本性(神首的邊際能量),我們又共用同等質量——來自同一源頭的超靈(krishna或者說佛陀),這就是眾生(十法界)無二,眾生(十法界)是一這句話的實相。我們的身體又都是地,水,火,風,以太(精微物質)的集合體,那為什麼我們不是「一」呢?這哪裡還會有分別!分別是每個個體的習氣,這個習氣劃分出你,我,他/她。我們今世不要去看眾生的習氣,而應該著眼個體被賦予的超靈來服務於他們。

之三十五

何謂迷信?不清楚不明白就信了就是迷信。很多人一遇到與己不同的觀點信仰就說是迷信,諸不知,自己才迷信得很呢!現在大多數都迷信科學,有幾個人會去究竟科學的來龍去脈呢?他所信仰或者深信的,其實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心裡盲從地只相信權威,而不加思考的與真理決絕。

有的人讀一兩本哲學書,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即便是哲學也得去看源頭、起因和發展呀,得成片連貫的去看,一兩個人的某個觀點就認為是真理,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這不是迷信是什麼?你若想提點他人,起碼自己要了解對方的信仰起源,你要從理和事實上去說服別人是在迷信,你不能因為自己不了解不理解就說人家迷信,其實講別人迷信的,自己才是地地道道的迷信者。

真理無須辯解,時間會證明一切!

之三十六

有的人以為吃喝玩樂,盡情的揮霍時間、金錢、青春就是及時行樂,或者沉溺於身心的懶惰,就是得失隨緣,萬事看開,諸不知那只是蛤蟆爬上岸邊曬太陽的一點小樂,試圖展示給水中的青蛙看,渲染那點曬太陽的自喜。

一個人若是滿懷心思的行樂,那不是樂,那是行苦,因為瞬間的自娛自樂以後,是心靈的空虛和更多的煩惱。真正的行樂,必是發自內心輕鬆愉悅的呼吸,是心無掛礙且持久的狀態。別拿瞬間自欺欺人的樂來說明自己心有多寬,一個將自我擺在第一位的人是不可能快樂的。

之三十七

簡單才是真實的!人原本就應該回歸到本源,就如呼吸,我們從有呼吸確定我們生命的存在,不管我們如何的輝煌或者落寞,每一時每一秒都得回到呼吸這個最初的狀態。二六時辰總在覺中,也就是總在定中,這才是「無漏」的法門。

之三十八

一個人若能將生活中每件應緣的事都做好,事事真實不虛的去做,自然就放下了我持我見,那就是二六時辰總在定中。在生活中快樂的修行,就會自足且快樂,那也就是在修菩提行。佛陀始終教導信徒要在生活中修法,大成就者也都是在生活中修鍊成佛的。悟不到應緣做事修行,那就談不上信佛修法。

之三十九

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往外求,所以容易攀緣,一攀緣,就掉覺了,就談不上信佛修法了。如果一個人只會坐在寺廟裡面壁打坐,那是不在佛道中的。做人要做個人人都喜歡的人,做個對人人有幫助有用的人,對人人有用時,你就是在行菩薩道。當做成了一個人人敬仰的人,這樣才叫具足神的等量,我們應該像佛菩薩一樣愛有情眾生,為有情眾生服務,就像佛菩薩為我們服務一樣,印度的大德們都是在為眾生服務一生中成就的。

之四十

當靈修達到最高境界,便超越現世生命的一切苦難,從根本上與締造宇宙萬物的無形能量匯聚在一起,合二為一。

之四十一

奉愛是在愛神的前提下行菩薩道。另外,奉愛不是要眾生做生意不掙錢,不是自己的日子不顧,給錢財別人(64種技藝里就有做生意等技能),這樣的話,是處在幻覺(虛幻)的「善良」狀態。一個追求覺悟者,是要在具備這些超然知識狀態下,唱誦「mahamantra」曼陀羅,來征服虛幻能量的制約的。行菩薩道也是這個奉愛的法門,真正在「無我」展示的情形下,為眾生服務,服務眾生就是愛神。

之四十二

一個成功人生的基礎,是懂得六十四種技能,十四個科學學科。沒有成功的人生,哪裡能做佛?哪裡能出十法界?由於神的慈悲,他親自到十法界傳達了超然的靈修知識「唱誦神首」的聖名,回歸神首的超然居所。釋迦摩尼佛是神首的第九化身,他也是給了一句佛號「ManoAmitadha 南無阿彌陀佛」。所不同的是,這句佛號不能帶眾生出十法界。

之四十三

有的人為修佛法搶師傅,竭盡辦法把師傅請到家裡來住,說是會給家庭帶來很多好處。其實這是在造業,造地獄業。為什麼?因為你在毀法謗佛害僧,這個罪名可大了。

確實,佛教有三皈依,也叫皈依三寶: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皈者歸投,依者依託,是叫你將自己的身家性命投靠依託給佛,以三寶為船,離脫生死苦海,登達極樂彼岸。三皈依本是一體,你卻因私心私念私利分開來,但不管哪一皈,佛佗並沒叫你皈依形式,而是教導你以佛、法、僧為師為榜樣,真信切願,心生誠敬,踏踏實實的做人做事。試想人都沒做好,何能作佛?

