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苑理論文選〔第三卷〕

17、 對於「煉」字的我見所謂「鍊字」就是在詩詞的創作中,對字詞加以錘鍊、推敲、琢磨,做到字穩詞妥,生動貼切,驚警動人,試圖以其為中心來突現整句的形象、氣氛和音律。字煉的好,就像一兩顆發光的明珠,能將整首詩照亮。古人云:「千錘之重,一發系之,萬人之眾一將取之。句有長短,韻無參差,一字未穩,全篇皆疵。」詩詞創作中,一字之失,往往會以「字」不工而害其句,以句不工而害其篇。因此要是作者能在這些小地方留心注意,則在大處就可免於顛蹶了。今舉例如下: 杜牧 《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林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四句詩即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詩的開頭是: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的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令人心旌搖蕩。其中「千里」二字尤為出色,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和綠色彩的映襯,有山和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與靜的映襯,有聲和色的映襯。但光這些還不夠豐富,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他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上兩句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增添幽遠的歷史色彩。這首詩充分體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千百年來素負盛譽,每每讀來都會令人不禁神往。又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鴨,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詩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侵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鴨」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即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冷露無聲濕桂花」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絲絲寒意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玉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無聲」細緻的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一個「濕」字,使得意境悠遠耐人尋味,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低回賞月、神馳意遠呢?詩人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一個「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似的。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為求一字安妥,古人留下了許多鍊字的佳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一句坐中得,寸心天外來」「險覓天應悶,狂搜海欲枯」「生應無輟日,死是不吟時」······這裡所說的「佳句」「驚人」「苦吟」「狂搜」等大都屬於鍊字一端。古詩詞是很講究鍊字的。鍊字下手處在於「精擇」要從詩詞的文題出發,選擇那些「字字敲打的響」的字詞。古人云:「下字響則調高,知響而不知蘊藉則浮。下字靜則古,知靜而不知蕭疏則啞。下字輕則體秀,知輕而不知深透則膚。下字實則格老,知實而不知園活則板。」一句話,鍊字貴活,貴圓通,一旦拘泥,便成死局,全篇為之蹊蹺蹉跎。一般論鍊字有實字與虛字之分。實字多指動詞、形容詞而言,如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裡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因為這個「鬧」子是動詞,在全句中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鬧字包含了無限韻味,有春意竟發、爭相踴躍的意象,能在聽覺上傳情給人。一個顯豁、響亮的「鬧」字,使整個句子活了起來,給句子以靈魂。動詞煉的好,容易使詩篇活起來,特別惹眼,觸發想像,有助於詩詞意境的營造。至於形容詞吳偉業的《無題》「千絲碧藕玲瓏腕,一卷芭蕉輾轉心」一句中的「碧」字從腕而聯想到美人之腕如藕。由藕而想到詩心之慧,因為玲瓏之贊,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能在對方的美上增加幾分空靈的仙氣。煉實字有時還包括一些名詞在內,如杜詩「行雲星隱見,疊浪月光茫」中的「星」和「月」字即是。所謂虛字是指語助詞和副詞,如杜詩「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中的「猶」「忽」二字如浮雲著風,閃爍無定,被認為是死字而使之活者。可見,虛字煉的好,也能使詩生出情味,增強藝術感染力。在寫作時應十分注意適度鍊字,即做到精警、卓犖(luo)、自然,即要出類,又要融洽無痕,即要出奇又要妥貼自然,要勁健又不可過於著力,要天然,切忌綻露斧痕,做到極用意處,看似不用意,極著力處看似不著力,力求自然,為人所樂於接受。此話說之容易,需要積累一定的知識基礎,再經千錘百鍊,反覆推敲,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18、 在詩詞創作中如何巧用「比喻」「比喻」是詩詞中最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為什麼要學會巧用比喻呢?因為生活的哲理,事物的規律,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抽象的。詩人要把生活、思想感情形象鮮明的傳達給讀者,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巧用「比喻」。「比喻」是使詩詞形象化、通俗化的方法之一。比喻包括三個要素:一是被比喻的事物(即表現的對象),二是比喻的事物,三是類似點。例如「長江萬里白如練」一句中,長江是被比喻的事物,又叫本體;「練」是比喻的事物,又叫喻體;長江和「練」的形、色,是類似點。比喻可分為:明喻、隱喻、借喻、博喻等幾種,今分敘如下:(一) 明喻。它的喻詞在詩詞中主要是「猶」、「若」、「如」、「似」等,有了這些喻詞,本體與喻體之間的比喻關係便一目了然了。如: 周德清《 塞鴻秋·潯陽即景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這首小令通篇用了五個「如」字,通篇即明喻,如「長江萬里白如練」就是用白絹去比喻長江狹長的形狀和傍晚江水的白色。「江帆幾片疾如箭」江中的帆船,走的多快呢?這個「快」比較抽象「疾如箭」就像離弦的箭那樣快,這一比喻就把快形象化了。又如:秦觀的《鵲橋仙·七夕》「纖纖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詞本來是寫一則神話故事,但作者採用了以敘事為主的完全寫實的手法。全詞以寫景開頭,以議論收尾,中間則敘述了事件發生的全過程。讓人讀來猶如在眼前。全詞句句寫天上,寫雙星,又句句寫人間,寫人情,天人合一。悲哀中有歡樂,歡樂中有悲哀,悲歡離合交織在一起。詞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詩人用水比喻柔情,把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柔情形象化、具體化了;用夢比喻兩情相會時的那種情景,把久別重逢的心情、情景表現出來了。(二) 隱喻。