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念佛回家,可別掉隊 | 遠離世間八法

《遠離世間八法》 來自靜瑜老師 22:49

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今天來學習一下怎麼樣遠離世間八法。這八法是什麼?是四對:第一對是「稱、譏」,稱是稱讚,譏是譏毀;第二個是「毀、譽」,毀是毀謗,譽是讚美;第三對是「苦、樂」;第四對是「利、衰」,也叫得失。這八個字,四對,涉及了世間的很多利益,這八件事情也會讓我們在修行當中不知不覺地落入陷阱。所以當我們能夠認知這世間八法,並能夠遠離的話,我們的心就會慢慢清淨。

「稱譏」就是希望受到別人的讚美,而不希望受到批評。這是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因為對自我的一種保護。當人家讚美你的時候,心裡就很歡喜;而當受到人家的批評或者指責的時候,心裡就很難過。「譽毀」是希望自己聲名遠播,而不希望默默無名或受到忽視,這也是對名聲的執著。所以稱譏、毀譽這都是涉及到名聞利養。如果不能夠遠離名聞利養的話,我們的心永遠不能清淨,世間放不下,就沒有辦法能夠真正地把這句佛號放到自己的心裡。「苦樂」是希望自己生活得永遠地快樂自在,而不希望痛苦。「利衰」是希望自己永遠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擁有自己想擁有的,而不希望失去。但事實上,在世間這些事情是不可能做到。

我們知道人間有八苦,就是求不得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還有五陰熾盛。在無始劫的輪迴當中,因為自己認不清楚這八個陷阱,總是心被境轉,而不能夠當境界現前的時候,控制住我們的內心不被境界所轉。所以我們的修行,就是要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內心,每天面對種種的考驗,自己能夠如如不動,那麼這就是定力。這種定力慢慢地就能夠打開我們的般若智慧。我們所修行的所有的目標,都是為了開般若智慧。

像世尊當年四十九年講法,二十二年都是講般若。什麼是般若?我們很多同學都會迷惑在這個詞上,般若有文字般若,有觀照般若。般若就是不著相,你面對外面的所有的境界相,你的心裡絲絲毫毫都不落痕跡,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是因為自己沒有高度的警覺性,所以在每天的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地就認為眼前的這些事情是真的,就受它的影響,心就受染污,就不清淨。

人家對你怎麼樣評價,是好是壞;外面對你的名聲怎麼樣評價,是好是壞,都落到自己的心裡。自己的心本來應該是本自清淨的,應該是心如止水,這個時候因為外面的這些虛妄的境界,就開始波動不停,久久不能平息,或者歡喜,或者憤怒。所以如果沒有通過這些關的考驗的話,我們的境界永遠不能提升。

對於身邊的親人或者是自己很在意的人,譬如師長,他們對你的評價,或者是讚美,或者是批評,很在意的話,也是因為自己要麼是情執很深重,要麼是自己對自我放不下。放不下我,你就被這些外面的境界所控制,就不能夠明白事實的本相,所以沒有般若智慧。

學佛,尤其是對於修行人來講,智慧比福德重要;而對世間人來講,當然他認為福德比智慧重要。我們是需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觀照,這些境界都能夠讓我們墮落在六道輪迴當中,所以智慧的觀照很重要。尤其是在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根塵相接,眼見色,就是眼看到各種境界,人、事、物,要練習不去分別、不去執著,也不起心動念,耳聞聲、鼻臭香、舌嘗味、身觸,還有法意,這些接觸的時候,都是如此。

怎麼練習?就是從每一發生的每一件小事當中去練習。知道這個考試又來了,自己馬上就有這警覺性。如果過後才想起來,自己下一次還是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能再犯。最好的方法就是提起這一句佛號。當你念佛念習慣了,佛號常住在心中。我們知道這一句萬德洪名是彌陀的無上寶印,當你把這句寶印放在心裡,跟彌陀心心相印、不捨不棄的時候,世間的這些事情都不能影響到你。