再說,法師修行,關你何事?你不修,你造業,他就是高僧大德,也消不了你的業,就是佛陀顯靈也拯救不了你。不然,佛教的因果定律不是虛設?那佛陀49年說法,不是自己抽自己的嘴巴?你想你這個罪大不大?!信佛學佛是心信心誠且認真修習,而非形式,形式再好再周全,心不皈依一切都是假的。

若想得利益,就得自己虔誠的修。

之四十四

世人都愛往外求,求名求利求功德求福報,諸不知凡是求人都求不得。向誰求可得?求佛,也就是求自己,求自性,自性就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向內求,求自己的自性覺悟,像菩薩一樣的做人做事,踏踏實實的過好日子,就是走菩提道行菩提行。

之四十五

別把修行想得有多高深多艱難,生活中事事都是修行,只看你能不能覺悟。事事盡心儘力做好,而又不貪喜著相煩惱,就是修佛法,修行在一呼一吸中,這叫無漏法門。

之四十六

無為並不是為所作為,而是事事儘力盡責的做好,心卻無掛無礙,隨緣始終。盡善的有為就是圓滿的無為。

之四十七

生活不缺乏美,而缺乏善於發現的眼睛。假如你的心安住當下,播種慈愛,勤耕福田,愛就會化成輕盈飄逸的精靈,伴隨你左右,令你擁有多姿多彩快樂美滿的人生。

之四十八

隨緣這個詞,在我們日常用語中,使用頻率是蠻高的,但真正懂得並做到的不多。朱熹曰:「言聖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於外,不以富貴而有動於中,隨遇而安,無預於己,所性分定故也。」其實這還只是外層意思,是對環境而言,做到遇境而安;內層意思則是隨緣心安,無不爭,有不貪,遇事盡責,遇人盡善,遇緣盡心,緣來心定,緣去心靜,隨心所往,依覺而住。

之四十九

痛苦、快樂、幸福這都是感覺,由心而生。所以,人的心態很重要,心態決定了命運。

時間不會因為貧窮而越過,也不會因為富有而停留,不會因為痛苦而縮短,也不會因為快樂而延長。時間一如既往地朝前走著,它無悲無喜無聲無痕地帶走你的青春,也帶走你的人生,最後帶走你的一切。

釋迦牟尼佛說:「恨不消恨,端賴愛止。」我們與其讓心痛苦不如讓心快樂,快樂能令你的生活精彩,同時也使你身心輕盈,充滿美感,快樂也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

凡事若換一個角度看,也許一切就都變了!

之五十

快樂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亦是一種生命的姿態!

我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又說人生苦短,萬事無常,那叫人還怎麼快樂得起來?

不如意、苦短、無常這些都是識變的幻相。何謂識變?凈空老法師給我們打了個比方:就「像中國平劇里唱戲的花臉,把臉畫成花臉,那就是識變的;把它洗乾淨,就是你本來面目,那是心現的。凡夫只看到那個花臉,沒有看到他本來面目;內行的人,花臉看到了,本來面目也看到了。」

悲喜憂苦,四季輪迴都是心識幻變,萬法也皆由心生。若心無掛礙,則無有恐怖,即遠離顛倒夢想,也就究竟涅槃!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凡夫與佛只在一念之間,煩惱即菩提也是這個道理,心還是那顆心,煩惱和菩提也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佛眼看一切凡夫都是諸佛如來,都具佛性。世尊是從哪裡看?是從性上看。他看一切眾生的性,不著他的相。有情眾生有佛性,無情眾生有法性,性是平等的。

若我們用佛陀教給的方法,只看一切眾生的性,而不著他的相,我們的平等心就現前,見色聞聲就都回歸了自性。

我們將世事的本來面目看清了,也就放下了,沒有好,也沒有壞,好壞都隨緣處之,隨遇而安。當心沒有了分別偏持,沒有了掛礙,自然就清凈自在,心生歡喜。

《維摩詰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頓悟也只是在一瞬間。覺悟了,我們就能快樂的生,靜美的死!我們的靈性也隨之得到升華!