是本體與喻體之間用「是」連接起來的一種比喻,有時也不用是字,只要把本體與喻體放在一起就行了。這種比喻的特點是「隱」「晦」,字面上找不到「如」、「似」、「若」一類的比喻詞。「是」字的隱喻,古詩詞中用的不多,用的多的隱喻大都不帶是字。如: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這是詩人與白居易初步相交時的對答詩。原詩為:「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感嘆劉禹錫因才氣與名望而招妒,被貶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傷感與無奈。答詩首聯概述23年貶逐異鄉的遭遇和感受,濃縮了23年的痛楚和失落。頷聯感嘆23年貶逐後舊日故友之凋零。上句「懷舊空吟聞笛賦」化用向秀尋訪亡友嵇康舊宅聞笛而作《思舊賦》,下句「到鄉翻似爛柯人」化用王質砍柴遇仙,回家時斧柄朽爛,親友多故的傳說抒發對故友的懷念傷悼之情。頸聯回答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常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的同情和無奈,以「沉舟」與「千帆過」,「病樹」與「萬木春」兩組對立的自然意象來「隱喻」詩人的現實處境,23年之後詔重返朝廷,已是老朽之身,而年輕後進的人才,猶如千帆竟過於沉舟側畔,萬木爭春於病樹前頭,詩人對此雖感到悵然,仍是以一種通達、平常的心態接受和理解。「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尾聯點明酬答白居易見贈題意,「今日聽你一首詩的勸慰,我就暫借杯酒增長精神吧!」(三) 借喻。是一種僅僅說出喻體,省略了本體的比喻如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是一首清新優美的春景速寫,起句借「遲」字(從詩經「春日遲遲」化出)點染春日溫暖漫長,給人以睏倦遲緩的感覺。以「麗」字點染浣花溪一帶山水風光的秀麗。次句,「春」「風」「花」「草」四個名詞並置連綴,而以「香」組合成旖旎畫面。三句,借取最具春天時節特徵「燕子」銜泥築巢的意象,四句,描畫了一幅鴛鴦春睡圖,借一個「暖」字點染春和日麗,燕子與鴛鴦一飛一睡,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全詩一句一景,借「麗」字總攝,筆致簡潔,用字精妙,畫面生動,情蘊於中。在春意盎然的畫面中,蘊含著詩人經歷安史之亂,攜家跋涉蜀道奇險,備嘗堅辛,終於暫時安居在成都草堂時的安適、愜意的心情。(四) 博喻。就是用多種比喻,來比一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一個方面。如: 賀鑄 《 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鎖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本詞表達的是一種審美情感體驗。詞的主題除了梅雨時幽居生活的惆悵之外,還抒發了內心對理想美的形象的追尋,和可望不可及的悲哀心理。「凌波」形容女人輕盈的步伐,「凌波不過」即美人不來,總在距離之外。「芳塵」指美人,「但目送」也說明詞人並未追隨美人芳蹤而去。伊人走後,自我無法安頓,彷徨而欲罷不能,「她」會在哪裡?是「月台花謝」或是「瑣窗朱戶」?大概只有無所不在的「春」會知道吧。是「春天」將你帶來,又匆匆將你帶走,只留下驚鴻一瞥在詞人心頭蕩漾。「蘅皋」是長著水草的水邊,正好貼切美人「凌波」而去的場景。尤其在「伊人」走後,作者選擇的只是以「彩筆」來表達對美人的痴情斷腸。最後三句寫愁「試問閑愁都幾何?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用幾處具體形象景物的描寫,來構成對於「閑愁」的博喻。,把「閑愁」形容的那麼傳神,好像是你不提則已,要問的話就讓你剪不斷理還亂。「閑愁」的比喻,借著空間的拓展,遞增了廣度和密度,在迷離恍惚的心境下,越想越多,一發而不可收拾。「煙草」和「風絮」取其若有若無,朦朧飄忽,也取其數量眾多和無處不在,正與內心愁緒有共同的特徵。「比喻」化陌生為熟悉,化深奧為淺顯,讓感情更真摯。對於詩詞的初學者來說只有在熟讀古典詩詞的基礎上,勤加習練才能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19、 古詩詞中「重疊字」的欣賞「重疊字」的作用,首先表現在能使自然景物的描繪更生動、更形象,使詩中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為深切,可以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今試舉例淺析於下。《蒹 葭》 詩經·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註:1、蒹(jian)葭(jia)—初生蘆葦。2、蒼蒼、凄凄、采采—茂盛的樣子。3、洄(hui)—水流迂迴曲折。 4、晞(xi)—干。5、湄(mei)—河岸,水濱。 6、涘(si)—水邊7、坻(chi)、沚(zhi)—水中的小塊陸地。這首詩,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凄迷蒼茫的圖畫,由「白露為霜」等句,我們可以看出,詩中所描寫的是一個深秋的早晨,詩中的主人公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日夜思念的戀人,而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片茫茫的葦叢,那苦苦期盼的人在那裡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一邊,而這卻是空泛的,很不確定的地點,引出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悵惘。這首詩在結構上採用了復沓的形式,即章與章之間的詞句基本相同,每章只變更幾個相應的字,這種形式又稱為重章疊句,是古代詩歌,尤其是民歌常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用詞上,全詩運用了許多疊字(如蒼蒼、凄凄)來狀物,大大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感。全詩一共三章,無論那種形式的重疊,都起到了很好的表達作用。詩中反覆詠嘆「蒹葭蒼蒼」「蒹葭凄凄」「蒹葭采采」,我們的腦海中自然呈現了一片茂盛的蘆葦叢。它們在河岸密密叢生,細細長長的蘆葦桿排在水中,似乎連人的手指頭都插不進去。那白茫茫的梢頭隨風起伏,搖曳多姿,拂著人的臉,像戀人的手一樣輕柔。全詩三章一再重複這一場景,加深了我們對環境描寫的印象,使環境描寫的更加生動形象。又如: 《 江南 》 (漢樂府)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該詩主要寫江南採蓮時的愉快情景。像《江南》一詩本來有那麼一句「魚戲蓮葉間」就已經可以把魚在蓮葉間嬉戲的情狀顯示出來了,然而作者偏又來個「東」「西」「南」「北」,正是因為有了後面這四句,使得全詩生動活潑,把魚兒在水中悠忽閃現的動作,人們在水上採蓮的畫面和採蓮時歡愉的情緒,活靈活現地顯示在人們面前。魏晉之後。尤其是唐以後,隨著詩詞形式的日趨成熟,對格律的要求更加嚴格,重疊這種形式不常為詩詞所用了。但在後人的許多優美的詩詞中,還是能見到的,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崔顥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便是。又如: 李清照 《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疊字」修辭的運用。詞的開首,連下了14個疊字,如珠走泉流,迴環動聽,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性。疊字是造成漢族語言所獨有的形式美的一種手段,它是心中感情的波瀾音響化,運用它可以貫通氣勢強化情感,造成一種反覆迴旋的抒情氣氛,從而使詞的節奏與所抒發的情感旋律相適應。尋尋、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個不舒展的齒音,它們並列在一起時,並不使人感到詰齒聱牙,而使人感到字字如鍵,將傾吐不盡「夫死飄零」的悲哀心情賦予聲音,使讀者如親耳聽到她的哽咽啜泣,這正是心聲的折射。