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懷念哥哥,我們到底在懷念什麼?
導讀
有人呵斥,一個大學教授竟然把藝人當偶像,如何能為人師表?
有人嘲諷,在愚人節紀念張國榮,你緬懷的是他呢,還是在表演自我感動?
也有人不解,為什麼要宣揚一個歌手,而不是英雄?
其實,這些人都不明白,這些年,我們懷念哥哥,到底是在懷念什麼。
2003年4月1日,對榮迷來說,這一天永遠定格在了時間的膠片上,甚至連這一天的陽光都帶著悲傷。
每年,我都在這一天發幾張哥哥的照片,緬懷一下。在微博盛行的年代,有一位關注我微博的老先生在我紀念哥哥的微博下質問我:「作為一名大學教授,竟然把一個唱歌的和演戲的作為偶像來崇拜,還怎麼為人師表?還怎麼給學生做榜樣?」
彼時,我只是皺皺眉,覺得那些不了解的哥哥的人,真是不懂得哥哥的獨特。
後來我也發現,每年在紀念哥哥的時候,總有各種嘲諷。今天又看到這樣的文章:「愚人節紀念張國榮,你緬懷的是他呢,還是在表演自我感動?」對於這樣的文章,我甚至連反駁的興緻都沒有,他們才是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罷了。
只是,我偶爾也會疑惑:似乎從來沒有任何明星能有這樣的待遇,在逝世那麼久以後,每年都還有那麼多人惦念著他,到底為什麼?
對我來說,張國榮究竟是怎麼獨特的存在,可以讓我這麼一個一部韓劇換個老公的人如此心心念念,一直在心裡給他留出獨特的位置?
回憶最早愛上哥哥的那一刻,是在他退出歌壇的兩年之後。
之前也聽過他的歌,也只是覺得很好聽,就像陳百強(還有人記得他嗎)的歌,也很好聽。
但是看了哥哥退出歌壇的那個錄像,他一笑,整個世界春光明媚;他一哭,整個世界愁雲密布;就是這麼快速地深陷下去,然後就開始收集與他有關的所有資料。
整個高中,好朋友們都知道我喜歡哥哥(滿床都是他的海報啊),所以生日禮物收到的禮物大部分和哥哥有關。
高三那年,哥哥在同里拍攝《風月》,離我的高中非常近, 於是就有朋友約我一起去蹲點。只是,彼時的我,還在立志做個「好孩子」,只能理智地拒絕了,以致於到現在我都覺得那是我做的最愚蠢的決定,學習逃一兩天不會影響我考上復旦;沒有蹲點卻讓我終身有遺憾。
那些事後美好的回憶,很多都是當時看來沒有太多意義的事情,誠如李商隱所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等到哥哥宣布復出歌壇,我覺得終於可以實時追星了。
2000年,哥哥在上海開「熱情」演唱會,朋友送了演唱會票子(我到現在都感激這位朋友),我和當時的男朋友一起去看的。
整個演唱會,我又唱又跳,惹得周圍的人紛紛側目而視,大概是覺得我瘋了(可能是因為看台票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估計是贈票來看,他們還不能理解我對哥哥的情感)。而當時,內場已經瘋了。我很羨慕內場的朋友,因為他們可以那麼近距離地感受哥哥的熱情。
演唱會後,男友很認真地對我說:等我賺了錢,我一定給你買張國榮演唱會的第一排!讓你也和內場的榮迷們一起瘋狂。
時隔17年後,當時的男朋友早已升級為老公,他也實現了幾乎所有對我的諾言。唯獨這個承諾,他終是食言了。
我不斷地回憶,哥哥到底是怎麼打動了我呢?
因為他的盛世美顏?
當然,他的容貌從來沒有爭議,連香港評選四大美人,他都佔據榜首;
因為他的動聽歌喉?
當然,他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囊括了香港樂壇的多項大獎;
因為他的精湛演技?
當然,程蝶衣、寧采臣、阿占、阿飛、宋子傑、何寶榮……每一個形象都似乎就是哥哥本身,但每一個形象有如此不同。美國《新聞周刊》曾評價他是:影視歌全能巨星,擁有令人激賞的演藝才華。
可是,如果只是美顏、歌喉和演技打動了我,那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愛為什麼越來越濃呢?