之五十一

《紅樓夢》十二曲中說道:「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芳魂銷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賈元春雖身為貴妃,似乎是享受著榮華富貴,但內心卻寂寞痛苦。她深知她的榮辱沉浮,關係著寧、榮二府的生死存亡,她的死就是賈府衰亡的前兆,所以她不惜「芳魂銷耗」,也要向爹娘託夢:及早「退步抽身」,以避免覆巢之難。但儘管元春費盡心機,魂魄念念不忘,也挽救不了賈府敗落倒坍的局面。

歡樂與痛苦,富貴與貧窮,生存與死亡等等變幻無常,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塵歸塵,土歸土,總是要了卻那三世的因果,回歸本源的,萬事萬物剎那生滅,我們又何必心存憂慮,難於放下?

捨得捨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捨去煩惱,即得自在,捨去自我,即得本心,本心現前,自在隨緣,自然就生活在歡愉里了!

慧明法師在禪宗文集里寫道:菩薩道即是六度萬行,然萬行不離六度。依佛說六度乃以布施度慳貪,以持戒度毀犯,以忍辱度嗔恨,以精進度懈怠,以禪定度散漫,以般若度愚痴。不斷凈化人心、凈化世界。

之五十二

Buddha:Enlightened person,One who hasdiscovered the way to liberation, has practised it, and has reachedthe final goal by his own efforts.

佛陀,梵文音譯。意思是:獲得證悟後,超脫生死之道,並持之以恆地按此道修行,不斷努力精進,最終達到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的最高果位的修行人。

涅槃云:「如人覺賊,賊無能為,佛亦如是。覺悟之覺對其知障,無明昏寢事等如睡,聖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為覺。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佛。」是故,開悟前佛是凡人,開悟後凡人是佛,我等凡人,一念覺醒,人人成佛,三世十方,到處有佛。

之五十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佛教認為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是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蘊就是人的身心。

八苦來自三個方面,第一是人生自然過程之苦;第二是主觀願望得不到滿足之苦;第三是身心備受煎熬之苦。而歸根結底,人因無明,其存在本身就是苦,凡是有生命的個體,苦都在所難免。

而苦又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類。

苦苦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還有由社會環境引起的與愛人不能相廝守之愛別離苦;所求不能如願之求不得苦;怨家路窄之怨憎會苦,以及五蘊身心不平衡之苦。

壞苦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例如我們飢餓時有吃的慾望,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就會撐出病來,而變成痛苦;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若長時間泡在水裡,皮膚就會發脹起泡,哪還有快樂可言?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慾望之後,通過外界的刺激得到了心理上暫時的滿足,於是我們有了樂受的快感,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而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帶著強烈的食慾吃飯時,吃一碗、兩碗、三碗感到快樂,吃到四碗、五碗、六碗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一切通過滿足慾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會從好變壞,故此稱為壞苦。

行,遷流變化也。世間一切都變化無常,這實乃宇宙人生之規律。但世人不承認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愛情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等等我們所求事物皆都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再美好的事物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而唯其能改變命運的是心態,唯其能改變心情的是智慧,唯其能了脫生死的是覺悟、奉愛、修行!

之五十四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滿懷憧憬地去實現自己的願望時,我們總是努力控制,控制,再控制,希望一路順坦,少些障礙,並盡量求得過程完美,不出差錯,快速達到目標。但我們終沒能控制得住,最後還是一個趔趄,跌跌撞撞地摔倒在人生的旅途上。其實,跌倒是人生的常態,但每個人對待挫敗的態度卻不盡相同。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樂觀豁達;有的人心灰意冷,意志消沉;有的人頑強不撓,毫不氣餒;有的人放棄所有努力,絕望、被動地忍受痛苦;有的人愈挫愈勇,鍥而不捨。

人生無常,所以註定我們沒有回程的旅途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各種坎坷;要想干成一番事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關鍵在於我們遇到困難、遭受挫折和失敗後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與曾國藩共同募兵成立湘軍的羅澤南在臨終時說過一句話:「亂極時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學。」

之五十五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一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毀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湘軍的創立和統帥者曾國藩從屢戰屢敗,到屢敗屢戰,就是這種打不敗精神的體現。

屢戰屢敗出自《晉書·桓溫傳》,後由曾國藩倒為「屢敗屢戰」,意思便大異。

清朝大員曾國藩是中國古代史上的最後一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人,他也是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他不僅是個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而且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他號稱:「立功、立德、立言」第一人。他一生中對國家有功,對民族有道德表率作用,對自身信仰有新的思想見解及貢獻。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但就是這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大人物,在太平天國初期帶兵打戰時,屢次敗北於老對手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甚至在一次戰勢失利後,陷入絕望,悲憤地投入洞庭湖中,想以自殺謝罪洗辱,所幸被隨從救起。他在給朝廷的奏章中寫到「屢戰屢敗」,當時眾人覺得不妥,經過商議,從死亡邊緣回來的曾國藩改為「屢敗屢戰」。朝廷在看到奏章後,認為其勇氣可嘉,沒有處罰反而委以重任。曾國藩也從中受到鼓舞,重整士氣,最終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將原本敗軍之將的狼狽變為英雄的百折不撓。

為何原字未動,僅僅是順序的改變,就換得了這截然不同的結果?