至於末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創造出一種情景,在昏黯的暮色漸籠漸濃,似乎一切都靜止了,人內在的生命律動也已減輕至最微弱的訊息,里里外外只回應著雨水敲打在梧桐葉上所發出的空洞悠遠的聲響······。作者將無限痛楚的抑鬱心情賦予「點點滴滴」幾個疊字,用微弱而又凄情的聲音,使落寞的情感不僅滴向讀者的耳里,更滴向讀者的心頭。疊字要運用得好並不容易,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長期的習練,從這些詩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點啟發,就是疊字的運用要用的自然,要「復而不厭」雖重複而不使人感到厭煩。如果不顧具體的語言環境隨意使用,就會適得其反。20、 淺析格律詩詞中的「層次美」古代的許多名篇佳作,都為我們再現了一幅幅如畫的美景,每每吟詠,總覺新鮮有味。畫家是以圖像、色彩訴諸筆端,而詩人是以詞章格律吟於口吻。但藝術家們在觀察自然,描摹自然時,常常具有共同的眼光,故可以不謀而暗契,使我們可以從畫卷中聽出詩人的吟聲,而在詩篇中又可以看到畫家的筆法。那麼,詩人是如何用藝術的語言創造如畫的境界,使畫面具有層次感的呢?今試舉例淺析於下:杜甫 《 五絕二首 》 (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第一首寫於成都草堂,是極富詩情畫意的傳作。詩一開始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這裡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以「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清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第二句「春風花草香」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可以收到如臨其境的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的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繪,使畫面更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微:「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築巢而不停的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第四句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的悠然自適。動靜相間,相映成趣。第二首寫於入蜀之後,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竟麗。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令人賞心悅目。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緻,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傷感。此詩的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的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的殷切。又如: 王維 新 晴 野 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這是一首田園詩,詩的開頭兩句,總寫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沖滌,空氣中無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環境的特徵,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便把此情此景真切的再現出來。縱目四望,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這在平時都不能看得如此分明。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因為雨後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後,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於層次感。這一組風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後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然而這樣一幅畫還只能說是靜物寫生,因而在最後兩句中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平添了無限生意,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並感受到農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為了使畫面富有層次感,詩人特別注意選取構成畫面的典型事物,將其精心安排。王維的詩,他運用語言信息的一切手段,創造出各種意象,安排得當,各得其所。雨後田野的景象是豐富多彩的,可寫可畫的事物是很多的,為了展現原野新晴後的「無氛垢」,詩人把一切紛繁的細節都刪芟得乾乾淨淨,然後精選了明暗交錯的四層不同色調:眼前的稻田,田外的水,水外的青山,山外的碧峰。四層色調由近及遠,位置不同。白水和稻田是近景,詩作者「極目」中的平面上的層次;青山和碧峰是遠景,體現出主體上的層次,把遠山和近嶺的輪廓染得極清晰,並且把其間的距離又拉的相當遠。層層推進,從而具有了強烈的造型藝術的層次感。再者,作者還善於點燃色彩,通過色彩的對比,構成絢爛陸離的藝術畫面,從而使詩的意境色彩化。如「白水明田外」一句中「白」和「明」兩字,白水而明,這種光效只有在陽光之下的遠水方能產生,而近水的形象大概是碧波粼粼,不會有白而且明的光感。遠處白水而明,強而耀眼,而近處的「田」是綠色的,是陰柔而偏暗的色調,強調了水的明,也就反襯了「田」的暗。兩種色彩在這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對比的藝術效果就產生了詩詞畫面的層次感。另外,巧妙的處理詩詞中動靜之間的關係,以動寫靜或以靜寫動,也是創造詩詞畫意層次美的重要方法。如「碧峰出山後」一句,山後有峰已經點明了層次,作者在這裡又用了一個「出」字就增添一番嶄新而突兀的效果。詩人先看到的是山,忽然又注意到山背後壁立的遠峰,於是用了一個「出」字把人們的視野拉到遠方。而且山是靜的,峰似乎是動的,一動一靜,又是鮮明的對比,因此遠峰近嶺,輪廓清晰。正如同看作畫,隨著畫家的筆,群山背後又現出一峰,畫面上頓時更添一重山勢。動靜的對比,即反映在外在事物上,也反映在內在精神中。精心選景,巧妙安排,色彩對比,動靜結合,即是詩人創造詩詞畫意的主要方法,也是我們領悟詩詞畫意層次美的鑰匙。21、 「田園山水詩」的探索我國古典詩詞史上流派繁多,田園山水詩便是一大流派。從晉代陶淵明到唐代王維、孟浩然,都創作了大量田園詩詞。這些詩詞描繪農村自然景色,表現田園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或官場失意後隱逸避世的思想。今以陸遊《游山西村》為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這首詩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的主線,它生動的描繪了鄉間的風光習俗。這是豐年的山村,菜肴豐盛。首聯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待客的深厚情誼。這裡有風景如畫的鄉村風光,重複相似的山水,柳暗花明的村莊,這裡有古老的風俗,簡樸的民鳳,在社日即將到來的日子裡,村民們吹簫擊鼓,來來往往,所有這些如電影鏡頭般組織在一起,是怎樣的和諧呀!這不正是作者心中那一幅百姓安居樂業圖嗎?又如:劉禹錫 《 竹枝詞 》(其九)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she)這是一幅巴東山區人們生活的風俗畫。它不是著力於表現山水的容態精神,而是從中發掘出一種比自然美更為可貴的勞動的美,創造力的美。首句開頭用一個「山」字領起,一下子把詩人面對青山、觀賞山景的形象勾畫出來了。