別人怎麼樣地批評、怎麼樣地詆毀,你都無所謂,都不會放在心上,因為你有阿彌陀佛作伴。你的歸宿是在極樂世界,這個世間的一切,你都不會在意。世間人,他說你好也好,說你不好也罷,都是虛妄的,因為他是妄心、妄念所說出來的。妄心沒有真的,今天說你好,明天可能就說你不好;今天讚歎你,明天可能就批評你。沒有真的,自己不必往心裡去。

自己如果有過錯,人家指出來,心平氣和地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自己的名聲不必去在意,更不要攀緣地追求。《了凡四訓》裡說得好,「名亦福也」,就是你的名聲也是你的福報之一。名聲大就消福報,當你的德行沒有跟上去的話,德不配位,最後都會有奇禍,所以不要去求名。

別人詆毀你,無緣無故地栽贓、陷害、誹謗你,自己歡喜接受。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會知道這是自己的大善知識,這種境界是最好的提升境界。我們能通過這種境界的考驗,就會脫胎換骨,就會不斷地在修行路上去升級,這是靜瑜的親身感受。

尤其是對於初學來講,能夠經得起種種逆境的考驗,你的心才會越來越堅固、越來越堅定。當逆境考驗都通過之後,佛菩薩還會給你安排很多順境的考驗,這是大乘菩薩一定要修學的。因為順境更不好過,順境當中事事都順心如意,自己生活也很享受,這個時候能不能在順境當中不生貪愛,絲毫不染著,這個功夫比在逆境當中還要高。

所以,你看小乘菩薩多修苦行。世尊當年示現,身邊的弟子也是,很多證阿羅漢果的,像迦葉尊者,修頭陀行的苦行;還有須菩提尊者,他出生的時候叫空生,一生出來家裡東西都沒有了,在苦當中去提升自己。而我們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他一出生的時候,家裡面是湧出七寶,花草都變成寶,說明大乘菩薩是在這種順境當中去修行,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先把逆境的這些考驗通過,然後心堅固、心清淨,面對順境,同樣也是關關通過。而苦和樂都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感受。當你把心放空,只放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知道身體是五蘊四大假合而生,知道外面的境界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念頭在高頻率下波動而產生的幻境,就像彌勒菩薩跟世尊,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

世尊就曾經問彌勒菩薩,說我們一個粗念,因為我們能感覺到的念頭只是很粗的一個念頭,這是我們能感覺到的,很粗的念頭裡其實有很多微細的念頭,我們是根本感覺不到的,佛說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看到,才能清楚這些很微細的念頭。世尊就問彌勒菩薩,說:粗念裡有多少個細念?細念裡頭有幾相、幾識,能產生多少物質環境、多少境界?彌勒菩薩回答的就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我們彈一下指這樣短暫的時間,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就過去了。在這麼高頻率的念頭下所產生的這種境界,我們就會誤以為它是真的。這是我們沒有辦法去體會的,但是我們要不斷地去反思這樣的話。

為什麼說我們是麻木不仁的?說我們根本就沒有智慧?因為自己身處在這個世界當中,一切都會當真,你會認為你吃的是真的好吃,穿的真的是很好,住的是很真實的大樓,一切都很真實。但是當你真正覺悟之後,你證果之後,我們講四果阿羅漢就出離六道輪迴,相當於大乘的七信位菩薩,那個時候你才會恍如大夢醒來,發現全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會苦樂、憂喜都會放下,對五欲六塵沒有任何的執著。所以當我們的智慧一點點生起來之後,你看破,必然就能放下。徹底看破放下之後,你才會生起真實的清淨心,而真實的清淨心才能夠讓我們的信心成就。所以信成就,看什麼?看我們的清淨心能不能成就。清淨心能不能成就,就看我們對世間的所有的這一切,是不是真的徹底地完全地看破放下。