「屢戰屢敗傳達的是失敗和痛苦的感覺,凸顯了一個人平庸無能,不善總結,只有苦勞,沒有心勞的人生狀態;而屢敗屢戰帶給人的則是希望,是執著與不屈,表現的是一個人有恆心,有信心,即使失敗也不灰心,不氣餒,不達目標決不罷休的精神。

昔日劉邦和項羽楚漢爭雄,劉邦只是在垓下之役才贏的關鍵一戰,其屢敗屢戰終成大統為世人所稱道!後世的毛澤東,一敗長沙、再敗瑞金、又敗湘贛,丟延安失皖蘇,但屢敗屢戰,東北一役扭轉乾坤,鑄造共和也是這一精神的完美體現。屢敗屢戰是成功者必然擁有的優秀品質。

五十六

佛問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

弟子們都答不出。

佛曰:「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一滴水只有將自己匯入溪、河、江、湖的萬千水流中,才有可能流進大海,永不枯竭!也才能夠激起美麗的浪花,迸發出蓬勃的生機。

其實每一滴水都是海啊,只是它不知道。沒有每一滴水的匯聚,哪裡會有海的浩瀚與壯麗?哪裡會有大海雄渾磅礴的氣勢?而個體也只有融化在團體中才會顯示出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才能夠蘊涵激蕩一切的無窮力量!

一滴水因為溶於了海洋,而成就了自己的寬廣博大,得到大自在。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我便無處不有、無處不在。

之五十七

生命無常!因為生命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若了悟了生死,就常在了,不生不滅。就如一滴水融入大海,隨之也變得深邃博大,永不枯竭。

之五十八

人生就是修行。修行就是要修得一顆寬愛博大的心,時常清理打掃自己的心房,將貪嗔痴慢清出去,慈愛、寬容、喜舍裝進來。

一個修行的人,首先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對心性的修行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全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的。於行住坐卧、舉手投足之間,放下固執、是非、計較、分別的意念,而所生的每一個念頭都正心誠意積極向善,這就是修行。

之五十九

出家人修行有寺廟,在家人修行,家就是道場,齊家就是明明德,就是合內外之道,就是真修行。

家是草昧與文明的分水嶺,有了家,才會父子有親,夫婦有義;才能父慈子孝,兄良弟悌,長惠幼順,君仁臣忠,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分和責任。家興安了,國才會興安,社會才會和諧,有情無情眾生都相親相愛,才會嚴土熟生,極樂安詳!

之六十

林語堂說幸福很簡單:「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不是嗎?若有兒女繞膝,至親奉養,摯愛相隨,那實在就是一種完美幸福的人生。

之六十一

現在中國的家長大多有教育的誤區和盲點,只顧孩子狹隘的學習,只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卻甚少考慮孩子的心理健康。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做父母的有幾個不愛自己的孩子?就因為這個愛的緣故,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少走彎路,能有一個好的生活,好的未來,所以就過度的照顧孩子,處處大包大攬,甚至包辦一切,乃至壓制孩子的思想,又或者放任孩子的陋習。這反而讓孩子容易產生依賴,沒有生活目標和動力,缺乏責任心,缺乏社會經驗,又因倫理道德的缺失,造成了自私自利自我的心理特徵,一旦遇到挫折或失敗,則不怨自己,而是怨父母、怨社會,怨天尤人,甚至走向極端。

身為人子,古人尚能做到「父母之過問不過三,問其一,以表人子之心;問其二,以示孝悌之道;問其三,以彰道理之范。若再三糾葛,難免陷父母於不仁不義之地,是為不忠不孝。」做兒女的,多給父母一些尊重、理解和感恩,你就會發覺父母是這個世上唯一對你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的人。身為父母,千萬不要做頑父嚚母,而要從小教育孩子「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天下無不是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張完整潔凈純粹的白紙,就算赫然沾染上了一個墨點,那也是做家長監督不力的過失,對於孩子一時的任性、率真、執著,儘管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多一些溝通和交流,多一分尊重和引導,少一些數落和謾罵,少一分責難和挑剔,孩子終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們的生活就會母慈子孝,父子同心,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美滿幸福。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做智慧的父母,學會放飛孩子的夢想,放飛孩子的心靈,實在是中國的父母應該補上的一課。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有這樣一句詩句:「讓僅僅看到花刺的人也睜大眼睛看到玫瑰吧。」 是啊,這個世界到處都不乏光明的色彩,但若把黃金系在鳥翅上,鳥兒將永遠無法翱翔於藍天。