俗說:「桃花開,李花敗」,現在桃、李同時盛開,這是山地氣候不齊所特有的景象。次句由景及人,「雲間」形容山頂之高。詩人遙望山頂,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裊裊炊煙。他推斷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美是由人創造的。山美,花木美,都來自山村居民勞動之美。後兩句寫山村居民熱氣騰騰的勞動生活。挎著長刀、戴著短笠的男人們根據傳統的辦法前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載著飾物的青年婦女們下山挑水,準備做飯。全詩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猶如四幅圖畫,孤立起來看,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合起來看,恰好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由滿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有山村人家引出勞動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詩至此嘎然而止,而把婦女們負水對歌、燒畲時火光燭天以及秋後滿山金黃等情景統統留給讀者去想像,畫面的轉接與安排極為理致。詩中沒有直接發出讚美,但那種與勞動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輕快的節奏,那種著力描繪創造力之美的藝術構思,都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讚歎。像《游山西村》這樣的詩是不可多得的佳篇,他為我們勾勒出了非常可愛的鄉村風俗畫,表現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我們現在欣賞這些詩篇,往往在吟詠玩味之中頓覺古老的鄉村民風撲面而來。在寫法上這類詩歌對鄉村習俗不作濃墨重彩的描繪,而以簡筆勾勒為主。詩人善於抓住最有表現力的人物或場景從容落筆,娓娓道來。詩句中毫無渲染和修飾只是從容的敘述,卻能受到較好的藝術效果。田園山水詩中,詩人往往對山水勝景、田園風光描繪或點染,借景抒情,以表達他們或清高自許或消極避世的情懷。《游山西村》一類勾勒鄉村風俗畫的詩詞中雖也有類似的描寫,像「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等句,這些詞句雖著墨于山水自然,卻是「醉翁之意不在乎山水之間」,詩人的筆墨是在為人物活動鋪設景場,或者說是為風俗畫卷點染底蘊。當淳樸的民風隨著人物的活動撲面而來時,你會恍然悟出詩人那些山水筆墨的妙處的。22、 對於「起興」手法的我見何謂「起興」即先言物,再抒其情。詩詞的性,可以放在全詩的開頭,所以叫做起興。詩人創作時往往浮想聯翩,觸景生情,這時,借別的事物,先起個頭,然後才抒發思想感情,就是起興。起興往往能起到烘托主題,增強表現力的作用,能使詩人在短短的篇章中,刻畫出動人的意境和形象。今舉例如下。如:(唐)柳宗元《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柳宗元因王叔文事件與劉禹錫等四人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才奉召回京,但終生不被重用,心中充滿著憤郁不平的感情。這是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展現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動人圖畫,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態和情懷依稀可見,這情懷,是特定的政治鬥爭環境所觸發的。作者先從 登柳州城樓寫起,於樓前著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見愈遠,為的是要遙望戰友們的貶所,抒發難以明言的積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說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於是感物起興,「海天愁思正茫茫」噴涌而出,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於遼闊無邊的空間了。第二聯寫的是近處所見,因是近景,見得真切,寫得細緻。就描寫風急雨驟的景象而言,這是「賦」筆,而賦中又兼有比興。在這裡芙蓉與薜荔正象徵著人格的美好與芳結,風而曰驚、雨而曰密、颭而曰亂、侵而曰斜,足見對客觀事物已投射了詩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礙於風,而驚風仍要亂颭;薜荔覆牆,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聯想,愁思瀰漫呢!在這裡,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賦中之比興,猶如水中著鹽,不見痕迹。第三聯寫遠景,於是心馳向遠方,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查則江流曲折,猶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從字面上來看以「江流曲似九迴腸」對「嶺樹重遮千里目」屬工對範圍,而從意義上看,上實下虛,前因後果又具有流水對的優點。尾聯從前聯生望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他先用「共來百越文身地」一墊,再用「猶自」一轉,才歸結到「音書滯一鄉」便收到了沉鬱頓挫的藝術效果。一同被貶謫於大荒之地,已夠痛心了,還彼此隔離,連音書都無法送到!詩讀至此餘韻裊裊,餘味無窮。最後,作者在興句中巧妙的點出詩眼「愁」。作者的精神思想,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對王氏集團寂滅的思索,全都濃縮在一個「愁」字上。本詩中「起興」手法的運用,包含了起興的各種特點,是成功使用起興手法的範例。又如:(唐)杜牧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杜牧這首詩採用了「託事於物」的興體寫法,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餘」的名篇。當時朝廷黨爭激烈、宦官專權,戰爭連年不斷,何嘗算得上「清時」?詩的起句不但稱其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藉此藏拙,這是很有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的味。而以愛孤雲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第三句一轉,由於在京城抑鬱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第四句再轉,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噶然而止,也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寫的即深刻,又簡練;即沉鬱又含蓄。自然恰當的運用起興手法,是這兩首詩在寫作上鮮明的特點。首先作者巧借興句作為全詩的開端,從而交代了與詩人活動有關的環境。這便是劉勰(xie)主張的「興者,起也」(《文心雕龍》)詩的興句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劉禹錫《竹枝詞》中的「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李白《春思》中的「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都交代了人物出現和活動的場景。其次作者又巧用妙句,興中蘊比,渲染出一種凄涼愁苦的氛圍,最後作者巧妙的點出詩眼。這些都是我們在學習「起興」時,值得深入探索的。23、 淺析詩詞的婉約風格婉約詩詞的一個突出特徵,是善於用白描鋪陳的手法(「白描」是抓住事物的特點與現實的直接對話,更是情到深處的自然袒露。「鋪陳」是對事務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創造一種細膩、幽深的意境,牽動讀者的情思,以其歡娛或愁怨的境況達到動人魂魄的結果。