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智慧與應用》第十七集 體悟空無的奧妙

第十七集 體悟空無的奧妙

  還沒有正式開始之前,剛好有個靈感。記得我在初中時期,有背一句話也跟同學勉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前是銅做鏡子,銅的鏡子可以讓我們正衣冠。像剛才我衣服不整自己看不到,剛好有人可以提醒我:哪個地方注意一下。因為這裡沒有銅,但是大家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不要忘了——每個人都可以幫助我們成長!希望大家要珍惜跟我們相遇的兄弟姐妹,打開心胸肚量,一定會越來越好!

  希望大家真的要有一個開放的心,你隨時都可以學到很多新的,你的生命都隨時在成長。學無止境,包括修行也無止境!你能夠掌握原則,每個當下都是,你的生命是那麼的新鮮、那麼的活潑!千萬不要把生命學得、修得很僵化,然後認為自己成為大成就者、變成很我慢!這樣的話都是自己吃虧。

  我們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體悟「空無」的奧妙。這是《道德經》裡面最深的部分,一般人很不容易正確理解。我也盡量設法讓它能夠深入淺出地呈現出來,讓大家比較容易清楚了解。

  「空無」,就是老子《道德經》裡面所講的「無」的那一部分。老子是把它用「無」來描述,也就是「道」的本體、宇宙的本體,生化萬有、一切萬有的總源頭!這個「無」,儒家把它稱為無極,佛教把它稱為空,基督教、天主教把它稱為上帝、天主,回教把它稱為真主,都一樣。所以要知道:萬教、各種宗教所要了解、所要回歸、所要找尋的,就是空、無、「道」的這個本體。

  因為這部分太玄虛、太深奧了,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看不清,摸不著。所以很多宗教來到這部分就變成一種信仰。沒辦法很清楚地交待,就變成一種信仰。

  信仰有利有弊,如果你觀念、知見偏差,沒有正知正見的話,那這些信仰又容易讓人變成另一種執著跟排他。如果你了解到:原來你信的天主、他信的真主,跟老子所講的「空無」、「道」——宇宙本體是完全一樣,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宗教的衝突、排斥。

  因為真的,所有宗教最終的目的、最深的都是相同!只是你把最深的這一部分是用信仰的,還是透過客觀地去了解、求真求證,關鍵差別在這裡。還有,你對這一部分是概略地敘述一下,還是具體地把它描述出來。因為你描述得越清楚的話,眾生會越清晰、越清楚。差別就在這裡。

  關於「空無」這方面,儒家孔子有點到為止地講。佛教也有講,但是這一部分佛教把它列為最高的智慧,也是點到為止地去講一些。我個人所觀察到的很多經典裡面,把這個「空無」、「道」描述得最詳細、最具體的是老子。這就是老子很令我佩服的地方。他對於宇宙的現象、對生命的現象竟然看得這麼的深!而這一部分絕對不是迷信,絕對不是不科學!反而最頂尖的科學領域,現在才來到、接觸到這個「空無」的邊緣!

  因為以前科學領域總是在物質層次裡面,一定要量子化,可以測得出、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可以拿出來在實驗室里實驗的才信。但是,科學家現在發現那個領域太狹窄了!越深入去探討宇宙的創始、宇宙的源頭、萬物是怎麼來的,科學家一直地去追,要追那個最微細的粒子,結果不小心撞進了「空無」的世界!科學家才很震撼:原來以前所排斥的那個世界竟然是這麼的奧妙!所以才重新來看。

  我們現在就透過老子跟我們解釋、解析的,來進一步探討「空無」的奧妙。你一定要清楚地了解「空無」,你才不會怕它,而且你才會真的找到生命的源頭!如果你不了解,你說你就溶入「空」、你就用「空」來對治,那這樣你沒有真正了解,你的自我不會溶入。不會溶入的話,你只是用自我躲入「空」裡面,你沒辦法真正地跟它合一。

  所以你要與「空」合一,你必須要了解「空無」是什麼,跟我們生命有什麼密切關係。當你了解之後,那個自我、那個小我,才會放下、才會臣服,才會很安心地把生命、把小我交出來與「道」合一。

  進入這樣的世界,生命會消極嗎?絕對不會消極。老子就很清楚地講:如果你能夠來到「空無」的這個世界,那你生命是神龍莫測地變化,也絕對不會去傷害任何人。

  老子就講:你來到「無」的世界,就能夠起妙用。他能夠無為,又能夠無不為。不會去跟眾生見諍、不會製造對立,但是他能夠無不為!只要對眾生有益的事情,沒有名、沒有利無所謂。處在眾人之所惡,無所謂。他展現出來的就是「善利萬物而不爭,衣養萬物不為主」。「空無」就是「道」的特徵、特性,「道」的本體。你一定要具體地了解「道」的特徵、特性,你才敢放下自我而溶入!