之六十二

牢,象形字。甲骨文牢字,裡面是個「牛」,外面象圍養牛的圈。本義是關養牛馬等牲畜的圈欄。古代用作祭品的牲畜也叫牢。當我們將圍欄網開一面時,外面便是自由廣闊的天地。

而我們的心原本並無掛礙,來去自由。往往只因一念糾纏,世界便成了密實的圍欄,無了希望的出口,自己將自己畫牢圈禁,令生活了無生機,此時心也就成了煩惱的祭品,徒生許多的痛苦。

僅因一念,你便經歷著不同的人生,感受著不同的境界。就如綿綿春雨,有的人看到的是雨後的蓬勃生機,有的人看到的則是雨中的頹廢淫靡;漫漫長夜,有的人憧憬著日出的光明,有的人感懷的卻是無盡的黑暗。其實人還是那個人,景還是那些景,日子也仍是一如既往地悄然前行,芸芸眾生之所以有不盡相同的命運,皆因各自面對生活的姿態不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自己能把握的或者說以自身之力能加以改變的,也就只有自己的心情心態了,何苦為了虛無的煩惱自我折磨?如果總是粘著於生命某些不快的片段,失去的則是完整的人生。

之六十三

愛是生命永恆的主題。愛自己,就放過自己吧,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而充滿著愛的人生才是極樂!

愛也是道,道就是放棄控制,舍一己私念,順勢而行。偱道就是有德,自愛偱道便是一個有道德的人。然有德則心安,心安則神定,也就不會患得患失了。

《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便是真心、清凈心,亦即是佛心。我們有情眾生,若能生此心,也同樣可以靜謐自在,愜意安閑。心無所住便可悠然而住。

之六十四

人心失衡,必有偏頗,行不偱道,必失公允。一顆浮躁的心,若迷失在妄起無明,至行無道的荒野中,又怎會穩當穩厚公平公正?

之六十五

愛他(她),就讓他(她)做他(她)自己!無論這個對象是誰,你都不可能完全替代另一個人去思考去生活去感悟人生。用一種寬容去愛對方的優點和缺點,更用一種水一樣的情懷去包容對方的一切。愛不是控制,不是佔有,不是雕琢一個完全一樣的自己,而是學會適度的妥協,絕對的寬容和無條件的真誠。這才是真愛!

之六十六

「一見鍾情」是情緣。重點落在感觀上,由眼見所引起的好感起主導作用,再傳導給心識,與自己心中想像描摹的幻影重疊,並不斷將對方加以虛擬的豐滿與美化。實則「一見」只是機緣,而「鍾情」的僅僅是自己心中那個完美的幻象。

「從一而終」則是情分,是道義。惜緣便是情,仁愛就是道。道就是要放棄控制,舍己私念,順勢而為,隨緣應化。心懷悲憫,溫良寬厚地去偱道,那他就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從一」是義,是責任,是擔當,是恪守,是堅韌,是恆忍,是勇氣。「從一」若能「而終」便是一個大智大慧的哲人,一個有信仰有尊嚴有風度有大愛的精神貴族。

之六十七

人生原本就是沒有回程的旅行,我們每個人都行走在路上,遊覽著這一路的風景。

有的一掠而過,有的驚鴻一瞥,有的感慨萬千,有的動人心魂,有的刻骨銘心,有的流連忘還卻令你水土不服,有的勉強融入卻令你哀怨神傷,最終只有一處是你能停下歇息的地方,並令你融和成景中之景,讓心得以安頓,但這安頓之所又甚或不是你今生能達成的事情。

佛說我們所在的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堪忍」,亦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的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沒有弘忍,給你再多的快樂,也不能解脫煩惱,令你住心不亂。

之六十八

科學家說生命源於DNA,上帝說生命源於創造,道家說生命緣於氣,佛家說生命源於能量,現實是生命源於色慾。而當生命沉迷於慾望,生命就成了一種痛苦。當生命在慾望里了解慾望,並開啟自性,然後得到釋然,獲得自在,生命就會產生新的快樂,這就是圓滿自足。若彼此能在愛情中得到自在和圓滿,那將是最快樂且最美滿幸福的人生。

之六十九

人生在世,誰沒有負擔?誰沒有壓力?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心累,心寬了,做什麼都感覺輕鬆愉快。就算負擔,也是甜蜜的負擔,就算壓力,也變成了強大的動力,一念之差而已。科學研究已證明,心念的力量比電波、光波更了不起,它能毀滅世界,也能拯救宇宙。