今舉例於下。如: 李益 《 寫情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是寫戀人失約後的痛苦心情。此詩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詩人躺在花紋精細的竹席上,思緒萬千。原來期待已久的約會告吹了,使人連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佳期」而言「千里」,可見盼望已久,怎能不失眠呢?這令人痛苦的夜晚,卻偏偏是一個風清月朗的良宵。良宵美景對心灰意懶的詩人來說,不過形同虛設,那有觀賞之心呢?不但今夜如此,從此以後,他再不會對良夜發生任何興趣了。冷月清光不過徒增悠悠的愁思而已。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以美景襯哀情。在一般情況下,溶溶月色,燦燦星光能夠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心靈,美對他起不了什麼作用,有時反而更加愁苦煩亂。此詩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來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獨、悵惘,更顯得突出、含蓄、深邃。又如:柳永 《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催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部帶有故事性的戲劇,展示了令人傷心的一幕。下片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今宵」二句不僅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迴環往複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作者把自古傷離別的普遍感情,放在冷落清秋節的特定時令中,那種情與景的交融,那種只有個中人才有的纏綿依戀和痛苦萬分的情狀如現眼前,令人神搖心動,體現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雨霖鈴》緣情布景,情隨景遷,使情景婉絕,堪稱婉約詩詞中的上品。婉約是「楊柳渡頭行客稀」的清麗春景,是「不思量,自難忘」的綿綿情思,是江南少女手執紅板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呀呀細語。婉約的詩詞多以細膩、委婉、藻飾為主要手法,多以春閨戀意,青春知己,羈旅行役為表達內容。婉約詩詞的大師們,常以解刨刀似的筆觸,絲縷活現的展示描寫對象的心理特徵,感情要求及生活風貌。其次,語言的柔美清麗與奇巧是婉約風格的另一突出特點。如:李清照 《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是李清照後期作品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是寫詞人在一個秋季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作者在特定情境下,通過黃昏的景物描寫,抒發了她孤獨、苦悶、寂寞的感情。上片開頭三句,連用七組疊字極力渲染了詞人的孤苦之情。詞人尋來覓去依然是「冷冷清清」,面對如此的景象,作者百感交集,那孤獨、凄涼之情縈繞於懷,這一句奠定了全篇的基調。「乍暖」是說忽冷忽熱的天氣,最不利於身體的調養所以為了禦寒而喝「三杯兩盞淡酒」,但結果卻是「愁更愁」,所以下文看到征雁南飛,無法不流露出「傷心」之情。更讓人忍受不了的是這南飛的征雁「卻是舊時相識」。下片繼續鋪敘,,作者抬頭望見大雁南飛,低頭看見滿地狼藉不堪的殘花,作者在這裡以實代虛,借物抒情,那滿地的花葉,不正是她悲傷心聲的真實體現嗎?作者那孤獨的身影映在窗前,這漫漫長天何時才熬到黑夜?再加上淅淅瀝瀝的細雨敲打著窗外的梧桐葉,斷斷續續,一直滴到黃昏。最後一個「愁」字即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又映出了自己十分曲折、複雜的內心隱衷,在感情波濤的高潮中,全詞走向結束。婉約派在抒發個人哀怨之情上尤其細膩、突出、有獨到之處。詩人們善於挑選那些最能抒發個人哀怨、離愁別緒、痛苦孤獨的「物」來表現其婉約的特徵。這些「物」也就是詩歌中的意象,如「大雁」、「黃花」、「梧桐」、「秋風」、「細雨」,這些意象是最能引起人們滿腹愁思的。李清照在這首詞中運用細膩的筆觸,生動、貼切、形象地刻划出秋季黃昏時分那凄清、幽寂的環境,有力的烘托出了作者內心的愁苦。其次,婉約派詩人善於運用一些抒情性的語言,直接抒發作者的內心感情。這首詞開頭的七個疊字,極力渲染出了詞人的孤苦之情,文中的「傷心」「愁」正是作者的苦悶、憂愁、孤獨之情積聚內心,奔瀉而出的表現。總之,婉約詩詞的大師們,總是善於捕捉生活中最能牽動人情絲的景物與情節,融煉進自己深沉細膩的情感,創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帶動讀者一同感受人生的悲喜情愁,酸甜苦辣,真可謂「動情最是婉約處」。24、 淺議詩詞中的「豪放」風格豪放,是「天風浪浪,海天蒼蒼」的蒼涼景象,是慷慨無私、拯物濟世的博大胸懷,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氣。豪放作為一種詩詞風格,就是「豪邁奔放」;就是思想內容雄健俊朗,不帶女兒氣,胭脂氣;就是藝術形式的奇偉縱逸,不拘謹,不因襲。豪放派的作者,往往遇事達觀、超脫、心胸闊放、開闊;往往歷經險難,卻仍保持對外物的深厚興趣;往往陷於矛盾苦悶而常常幻想超塵出世,對人生始終採取執著的態度。他們對人生、理想的詮釋在其氣勢奔放、章法多變的作品中得到了完全的體現。辛棄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而其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則又是他的代表作品,今介紹如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全詞十句,前九句為一大層次。首句是現實生活的寫照。辛棄疾一生的願望就是收復中原,卻落得個貶官閑置家中的結局,怎不讓人憂心如焚?只好借酒澆愁。「醉里」點明是喝醉之後,夜晚挑燈看劍,以暗示報國雄心。從「夢回吹角連營」開始到「贏得生前身後名」是在寫夢境。從「夢回」「了卻」「贏得」「可憐」這些抒情的詞語中,我們看到了辛棄疾的報國宏願,及過人的才識、膽略和豪氣。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人生理想與內心激蕩的奔放感情,使稼軒常馳騁於浪漫的想像,以夢幻的形式表現其對理想生活、光明世界的嚮往,從而創造出瑰麗奇偉的意境,而瑰麗奇偉的意境又無不滲透著詞人的奇情壯思。從「劍」「邊營」「塞外」「兵」「馬」「弓」這些飛動的意象中,我們又能發現詞人擺脫了韻律的束縛,將辭賦鋪陳敷衍、散文舒捲自由等特點融入了詞中。由此,內在的囊括天地的胸懷、抗金救國的理想與外在的「以文入詞」的形式構成了「辛詞」特有的豪放風格。末句自成一個層次。「可憐白髮生」使詞境發生急劇變化,表現出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巨大反差。這首詞在寫法上頗具特色,全詞基調雄壯高昂,結句悲涼低沉,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出詞人壯志難酬心中的痛苦,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又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出獵,對於東坡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所以開篇便說:「老夫聊發少年狂」。狂者,豪情也。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看,今日詞人左手牽黃犬,右手架蒼鷹,好一付出獵的雄姿!「千騎卷平岡」,千騎賓士騰空越野,好一幅壯麗的出獵場面!「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更顯出東坡「狂」勁來了。「太守」東坡也。他說:「快告訴全城的人,跟隨我去打獵,看我像當年孫郎那樣,親自彎弓射虎吧!」如此聲情口吻,可見他何等豪興!寫到這裡,我們已經看到一個意氣風發狂飆式的人物形象。