  這都是要透過我們大家冷靜理智地去體會,這就是要體道、悟道、行道。我們有這麼好的因緣在這裡來學習《道德經》的智慧與應用,希望大家每一天、每一小時都不要錯過。這是很多修行人用幾十年也不一定能夠找到、也不一定能夠體會到的。甚至你用好幾世的修行,你也不一定能夠找到!這個絕對不是誇大。

  所以,「空無」這方面的奧妙,可以說是地球上最深的學問、領域,也是宇宙間最奧妙的領域。你越了解你就會看到老子的智慧之高、之深。兩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到底是憑著什麼、為什麼能夠講出這麼奧妙的宇宙實相?現在科學最頂尖的領域才觸及到這個邊緣,那兩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為什麼能夠看得那麼清楚?

  請大家看十四章。

  這裡有一個小標題,是我把它附上去的:「道」長得像什麼樣子?因為很多人讀這一篇,也不知道它真正在講的是什麼。這裡就是老子設法用人類能夠理解的語言,把不可說的「道」的那一部分,盡量詮釋出來。因為這個領域一般宗教只是點到為止地講、含糊地帶過,然後要讓大家去信。說:「神就是無形無相,上帝無形無相!」但我們看老子怎麼解析。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可得,名曰微。

  我們來看,名曰什麼、名曰什麼那個不重要,因為那只是老子翻遍字典要找一個比較相近的名詞來讓大家容易理解一點而已。最重要是前面那一半的形容,現在都是要講「空無」這一部分的奧妙。你了解之後,後面你怎麼樣發揮出它的作用,而且包括我們的心靈品質都會不一樣。你重視的會不一樣,對這個地球的未來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老子就說,「道」——宇宙創造萬有一切的那個本體,那個玄虛、玄無的那一部分,我盡量要去看清它,我盡量要去看它到底長得什麼樣子。但是我再怎麼看,我沒辦法清楚地看到它長得什麼模樣,「視之不見」,那個不是物質層次。如果是物質層次的話,你再微小的粒子,我老子都可以感受得到、我都可以看得到。老子心靈的品質非常的高、非常的清凈,所以再微細的粒子,他都可以看得到!但是老子說「空無」的那一部分,他看不到!「視之不見」。

  那能不能聽出來?他很認真、很仔細地去聽。要知道,不是一般人的這種聽,他是「致虛極,守靜篤」,很寧靜、很寧靜地去聽,還是聽不到那個「空無」的世界裡面有什麼聲音,沒有聲音。看,看不到;聽,也聽不到有什麼聲音。那我去抓看看!我去抓,也抓不到什麼東東,抓不到。你說:「那這樣表示不存在、沒有東西,那就不存在!」老子說,不是這樣。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我勉強去看,然後「視之不見」,勉強稱它為「夷」。聽,聽不到,勉強稱它為「希」。我要抓,抓不到,勉強說它是一個很微小、很微弱、很微的東西。但這是勉強說給大家聽而已,這三者事實上沒辦法具體分開,所以只能夠「混而為一」。因為它沒辦法清楚地分開,我只能夠盡量去描述。但是你不要落入語言那個切割的領域好嗎?它是一體的!「混而為一」,這個就是所謂的混沌的那種階段。

  那對這個世界呢?「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意思就是說:要比我們看得見的太陽,它又沒有那麼的明亮。如果要比那個很黑暗的世界,它又沒有那麼的暗。晚上沒有月亮的時候,你抬頭看看滿天星空,在星空與星空之間,都會有一個不是很暗、也不是很亮的那個「空」,那個就比較接近了老子所講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老子看到:「你們千萬不要以為說裡面沒有東西!」很多人學了佛教裡面講的「空」,結果就落入了頑空、斷滅空,認為什麼都空,結果就消極悲觀。那個就是落入「空」,你的生命就很消極,絕對不是那回事的。

  老子看到那個「空無」的世界,它是「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從那個「空無」的世界、宇宙的那個本體裡面,卻不斷地演化萬物、演化現象界一切出來。能夠從那個「空無」世界裡面變成、顯現出物質、有形有相的出來。