之七十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活著真的是件很簡單的事,對生活的要求低一點再低一點,不攀比不講究不抱怨,你就怎麼都能活下去的。你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擔心、憂慮和焦躁,是因為你覺得實踐妄想比活著本身重要,你對慾望的渴求遠遠大於對生活本質的追求。你的煩惱不是因苦於怎麼活下去,而是太在乎活著的日子裡,你到底能實現多少慾望,得到多少身外之物。你幾乎忘記了每一個呼吸的瞬間所存在的意義。

之七十一

宗教之途是為了自覺,發展經濟也只是求足食、飽暖,從而身體健康,精神飽滿。人應該過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培養一個清明的思想去覺悟真正的知識。這才是人生的目的。生命不是用來培養無知,以求感官享樂,也不是要我們像驢子一樣的勞役一生。那些膜拜半神人的人,墮進黑暗無邊的愚昧境地,那些膜拜絕對真理非人性一面的人則更甚。

之七十二

首先,自己是自己的,世界才會是你的!自己的眼睛裡有精彩了,你才能看到世界的精彩!其實,好好地活著,快樂的生活,你就已經很精彩了。要做到很簡單也很不容易,寧靜才能致遠。

之七十三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孔子很有錢,顏回很有才,但他們追求的只是一種精神境界,生活上則只求過得簡單安穩舒服就很滿足。是啊,弱水三千,水量雖豐沛,你只需舀取其中一瓢,也就足夠解渴,回味無窮。然世人,凡事貪厭,他有我無時,怨命運不濟,祈求能得一足矣,一旦獲得,又想復二最好,有二又想復三更強,多多益善,將一顆心總拋在慾望中沉浮,漸漸地在此消彼長的念頭中迷失了自己,人生因奢求而執著,生命也因負重而失去了原本的精彩。其實人間有味才是清歡啊,幸福也從來只與簡單牽手!

之七十四

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相互信賴,共同成長,才能成為知己。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見知己不易遇,所以,就不要對別人有諸多的要求,不要總是看不貫別人,這個世界不是人人都會成為你的知己。

之七十五

快樂的人生,是從每日睜開眼睛,便對自己微笑開始的。

之七十六

人若有海的寬容博大,山的挺撥正直,無一己私慾,則可行得正,站得穩,無私才無畏。有容乃大,便造就大師、匯聚大氣。  海的偉大,在於由始自終的恢宏、包容。

之七十七

人生多時就像走迷宮,上半生拚命找尋入口,下半生費力找尋出口。其實入口即出口,且就擺在你眼前,從來沒有變過。但因為真理太過簡單,沒有人肯相信。而大山、草木卻因自身簡單而崇尚簡單,信奉簡單,於是大山屹立了千年,草木繁華了四季……

之七十八

萬物皆有靈性!大山、草木雖無心,但有靈有性,並各司其職;而人雖有心,卻因利欲熏心,而迷失了靈喪失了性,所以多時人雖是靈長動物,卻遠不如無心的花草樹木活得自在。

之七十九

有的人講話張口就來,話不過腦,常常令人如鯁在喉,還自以為是為人率性,不奸詐圓滑。

「性者生之質」,「即禮也」;「率,循也;循性行至是謂道。」孟子則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可見率性是指格循其性之自然,行其事物之之間,人物各行當行之路,於是,便是循道,亦可得道也。

假如我們率性過頭,就會不假思索,口無遮攔,便如骨刺人了。所以我們說話辦事都要有度,過之則會招惹煩惱。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子又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中庸不是姦猾,而是為人處事總在度上,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至誠、至善、至仁、至真、致中和,如此才能天人合一,生活和諧而美滿。

之八十

小時候幸福很簡單,因為心純凈無暇,簡單的事物就會令你開懷大笑,快樂萬分,無比滿足;長大了,簡單才會幸福。因為你要求多了,慾念多了,而你思的念的大多都是些妄想,妄想是什麼呢?就是業障,是你事業發展,生活幸福的巨大障礙。

之八十一

《鬼谷子·本經·養志》曰:「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財思不達也。故心氣一則欲不惶,欲不惶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於胸中。」

思維不暢達的人要培養自己的志氣。人有慾望,才會有想法,所謂「志向」不過是慾望的使者。而人慾旺則思多,思多則氣衰,氣衰則力殆,久而久之,心必無安放之處。人只有心神專一了,才會意志堅定,思想暢達。當思想暢達了,才能心氣和順,不煩不燥不慌不亂。

之八十二

黃帝內經調經論篇里說「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五臟各有分工,而形成有機的人體。但人體只有精神暢快,氣血才能正常流通,並內達骨髓,使五臟六腑及全身功能協調,從而形成身心平衡的健康人體。如果氣血運行受阻,百病就產生了。

