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家:風濕病的「冬病夏治」,如何用藥、食療、外治、養生
根據《內經》中「春夏養陽」的理論,盛夏時節,陽氣強盛,陰寒之氣消耗殆盡,在此季節治療冬病,首先,可以乘「伏天」陽氣旺盛的勢力,祛除體內長久存在的由寒邪引起的疾病;其次,有助於虧損陽氣的培補,在經歷漫長的冬季後,人體的陽氣因為抵禦陰寒之氣早已消亡一部分,夏季正是補充的時候;再之,夏季陽盛則腠理(皮膚)開,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於藥物吸收,能更好地發揮中藥的療效。
風濕病「冬病夏治」的適應症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冬病夏治」適合陽氣虛、寒冷重、體質差、病程長的多種常見慢性風濕病,中醫辨證多屬於風寒濕痹或虛寒痹患者。一般來說,這類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平時怕冷,遇寒容易發病或加重。
以下幾種情況適合冬病夏治:
①感受風寒、外傷,長期慢性勞損而受寒加重的風濕病;
②局部關節肌肉發涼,遇風受寒加重,得熱則舒的風濕病;
③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以及頸肩腰腿痛等多種現代風濕病寒型及其他具有關節肌肉部位固定涼痛的風濕病;
④感受風寒濕氣所致具有寒冷時發作、天熱時消失特點的各種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等。而具有發熱癥狀或關節局部發熱以及虛熱型的風濕病不宜冬病夏治。
中醫
風濕病「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採取的方法較多,有中藥內服、外治、針灸、理療、食療等。不論是內服還是外治,都能起到鼓舞正氣、驅逐宿邪痰瘀、疏通經絡、活血通脈、溫經散寒等作用,使人體陽氣充沛,抗寒能力增強,經絡氣血貫通,從而達到治本的目的。冬病夏治可辨證選用如下幾種方法。
藥物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藥物,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曰:「春月宜加辛溫之葯……夏月宜加辛熱之葯,香薷、生薑之類,以順夏浮之氣;長夏宜加辛溫之葯……所謂順四時而養也。」
寒邪偏盛者,選用祛寒藥物,如桂枝、細辛、制川、草烏等;陽虛者,可選用補陽藥物,如杜仲、淫羊藿、巴戟天等。以中藥湯劑為主,湯劑不適應者可製成顆粒劑沖服。也可配合一些中成藥,如金匱腎氣丸是中醫沿用千餘年的補陽經典名方,若堅持服用,能有效改善久病陽虛體弱的癥狀,增強體質,緩解病情。
中醫
外治
外治方法是最常見、最方便的夏治
法,方法較多,包括:灸療、穴位貼敷、穴位埋線、超短波、葯透、熱熨、熱敷、沙浴、日光浴等,可根據病情選用。最常用者為穴位貼敷,貼敷可以通過穴位、經絡的作用進行祛寒。人體腧穴對藥物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放大效應,穴位給葯的生物利用度明顯高於口服給葯,通過養陽穴位的給藥方式,發揮藥物、穴位的雙重治療作用,能使療效倍增。
穴位貼敷通過刺激穴位和藥物的吸收,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反射性地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利於機體的康復。一般選頭伏、中伏、末伏第一天貼敷治療。
食療凡是用來治療風濕病的食物,一般不應採取炸、烤、熬、爆等烹調方法,以免其有效成分遭到破壞,或者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治療作用。
應該採取蒸、燉、煮或者煲湯等烹調方法,以保持食物的食性不變。切忌一次食用過多,以免消化吸收不良,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在選用食療物品時一定要對症,否則就會影響治療效果。一般而言,寒盛者,宜用胡椒、乾薑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陽虛者,多食狗肉、韭菜等壯陽食品。患者可根據各自的病情、家庭經濟情況、當地的資源等,酌情選用食療處方。
中醫
起居一般來說,夏季陽氣充沛,「冬病」癥狀相對減輕,但夏季又是容易感邪致痹的時期。
如夏季濕邪較重,增加了人體感受濕邪而發病的機會;又如夏季天氣炎熱,貪圖一時涼爽,空調、風扇溫度過低受寒,過多衝洗涼水澡,汗後當風而卧,席地而睡,夜間露宿等,都極易致痹或加劇病情,因此需要避免以上因素。除此之外,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貪涼,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避免過於情緒激動,煩躁或悲傷憂鬱;睡眠要充足等。因此既要抓住時機,積極治療,又要提高警惕,預防患病。
推薦閱讀:
※專家分析男性不育特色治療
※請看一位署名漢語專家的學者如何批評李光耀學華語
※麥凱恩鼓吹回擊華「海上霸權」 專家:若衝突美負全責
※一座古墓藏有3千多把寶劍,千百年來沒人盜墓,專家也束手無策
※顱咽管瘤治療專家共識(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