  但是,我現在不是要看那個有形有相,我是要去探討那個本體、無形無相,而那個本體無形無相,竟然是那麼的深奧、玄妙!但它絕對不是不存在,而是它會不斷地生化萬物,「繩繩不可名」。然後這些生出來的物質、現象界的一切,又會來自於「道」、回歸「道」,來自於「空」,回歸「空」,又「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老子他就作個結論,他說:「空無」的那一部分我把它解釋給大家聽就是,它是「無狀之狀」。它是沒有任何的形狀、沒有任何的形象。但又不是不存在,所以它還是有個狀:「無狀之狀」!這樣了解嗎?它絕對不是頑空、沒有東西、沒有生命,它是很奧妙。它無形象、無形狀,但確實是存在的,這個叫做「無狀之狀」!它是「無物之象」!宇宙的本體裡面是「空無」、裡面沒有東西,但它卻是存在這樣的「象」,這樣的現象界的存在。

  當今的科學家把這一部分稱為「未顯相的領域,暗物質的世界」。以前科學領域都是在能夠看得到的物質世界,包括能夠觸摸得到的能源的世界。現在科學領域已經逐漸地觸及到那個暗物質的世界,而且科學家發現那個暗物質的世界所蘊藏的能量遠比人類所知道的還多更多、更奧妙!

  你看老子所描述的就是那個暗物質的世界,那個「空無」的世界!科學界現在才在摸索、在探討。奇怪?兩千五百多年前,他為什麼能夠把那個世界觀察得這麼的清楚?然後又不含糊籠統,把它描述了出來!

  老子說這個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只能夠勉強稱它為「惚恍」。好好去體會:這個「惚恍」就好像一個人恍恍惚惚。但他這裡要跟我們講的就是說,那個裡面它是會不斷地閃爍!那個「空無」的世界裡面、「惚恍」裡面會有那個很不定的生生滅滅、生生滅滅!它並不是死寂的,不是空、不是頑空、死亡的世界。它裡面是不斷地在生滅,不斷地有那種現象一直在變化!

  老子就想:我盡量要跑到你的最前頭去看看你到底長得什麼相貌?到底長得像三頭六臂、還是多麼厲害?我想去看清楚你的面貌。所以老子他就一直跑,當然這個跑是那種心境,不是物質肉體。老子他就想要到那個宇宙的最盡頭去看清這個「道」的邊緣在哪裡?你的頭在哪裡?結果老子說:「迎之不見其首」。

  那看不到你的頭在哪裡,好吧,那我就跑到最後去看你的尾巴,看能不能抓住你的尾巴?結果老子又想跑到最後,我跟隨在你最後,然後看你是怎麼樣在創造萬物,看你在玩什麼把戲,我想追隨你。結果老子說:「隨之不見其後」,我找不到「道」的尾巴,它的盡頭我都找不到!

  太厲害了!他竟然觀察到這個宇宙、這個「空無」、「道」的世界是無邊無際!那個絕對不是在太陽系的這個範圍,早就超越那個範圍了,也不只銀河系,是整個宇宙!老子要跑到宇宙的邊緣去看:你這個「道」的源頭、你「道」的起頭在哪裡?你的尾巴在哪裡?但是老子跟我們講:看不到它的邊緣、看不到它的盡頭、看不到它的尾巴。

  這個就是跟佛教所講的「宇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完全一樣。地球上的那些最高智慧者,他們所看到的是相同的宇宙,只是名詞不一樣而已啊。佛家講「無邊無際、無始無終」,老子就講「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老子就跟我們講:要把以前就存在的「道」的精神、特徵、特性體會出來,要體道、悟道,然後把它做出來,在現在、我們的歷緣對境里能夠做出來!用「道」的精神、特徵、特性來為人處事。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如果你能夠知道這個無始以來存在的「道」的奧妙,「道」的特徵、特性,你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得出來。不是空談,也絕對不是消極,你能夠真的做得出來,老子說這樣的人就是已經知道了「道」的綱紀,也就是「道」的奧妙跟它最重要的精神、核心了。你已經體會到「道」了,體道、悟道、也在行道了!