之八十三

人對外要培養自己的「仁信禮義智」五德,對內要修養自己的「五氣」,何謂「五氣」?實乃心、肝、脾、肺、腎五臟化生貯藏的精、氣、血、津和神,而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並直接化生「喜怒悲憂恐」五情志活動。

心藏神,先天為禮,後天為識神。空於哀,則神定;

肝藏魂,先天為仁,後天為遊魂。空於喜,則魂定;

脾藏意,先天為信,後天為妄意。空於欲,則意定;

肺藏魄,先天為義,後天為鬼魄,空於怒,則魄定;

腎藏精,先天為智,後天為濁精。空於樂,則精定。

五氣朝元,是道家修鍊的最高境界,而人只有「五氣」穩固了,才能做到思維暢達;反應敏捷,如此,方能心情舒暢。

之八十四

人生就是長途旅行,而慾望就是行囊。若我們一路走一路裝,行囊漸行漸滿,如此非但行不遠,還勢必身心疲憊。

我們不如帶著欣賞的目光,感恩的心上路,領略一路的風景,留下一路的美好,而將那些曾經的曲折、磨難以及微不足道的煩憂,當成修養自己健康身心的道場和方法,如此,我們定能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之八十五

學會忽略,是通向內在平靜的一條大路,而寧靜方能致遠!

之八十六

保持一顆純真的心,做一個簡單的人,即使人生無常也能淡然地面對;保持一顆開朗的心,做一個樂觀的人,即使歲月無情也能微笑地歌唱;保持一顆上進的心,做一個努力的人,即使摘不到春天的花朵,也一樣擁有春天的心情。之八十七生活會逼著你變得堅強,而智慧才令你懂得示弱。俗話說謎直則無味,話直則無趣,樹直則易折,園直則無景,花直則無姿,山直則無棱,水直則無情,風直則大煞。老子曾在《道德經》中云:「曲則金,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老子文約義豐的告訴我們,萬物都是對立而統一的,且總在變化之中,我們要客觀全面地去看待問題。貴重如金,但金同時是最軟的金屬,能隨外境而形;大樹參天,必盤根錯節,枝葉婆娑,而樹木之彎曲是為了整體的牢固穩定;地處低洼則水先盈,敗枝棄葉方能推陳出新。萬物其復,皆是一個歸根復命的過程,我們只有遵循了這個規律,順應了自然,才能合於道而長久不殆。懂得轉彎的小溪終奔流到海,懂得拐彎的人生才多姿多彩。人生苦旅,迴環曲折,唯有學會選擇,善於放棄,方能左右逢源,事事順達。之八十八若是心上放下,即得萬般自在;又能事上執著,終究一事有成。此乃大智若愚者也。之八十九心浮氣則躁,煩惱必纏身;心靜氣自沉,世事皆輕鬆。因緣有定數,何苦憤不平;外柔兼內忍,利己又益人。之九十一滴水雖然很弱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它可以煥發生命的活力,可以匯聚成澎湃的江河,也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之九十一放棄了就不要依戀,面對了就要堅持。之九十二水激石遇風則浪,意萌也;水過滿向外流則漫,意延伸,延展也。是故,人人皆浪漫。當你的心萌發情愫,盈滿愛意,喜悅溫馨的氣息便會隨意隨使,不受限制約束地溢泄,漫延。當你還不會浪漫時,那一定是你心中還不夠愛。你愛生命,生命就會開花;你愛生活,生活就會美好;彼此相親相愛,人生就會圓滿幸福。之九十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更應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所以,他不愛你,你就放棄好了,誰都可以不珍惜你,但你要珍惜自己,因為人身和人生都是你自己的;你不愛他,你就放手好了,誰都有擁抱幸福的權力,但你要學會尊重他人,因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圍都是鮮花,種刺的人身邊都是荊棘。之九十四

一念一剎那,彈指六十剎那,生死也不過彈指一揮間的事,萬事萬法都由心作,皆虛空也。所以,趁年輕力壯頭腦清醒時,好好考慮死的問題。死,終究有一天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想明白了死,才能夠好好的生,精彩的活。

之九十五情真意切想做的事多的是辦法,推三委四不想做的事多的是理由。所以當你理由多過辦法時,就別浪費時間和精力了,還是趁早放棄的好,這說明你對這個人或者事根本就沒動心,更不在意,若繼續糾纏膠著下去,其結果大多事與願違,甚至背道而馳。堅持不懈離成功很近,這需要勇氣和胸懷,但放棄則需要智慧和氣度。之九十六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我們的初心,原本也如那潔白的雪,天真清明。只因紅塵囂囂,染上了世俗的塵埃,而恍兮惚兮,患得患失。之九十七天地在恬惔虛無,精神內守中,共成白首。之九十八

我的親朋摯友,我愛你們!並感恩我的生命中,有你們的存在!在千年一遇的201314,我要大聲對這個世界說出我的愛!

