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秦將趙佗:嶺南開發第一人

秦將趙佗:嶺南開發第一人2014年08月20日 09:34作者:陳世旭來源:中國文化報(轉自:凱風網)

廣東河源下轄的龍川,公元前二一四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已置縣,是中國保留最古縣名的縣份之一。舊治龍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龍川故城。在這裡,我們可以尋覓到嶺南開發第一人趙佗的蹤跡。「佗城」,即因趙佗得名。嶺南,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從中原遙想,是為嶺外;於珠三角仰觀,乃為領表。氣勢磅礴的山巒,水網縱橫的平原,海天一色的港灣,以及岩溶洞穴,川峽險灘,婀娜多姿。日照長,雨水豐,不見霜雪,四季常青。戰國時,嶺北漢人逐漸南來。唐張九齡開大庾新道,「然後五嶺以南人才出矣,財貨通矣,中原之聲數日進矣,遐陬之風俗日變矣。」最早「南來」的「嶺北漢人」首領趙佗為其一。公元前二一九年,統一六國之後的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萬大軍平定嶺南,屠睢濫殺無辜,被頑強反抗的當地人殺死。秦始皇繼命任囂為主將,四年後完成平定嶺南大業。朝廷在嶺南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設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縣。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委趙佗為龍川縣令。趙佗到任,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南越,以融合漢越。秦皇死,二世繼位,陳勝吳廣起義,劉項「楚漢相爭」,中原大亂。公元前二○八年,任囂病重,死前召見龍川縣令趙佗,囑其依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之利建國,併當即命趙佗代行南海郡尉之職。秦亡。公元前二○八年,趙佗封關、絕道;三年後,兼并桂林、象郡,統一嶺南;公元前二○四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公元前一九六年,漢高祖劉邦遣大夫陸賈使南越。趙佗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遂成漢藩屬國。劉邦死,呂后臨朝,從經濟上制裁南越國。漢越矛盾激化。呂后發兵南下攻打南越,趙佗抵抗並反攻到湖南一帶,擊敗長沙國邊境數縣,斷然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呂后隨即派遣大軍攻趙佗,無奈中原的士兵不適應南方的炎熱和潮濕,連南嶺都沒有越過。一年後,呂后死,漢朝軍隊停止了進攻。趙佗由是揚威南越,閩越、西甌和駱越紛紛歸屬。趙佗以皇帝之尊施令,與漢朝對立。南越國的疆土,北至南嶺(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帶),西至夜郎(今廣西,雲南的大部),南至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東至閩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廣州市。公元前一七九年,呂后死,漢文帝劉恆即位,派人重修趙佗先人墓,置守墓人按時祭祀,並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又經丞相陳平推薦,命高祖時多次使南越的陸賈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接受了陸賈的勸說,除帝號復歸漢朝。他在公元前二○四年創立「東西萬餘里」的南越國,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雖然在南越國內,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但一直到漢景帝時,趙佗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派人到長安朝覲。《大越史記·趙紀》稱趙佗「亦英雄之主也」。以編年方式對他的英雄事迹做了詳盡記錄。公元前一三七年,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南越國是嶺南第一個王國,自公元前二○四年建立至公元前一一一年漢平南越,歷五代,共九十三年。趙佗統治南越國廣大地域八十一年,深具獨創性並取得成功:政治上仿效漢制,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並實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軍事上設立將軍、左將軍和校尉制度,又分為步兵、舟步和騎兵,「帶甲百萬有餘」;經濟上推廣使用鐵農具和耕牛,廢「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耨」,大量發展水稻、水果和畜牧業、漁業、制陶業、紡織業、造船業、冶鐵業,以及交通運輸和商業外貿;文化上首先是推行使用漢文。《粵記》說「廣東之文始尉佗」。自趙佗始,嶺南有了人類文明的標誌——城堡和文字;民族政策上「和輯百越」,提倡漢越通婚,尊重越人風俗。凡此種種,使南越國成為嶺南文明的奠基時期。南越國使嶺南社會形態從原始社會分散的部落,一躍跨入漢朝主流社會的有序發展。如此偉業,使趙佗成為一代偉人,得到漢朝朝廷的善待和時人的高度評價:「英武之成,豈讓漢高。」(《大越史記·趙紀》)公元前一五六年,漢景帝詔令郡國立太宗廟。越南陳朝時,趙佗被追封為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趙佗死後,由第二代南越王趙胡安排殯葬,下葬時製造了大量假象:「佗死,營墓數處,及葬喪車從四門出,故不知墓之所在。」(《蕃禺雜誌》)趙佗陵至今無跡可尋。我徘徊在佗城老街。遠古的陽光燦爛而新鮮,商鋪賣的竹笠還保留著秦漢的形制。當地人為趙佗建立了讓他歆享千秋香火的祠廟,為之守衛的居然是佛門常見的四大天王。趙佗出生的河北省,其趙陵鋪鎮,公元二○○六年重修為趙佗公園。如今,蠻煙瘴雨的時代早已消失,依稀尚存的斷瓦殘垣,仍可領略熱帶雨林的斑斕氣息。溫潤的神山秀水孕育出嶺南人能屈能伸、張弛有度、開闊包容、敢為天下先的趙佗風格。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特點。中華民族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幾乎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至近代更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多種文化思潮交錯而織成絢麗的畫卷。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又「開風氣之先」,在近現代中國文化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發展的先導。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開放風氣,努力超越「傳統導向」的進取精神,使得嶺南文化始終是中國近代政治革新的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在新的歷史變革中,嶺南人承擔著率先進入現代社會的使命,已經日益顯示出與時俱進的生命力的嶺南文化由此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高居於歷史與現實交叉的制高點,極目俯瞰萬木蔥蘢的百越大地,自趙佗以來,多少人曾在奇異的嶺南山川,揮灑豪情、放聲高歌。一次次的生死存亡,一場場的革故鼎新,一幕幕的慷慨悲歌,一代代嶺南豪傑之士在中國歷史舞台叱吒風雲,以摧枯拉朽的氣魄,張揚嶺南人的獨特精神個性,從繁複多彩的歷史與現實情境中採擷優秀的文化因子,在複雜紛紜的政治與經濟變化中梳理鮮明的文化特質,構成了高古雄邁、瑰偉奇絕的嶺南文化史詩。前無古人的輝煌篇章、驚天動地的濃墨重彩,如大濤奔涌。南越王趙佗仗劍躍馬、指揮若定,率領著層出不窮的百代風流,浩浩蕩蕩地向我們奔涌而來。這讓我們不能不永遠地記住趙佗,記住龍川,記住佗城。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TAG:趙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