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富和精神的幾點思考
關於財富和精神的幾點思考張文江
一、現在的社會財富至上,即使是青年,也有相當一部分放棄了精神追求,這樣的人固然走不遠。然而,對於有精神追求的人,也必須有一個告誡:千萬不要看輕財富的作用。到底什麼是財富,什麼是精神,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理解透徹。而在透徹理解兩者之前,過早否定財富的作用,可能會遭到反噬:或者輕易成為犧牲品,或者成為進一步貪圖財富的人。 古羅馬普羅提諾(205-270),被譽為唯一可以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齊名的哲學家。當時的達官貴人,在臨死前把孩子和財產託付給他,把他看成聖潔如神的監護人。普羅提諾常常說:「只要他們沒有對哲學產生興趣,他們的財產和收入必須安全保管。」我們普通人不大可能達到普羅提諾的程度,所以對經濟狀況還是要注意的。反過來說,真正對哲學有所心得,財富的重要性就減輕了。第歐根尼·拉爾修記載,蘇格拉底有一回走過市場,說:「原來我不需要的東西有這麼多呀!」 二、財富有其兩面性,它既可能使人獲得相對的自由,也可能使人不知不覺移了性情。如果只知道積累財富,超過一定數量之後,確實可能含有毒素。此時不提高精神境界以化解之,財富就可能反過來危害其佔有者。 三、財富和精神的爭執,對於具體的個人而言,其勝負很難說。自以為傾向精神為主的人,很可能他還沒有遇到真正的財富。如果有夠大數量的誘惑,很可能抗拒不了。自以為傾向財富為主的人,也很可能他還沒有遇到真正的精神。總有一天,他會認識到,再多的財富也有解決不了的精神問題。財富和精神究竟如何,要干過一仗才知道,有時候是財富勝,有時候是精神勝。當然,我相信有精神高度豐富的人,即使全世界的財富堆積在面前,他也會棄之如敝屣,絲毫不動心。 四、第歐根尼·拉爾修記載,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把人分為三種,一種是追求利益的人,一種是追求榮譽的人,一種是追求真理的人。三種人的分類,在我看來,恰好對應於美國《獨立宣言》所昭示的人的三種權利:生存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歸類的話,第一種是經濟人,第二種是政治人,第三種是宗教人或哲學人。三種追求可以有其統一,只是所處的階段不同。一般的社會和個人,追求到了第一種,然後追求第二種;追求到了第二種,然後追求第三種。當然也可以呈現分裂,絕大部分人終身只能追求其中的一種。對於有品質、有純度的人來說,只有追求第三種,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當然他也需要回頭關注第一、第二種。然而即使是追求第一種的普通人,從更高的層面來看,他也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只是方式可能還需要調整,並不妨礙其本源清凈。 如果以稀缺性和珍貴性來定義,財富的追求確實可能導向精神的追求,這就涉及宗教和哲學。宗教姑且不論,對於哲學我更願意用它的古義「愛智慧」。儘管在西文是同一個詞,在中文卻可能存在不同的表達方式。在我看來,兩者的境界天差地遠。對於古希臘和中國文化而言,精神王冠上有其熠熠生輝的鑽石,那就是愛智慧和明心見性。文章來源:《文匯報》2011年8月15日圖片來源:深山拍攝
推薦閱讀:
※如果圓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那麼我們怎麼畫圓?
※面對一些令人頭疼事情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如何去克服對失敗的恐懼?
※土登翁修堪布:思考者的愚蠢
※有一個詞叫做思考力
※鄭伯克段於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