利衰更是如此。得失,所謂這些得失一樣也帶不走,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你整個這一生,其實說白了就是白忙乎一場。再大的官、再多的福報,擁有再多的錢財、再高的名聲、再恩愛的眷屬,像「普賢菩薩行願品」裡最後說的,在你臨終的時候,你都得放下。世間人愚癡就愚癡在這裡,每天不為自己的生死大事著想,忙忙碌碌,忙的沒有一件是自己往生的時候能帶得走的資糧。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造惡業墮三惡道;而善業生人天,也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能生人天的機會都很少,大部分都是墮落在三惡道當中。貪心,墮鬼道;瞋恨心,墮地獄道;愚癡,墮畜生道。平時自己沒有真正地用勇猛精進的心來修行戒定慧,戒定慧就是來增長我們的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癡。

所以自己要好好想想:我一天的時間要怎麼過。作為一個菩薩來講,菩薩六度裡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智慧。般若為目,五度為足。就是你這個般若就像人的眼睛一樣,如目,像眼睛,你有這個眼睛,才能照見前面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度才能夠走起來,如足,足就是腳。怎麼照?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心裡永遠保持這樣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明白這一點,任何事情不著相,不去分別,不去執著,不去起心,不去動念。無論是布施,無論是持戒,無論是忍辱,無論是精進,無論是禪定,都不要去著相。你不著相去修,就有功德,清淨心就有功德,功是功用,德是德能。你如果不用清淨心去修行,那是福德,福德還是在六道輪迴當中。

所以對於我們真正的修行人來講,我們的見地很重要。見地不能離開善知識,離開善知識,自己屬於盲修瞎練,最後就走偏了。所以自己要常常作觀想,不要以為自己修得好。靜瑜記得前一段看到一個小故事,就講一個師父送弟子,徒弟學成功了要下山,師父就比較憂慮:這個徒弟很長時間在山上修行,也沒有跟世間人打交道,會不會有衝突?就問這個弟子,說:「你到世間,怎麼跟世間人相處?」一直在山上學道。他的弟子就說:「師父您放心,我一招就可以把世間人都搞定。」他師父就說:「你用什麼?」他說:「世間人都喜歡聽好話,我就給他們每個人都戴高帽子,個個我都給他戴高帽子,讚歎他,那麼我肯定是跟任何人相處沒有問題。」他師父說:「你真是有智慧,這是對的。」最後他弟子又說了一句,說:「在這個世上,不願意戴高帽子的只有師父您了。」他師父就點點頭說:「對,是,只有我。」結果,他那個弟子轉過身去就偷偷笑,因為他已經給他的師父戴了一頂高帽子。

所以我們平時的修行,如果沒有這種警覺心的話,不知不覺地就掉到了這些陷阱當中。所以作夢觀,常念阿彌陀佛,常常想極樂世界,我們有了兩把這個寶劍在手裡,就能夠把繫縛在我們身上的這八個煩惱的繩索給全部斬斷,它誘惑不了我們。我只念阿彌陀佛,你怎麼說我,沒關係;你給我什麼好東西,我都不會在意;這些東西沒了,我也不在意。苦樂這些事情,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是都不放在心裡。所以真正的般若智慧是對外面的境界清楚、明白、了知,只是不放在心裡,心裡是清淨的,而不是無明。我們說有的人看著很清淨,實際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外面怎麼樣都不清楚,這種不是般若智慧。

自己也要明白,真正能夠這種觀照有了功用之後,你的修行就會一日千里。你在平時為人處事,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當中,無論是在道場做義工,還是在家庭生活當中,你都會非常地隨緣、自在、歡喜,不生煩惱,慢慢地你就從煩惱的苦海當中解脫出來了。一開始還是不行,你會不斷地被這些境界牽引,或者生氣,或者高興。但是你不斷地練習,三個月、半年、一年、五年、十年,到最後你就只剩下一句佛號,必定跟彌陀相見,必定這一生成就作佛去,這是很殊勝的。所以這八件事,我們都要看清楚、看明白,決定不要掉到任何一個陷阱當中,被它所繫縛。

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有錢又專一的男人會娶什麼樣的女人回家?
下班回家後的15分鐘,已經決定了婚姻的結局
半年多來第一次回家
如何避開春運擁堵,用最另類的方式回家?
七言·戊戌新春將至思歸有感

TAG: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