以上主要寫在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鬢微霜,又何妨」鬢邊添了幾根白髮,又有什麼要緊?廉頗能飯,就大有可用。我難道不行嗎?東坡因這次打獵小試身手,進而便想帶兵征討西夏了。「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就是表達這層意思。這是東坡藉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重任,到邊疆抗敵。這種思想感情是真實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詞人最後為自己勾勒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勇豪邁,氣概非凡。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他以「攬轡澄清」之志,寫慷慨豪雄之詞,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境,從而走向了廣闊的生活天地。豪放派的作者,善於塑造鮮明、生動、虎虎有生氣的藝術形象。他們筆下的人物多是慷慨悲歌、雄姿英發。他們寫自己的遠大抱負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寫自己的矯健身手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他們寫自己的狂態是「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賀新郎》)。他們寫自己的氣魄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滿江紅》)。他們筆下的景物多是飛動壯觀的景色。「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是邊塞景,「憑闌處,瀟瀟雨歇」是眼前景,寫山則「青山與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寫水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他們還善於運用跳躍、頓挫之法增強對時空的跨度和感情的起伏。尤善於將最凝重的感情融鑄於開頭、結尾之中,如「可憐白髮生」將無限感慨蘊含其中,讀之令人嘆惋。豪放風格往往是通過各種形式加以表現的,所謂「正而能變,變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調,不失本調而兼得眾調」,有時寓剛健於溫柔之中,有時又寓悲憤於閑適之中,以淡筆寫濃愁,以輕筆寫重壓,以閑筆寫大志。有時又寓莊嚴於諧謔之中,以詼諧俏皮話語,將自己兀傲堅強的性格和人生哲學表現的淋漓盡致。25、 詩詞中「綺麗風格」的藝術特點「綺麗」本意是鮮艷美麗。作為一種詩詞風格是指注重語言修飾。綺麗的詩詞給讀者的感受是:「詞語豐富、聲韻工巧」。從古人留下的作品來看,綺麗的風格有兩種:一種是和內容相稱的;一種是華麗的詞藻淹沒了內容,或者是用華麗的詞藻掩飾空虛的內容。前一種是好的,後一種是要不得的。下面我們就以溫庭筠的《菩薩蠻》為例來具體感受一下綺麗這種風格。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修羅襦,雙雙金鷓鴣。這是一首描寫一位婦女早晨起床後濃妝艷抹精心打扮的詞。體現了工於造語、著意雕琢的綺麗風格。小山,眉妝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樣盛行。已將眉喻為山,再將鬢喻為雲,又將腮喻為雪,是謂文心脈絡。「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是描寫這位婦女剛起床的景象。紅彤彤的陽光照射到屋裡,閃著金光,如雲的頭髮蓬蓬鬆鬆遮蓋著她雪白的臉腮。「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描述了這位婦人起床後梳洗時的動作和心情,太陽都出來了才勉強起床,起床以後去梳洗,動作又是那樣遲緩,絲毫沒有心情。「遲」即寫出了時間晚,又寫出了動作的遲緩。「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前後各一面鏡子,照一照頭上戴的花朵,結果鏡子內美麗的臉寵和鮮艷的花朵相映生輝,「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是寫婦人的穿著。用柔而輕的綾羅新做成的小襖,上面貼有用金箔做的鷓鴣鳥,閨中主人見此雙鷓鴣不禁有所感觸。單從字面上讀懂這首詞並不難,要欣賞它綺麗的風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看作者所造的色彩,先看早晨陽光照在屋裡,與女主人烏黑頭髮、雪白的香腮,再加鮮艷的花朵相映生輝形成閃閃金光,這些強烈的色彩給人絢麗濃艷的感覺。選用鮮明的色彩,這是綺麗風格最明顯的特點。又如韋莊的《菩薩蠻》中「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李珣的《南鄉子》「乘彩舫,過蓮塘,綽歌驚起睡鴛鴦」這裡春水的碧色畫船、彩舫的鮮艷,蓮塘的青綠鴛鴦的美麗,無不顯出鮮明的色彩。再如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杜甫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寫出了碧、紅、黃等集中鮮艷的色彩,也體現出一種綺麗風格。二看詩詞所營造的意境和所表達的感情。這位婦人的的穿著可寫的很多,但作者僅僅突出了「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實際上作者是用它來襯託人物的心情。鷓鴣鳥雙飛棲,可她的心上人又在那裡呢?這樣,我們就可回過頭來鑒賞前面幾句了,太陽都出來了才「懶起」梳洗動作又很「遲」,這就寫出了人物的凄婉孤獨之情。儘管如此,這位婦人還是濃妝艷抹「照花前後鏡」再加上作者用富麗的色彩點染環境,這就說明她內心仍是熱烈的。可是這種熱烈感情只能面對「雙雙金鷓鴣」。三是透過綺麗的辭藻,看作者含蓄地表達出的意思。「鬢雲欲度香腮雪」,這裡的「度」是遮蓋的意思。鬢雲遮蓋著雪白的腮,這即表現婦人遲遲起床,鬢雲紛亂慵懶柔困的情態,同時也意味著雪白的臉腮無人憐惜,任由鬢雲遮蓋。「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寫出了婦人愛美之心和妝扮自己的細緻動作。同時也暗示了她的容顏儘管如花朵般的美麗,甚至交映生姿,但是其命運也不過象花一樣,只有短暫的艷麗,只能裝飾一下而已。字面的綺麗同意的含蘊結和起來理解,也是鑒賞綺麗風格的一種手法。所以,綺麗風格一般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不用典故辭藻而寫得綺麗自然。如杜甫的「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香飄合殿春風轉,花復千官淑景移」。二是不光靠色彩更主要靠詩句所構成的意境。如杜甫的「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白居易的「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濕葉碧凄凄」。三是把艷情和景結和起來。如蘇軾的「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把美好的西湖景色和美好的青年女子的回想聯繫起來,構成綺麗的風格。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綺麗詩詞風格的消極方面,認識到有些詩詞過分雕琢,過分追求綺麗而沖淡了內容。這在創作綺麗風格的詩詞中,是必須注意和防止的一點。26、 對詩詞中「典雅」風格的欣賞典雅的詩詞源遠流長。上起四言《詩經》,下至清詩,無時不有,它已成為我國詩園裡一朵雍容華貴的牡丹。典雅,即詩詞寫的規範、高雅、優美、超凡脫俗。典雅詩詞內容莊重,情感的表現合乎法度規矩;形式雅緻,脫於鄙俗俚語。在典雅的詩詞中,沒有霏詞艷句,也無市井村語。正如司馬圖在《詩品典雅》中所論:「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近。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今舉例如下: 周邦彥 《 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這首詞上片寫景,描摹窮形盡相,景色清麗明快,賞心悅目。下片抒情,真摯自然。