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人慾:朱熹有生活作風問題嗎?

朱熹(1130——1200)1.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由於上古文字極度簡約,且幾千年來隨著語言的發展變化,字詞的意義常會發生擴展甚至異變。所以我們看上古文章時,最忌以現代漢語為標準,從表面上去輕率理解古文的意思。比如這句「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後人對「上,下」這兩個字的認識錯誤。「上」和「下」,現代漢語單純做為方位詞使用,而在上古,則涵意要豐富的多,在這句話里,則是表示「尊」與「卑」的意思,所謂上尊下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就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庶人社會地位底,就將他們排除於文明社會之外。《漢書?司馬遷傳》:「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厲也。」為什麼說士大夫不可不恪守節操?因為士大夫是有社會地位、有身份的人,萬一犯法,被法制裁了,就是極大恥辱,是很丟人的,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做為士大夫,更要恪守節操,謹遵法度!所以《明史?刑法志》有言:「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勵廉恥也。」古時候刑不尊大夫,大夫犯法與民同罪,是所以用來激勵人民保持廉恥之心的。如果象現代人講的那樣,士大夫犯了法可以不用刑事追究,士大夫階層享有法外特權,還怎麼讓他們「厲節操」、「勵廉恥」?儒者還宣揚什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禮不下庶人」,即「禮不卑庶人」,不因為庶人的社會地位卑下,就把他們排斥在外。這正是儒家「有教無類」「以禮化民」之教化思想的具體體現!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更是一樁由於句讀錯誤所致的曠世冤案,不僅現代很多對儒學不了解的人據此底詈儒學,說這句話是赤裸裸的愚民思想,縱使象南懷謹那樣對國學有相當深厚了解的人,也都弄錯了,也當成是儒學裡已不合時宜的糟粕。而事實上呢?這句話被人誤解,其實是後人斷錯了句讀!正確的句讀應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說,民眾的知識與素質達到一定程度了,就要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權力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民眾的知識與素質還比較低,就「知之」,教育他們,通過教育來提高他們的認識與素質。這也正是儒家「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思想的現實實踐!這種啟蒙教化思想何錯之有?比如說我們現在,不少
推薦閱讀:

「子不語怪力亂神」和「天人合一」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矛盾?如果是,煩請賜教有哪些去化解矛盾的嘗試。?
《周易本義》[宋] 朱熹
《哲思》第6期:「理」在何處?
怎麼理解「理一分殊」這個概念?
近思錄(宋)朱熹 呂祖謙治體第八卷

TAG:生活 | 朱熹 | 問題 | 誤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