尤其是每一次懷念看到哥哥更加詳實的報道,這種愛就又被加滿了一次。甚至,我的一個朋友是在哥哥逝世後,看各種哥哥生前的資料而愛上哥哥的。
我想,這種愛的持續,和哥哥一直在追尋、捍衛的那個真實的自我有緊密的關係。
在89年退出歌壇的演唱會上,哥哥真實而不做作的哭深深的打動了我。在之後的追星歲月中,我看到他一直忠實於自己的追求。
他自認敏感而帶有陰柔、自戀的性格,所以在著裝上,他經常有那種可男可女,跨越性別的前衛嘗試,現在看來是時尚,當時卻被視為「變態」,傳媒罵他「愛扮女人」「是弱者的表現」,但是他從來沒有後退或妥協,他依然為自己「可男可女」的高度可塑性散發驕傲,並且在舞台上尋找可游弋的空間。
在性傾向上也一樣,他不因為是同性戀而遮遮掩掩,在演唱會上高調示愛,被媒體拍到就大方牽手,即使當時面對那麼多不堪的攻擊,他依然堅持著他想要的幸福。
我最欣賞他的一點,就是他總是那麼真實的面對自己,不因為他人的嘲諷攻擊而委屈自己,宣布退出歌壇是因為當時的無奈,可是發現自己就是愛唱歌,他就又回來,而且完全放下偶像包袱,唱自己喜歡的歌,穿自己喜歡的衣服,秀自己愛秀的舞蹈。
哥哥曾不止一次公開說,林夕為他寫的《我》就是他的立場:
每一個我都是造物者的光榮,為自己喜歡而活,站在光明的角落。
在《我》這首歌里,他唱到:
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天空海闊,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我喜歡我
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
孤獨的沙漠里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這樣的「我」,其實是每個人都想要的自我。
可是,追求這樣的「自我」,代價是很大的,無論在任何時代。
因為這樣的獨立特性,因為這樣的忠實自我,哥哥在世的時候,所遭受的各種造謠誹謗爭議超過了任何一個明星。
人們不接受他的著裝,罵他妖怪;
人們不接受他的性取向,罵他變態;
人們編造他的各種情史和癖好;
人們質疑他的信用,因為他復出歌壇了;
甚至對他的死,都充滿非議......
讓我感動的是,當這樣的自我遭受如此大的不理解和惡意攻擊的時候,哥哥沒有哀怨,沒有報復,也沒有封閉自我。
他渴望愛,就付出愛;
他希望被人理解,就加倍去理解他人;
他想要平等,就平等地對別人;
他想要開心,他就努力照顧他人情緒,消除你的不快。
所以,大家叫他「哥哥」,因為他就是那個暖心的存在。
追求自我,喜歡自我,很可能變成自戀和自私,可是,哥哥沒有,他非常嚴格的管理著自我,讓自己變得更美好,讓世界因他而變得更美好。這種管理自我的能力也許比追求自我的決心更難能可貴,也更顯示出哥哥的美好。
無論是追求獨特的自我,並喜歡那個自己,還要能很嚴格的管理好自己,對世界、對他人都報以最大的善意,這件事其實難度太大了。
我們之所以是凡人,是因為「凡人」代表著平凡、平淡,甚至是平庸,不剛烈,我們一直在向這個世界妥協,但從來不想去改變世界。
遇到牆,我們就繞路走;
遇到風雨,我們就躲起來不出門;
我們順從、隱忍命運給我們的一切,通過自我妥協,熬到最後,於是雲淡風輕,歸於塵土。
可是,哥哥面對一切,他總是看到那個真實的自己,他尊重自己的喜好,慾望,忠於那個獨特的自己,於是,他不屈服、不妥協,他以非常勇敢的方式坦誠的表達自己,以不傷害他人的方式來追求自己生活的空間。這樣的存在讓他在凡人堆里格外的顯(zhao)眼(yao),要維持平衡,需要很多很多的自信、勇敢和智慧!
哥哥做到了。
作為凡人的我們,之所以懷念哥哥,我想,不是因為想要表演自我,而是,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那樣一個獨特的自我存在,我們珍惜這樣的自我,我們喜歡這樣的自我,我們因為自己做不到像哥哥那麼勇敢,所以才格外懷念哥哥這麼一個獨特的存在。
我想每個喜歡張國榮的人,心底的那個自我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而哥哥,就是那個幫助我們一起滋養自我的人。
我們都想那麼認真的做自己。
書中的哥哥
對於榮迷來說,哥哥的形象是多變而複雜的,我們反覆聽他的歌,重新看他的電影,一遍一遍,回顧他生命蛻變的璀璨歷程。
除此之外,我們也願意看看那些跟哥哥共事過的人、研究哥哥的人,甚至是對哥哥有偏見的人是如何評價哥哥的。
如果你不是榮迷,如果你不曾了解過張國榮,如果你想對哥哥有另一種認知,那麼,我推薦你從第三人稱評述開始。
張國榮是一個很有自覺意識的演員,他明白每個演出的處境,同時更知道在每個處境的限制中能夠做些什麼,進而讓「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華存在,在給予每一個角色活潑靈動生命的同時,也使他自己因那角色而蛻變萬千不同的姿彩。
《禁色的蝴蝶》可謂迄今為止,以張國榮為主題,最具思想深度的一本著作。既值得海內外「哥迷」珍藏回味,更應該引起廣大社會讀者和文化研究者的關注。
這本書記錄的是作者眼前的Leslie真實的姿態。從重大事件到瑣碎的小事、高興的事、驚訝的事、生氣的事,原來曾經發生過那麼多的事情。志摩千歲甚至發愁如何選擇需要寫的事和不需要寫的事,但盡量要做到的是,要以一種向Leslie表示懷念的方式來寫,把她所見過的事實、狀況以及Leslie的言行,盡量不帶個人感情地,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描述出來。
1956-2003,哥哥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面對媒體的消遣、嘲諷與不解,哥哥是不是仍能堅持自我?
「你有權處理自己的生命,惟一不對的是,你讓我們如此難過」。
推薦閱讀: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還能體面地老去嗎?
※我們為什麼更像鳥類?
※孔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12星座的致命弱點,原來我們都如此脆弱
※笑話之我們公司是一個好單位!我們雖然下班晚,但是我們上班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