全詞富麗精工,深得典雅之美。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鄉歸夢。首二句「燎沉香,消溽暑」寫正值仲夏,焚沉香以消除濕熱的暑氣。接下去「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寫鳥雀歡呼晴天,清晨在房檐上偷看雨後景色,並唧唧喳喳叫個不停。「呼」字十分傳神,不僅把鳥雀出巢時的情態描繪出來,而且也把初晴時人的喜悅心情透露出來。後三句寫到雨後初晴,陽光明媚,把昨夜殘留在荷葉上的雨珠晒乾了。綠水蕩漾,水面上漂浮著清潤溜圓的嫩荷,亭亭高舉的荷葉荷花,微風過後花搖葉顫。這幾句從不同角度寫出了荷葉荷花栩栩如生的神態。詞的下片抒寫思鄉之情,以一個家住吳門久客京師的作者,面對著象徵江南陂塘風色的荷花,很自然地勾起鄉心,接著由思鄉而思人。「五月」是水暖魚肥之時,故鄉那些常和自己垂釣的朋友,可曾憶起了我?作者在凝神思念之際,眼前似乎出現幻影,彷彿自己駕著一葉扁舟,輕搖小楫,駛入故鄉的荷花塘內。以景作結,與上片對荷塘的描寫虛實相應,則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又如杜甫的《別房太尉墓》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首聯是「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是指他鄉復值行役之時,公事在身,形色匆匆。來到知友墳前致哀。先前宰相之墓,如今已是煢煢「孤墳」,身後凄涼可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詩人在墳前灑下許多傷悼之淚,以至於身旁的土都濕了。其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雲也不忍離去。天地雲斷,使人倍覺寂寥哀傷。「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詩人以謝安的鎮定自若,儒雅風流來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見其對房琯的推崇備至。下句則借用一個典故,詩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對知友的深情厚誼,雖死不忌。這以照應前兩聯,道出為何痛悼的原因。「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只看見林花紛紛落下,又聽見鶯啼送客之聲,這兩句顯得餘韻悠揚不盡。詩人著意刻畫出一個幽靜肅穆之極的氛圍,引人聯想:林花飄落似珠淚紛紛,啼鶯送客,亦似哀樂陣陣,格外襯托出孤零零的墳地與孤零零弔客的悲哀。此詩寫的即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題旨。典雅的詩詞可以寫愁寫恨,可以述哀述痛,但語言要得體,分寸要恰到好處。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即做到情景渾融,又往往點到為止。如曼殊的「梨花院落容容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就寫的玉潤珠圓。即使寫離愁別緒,也只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在雍容華貴之中流露出寂寞哀傷之感,在亭台如舊、香徑依然的情景中透示出春歸花落好景不長的輕愁。作者把這種難以名狀的惆悵寫得若即若離、若有若無,顯得蘊藉典雅。像杜甫的《別房太蔚墓》,明明是對知友的哀悼,結尾卻寫到「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把滿腹的哀痛與憂傷都藏在了景物的後面,感情的分寸把握恰當。典雅的詩詞也可以寫熾熱的情愛,但須符合雅詞的需要。不露市井俚俗之氣,有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典雅的詩詞一般講究形式的完美,注重造詞鍊句,比如周邦彥的 《 玉樓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余粘地絮。該詞是寫輕易與情人分別後而產生的悔恨,重遊舊地悵惘。全詞八句對偶,運用古辭賦家的手法來鍊字琢句。遣詞精美,造句工整,言情體物,窮極工巧,均顯示出典雅之美。正因為典雅之詩端莊雅緻、儀態非凡,所以歷來獲得詩詞評論者的讚美與推崇。27、 宋 詩 特 征 初 探唐宋詩的異點粗略論之,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詞,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穠華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唐詩如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宋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眾所周知,在詩壇上,唐詩如一座壁立萬仞的高峰,令人望塵莫及。在其籠罩下的宋詩,想在古詩王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另闢蹊徑,創造自己的特色。於是學乖了的宋代詩人,在藝術上向思理、顯露精細方面發展。因此,「以文為詩」的傾向,經由歐陽修、蘇軾等人的倡導實踐,遂成一代之風氣。前人對宋詩的「以文入詩」好於詩中議論說理多有指責。殊不知,這正是宋詩有別於唐詩的富有創造性的價值所在。詩屬韻文,偏重於抒情性與形象性,而議論說理乃散文的筆法,多鋪陳而少比興,容易流於空洞枯澀。於是,在詩中即能蘊含哲理而又不失詩的韻味,將理語與情趣水乳交融,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理「趣」,這就成為宋詩追求的一種高尚境界。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他創作的詩多用來明理言志,又不乏清新活潑。今舉例分析如下:朱熹 《 觀 書 有 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的開頭兩句,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優美的畫面:一泓只有半畝見方的池塘,微波蕩漾的水面像鏡子一般清澈明凈;蔚藍的天空和幾朵飄動的白雲映照在裡面,與粼粼的水光一起閃耀浮動,流蕩徘徊。面對如此迷人的景色,流連之餘,詩人不禁發問:這小小的方塘為什麼竟會如此清澈?舉目望去,啊,原來有一股「活水」正汩汩地從源頭湧來!詩的後兩句,詩人自問自答,似不經意間給人以哲理上的啟迪。略一思索,便知這些優美的意象都是詩人因「觀書」而產生的聯想,是用來提示哲理的「喻體」,「方塘」喻所觀之書,「天光雲影」指書中豐富多彩的內容,「源頭活水」則比喻著書者靈感的廣博的知識,「方塘」由於「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清澈可鑒,永不陳腐;而學者文人也必須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文思泉湧,浮想聯翩。詩人通過創設生動可感的比喻,化虛為實,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言近旨遠,富於情趣。又如 葉紹翁的 《游 園 不 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星出牆來。註:不值—不值者,不遇也。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寫早春之景,即抓住了特點,又突出了重點。如「屐齒印蒼苔」是「以少總多」就包含著許多東西。僅就寫景而言「蒼苔」生於陰雨,「屐」多於「踏泥」蒼苔而屐齒可印,非久晴現象。不明寫春雨,而加以暗示杏花已開,而且滿得關也關不住,那麼,進園去逐一觀賞,該有多好!這「一枝紅杏」正是「滿園春色」的集中表現,眼看出牆「紅杏」心想牆內百花;眼看出牆「一枝」,心想牆內「萬樹」不正是餘味無窮美的享受嗎?這首詩的好處是「景中有情」「詩中有人」,作者想進園一游,卻見不上園主人。那麼主人是怎樣的人呢?門雖設而常關,「叩」之又「久不開」,其人懶於社交,無心利祿,已不言可知。門雖常關,而滿園春色卻溢於牆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動人遐想。