  老子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智慧、這麼深的穿透力?能夠看到現在連哈勃太空望遠鏡都看不到的世界跟那個微妙?把那個「空無」、暗物質的世界都能夠觀察到,都能夠加以描述!這個不是巧合,如果你沒有清楚地去體會、沒有清楚地去看的話,你講出來會是很模糊、抽象的觀念。

  老子所講的那個「空無」的世界,大家現在要學會去看!一般人真的很忽略這方面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從小習慣都是看「有」的這一部分,都是看顯相、物質化的這一部分。

體會空無

  我們看這個幻燈片:「這個彩色的世界很漂亮。雲在飄,整個這樣很漂亮!」而一般人都忽略了:這所有的一切是建立在背後那個「空無」的奧妙、「空無」的顯相、「空無」的支撐。

  現在要協助大家改變習以為常那些觀念。以前我們看什麼事情都只看到那個表層、物質、現象這一部分,現在能不能去看到那個物質、現象、萬有存在背後的「空無」?現在要學會去看那個現象、物質背後的「空無」,包括現象、萬有、一切存在周邊的「空無」。也就是「空無」都擁抱著萬有一切!這個不是抽象,大家要學會去看,你看出來你才會看到萬有的奧妙,宇宙的奧妙。

體會空無

  就像這一張幻燈片,大家一般習以為常看到的就是:這個玫瑰花,這一張圖畫很漂亮,有玫瑰花、有樹、還有白雲。但是,希望大家學會穿透物質的領域,去看到那個「空無」的領域!這個絕對不是談空說玄。你不了解「空無」的重要、不了解我們是從「空無」演化出來、生出來,你才會認為那是在談空說玄。所以,我們要看得深入!要看到一般人習以為常忽略的那部分!

體會空無

  現在,每一張大家都要好好去看,去看那個現象界顯相出來的。有向日葵,還有後面的山川、白雲。但是要好好體會:現象界的一切都是從「空無」誕生出來的!而且你從「道」演化出來,你每個當下、片刻沒有離開過「道」,沒有離開過「空無」!這就是孔子所講的:「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現在我把「空無」、「道」的那一部分讓大家清楚地去看,大家能不能從這裡面去看到向日葵跟那些蜜蜂都是浸泡在「道」的海裡面,浸泡在「空」的海裡面。能不能看出來?很重要。

體會空無

  我們看現象界,這個向日葵很美,這一張幻燈片也很漂亮、很神聖。現象界顯現出來的,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美、看到它的奧妙。但是,我們說要飲水思源,能不能去看到它的源頭?很奧妙、很重要!別人看不到,你要能夠看得出、看得到!這個不是抽象、不是催眠、不是信仰,這是真理、實相,它本來就存在!只是一般人習以為常地忽略了、看不到!

體會空無

  你看,山河大地、所有的五穀雜糧、所有的百姓都浸泡在「道」、「空無」的世界裡面。如果沒有「道」,沒有「空無」的支撐、養育,現象界的一切還存不存在?不存在!沒有「空無」的支撐、沒有「空無」的養育,現象界的一切都不存在!

現象界的一切,來自「空無」的化育!同時,並不是說化育出來之後就脫離,就好像我們的  父母親生我們之後,然後我們就跟他脫離。父母親死掉之後,我們就是單獨一個存在,跟父母親脫離。「道」跟我們關係不是這樣的層次,它生育你、養育你,同時,每個當下都把你擁抱在懷抱里,從來沒有分秒離開過你!希望大家具體地去體會「道」的奧妙、「空無」的奧妙。

  現在我坐在這邊,你們透過我這個表象,能不能看到我旁邊的這些「空」?如果沒有這些「空」的存在,我的生命不可能在這裡呈現!如果這邊、這個位置放一個大石頭,沒有空位的話,我也不能坐在這裡。希望大家現在要學會去看到萬有、現象界的存在,然後整個襯托它存在的這個背後的舞台——支撐我們生命存在的這個「空」。

體會空無

  一般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從這個「空間」開始理解。但它不是單純的空間而已,裡面是很奧妙的!就像我們之前跟大家講的,老子對那個「空無」的形容——它是會創造、演化萬物的!大家要透過現象界的一切,然後去看到背後整個支撐現象界存在的「空無」的這一部分。沒有「空無」這一部分,我的生命不可能存在。任何人都一樣,再有錢的人、官位再高的人、再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人例外。沒有「空」你不可能活著!沒有「道」的支撐、沒有「道」的養育,我們不可能活著!