這個浪漫的時刻,不只是狹隘的屬於情侶,更屬於每一個有情眾生。因為無論好壞,我們都只此一生,轉世很難再見。故我們要珍惜生命中所有的因緣,並感恩每一個好的或者壞的日子,感恩那些好的或者壞的人和事。之九十九就在諧音「愛你一生一世」這天,很多情侶都去喜領了結婚證,大家都覺得這天很特別,具有非凡的意義。確實201314是個值得紀念和珍惜的日子,然而生命中哪一天不是唯一?又有哪一天可以重複遇見?

當再過二十年後的203344,諧音「愛你生生世世」那天,今天領證的新人,仍彼此心如初識,仍互存柔情蜜意,仍彼此相親相愛,那時的你們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快樂的真諦,擁有了幸福的人生。

之一00

人生的日子,都是越過越少,剩下的日子,都是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愛生命就要毫不猶豫地擁抱生活,想要幸福就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之一0一

大凡能用錢解決的事,都算不上事!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聚合而生,緣來則聚,緣去則散。緣來則恭迎,緣去則歡送。好了好了,好則了了,了則好了。好是因我們種的福種開花了,了是因我們欠的宿債還清了。所以,好即是了,了即是好。無論人與事,若去了就去了吧,緣已盡,不可追。曾經的相聚相守,隨緣散去,曾經的痛苦煩惱,轉眼就都成了過往。站在歲月的盡頭,這一切都不過是生命長河中,沿途的風景,就隨緣隨喜吧。

之一0二

哪一個昨天不是曾經的當下,哪一個當下不會成為昨天,而你滿心期待的明天眨眼就成了當下,又如流沙般成了無法挽留的昨天。是的,任何人都無法住挽留時間的腳步,她在我們的不舍和嘆息聲中,漸行漸遠漸無書。

你若不滿意自己今天的結果,那請在此刻播下夢想的種子,並好好培植它,堅守它!只要你明白了過去現在將來之間相互的關係,懂得因果循環的規律,那麼,每一個當下就都是嶄新的開始。時不待我,請且行且珍惜。

之一O三

人生之苦,皆因無力回天卻又耿耿於懷。人本是人,不是萬能之主,人生若想自在有為,就要捨得放下你無力改變的,而追求你力所能及的。

之一O四

人生學會隱忍性情,懂得剋制慾望,退卻時理智,謙讓時大度,承擔時勇敢,承受時堅韌,多些關愛他人,少些攀比計較,生活才會隨緣自適。

之一O五

自古男子悲秋,女子傷春。秋來,大自然抖落一季繁華,迎來蕭瑟,引發愛花人的悲鳴;春來,萬物萌生,奼紫嫣紅,又引發惜花人的哀憐,人生莫不如此。然花草卻無視這些,暖風一吹便競相開放。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個字總結:會過去!

之一O六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用三個字總結:會死去!是的,人終究都會死去的。當命不在,生時的一切皆成泡影。我們既然連命都不得不舍,那還有什麼是不能放下的呢?生活就如撕日曆,撕一頁少一頁,過好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只能且行且珍惜。

之一O七

心若安守,情感便有了皈依,人生也就有了方向。琴瑟在御,莫不靜好。人生只管盡享樸素的甜蜜,俯拾日常的幸福。生活其實很簡單!快樂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你那顆心在感受。你不刻意,隨心所往,快樂和幸福就在你身邊,唾手可得。

之一O八

任時光荏苒,總安然若素;且溫和從容,度歲月靜好。願琴瑟在御,與子宜之;傾我一生,與之偕老。

之一O九

人們總說時間能改變一切,而時間是沒有盡頭的。當你回望時,它所經過之處,便以初始的樣子定格在那裡了。事實上我們必須靠自己去改變那些不盡人意的事物,使我們眼中的世界盡量變得完美。也只有我們自己變了,其他的一切才會變。

但同時你也要知道,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完美,有殘缺才有空間。我記得星雲法師曾有過這麼一段慈悲的開示:「這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白天一半,黑夜一半;善一半,惡一半;清凈一半,濁穢一半。學習包容不完美的世界,才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樹林若密不透縫,陽光就照不進去,我們怎能因小的瑕疵而失去了全部的人生?人,學會改變,才會進步;懂得包容,才能圓滿。


推薦閱讀:

丁客是一種什麼體驗?不要小孩就真的對不起社會,對不起祖上么?有多少阻礙和得失?
你真應該知道 你什麼時候會死
這個社會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大家都在說,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怎麼對付信仰「原始叢林法則」的人?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