這首詩的妙處更是「景中寓理」能引起許多聯想,從而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一旦「滿園」那「一枝紅杏」就要「出牆來」向人們宣告春天的來臨。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難道是牆能圍得住,門關得住的嗎?如果但就詩本身來看,無疑是「詩中有畫」的寫景詩。詩中的意象優美生動,使人心情澄凈開朗,詩中的議論寓理於景,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空間,的確富於「理趣」。又如歐陽修的《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就採用了類似的表現方式,借描寫畫眉鳥在山林中自在歌唱的景物,來表達自己追求自由生活的情趣和思想境界。「景中寓理」來表現詩人對事物的新穎見解,而又不失詩的趣味,確乎「理趣」盎然。綜上所述,宋詩在說理時,或是寓理於景,曲盡事物之妙,或是創設比喻,化虛為實,從而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使人於形象描寫之外,有大片想像的空間,完美的體現了詩的「理趣」之妙。宋詩也因能另闢蹊徑,宛如古典詩苑中一朵奇葩,雖無牡丹之雍容,卻也不失玫瑰之妖嬈,搖曳多姿,理趣盎然,自成春色。28、 詩詞中「意境」的探研究竟什麼是意境呢?「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畫面。它有兩大因素:意和境,即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王國維先生曾說過:「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意境有三大特徵: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一、何謂「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就是情思與景物融為一體,景生情,情生景。景物是用抒情話語表現出來的,它被賦予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內涵,而情感是藉助具體的景物描寫來表現的。清人曾論述:「情、景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今以唐人柳宗元之詩《江雪》為例,細述於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跡滅。孤舟簔笠翁,獨釣寒江雪。寥寥20個字卻繪出了一幅寥廓、蒼茫、凄寒、幽靜的圖畫:在一望無際的白茫茫的大江上,孤立著一葉扁舟,舟中一個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漁翁,獨自垂釣於寒冷的江面。透過這幅畫面,我們似乎感到,那老漁翁在風雪瀰漫的大江上,毅然獨釣,是如此的清高孤傲,如此堅忍不拔。這一漁翁形象的塑造,反映了詩人謫居永州時內心的孤寂苦悶,也就是說作者正是藉助了孤舟上漁翁垂釣的景色,來抒發他政治上的失意鬱悶,表現他此時孤高的情感。這首小詩就極為精妙地做到了情景交融。風雪的迷漫,千山萬徑的廣闊,鳥飛絕、人蹤滅的寂寥,江上的寒冷小舟的孤立及漁翁的獨釣,這些景物都經過了詩人心理情緒的選擇,是詩人情感的映射,心像的攝影。作者藉助於風雪江上的獨釣漁翁,這一藝術化的人物形象,作為自己的感情載體,抒發了身處逆境而堅貞不屈的情懷,同時也折射出詩人那失意後的憂憤和苦悶。這種借景抒情的抒寫方式,風格含蓄蘊藉,意味雋永悠長。二、何謂「虛實相生」?「虛實相生」就是虛境和實境相結合。實境是指作者筆下所描寫的境物,是客觀事物的再現;虛境是指由實境誘發和開拓出來的情感,和想像的自由活動的藝術空間。它一方面是原有畫面在聯想中的延伸和擴大,另一方面是伴隨著這一聯想而產生的對情、神、意的體味和感悟。今以唐人李商隱的《霜月》為例淺析於下: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過說,月白霜清,給人們帶來了寒涼的秋意而已。然而這詩所給予讀者美的享受,卻大大超過了我們在類似的實際環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它的內涵飽滿而豐富。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與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里,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深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聞征雁已無蟬」二句,是實寫環境背景。這環境是美妙想像的搖籃,它會喚起人們絕俗離塵的意念。正是在這個搖籃里,詩人的靈府飛進月地雲階的神話世界裡去了。後兩句的意境,是從前兩句生髮出來的。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里的素娥與青女;青女、素娥在詩里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徵的。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里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渾濁的現實環境里追求美好、嚮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一面的自然流露。詩中寓情即興,興在有意無意之間。實境是虛境的寄託,虛境是實境的靈魂;虛境要通過實境來表現,實境要在虛境的統攝下進行選擇和加工。這便是虛實相生。三、何謂「韻味無窮」?「韻味」是指意境中所含的那種咀嚼不盡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是由特色、意味、情感、事件、風格、語言、體勢等因素共同構成的美感效果。今以唐人張旭的《山中留客》為例說明於下: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留得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並不抽象,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任你相像:「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白鳥的歌唱嗎?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一句詩里了,這是一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而且先聲奪人,「留」才有意義。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著美不勝收的景緻,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雲就打算回去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雲煙飄渺,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而且細咀那「入雲深處」四字還會激起人們無窮的想像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的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主人挽留,客人想走,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的完滿、生動、有趣,倒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美景和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盡情遙、韻味無窮的藝術魅力,所有這些美的韻致,都讓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雨中笠翁圖書收藏


推薦閱讀:

很詳細很具體的指導英文論文寫作技巧!
從0開始寫Paper的10條「奧義」
〖詩詞論文〗淺談詩歌中賦、比、興表現手法
在社交媒體上曬論文,會帶來更高的引用嗎?
這篇萬字長文,把論文寫作和投稿的事講透了!

TAG:論文 | 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