  從我們還沒有出生以前就在養育我們生命的這個「道」,我們跟它是一體的。我們現在在這裡動來動去,就好像魚在海中游來游去!請大家也稍微動一動,去感受那個「空」的存在。如果沒有「空」,你跟周圍人的頭就會相撞。隔壁有人阻擋在那裡的話,這個就是物質就會有阻礙,你就過不去。像我的手現在可以移動來、移動去,如果我拿個東西在這邊阻擋,我過來物質就會有阻礙。但是,「空」沒有阻礙!因為有「空」的存在,我們的生命才能存在!而「空」這一部分就是老子所講的「道」、宇宙的本體。

  「空」、「空無」這一部分,就是我們大家的天地父母未顯相的這一部分。地球是可以看得到的,大地、流水、陽光、空氣是顯相出來的。那這個顯相出來的,它有沒有離開「道」?沒有離開過「道」,而且是從「道」裡面顯相出來的,所以它也是「道」的一部分。第一章《道德經》就講:不管是顯相、未顯相,兩者都是相同的,「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所以,我們大家要開啟智慧眼!要去看到那個「空、無」的奧妙!聽得懂嗎?

  所以,不只你、我、他都浸泡在「道」之中、「空無」裡面,連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太陽系都浸泡在「空無」裡面,都浸泡在「道」裡面。這個不是信仰、不是宗教迷信,這個都是實相的存在,只是我們有沒有去看到而已。所以老子講的都是真理、實相,他不是在講抽象的觀念、知見,不是在講玄學,都是在講實相。只是這一部分很深,很多人不容易看得懂。

體會空無

  我們看到這一張幻燈片,一般人習以為常地看到:「他們穿著朝鮮服好漂亮!那個年紀再大的人,穿了這個之後都變成很年輕、很漂亮。」我們看這整個圖畫都很漂亮對不對?現象界一切的存在要知道,就好像說「人要以大地為舞台」。我們要站在大地上,但是,人跟地球要以什麼為舞台?以「空無」為舞台!別人看到的是現象界的一切、物質的一切,你要去看到超越物質領域的「空無」的領域!現象界的一切屬於物質,「空無」的領域是屬於精神。

  如果你沒有去看到「空無」的領域,你會只注重在物質的領域、層次。如果你能夠深刻地看到那麼深的「空無」的領域,你就會注重精神領域的生活!那物質層次就會逐漸地淡化了。

「無」的物理學

  「無」的物理!這幾年來物理學界一直在探討那個最微細的粒子。現象界的一切,包括一切人、物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要追討、探討那個最微細的組成粒子。一直地追、追、追,結果不小心撞進了「無」的世界。科學界因為剛接觸這個領域,一方面太神秘、太玄虛,這個比量子物理、比弦的物理都還更深、更玄!所以現在科學界也還是在探討:宇宙真的是從「無」中誕生的嗎?到現在科學界還沒辦法清楚地下論斷、下定論。因為沒辦法很具體地把它實驗出來,所以現在還是在探討、摸索中。

宇宙真的是從「無」中誕生嗎

  「無」這一部分,很多人認為這個沒什麼。像這一段文字裡面敘述說:「如果問到『無』是什麼,很多人都會回答『無』就是什麼都沒有。」

「無」中什麼?

  以前科學界的領域也認為:「假設一個絕對的空間,『空無』的世界什麼都沒有。」但是當後來科學家逐漸成長上來、逐漸探討越來越深入之後發現,「無」的世界是很奧妙的!絕對不是以前、過去所認知的那樣!所以現在科學界才逐漸地接觸到「無」的邊緣。

萬物源於空無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早就很清楚地跟我們講出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個上次我們已經講解過了,現在只是再把這幾章串起來,讓大家了解「空無」的奧妙。而老子對這方面觀察得是那麼樣的深入又具體!你就會知道: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很高!他能夠看得這麼的深、這麼的清晰!

  所以,一方面也讓大家了解:我們來學這個《道德經》,絕對不是搞迷信、搞玄學,或是只是學一些觀念、知見、談空說玄,或是搞宗教信仰。不是那回事!這個完全是合乎科學、又超越現在的科學領域;合乎心理學,又超越現代的心理學領域!希望大家對老祖宗的這些智慧要有信心!我們本身要把這些寶挖出來、受益,一方面又讓普天下的人受益!

  如果你有物理學、化學的一些基礎,你就更容易體會到老子所講的那麼深的世界。還好我以前有一些物理、化學方面的基礎,所以看這個《道德經》才知道說:它講的竟然是超越科學領域的!


推薦閱讀:

道德經第九章
《道德經》第廿五章 讀書筆記
道德經重讀第二十五章 最大的信
初學入道幾件事兒

TAG:道德 | 智慧 | 道德經 |